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遵生八笺 » 遵生八笺全文在线阅读

《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 上卷

关灯直达底部

延年却病笺  上卷

高子曰: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经》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故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依,全在摄养。设使形无所依,神无所主,致殂谢为命尽,岂知命者哉?夫胎息为大道根源,导引乃宣畅要术。人能养气以保神,气清则神爽;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规三元养寿之方,绝三尸九虫之害。内究中黄妙旨,外契大道玄言,则阴阳运用,皆在人之掌握,岂特遐龄可保?即玄元上乘,罔不由兹始矣。噫!顾人之精进如何。余录出自秘经,初非道听迂说,读者当具天眼目之,毋云泛泛然也。编成笺曰《延年却病》。

序古名论

《金匮妙录》曰:“凡欲求长生却病,大法有三:一保精,二行气,三服饵。凡此三事,亦各有法,不得真传,卒难得遇也。故保精之术,列叙百数,服饵之方,略有千种,皆以勤劳不强为务。夫行气可治百病,可袪瘟疫,可禁邪魅,可止疮血,可居水中,可辟饥渴,可延年命。其大要旨,胎息而已。胎息者,不以口鼻为之,如在胞胎之中,则以成道。”

又曰:“道以精为宝,施与人则生人,留于己则生身。生身求度世,名在于仙位。生人即功遂,功遂而身退。身退陷俗已为剧,何况妄施而废弃?弃损不觉多,久废老而坠。天地有阴阳,阴阳人所贵。所贵合于道,但当慎无费。”

《玄禾》曰:“志者气之神也,气者体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恶者丧其形。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心定自安,志坚自通,意专自达,久则神矣。若人服气者,日午后至子时前,为死气,不可服。惟酉时日近明凈,不为死,亦可服也。冬三月子时寒,夏三月午时热,二时俱不可服气。若腹中寒,午气可服,腹热,子气亦可服也。”

真人曰:“天道盈缺,人事多屯,居处屯危,不能自慎,而鲜有成。”故养性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可与论养生服气之道。故向道者,以自慎为第一事。

太清中黄胎脏论略

内养形神除嗜欲,心不动摇,六腑如烛。常修此道,形神自足。专修静定身如玉。内绝所思,外绝所欲。

一者上虫居脑宫,《洞神玄诀》曰:“上虫居上丹田,脑心也,其色白而青,名彭居。使人好嗜欲凝滞,学道之人宜禁制之。”万端齐起摇子心。常思饮膳味无穷,想起心生若病容。学道者,不得内行扶身,却为三虫所惑乱也。

二者中虫住明堂,《洞神玄诀》曰:“中虫名彭质,其色白而黄,居中丹田。使人贪财,好喜怒,浊乱真气。”遣子魂梦神飞扬。或香或美无定方,或进或退难守常。精神恍惚似猖狂,令子坐卧败谷粮,子若知之道自昌。怡然不易,其道自成也。

三者下尸居腹胃,下尸,其色白而黑,居下丹田,名彭矫。使人爱衣服,耽酒好色。令子淡泊常无味。若常守淡泊,三尸既亡,永无思虑矣。静则心孤多感思,挠则心烦怒多起。服气未通,被三尸虫较力,或多怒,或多悲思,或多嗜滋味。使人邪乱失情理,子能守之三虫弃。

得见五牙九真气,五牙为五行气,生子五脏中。五牙咸恶辛酸味。若五味不绝,五脏灵气不生,终不断思欲想。为有三虫镇随子,尸鬼坐待汝身死,何得安然不惊畏。

三尸之鬼,常欲人早终,在于人身中求人罪状,每至庚申日白于司命。若不惊不惧,不早修炼形神,使年败气衰,形神枯悴,纵使志若松筠,亦复无成矣。

劝子将心舍烦事,静持心神,止舍烦务。超然自得烟霞志。超然洞悟,烟霞之畅,在乎目前。

咸美辛酸五脏病,津味入牙昏心境。但是五味入牙,皆通于两眼之穴,散沾于百脉之内。致令六腑神气衰,百骸九窍不灵圣。九仙真气常自灵,三虫已死复安宁。由子运动呼吸生,神气若足,呼吸运动,兴起云雾,自然得成,隐化无滞。居在丹田内荧荧。服气成者,居在丹田中,凝结若鸡子,炳焕,肌肤坚白,筋骸清劲。

地府除籍天录名,坐察阴司役神明,内合胎仙道自成。入胎息至五百息,当入异境,地籍除名,三天录仙;至千息,魂游上境。胎息真仙食气得,却闭真气成胎息。

服气二百日,五脏虚疏,方可学入胎息,准九天五神。《经》云:“先须密室无风,厚软毡席,枕高四指,才与身平。求一志人,同心为道侣,然后捐舍心识,握固仰卧,情无所得,物无所牵,灵气渐开,心识怡然。初闭息,经十息至五十息,至百息,只觉身从一处,如在一房中。只要心不动移,凡一日一夜十二时,都一万三千五百息。”故《太微升玄经》云:“气绝曰死,气闭曰仙,魄留守身,魂游上天。”至百息后,魂神当见其魄,缘是阴神常不欲人生耳。

羽服彩霞何所得,皆自五脏生云翼。蝉为饮气乘露,故生羽翼;人服元气,而天衣不碍于体。

五脏真气芝苗英,《太华受经》曰:“元气含化,布成六根,吉凶受用,应行相从。内气为识,胎气为神,子能胎息,复还童婴。反魂五脏之始,先布于水,内有六腑,外应六根。”

肝主东方其色青。《五纬经》曰:“肝主于木,生于水,克之于土,来自东方,其色苍。”当存想青气出之于左胁,但六时思之不辍,当见此气如青云。用此气可治一切人热疾,时行臃肿,疥癣急嗽。但观病人疾状,量其浅深,想此气攻之,无不愈者。如观病人肝色枯悴,不可治也。子但闭固千息经,青气周流色自成。胎息经千息为内养,此气青色,当自凝结。

