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要导演的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题目很吸引我,而很多学生已经盼望观影。我原来以为赵薇是80后,但搜索之后才知其年龄和我相仿。我以前写过诗歌《我年轻的时候》、《午阳》和散文《是谁偷走了我们的青春》等,其实就是对这一命题的思考。我跟学生一起拍毕业照的时候,写了一句话——一张照片定格了终将逝去的青春。应该说可能最多十年八年,他们从外貌上就已经不青春了;从心态上就更难说,有的大二学生才20岁,就说自己心态很老了。我搞不懂这一代人的心理年龄到底几何。
什么是青春?或者说什么是青年?我以往的想法是青年须是30岁以下,不过说老实话,当我2006年读博士的时候,因人到中年,已经没有“我是青年”的感觉,只因忙得不可开交,对此缺乏关注。但当我2009年博士毕业到此任教的时候,面对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才发觉我的确已不是青年,而是中年,只是因为刚毕业,较有激情,也不太在意。我真正注意到我的年龄是在2011年评上副教授,准备申报博士后的时候,那时主要是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把该上的学上完,把该评的职称评完。
那时候我想,糟了,还有20多年自己就退休了,时间过得太快了。那时候,我的确有点焦虑,也才惊觉人们关注某事物,可以是热爱,也可以是焦虑。只不过,没焦虑多久,我就释然了,也转向热爱了。记得今年(2013)过年前的一天中午,看着天上的午阳,我觉得人到中年其实就像午阳,它有智慧有力量有爱有为,只不过它的精彩到了晚年就会被消费被休闲。因为晚年并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年华,它绝大部分的东西都来自中年。人到中年,我有对中年的一种确认,如果说青年是朝阳,晚年是夕阳,那么中年就是午阳,我就处于这个不上不下却应该最有作为的人生阶段。我现在的心态是“我已是中年,但还不算老”,以提防我的懒惰和颓废。也许到我老的时候,我会想“我已是老年,但我还有余热”吧。
有的朋友笑我现在一开口就是“我年轻的时候”,似乎我已经七老八十的样子。不过已经三四十岁了,的确不能说年轻了,虽然有时候会给人还有点年轻的感觉。当然,我也知道真正的年轻大概不仅在于年龄,还在于心境,有的年轻人就给人心态比较老的感觉,而有的前辈依旧能够保持一颗童心。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年轻与单纯,即历经沧桑后的洗尽铅华。不过当有的前辈说我还年轻,还可以去冲的时候,我就会想这是说我还具有一种年龄上的相对的年轻呢,还是说我尚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还没到我说什么沧桑的时候呢。也许两种意思都有吧。不过我永远记得前辈的这番话:“我还在做,你们也要跟着做;哪一天我老得研究不动了,你们还要做,因为你们还年轻。”这就等于把年轻延伸到很老的时候,这很可敬,也很可怕。我也许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有学生问我:“年轻人的冲动您如何看待?”我想冲动是年轻人的特征,没有冲动就可能没有冲劲,或者说冲劲是更有力量和更有方向的冲动。不过在冲动沉积与冷静之后,年轻的动会变为年轻的力,这也许就是有人所言“我不担心你的水平,我只怕你没有激情”的道理吧。而这种激情却需要更大的冲劲,也需要更大的理性。
一个人很青春的时候,他是不会注意到青春的,当他真正注意时,已经不再青春。赵薇想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大概也是出于这种心态吧!只不过,当我们注意到青春逝去时,我们能够做的或者是怀念,或者是总结,或者是继续追求。作为青年的我们,要看世界,闯世界,不是让世界把自己同化恶化,而是让自己成为别人难以撼动的世界。这至少是我的追求。
其实,时间永是流逝,人类总有生死,青春逝去又何妨呢?只是当身外的青春逝去时,你最好保持心内的青春。那就是热情敏锐,享受生命,慢慢地将之变为宁静清越,睿智达观。你管不住年华的流逝,但你管得住年华的格局和走向,这就够了。如此,别说是青春逝去,就算是老之将至,大限渐近,又有何妨呢?!简言之,人可以失去青春,但不可以失去自信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