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学生课后问我,怎么看待“在对的时候遇上对的人”这个观点。我知道这是一句流行语,也觉得这句话很巧妙,所以当时我不假思索地说这很好。现在想想这句话虽然很巧妙,但也很模糊,什么是“对的时候”?这究竟是说年纪,涉际遇,还是指感情?
其一,年纪。最普通的是20多岁时遇上20多岁的,如钱钟书遇到杨绛。也有10多岁时遇上10多岁的,如林语堂遇到陈锦端、廖翠凤。但是爱情中的相遇与同龄人的关系似乎不是很密切。有10多岁时遇上20多岁的,如张兆和遇到沈从文,林徽因遇到徐志摩。有10多岁时遇到30多岁的,如萧珊遇到巴金。有20多岁时遇到30多岁的,如唐筼遇到陈寅恪,如周与良遇到穆旦。有20多岁时遇到40多岁的,如许广平遇上鲁迅。有20多岁时遇到50多岁的,如林洙遇上梁思成。所以,年纪相近未必就是“对的时候”,年纪有一定差距未必不是“对的时候”,还是要视乎感觉、情感而言。这很奇妙。
其二,际遇。如一个人春风得意的时候遇到春风得意的,潦倒失意的时候遇到潦倒失意的,即使春风得意的时候遇到潦倒失意的,也不能说他们的爱情没有可能。他们或者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同身受,或者是互补与吸引,如鲁迅遇上许广平。当时鲁迅事业上红红火火,已是著名作家、大学教授,但是婚姻失意,有名无实,准备孤独终老。当时许广平逃避家里的包办婚姻赴京求学,在女师大学潮中被打压。两人俱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多次交往和相助之后,就从相识、欣赏、尊重到相知到相爱,爱就是这么曲折,也是这么简单。
其三,感情。什么是“对的时候”?有爱的时候就是对的时候,没爱的时候就是不对的时候。当一个人想爱的时候遇上想被爱的人,当一个人想被爱的时候遇上想爱的人,当一个人想爱想被爱的时候遇上想被爱想爱的人,那就是“对的时候”。这种情感的“对的时候”,有时是出现在开始,一见钟情,如钱钟书遇到杨绛,如林语堂遇到陈锦端,如唐筼遇到陈寅恪,如沈从文爱上张兆和。有时出现在过程之中,如许广平遇上鲁迅,如巴金遇到萧珊。有的出现在将要结束之时,如梁思成遇上林洙。电影《搜索》中姚晨问赵又廷“什么时候爱上她的”,赵又廷说“知道将要失去她的时候”,亦同此理。
其实一切“对的时候”遇上的“对的人”都有点特别。电影《失忆界女王》的女主角问男主角喜欢自己什么,想了半天,他回答说“因为你够特别”,算是一种印证。如果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彼此像路人甲乙丙丁,就很难有一见钟情或者日久生情。“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此之谓也。他们或者“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两情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者“特别的爱给特别而遗憾的你”,最终没有在一起,所以说“对的人”未必是跟你一生的人。如林徽因就与徐志摩、林语堂就与陈锦端失之交臂,遗憾终生,也眷恋终生。
其实有时候我想,爱是否就一定要一生在一起的才算爱?是否要在“对的时候”出现的才算爱?是否还有一种爱,宁愿失去爱也要出现在不对的时候。如一个人最好晚一点或早一点出现,这样有爱对有爱,成熟对成熟,真诚对真诚,也许会更好。但是如果当对方很需要帮助,你却没有出现,即使晚一点出现是“对的时候”,那么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宁愿失去爱也要出现在不对的时候,宁愿一个人饱尝不对等的爱的痛楚也要出现在不对的时候。因为这样虽然你失去了爱,但是帮助了对方,也成全了自己的人格,失去一个人,却成完了两个人。这是否是一种更深的爱?或者是一种别样的爱?孰能说清!
正所谓: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对亦可不对,不对亦可对。无论对不对,曾有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