心主南方其色赤,服之千息赤色出。《五纬经》曰:“心主于火,生之于木,克之于金,来自南方,其色赤。”每日午时,想赤气在心,大如鸡子,渐渐自顶而出自散。咒曰:南方丙丁,赤龙居停,阴神避位,阳官下迎。思之必至,用之必灵。如此三咒之。能常行此气,存想五十日不阙,当为赤气,如火光自见。用此气可治人一切冷病。当用气攻之,若病人面色带青,即不治。

肺主西方其色白,服之千息白色极。《五纬经》曰:“肺主于金,生之于土,克之于木,来自西方,其色白。”每至丑时,存想肺间有气,状如白珠,其光渐渐上注于眉间。后乃咒曰:西方庚辛,太微玄真,内应六腑,化为肺神。见于无上,游于丹田,固护我命,用之成仙。急急如律令。存念一遍。如此四十九日,肺中有气如白云自见。此气照地下一切宝物,及察人善恶。如寒,用心气,缘是火气。如热,用肾气,缘是水气。不辨用气,即无效也。

脾主中央其色黄,服之千息黄色昌。《五纬经》曰:“脾主于土,生之于火,克之于水。”闭气千息,不敢伏藏,存想黄气,但一念一想,不限时节,亦无咒。其脾藏存之四十九日,自见此气。已后能用,可能自蔽形影。

肾主北方其色黑,服之千息黑色得。《五纬经》曰:“肾主于水,生之于金,克之于火。”此五牙神气,但至五更初,各存想气色都出于顶上讫,即止。亦不假一一别存想,只是较迟,满百日,方有效验也。

驱役万灵自有则,服气,心志正,兼行内行,内外相扶,一年后应,是人间鬼怪精魅,及土地神祇并不敢藏隐。所到去处,地界神祇随卫道者,阴司六籍善恶具知。乘服彩霞归太极。

《胎息伏阴经》曰:“内息无名,唯行想成,若不行戒,行入胎息,未得合神。”《太微灵隐书》曰:“凡人入胎息,游人间,行尸解术,随物所化,故有托衣衾所化者。”常以庚辛日,取庚时,于一凈室内,焚名香一炉于所卧床头。又须设几案,上着香炉,下着所拄龙杖及履鞋等物,尽安置于头边。身衣不解,以衾盖之,首西而卧,自念身作死人。当阴念此咒七遍,咒曰:太一玄冥,受生白云,七思七召,三魂随迎,代余之身,掩余之形,形随物化,应化而成。此存念一食间,但依寻常睡如常,存念之起一食久,辄不得与人语。若与人语,其法不成。如此常行四十九日,渐渐成法。后要作,不问行住坐卧,阴念此咒七遍,随手捉物,身便别处去,众人只见所把之物,身以死矣。后却见物,还归本形。此法即可以下界助身,不可以便行非法之事,大须护慎。其法大须隐默,若卧在床上,但以被覆身,隐念一遍,便却出入,只见所卧衾被是身,不见被形。若于财色留心,当为神理销折矣。

九行空门至真路,大道不与人争怒。动息能持勿暂停,阴神返照神常助。持心不息,其道易成。诸行无心是实心,因心运得归天去。无心之心,因心运心。虽无有心,还因心有。除苟无心是谓真,众事曰苟,无事曰除。除心上念,万行归余。自随胎息入天门。胎息以善行为要机,无念为至路。玄元正理内藏身,无曲潜形体合真。

《洞玄经》曰:“心无曲,万神足。”三部清虚元气固,六腑翻成百万神。三元静,六腑调,真气归于真形,二理相合。五脏六腑诸神共有百万,自然相和应也。大阳之府主肺堂,肺为首三焦之主。中有元神内隐藏。

《太阳经》曰:“大肠主肺也,鼻柱中央为候色也,元气自足,其神当见。”

肾府当明内宫女,外应耳宅为门户。

《内神经》曰:“精主肾,肾为后宫内宫列女主。耳,肾之官,承气于耳。左肾为壬,右肾为癸,循环两耳门,内有元神,守自都管,兼主志。”凡人好嗔怒,即伤肾,伤肾即失志,俱丧元神。故道者忌嗔怒。

膀胱两府合津门,气海循环为要路。

膀胱是两腑气,肾合膀胱,乃受津之府,上应于舌根也,津液往来,常润肥泽。舌岸以应两膀胱气,若少不润,服气人未成,当欲少语,以养津也。语多即口干,难用气也。中有神,其神常抱无贪之行,故道者不贪,志合神理。子当自见内神章,终身不泄神常助。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进取诀第一

凡欲服气,先须高燥凈空之处。室不在宽,务在绝风隙,常令左右烧香。床须厚软,脚令稍高,衾被适寒温,冬令稍暖尤佳,枕高三寸余,令与背平。每至半夜后生气时,或五更睡醒之初,先吹出腹中浊恶之气一九口止。若要细而言之,则亦不在五更,但天气调和,腹中空则为之。先闭目叩齿三十六下,以警身神毕,以手指捏目大小眦。兼按鼻左右,旋耳及摩面目,为真人起居之法。更随时加之导引,以宣畅关节,乃以舌拄上腭,撩口中内外,津液候满口则咽之,令下入胃存,胃神承之。如此三,止。是谓漱咽灵液,灌溉五脏,面乃生光。此后去就,大体略同。便兀然放神,使心如枯木,空身若委衣,内视反听,万虑都遣,然后淘之。每事皆闭目握固,唯临散气之时则展指也。夫握固所以闭关防而却精邪,凡初服气之人,气道未通,则不可握固。待至百日,或半年,觉气通畅,掌中汗出,则可握固。《黄庭经》曰:“闭塞三关握固停,漱咽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食三虫亡,久服自然得兴昌。”

