首页 » 人性与灵魂 » 人性与灵魂全文在线阅读

《人性与灵魂》37.痴心父母与“不孝儿孙”

关灯直达底部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是《红楼梦》里“好了歌”的一句感叹,揭示人性入木三分。我对这句歌词记忆深刻,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当知青到农村插队时,有一次去看望村里一个生病的老人。老人七十多岁,有四个儿子。老人见我来看他,流着泪告诉我说:“人到八十也是有妈好哇!”七十多岁的老人,病中怎么也像一个孩子一样想妈?当时年轻不理解,只是觉得有点怪怪的,但老人的话却令我终生难忘。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爱,它无私无求、无微不至。如果说有一种爱不讲任何条件,那就是母爱。不管你有没有出息、不管你穷富病残,母亲都照样爱你。即使什么都没有,谁都不理你,只要有母爱,你的情感就不会枯萎。古今中外,无数诗词歌赋都赞颂母爱。父爱与母爱基本相当。

可是,儿女对父母如何呢?

在民间有不少形容母子感情关系的另类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一个娘可以养五个儿,五个儿养不了一个娘。还有一些令人心酸的幽默:母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母亲东西的时候,母亲哭了。

这反映了人性的一个现象:为什么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一切,而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却不能付出一切呢?其实一代一代皆是如此,做儿女的也许不必过分内疚。如果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100%的话,儿女对父母的关爱能做到30%左右也就不错了。这是人类种族繁衍的需要,具有生物学上的意义,如果父母与子女关爱的比例倒过来人类恐怕就要灭亡了。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这一点。

人对于母爱的需要是阶段性的。当孩子长大后,对母爱的依赖就减弱了,对爱情、友情的需要便上升到与其三分天下的位置,爱情则有可能会取代母爱的主导地位。俗话说,女大不中留。当长大成人的儿女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变为父母的儿女又将全力以赴抚育新的下一代,一个新的循环又开始了。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走过来的。

中国人讲孝道,实际上就是基于人性的特点,调整上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抚育下一代是一个人的天职,母爱对下一代是责任,也是天生的感情。动物大多是只管下一代,不会为“父母”养老送终。人则不同,人不仅有感情,还有理性。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总有老的一天,需要他人照顾,作为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不赡养,还能称其为人吗?

从人类繁衍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的首要责任是抚育好下一代,赡养老人是排在其后的责任。一个有能力的成年人,应该在抚育好儿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赡养好父母,达到两全其美,毕竟父母养育了自己,恩重如山。作为老人则不应该对儿女尽孝有更高的奢求,更不能有要求对等回报的心理,毕竟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老人也应该理解儿女,尽可能地减轻儿女的负担。在生活富裕的社会,儿女尽孝将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更多的老人主要是需要精神的慰藉。

中国人的亲情和家庭观念是最强的。如果说欧美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中国则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欧美国家强调个人独立、个人自由,孩子一成年,父母便不再抚养,儿女对父母也没有赡养责任,互相责任少,亲情自然淡。中国传统家庭大多是夫妻经济一体,不分你我,父母对儿女的养育和帮助的责任几乎是终身的,儿女对父母尽孝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家人同甘共苦,亲密无间。

天伦之乐,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一种享受。父母在上,儿孙满堂,全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那是最幸福的时刻。春节是中国人的家庭团圆节。于是,每年春节前夕,都有几亿中国人怀着对家人团圆的执着,几乎同时踏上千里迢迢的回家路。山高不惧,风雨难阻,各地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机场,人山人海。

这是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奇观!中华民族能繁衍到十三亿人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民族,一直是个世界之谜。从这个迁徙奇观里,难道我们没有窥见什么秘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