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性与灵魂 » 人性与灵魂全文在线阅读

《人性与灵魂》31.精神消费与精神经济

关灯直达底部

穿名牌是一种世界潮流,但这是什么消费?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衣服的基本功能是用来遮体御寒的,生活贫穷时人们买衣服主要看是否结实保暖。生活富裕后,买衣服的标准变了,首先看是否漂亮、时尚,时装价值离它遮体保暖的原始功能越来越远,一件衣服的价格越高,其精神价值所占的比重就越大,甚至可以占到90%以上。一件衣服虽然才穿了几次,从物理上看几乎还是新的,可因为不时髦了,它的大部分价值就已经消费完了。因此说时装的本质是“一种物化的精神产品”可能更贴近实际。

人类社会的一切产品都是无形的精神内容和有形的物质的统一。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人们的精神消费不仅仅体现在书籍、电影、电视、旅游、音乐、绘画、雕塑等精神产品的消费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物质消费上。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许多物质产品蕴含的精神价值比重越来越大,如服装、饰品、家具、汽车、建筑等。美观、时髦等精神因素常常成为挑起人们购买欲的首要因素。看似物质消费,其实是精神消费,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人肉体的需求是基础性的需求,灵魂的需求才是高层次的需求。肉体的需求相对容易满足,而人的灵魂需求却不容易满足。人类的进步迟早会迎来这一天:非物质消费上升为主导性消费。

早在二十年前,中国一位有远见的年轻人李向民写出了《精神经济》一书,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认为,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生产必将呈基本饱和与相对过剩状态,精神产品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并吸引更多的资源向其集中,精神因素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人类一个新的时代——精神经济时代已曙光初现。

华清池,那是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洗浴的地方,在当时曾被看作是最奢侈的享受。“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的《长恨歌》使其名闻天下。今天无数游客慕名前往,现场一看颇有些失望和疑惑:怎么连一般百姓家里的洗浴条件都不如?

在沈阳市的清朝故宫,我们可以看到清朝最有才华的孝庄皇后的住所:一个连卧室和客厅加在一起才六十多平方米的平房,没有暖气、淋浴等设施,都不如现在普通城市居民的住房。一位游客不太相信地问了几次:这就是皇后住的宫殿吗?

今天,许多普通人的物质生活已堪比古代皇室,为什么整个人群中,还充满着抱怨之声?穷惯了的中国人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的丰裕如约而来。

“我穷得只剩下钱了!”一位先富起来的小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这样一句令人震惊的话。这并非假话,在物质上他是一个富翁,但在精神上却是一个穷汉。他形容自己是满身珠光宝气的精神乞丐,整日受着心灵空虚的折磨。

现代心理学发现,财富仅仅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诸多因素之一。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在一个人处于贫困状态时,物质财富增加带来的幸福感会明显增强,但金钱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情形就不再是如此了。人在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基本满足后,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快乐、幸福,非物质因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人类的物欲总是和精神、理想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本来我们是追求精神的东西,却演变成了对物质的无止境追求。现在,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对高消费的渴望,就像当年人们对三寸金莲的追求一样,中毒甚深,且执迷不悟。今天,人们的痛苦大多来自错误的精神追求,对财富寄予了过高的期望,感情生活被物质绑架已经变味,精神的贫困和信仰的迷失煎熬着荒芜的心灵。

人不只是经济动物,更是精神动物。黑格尔认为,人是“精神的载体”。虽然人生存离不开物质,但人类一直在向着精神动物进化和演变。生命的需要不仅仅是吃好穿好,更应该有高尚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才真正是人的生活。

现在人们每周工作四十多小时,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物的生产上。孩子们要问:世界永远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