转气诀第二

诀曰:凡人五脏,亦各有正气,夜卧闭息,觉后欲服气,先须转令宿食消,故气得出,然后始得调服。其法:闭目,握固,仰卧,倚两拳于乳间,膝举背及尻。闭气则鼓气海中气,使自内向外,轮而转之,呵而出之,一九或二九止,是曰转气。毕则调之。

调气诀第三

诀曰: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则鼻宜纳之,口宜吐之,不得有误。误则气逆,气逆乃生疾也。吐纳之际,尤宜慎之。亦不使自耳闻。调之或五,或七,至九,令平和也,是曰调气。毕则咽之,夜睡则闭之,不可口吐之也。

咽气诀第四

诀曰:服内气之妙,在乎咽气。世人咽外气以为内气,不能分别,何其谬哉?吐纳之士,宜审而为之,无或错误耳。夫人皆禀天地之元气而生身,身中自分元气而理,每因咽及吐纳,则内气与外气相应,自然气海中气随吐而上,直至喉中。但候吐极之际,则辄闭口,连鼓而咽之,令郁然有声汨汨,然后男左女右而下,纳二十四节,如水沥沥分明闻之也。如此则内气与外气相顾,皎然而别也。以意送之,以手摩之,令速入气海。气海,脐下三寸是也,亦谓之下丹田。初服气人,上焦未通,以手摩之,则令速下。若流通,不摩亦得。一闭口,三连咽,止。干咽号曰云行。一嗽口咽,取口中津咽,谓之雨施。初服气之人,气未流行,每一咽则旋行之,不可遽至三连咽也。候气通畅,然后渐渐加之,直至于小成也。一年后始可流通,三年功成,乃可恣服。新服气之人,既未通,咽或未下,须一咽以为候。但自郁然有声,汨汨而下,直入气海。

行气诀第五

诀曰:下丹田近后二穴,通脊脉,上达泥丸。泥丸,脑宫津名也。每三连咽,则速存下丹田,所得内元气,以意送之,令入二穴。因想见两条白气,夹脊双引,直入泥丸,熏蒸诸宫,森然遍下,毛发、面部、头项、两臂及手指,一时而下,入胸,至中丹田。中丹田,心宫神也。灌五脏,却历入下丹田,至三里,遍经髀、膝、胫、踝,下达涌泉。涌泉,足心是也。所谓分一气而理,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是也。只如地有泉源,非雷霆腾鼓,无以润万物。人若不回荡浊恶之气,则令人不安。既有津液,非堪漱咽,须堪溉灌。五脏发于光彩,终不能还精补脑,非交合则不能泝而上之。咽服内气,非吐纳则不能引而用之。是知回荡之道,运用之理,所以法天则地。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之散气。则展手指,不须握固。如此一度,则是一通。通则无疾,则复调之。以如使手,使手复难,鼓咽如前闭气,鼓咽至三十六息,谓之小成。若未绝粒,但至此常须少食,务令腹中旷然虚静。无问坐卧,但腹空则咽之。一日通夕至十度,自然三百六十咽矣。若久服气息,顿三百六十咽,亦谓之小成。一千二百咽,谓之大成,谓之大胎息。但闭气数至一千二百息,亦是大成,然本色无精光。又有炼气、闭气、委气、布气,并诸诀要,具列于文,同志详焉。

炼气诀第六

诀曰:服气炼形,稍暇入室,脱衣散发,仰卧展手,勿握固,梳头令通,垂席上布之,则调气咽之。咽讫,便闭气候极,乃冥心绝想,任气所之通理,闷即吐之,喘息即调之,候气平,又炼之,如此十遍即止。新服气之人未通,有暇渐加一至十,候通渐加至二十,至五十即令遍身汗出。如有此状,是其效也。安志和气,且卧勿起冲风,乃却老延年之良术耳。但要清爽时为之,气昏乱欲睡,慎勿为也。常能勤行,四支烦闷不畅亦为之,不必每日,但要清爽时为也。十日五日,亦不拘也。《黄庭经》曰:“千灾已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委气诀第七

诀曰:夫委气之法,体气和平,身神调畅,无问行住坐卧,皆可为之。但依门户调气,或身卧于床,或兀然而坐,无神无识,寂寂沉沉,使心同太空,因而调闭,或十气二十气,皆通。须任气,不得与意相争。良久,气当从百毛孔中出,不复吐也。纵有,十分无二也。复调复为,能至数十息以上弥佳。行住坐卧皆可为之。如此勤行,百关开通,颜色光泽,神爽气清,长和新沐浴之人。但有不和则为之,亦当清泰也。《黄庭经》云:“高拱无为魂魄安,清凈神见与我言。”

闭气诀第八

诀曰:忽有修养乖宜,偶生疾患,宜速于密室依服气法,布手足讫,则调气咽之。念所苦之处,闭气想注,以意攻之。气极则吐之,讫,复咽,相继依前攻之,气急则止,气调复攻之。或二十至五十攻,觉所苦处汗出通润即止。如未损,即每日夜半,或五更,昼日,频作以意攻及。若病在头面手足,但有疾之处则攻之,无不愈者。是知心之使气,甚于使手,有如神助,功力难知也。

布气诀第九

诀曰:凡欲布气与人疗病,先须依前人五脏所患之处,取方面之气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面其本方,息心凈虑,始与布气。布气讫,便令咽气,鬼贼自逃,邪气永绝。

