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派和新康德派往往骂唯物派“把”心理现象归入物质现象。朗治(Lange)[32]说,对于唯物论始终有一个难题不能解决:就是怎样由物质的动而能发生有意识的感觉。然而朗治是唯物主义史的著者,他应当知道唯物派向来并没有应许给这样的答覆。唯物派不过断定:——除有广延性之物质外,并无其他能特别思想的实质,意识与动相等,同是物质的一种作用。这种唯物思想,固然不错,是很稚气的。希腊的狄沃琴就已经说空气是“第一物”,有意识而且“知道种种事情”。腊墨德黎(Lametris)[33],向来算是“最蠢的唯物派”,就不肯答覆“物质何从而有感觉能力”的问题。他看这种能力,只当是一件事实。他以为物能觉和物能动是同样的事实。腊墨德黎这一种见解和斯比诺沙很相近,——因为他是受笛卡儿的影响,然而他亦和斯比诺沙一样,否认笛卡儿的二元论。他的著作《人即植物》(L′Homme plaute)里说:各种生物之中人最有灵魂的,植物是有灵魂最少的。然而亦就指明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绝不相象。植物的“灵魂真好,他没有倾向、愿望、欲念、善意、恶意,不记挂着身体上的缺乏。”他这个话,就是要说明各种不同的物质组织,亦就有相当不同的“灵性化”的程度。
俄国朴列汉诺夫(Plèkharoff)[34]和马克斯主义修正派伯恩思敦(Bernstein)[35]的辩论里,指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中的别一派。譬如狄德洛(Diderot)[36]他自称为新斯比诺沙派,他的根本原则,亦是:“物质能感觉,而且宇宙间存在的只有物质;物质的存在便是从解释一切现象。”德国唯物派莫列莎德(Molechott)[37]称这种学说为“物质的精神观”。根本上都是相同的。
斯比诺沙主义,现在往往以为是唯心论,其实这是错的。一八四三年德国哲学家福尔罢赫(Feuerbach)[38]就明白断定,斯比诺沙的哲学是当时唯物论的表示。当然,斯比诺沙也不能逃“时代精神”的影响,所以他的唯物论是穿着神学的服装的。然而最重要的乃在于他取消了精神界与自然界对立的二元论。斯比诺沙称自然为神,然而他的神是有广延性的。——这是斯比诺沙主义和唯心论不同的地方。
唯心论亦能取消精神界与自然界对立的二元论。极端的唯心论主张:在“绝对”的内心,那客观与主观是相等的。然而这种“相等”,至多说“客观”能存在于“绝对精神的自念,或自想中”。唯物派却不是说主观与客观相等,而是说主观与客观统一。“我”不但是主观,同时亦是客观:——主观是对于自己而说,客观是对于别人而说。一切行动“对于我主观上是纯粹精神上的,非感觉的,非物质的行动,——实在呢,他们在客观上仍旧是物质的行动。”(福尔罢赫)既然如此,我们便没有丝毫权利可以说客观是不可思议的。
[32]朗治,今译朗格(Friedrich Lange,1828—1895),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新康德主义者。著有《唯物主义史》、《工人问题》等。
[33]腊墨德黎,今译拉美特利(Julien Offrary de La Mettrie,1709—1751),法国哲学家,机械唯物论者。著有《心灵的自然史》、《人是机器》、《人是植物》、《享乐的艺术》等。
[34]朴列汉诺夫,今译普列汉诺夫。见本卷第222页注24。
[35]伯恩思敦,今译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1850—1932),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右派首领,修正主义创始人。著有《崩溃论和殖民政策》、《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等。
[36]狄德洛,今译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曾主持编纂《百科全书》,成为百科全书派进步思想家的领袖。主要著作有《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达兰贝尔与狄德罗的谈话》、《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等。
[37]莫列莎德,今译摩莱肖特(Jacob Moleschtt,1822—1893),荷兰生理学家、哲学家,庸俗唯物主义的代表之一。曾在瑞士、意大利和德国各大学任教。主要著作有《生命的循环》。
[38]福尔罢赫,今译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