六气诀第十

诀曰:六气者,嘘、呵、呬、吹、呼、嘻是也。五气各属一脏,余一气属三焦也。呬属肺,肺主鼻,鼻有寒热不和,及劳极,依呬吐纳。兼理皮肤疮疥,有此疾则依状理之,立愈也。呵属心,心主舌,口干舌涩气不通,及诸邪气,呵以去之。大热,大开口呵,小热,小开口呵,仍须作意,是宜理之。呼属脾,脾主中宫,如微热不和,腹胃胀满,气闷不泄,以呼气理之。吹属肾,肾主耳,腰肚冷,阳道衰,以吹气理之。嘘属肝,肝连山,论云:肝盛则目赤,有疾作,以嘘气理之。嘻属三焦,三焦不和,嘻以理之。气虽各有所理,但五脏三焦,冷热劳极,风邪不调,都属于心。心主呵,呵所理诸疾皆愈,不必六气也。

调气液诀第十一

诀曰:人食五味,五味各归一脏,每脏各有浊气,同出于口。又六气三焦之气,皆此门,众秽并投,合成浊气。每睡,觉熏熏气从口而出,自不堪闻,审而察之,以知其候。凡口中焦干,口苦舌涩,咽频无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热极状也,即须大张口呵之。每咽必须闭户出之,十呵二十呵,即鸣天鼓,或七或九,以舌搅华池而咽津,复呵,复咽,令热气退,止。但候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热退五脏凉也。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或呵过多,心头汪汪然,饮食无味,不受水,则是冷状也,即当吹以温之,如温热法,伺候口美心调,温即止。《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行之可长存。”又云:“嗽咽灵液灾不干。”

食饮调护诀第十二

诀曰:服气之后,所食须有次第。可食之物有益,不可食之物必有损。损宜永断,益乃恒服。每日平旦食少许淡水粥,或胡麻粥,甚益人,理脾气,令人足津液。日中淡面、馎饦及饼并佳。乍可馁,慎勿饱,饱则伤心,气尤难行。凡热面、萝卜、椒、姜羹切忌,咸酸辛物宜渐渐节之。每食毕,即须呵出口中食毒浊气,永无患矣。服气之人,肠胃虚凈,生冷、酸滑、粘腻、陈硬、腐败难消之物不可食。若偶然食此等之物一口,所在处必即微痛,慎之。不可冲生产死亡,并六畜一切秽恶不洁之气,并不可及门,况近之耶!甚不宜正气。如不意卒逢以前诸秽恶,速闭气上风,闭目速过,便求一两杯酒荡涤之。觉气入腹不安即须调气,逼出浊气,即咽纳新气,以意送之,当以手摩之,则便吞椒及饮一两盏酒令散矣。服气一年,通气;二年,通血实;三年功成,元气凝实,纵有触犯,无能为患。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气化为津,津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髓化为筋。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即三万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为仙童,号曰真人矣。勤修不怠,则关节相连,五脏牢固。《黄庭经》云:“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是内气不出,外气不入,寒暑不侵,刀兵不害,升腾变化,寿同三光也。

幻真注解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脐下三寸为气海,亦为下丹田,亦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为玄牝,非也,口鼻即玄牝出入之门。盖玄者水也,牝者母也。世人以阴阳气相感,结于水母,三月胎结,十月形体具,而能生人。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

气从有胎中息。神为气子,气为神母,神气相逐,如形与影。胎母既结,即神子自息,即元气之不散。

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

《西升经》云:“身者,神之舍;神者,身之主也。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去之。神去气散,安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运,必假神以御之。学道养生之人,常拘其神以为神主,主既不去,宅岂崩坏也。”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道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天地所患,人不能知。至道能知,而不能行。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所谓意是气马,行止相随,欲使元气不离玄牝,即先拘守至神。神不离身,气亦不散,自然内实,不饥不渴也。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相注者,即是神气不相离。《玄纲》云:“锱铢阳气不灭不为鬼,纤毫阴气不尽不为仙。”元气即阳气也,食气即阴气也。当减食节欲,使元气内运,元气若壮,即阴气自消。阳壮阴衰,则百病不作,神安体悦,可觊长生矣。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神之与气,在母腹中本是一体之物,及生下为外境爱欲所牵,未尝一息暂归于本。人知此道,当泯绝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来能不忘,久而习之,神自住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修真之道,备尽于斯,圣人之言,其可忘乎?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即但鼻中微微引气,相从四肢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后气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于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如此内气亦下流散矣。

胎息铭解

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高子曰:上《胎息诀》,与后《李真人十六字诀》相同。但此条每于半夜子后,或丑寅时候,冬月恐子时严寒,夏月恐午时太热,故冬以寅时,夏以酉时,亦不为败时。初起如此,习久坐下即是子午,何必因时?初起握固,以脚后跟曲转,顶住玉jing柯根,使精气固定,手趺足盘以行其气。务依此铭,一咽一吐,皆从鼻窍中出入。出声宜细,不令有声闻之于耳。三十六咽数毕,舒伸四肢,鼻引清气,亦勿咽入喉中,只昂头引向遍体四肢,以手足徐徐伸缩而导引之。凡腹中气转哕上,亦勿使之直放口中出,往亦用昂头,徐徐舒伸手足,导而引之,使气遍转四肢。凡行持间忽遇此气转动上达,皆如此以导引之。余则日得空闲,即以唐李真人十六字行之,自然不饥不渴,如常饮食一般,不可厌倦间断。久久行之,功不尽述。

胎息诗赞

气本延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行气诀,便可作真人。

唐李真人长生十六字妙诀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上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无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口中先须嗽及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气既上升,随又似前汩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

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无液亦要汩然有声咽之。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九,或十二,或二十四口,要行即行,要止即止。只要不忘,作为正事,不使间断,方为精进。如有风疾,见效尤速。久久行之,却病延年,形体变,百疾不作,自然不饥不渴,安健胜常。行之一年,永绝感冒痞积、逆滞不和、痈疽疮毒等疾,耳聪目明,心力强记,宿疾俱瘳,长生可望。如亲房事,欲泄未泄之时,亦能以此提呼咽吸,运而使之归于元海,把牢春汛,不放龙飞,甚有益处。所谓造化吾手,宇宙吾心,妙莫能述。

《修真至要》曰:“精根根而运转,气默默而徘徊,神混混而往来,心澄澄而不动。”又曰:“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是全真。”可谓至言。

胎息秘要歌诀

闭气歌诀

忽然身染疾,非理有损伤。敛意归闲室,脱身卧本床。仰眠兼握固,叩齿与焚香。三十六咽足,丹田气越常。随心连引到,损处最为良。汗出以为度,省求广利方。

布气与他人攻疾歌诀

修道久专精,身中胎息成。他人凡有疾,脏腑审知名。患儿向王气,澄心意勿轻。传真气令咽,使纳数连并。作念令其损,顿能遣患情。鬼神自逃循,病得解缠萦。

六气歌诀 【病瘥即止,不可过,过即败气。】

一曰呬。呬法最灵应须秘,外属鼻根内关肺。寒热劳闷及肤疮,以斯吐纳无不济。

二曰呵。呵属心王主其舌,口中干涩身烦热。量疾深浅以呵之,焦腑疾病自消灭。

三曰呼。呼属脾神主其土,烦热气胀腹如鼓。四肢壅闷气难通,呼而理之复如故。

四曰嘘。嘘属肝神主其目,赤翳昏昏泪如哭。都缘肝热气上冲,嘘而理病更神速。

五曰吹。吹属肾脏主其耳,腰膝冷多阳道萎。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

六曰嘻。嘻属三焦有疾起,三焦所有不和气。不和之气损三焦,但使嘻嘻而自理。

调理津液歌诀

人因食五味,壅滞闭三焦。热极苦涩盛,冷多淡水饶。便将元气疗,休更问壶瓢。热随呵自退,冷宜吹始消。口中频漱咽,津液自然调。若得如斯妙,冷热可无交。

服气饮食所宜歌诀

修道欲得见真的,庖馔之中堪者吃。淡粥朝餐渴自消,油麻润喉足津液。就中粳米饭偏宜,淡面馎饦也相益。好酒饮时勃气消,生椒服之百病息。食前宜咽六七咽,以食为主是准则。饭了须呵三五呵,免教毒气烦胸臆。

服气饮食杂忌歌诀

密室避风隙,高床免鬼吹。藏精身有益,保气命无亏。喜怒情须戢,利名心可灰。真神兼本属,禽兽及虫鱼。此等血肉食,皆能致食危。荤茹既败气,饥饱也如斯。生硬冷须慎,酸咸辛不宜。雨云风罢作,雷电晚休为。萝卜羹须忌,白汤面勿欺。更兼避热食,瓜果勿委随。陈臭物有损,死生秽无裨。须防咽入腹,服气勿多疑。

休粮歌诀

千日功夫如不辍,心中渐得尸虫灭。更教充实三丹田,转得坚牢百骨节。只欲思惟断食因,懒将品味加餐啜。腹虚即咽下脐轮,元气便将为休绝。饱即宁心勤守中,饥来闭咽忘言说。如斯励力久成功,方信养生在秘诀。岂并凡常服药人,终朝修炼无休歇。营营药力尽成空,矻矻忍饥守不彻。争似常服太和精,便能精凈生光悦。如贪外美乱正元,百疾临身自尪劣。

慎守歌诀

精气切须坚慎守,益身保命得长久。人多嗜欲丧形躯,谁肯消除全永寿。未病忧病病难成,已灾去灾灾遣否?临终始解惜危身,不及噬脐身已朽。胎息纵然励力修,欲情不断也殃咎,阴丹体得道方全,如此之人还鲜有。

九载功变歌诀

气并血脉共肉髓,筋骨发形依次起。欲遣衰老却童华,一年一变九载矣。

先端坐澄定,闭目息气,然后鸣天鼓四八通,以舌掠上唇外九遍,次掠下唇外九遍,又掠上唇里九遍,又掠下唇里九遍。即上唇外为南方,下唇外为北方,上唇里为东方,下唇内为西方,即以舌柱为中方。待津满口,即数努两腮内气二十一遍,微从鼻出些子便咽。咽时须喉中鸣,即汩汩也。想津气入下丹田,如此三遍五遍。又咽时须俟气出便咽也。

治万病坐功法

凡治诸病,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脐下者,去枕。以口出气,鼻纳气者,名曰泻。闭口温气咽之者,名曰补。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俛足十指。欲引去腹中寒热诸所不快者,皆闭气。胀腹欲息者,须以鼻息,已,复为,至愈乃止矣。

一、平坐伸腰、脚、两臂,展手据地,口徐吐气,以鼻纳之。除胸中肺中之痛。咽气令温,闭目行也。

一、端坐伸腰,以鼻纳气闭之,自前后摇头各三十次。除头虚空花,天旋地转之疾。闭目摇之。

一、将左胁侧卧,以口吐气,以鼻纳之。除积聚心下不快之证。

一、端坐伸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摇,目昏若泪出者,去鼻中息。亦治耳聋,亦除伤寒头痛之疾。皆当以汗出为度。

一、正偃卧,以口徐出气,以鼻纳之。除里急。饱食后小咽,若咽气数至十,令温为度。若气寒者,使人干呕腹痛,可用鼻纳气咽之七,至十至百,则大填腹内,除邪气补正气也。

一、右胁侧卧,以鼻纳气,以口小吐气数至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除两胁皮肤痛闷之疾,愈即止。

一、端坐伸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台。除胁下积聚之疾。

一、覆卧去枕,立两足,以鼻纳气四,复以鼻出之四。若气出之极,令微气再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及背痛之疾。

一、端坐伸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同。除两臂及背痛之疾,气结积聚之病。

一、端坐,以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则吐,以气通畅为度。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一、端坐伸腰,左右倾侧,闭目,以鼻纳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一、端坐伸腰,鼻纳气数十为度。除腹中饮食满饱。若快则止,未便者复为之。若腹中有寒气亦为之。

一、端坐,使两手如张弓势,满射数四。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佳。

一、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瘀血阴气等,并皆治之。

一、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一、两手却据,仰头,自以鼻纳息,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肉等,治之而愈。

一、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嗽。

一、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髀不遂。

一、平坐,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身体昏沉不通畅者,并皆治之愈。

一、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及拜起髀中痛瘀痹等病,并皆治之。

一、踞坐,伸左足,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及拜起髀中疼。一本云:除风,并目晦耳聋。

一、正偃卧,直两手捻胞所在,令如油囊裹丹。阴下湿,小便难倾,小腹重不快。若腹中热,但口出气,鼻纳之数十,止。亦不须小咽之。若腹中不热者,行七息,以温气咽之十,止。

一、覆卧,傍视两踵,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及脚酸痛。

一、踞坐,两手抱两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

一、偃卧,展两髀两手,令两踵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及足髀寒疼之疾。

一、偃卧,展两手、两髀、左膀、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中有食不消、苦呕之疾。

一、踞坐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向两膝头者。除身痹呕逆之疾。

一、偃卧,展两手两足,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一、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厥疾。若人脚错踵不拘拇指,依法行之。

一、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一、病若在左,端坐伸腰,右视目,以鼻纳气,极而吐之数十,止。闭目而作。

一、若病在心下积聚者,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鼻纳气,因而咽之,三十而止。开目而作。

一、若病在右,端坐伸腰,左视目,以鼻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止。

《元阳经》云:“常以鼻纳气,含而漱之,舌撩唇齿咽之,一日夜得千咽者,大佳。当少饮食,多即气逆,逆则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疾病生。”

《太上三尸中经》曰:“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奏录,欲绝人生籍,减人录命,令人速死。死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四时八节企其祭祀。祭祀不精,即为祸患,万病竞作,伐人性命。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发落,口臭面皱齿落。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伐人五脏,少气多忘,令人好作恶事,噉食物命,或作梦寐倒乱。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令人下关骚扰,五情勇动,淫邪不能自禁。此尸形状似小儿,或似马形,皆有毛,长二寸,在人身中。人既死矣,遂出作鬼,如人生时形象,衣服长短无异。此三尸。九虫种类群多,蛔虫长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虫贯心人死。白虫长一寸,相生甚多,长者五寸,躁人五脏,多即杀人,兼令人贪食烦满。肺虫令人多咳嗽,胃虫令人吐呕不喜,膈虫令人多涕唾,赤虫令人肠鸣虚胀,蜣虫令人动止劳剧则生恶疮颠痴、痈疖疽痿、癣疥痫癞,种种动作,人身中不尽有之。亦有少者,其中有十等,就中妇人最多也。其虫凶恶,好污人新衣,极患,学道欲调去之即可矣。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晓,体倦少伏床。数觉莫令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又《太上律科》云:“庚申日,北帝开诸罪门,通诸鬼神诉讼,群魔并集,以司天下兆人及诸异类善恶之业,随其功过多少,赏劳谪过,毫分不遗。”经曰:三守庚申,即三尸震恐。七守庚申,三尸长绝。乃精神安定,体室长存,五神恬静,不复骚扰,不迷不惑,不乱不淫,瞋怒平息,真灵卫佐,与天地相毕。每夜卧之时,叩齿三七,以左手抚心上,呼三尸名,使不敢为害耳。

符绝三尸秘法 【符并朱书】

《太上》曰:“三尸九虫能为万病,病人夜梦战斗,皆此虫也。可用桃板为符,书三道埋于门闑下即止矣。每以庚申日书带之,庚子日吞之,三尸自去矣。常以六庚日书姓名安元命箓中,三尸不敢为患也。”

符式如后

(见图)

书符之法,须闭目存想金光自空中圆焰如火,取来吹入笔中,书符无不应验。

此符消九虫,当以六庚日服符、以白纸竹纸朱书服。每庚皆如之,惟庚申书之不限多少。从庚申日早朝服止,次庚午日又服一道,值六庚勿失,虫皆不贯五脏,人身无病也。敕符咒曰:“日出东方,赫赫堂堂,某服神符,符卫四方。神符入腹,换胃荡肠,百病除愈,骨体康强。千鬼万邪,无有敢当,知符为神,知道为真。吾服此符,九虫离身,摄录万毒,上升真人。”

三宝归身要诀

《蕊珠洞微》曰:“息之出也,天地盗我元阳之气。息之入也,我盗天地之气。若能真人潜渊,心息相依以归根,则息息盗天地之气矣。”

魏伯阳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这三件如何唤作三宝?如此郑重?盖耳乃精窍,目乃神窍,口乃气窍。若耳逐于声,精从声耗而不固;目荡于色,神从色散而不凝;口发言语,气从言走而不聚,安得打成一片,以为丹基?如此紧要,岂得不谓之三宝?修生之人,不于此三宝关键,收舍向里,无有是处。

今人精从下流,气从上散,水火各背,不得凝结,皆是此心使然。心苟爱念不生,此精必不下流;忿念不生,此气必不上炎。一念不生,万虑澄寂,即水火自然交媾矣。本来面目,虽无念虑,常常灵湛者也。若一向虚静去了,则此灵涣散,所谓顽空,亦谓之痴痴者,不灵之谓也。所以佛有贪、嗔、痴三戒也。贪即欲也,嗔即忿也。欲与忿,水火不媾之源也。无贪嗔,斯定;不痴,斯慧矣。慧以培定,定以资慧,定慧相忘,道斯成矣。

服五牙法

凡服气皆先行五牙以通五脏,然后依常法乃佳。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在形为脉。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在形为血。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在形为肉。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在形为皮。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耳,在形为骨。

肺为五脏之华盖,第一,肺居心上,对胸,有六叶,色如缟映红。肺脉出于少商。 【左手大指之端内侧,去爪甲二分许,陷者之中。】

心居肺下肝上,对鸠尾下一寸,色如缟映绛。心脉出于中冲。 【左手中指之端,去爪甲之二分许,陷者之中。】

肝在心下,少近后,右四叶,左三叶,色如缟映绀。肝脉出于大敦。 【左足大指端,乃三毛之中。】

脾正掩脐上,近前,横覆于胃,色如缟映黄。脾脉出于隐白。 【左足大指端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左肾右肾,前对脐,搏着腰脊,色如缟映紫。左为正肾,以配五脏。右为命门,男以藏精,女以系胞。肾脉出于涌泉。 【左足心陷之中。】

凡服五牙之气者,皆宜思入其脏,使其液宣通,各依所主。既可以周流形体,亦可以治疗疾病。服青牙者,思气入肝中,见青气氲氲,青液融融分明。良久,乃见足大敦之气,循股而至,会于脉中,流散诸脉,上通于自然。次服诸方,仍宜以丑后澡漱冠服,入别室焚香,坐向其方,静虑澄心,注想而为之。四方同此服法。

养五脏五行气法

春以六丙之日时加巳,食气百二十,助于心,令心胜肺,无令肺胜肝,此养肝之义也。

夏以六戊之日时加未,食气百二十,以助脾胜肾,不伤于心也。

季月以六庚之日时加申,食气百二十,以助肺,令肺胜肝,不伤于脾也。

秋以六壬之日时加亥,食气百二十,以助肾,令肾胜心,不伤于肺也。

冬以六甲之日时加寅,食气百二十,以助肝,令肝胜脾,不伤于肾也。

此法,是五行食气之要,明时各有九,凡一千八十。食气各以养脏,周而复始,不相克,精心为之。

服气有三膈说

凡人腹中有三膈处:一、心有膈。初学服气者,觉心下胃中气满,是一膈也。但少食,惟以咽气存想,充关而下,自能通也。二、生脏下有膈。亦须以上法减食,或口咬甘草并桂些少以通之。三、下丹田有膈。须固志,如上法以通之,或服蜀椒一二百粒,自然气周通身中矣。咽气须干咽,不得和唾,亦须用出息咽之。若用入息,恐生风入,当用心也。

凡咽气,喉中深咽,不得浅,浅即发嗽。

凡初服气,气未固,腹中作泄,勿令有此,以意运令散,或以药食治之。

凡服气,得脐、丹田常满。叫唤读书,终日对人语言,气力不少,出入行步无倦怠也。

凡服气人不可过劳,劳即损气。仍须时常行步,使气下行。

凡服气者,小便黄赤不碍,行之日久,自然如常。

凡人饮酒食肉,一时虽勇健,百病易生,瘴疠蛊毒,逢即被伤。若服元气,久而行之,诸毒不能伤,一切疫病不能染。如能坚持,自知其妙。

服日气法

平旦伺日初出,乃对日,坐立任意,叩齿九通,心呼日魂、珠景、照韬、绿映、回霞、赤童、玄炎、飙象。仍冥目握固,存日中五色流霞皆来接身,下至两足,上至头顶。又令光霞中有紫气,如目童,累数十重,与五色俱来,入口吞之,四十五咽气。又咽液九过,叩齿九通。微祝曰:“赤炉丹气,圆天育精,刚以受柔,炎水阴英。日辰元景,号曰大明,九阳齐化,二烟俱生。凝魂和魄,五气之精,中生五帝,乘光御形。探飞以虚,掇根得盈。首巾龙盖,披朱带青,辔乌流玄,霞映上清。赐书玉简,金阁刻名,服食朝华,与真合灵,飞仙太微,上升紫庭。”再拜而止。

服月精法

伺月初出,对月,坐立任意,叩齿十通,心呼月魄暖萧、芬艳、翳寥、婉虚、灵兰、郁华、结翘、淳金、清莹、炅容、台标。仍冥目握固,存月中五色流精皆来接身,下至两足,上至头顶。又令光精中有黄气,如目童,累数十重,与五色俱来,入口吞之,五十咽气。又咽液十过,叩齿十通。微祝曰:“黄青玄晖,元阴上气,散蔚寒飙,条灵敛胃。灵波兰颖,挺濯渟器,月精夜景,玄官上贵。五君夫人,各保母位,赤子飞入,婴儿续至。回阴三合,光玄万方,和魂制魄,五胎流通。乘霞飞精,逸虚于东,首结灵云,景华招风。左带龙符,右腰虎章,凤羽朱帔,玉佩金珰,骞树结阿,号曰木王。神蟆控根,有亏有充,明精内映,玄水吐梁。赐书玉札,刻名灵房,服食月华,与真合同,飞仙紫薇,上朝太皇。”再拜。 【若天阴,可于寝室存之。山林中旦夕恒行。】

拘三魂法

其日夕卧,去枕,向上伸足,交手心上,瞑目,闭气三息,叩齿三通。存心有赤气如鸡子,从内仰上,从目中出,外转大覆,身实成火,烧身周币,内外洞彻如一。觉体中小热,叩齿三通。呼爽灵、胎光、幽精三神急住。因微祝曰:“太微玄宫,中黄始青,内炼三魂,胎光安宁。神宝玉室,与我俱生,不得妄动,监者太灵。若欲飞行,唯得诣太极上清;若欲饥渴,唯得饮徊水玉精。”

制七魄法

其日夕卧,向上伸足,两手掌掩两耳, 【当使指端接交颈中。】 瞑目,闭气七过,叩齿七通。 【上下叩数遍为一通。】 存鼻中,端有白气如小豆,须臾渐大,冠身九重,忽又各变成天兽。 【两青龙在两目中,两白虎在两鼻孔中,头皆向外。朱雀在心上,向人口。苍龟在左足下,灵蛇在右足下,头亦向上。玉女着玄锦衣,两手各把火光当耳门。】 如此良久,咽液七遍,叩齿七通。呼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又微祝曰: 【尸狗以下七神名也。】 “素气九回,制魄却奸。天兽守门,娇女执关。炼魄和柔,与我相安,不得妄动,看察形源。若汝饥渴,听饮月黄日丹。”

斋见不祥之物

凡进斋入室见不祥之物者,常念北帝咒,南向叩齿三下。咒曰:“二象回倾,玄一之精,七灵护命,上诣三清。双皇驱除,赫奕罗兵,三十万人,侍卫神营,巨兽百万,威摄千精,挥剑逐邪,馘落魔灵。神伯所咒,千妖灭形。”毕,又叩齿三十六通。

治急病法

凡受三五法,在存识三天贞名、三司贞名,有急灾困病,大唤三天名,密呼三师名,即灾病皆消。

上清微天贞名 【防中】

中禹余天贞名 【元】

下大赤天贞名 【德丘】

(上三天贞名也。)

左天上贞名 【■([天天天]。这是三个天字的组合,如“品”字结构,这不是一个字,应作一个表意符号处理。),即天字也。】

右玄老贞名 【众(“众”字,不能当繁写作“众”。文中的意义也说得很清楚,它是一个表意符,不是“众”字的简体写法,古字还没有“众”这个字,即使有也,也不可能是今天的简体众音义。),即人字也。】

中央太上贞名 【■([地地地],结构同上。),即地字也。】

(上三师名。)

反舌塞喉法

凡守一者,身神常安。若体中不宁,当反舌塞喉,漱汩醴泉满口,咽之,讫。又如前咽液无数,觉宁乃止。止而未宁,重复为之。须臾之间,不宁之痾,即应廓散,自然除也。当时有效。

制三尸日

凡甲寅、庚申之日,是三尸鬼竞精神之日也,不可与夫妻同室寝食,可慎之。甲寅日可割指甲,甲午日可割脚甲,此是三尸游处,故以割除,以制尸魄也。

寝室卧时祝法

凡人卧,床常令高,则地气不及,鬼吹不干。鬼气侵人,常因地气而逆上耳。人卧室宇,当令洁盛,盛则受灵气,不洁则受故气。故气之乱人室宇者,所为不成,所依不立。一身亦尔,当数沐浴洁凈。

《黄素四十四方经》云:“夜寝欲合眼时,以手抚心三过,闭目微咒曰:‘太灵九宫,太乙守房,百神参位,魂魄和同,长生不死,塞灭邪凶。’咒毕而寝。此名九宫隐祝寝魂之法。常能行之,使人魂魄安宁,永获贞吉。”

耳鸣咒

耳神娇女云耳鸣,外使入也,如钟声以闻九宫。鸣者常掩耳而咒曰:“赤子在宫,九真在房,清听神命,亦察不祥。太乙流火,以灭万凶。”

合气治病真符诀法

斗印:喔吸吽。斗讳:魑(鬼旨)(鬼火)(鬼尊)(鬼胜)。吸南方气入笔,病在外,自中出;病在内,自外入。吸病人气搁笔放吹去。

(见图)

身中三宝精气神,子能炼之可长生。九窍固兮神归腹,元神一举升昆仑。要识归根复合处,下手之初须定意。以我之气合彼气,我病去兮彼病去。

服日月光芒法

凡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钱,在心中,赤色有光芒,从心中上出喉,至齿间即不出,却回还胃中。如此良久,临目存见心中胃中分明,乃吐气,讫,咽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日出时,食时,日中时行之。一年除疾,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得道,日中行无影,辟百邪千灾之气。常存日在心,月在泥丸中,昼服日,夜服月。

服月法:存月光芒白色,从脑中下入喉,芒亦至齿而咽入胃。一云,常存月,一日至十五日以前服,十五日以后不服。月减光芒,损天气,故即止也。

恶梦吉梦祝

太素真人教始学者辟恶梦法,若数遇恶梦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试,三曰尸贼,此乃厌消之方也。若梦觉以左手捻人中二七过,叩齿二七通,微祝曰:“大洞真玄,长炼三魂,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心节度,速启太素三元君。向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邪源。急召桃康护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各守体门黄阙,神师紫户将军把钺握铃,消灭恶精。返凶成吉,生死无缘。”毕,若又卧,必获吉应,而造为恶梦之气,则受闭于三关之下也。

明耳目诀

《真诰》曰:“求道要先令目明耳聪,为事主也。且耳目是寻真之梯级,综灵之门户,得失系之,而立存亡之辨也。”今抄经相示,可施运用之道。日常以手按两眉后xiao穴中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颧上,以手旋耳,行三十过,唯令数无时节也。毕,辄以手逆乘额三九过,从眉中始,以入发际中,仍须咽液,多少无数。如此常行,耳目清明,二年可夜书。眉后xiao穴为上元六合之腑,化生眼晖,和莹精光,长映彻瞳,保炼目神,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也。

存日月诀

青牛道士口诀:“暮卧存日在额上,月在脐下,上辟千鬼万邪,致玉童玉女来降,万祸伏走。”甚秘验也。

服食灵药忌

女仙程伟妻曰:“服食灵药,勿食血物,使三尸不得去。干肉可耳。”《凤纲诀》曰:“道士有疾内视心,使生火烧身及疾处,存之要精如彷佛,疾即愈。凡痛处加其火,必验也。” 【以意火攻之。】

思三台厌恶法

上台 【虚精】  中台 【六淳。又作六停】  下台 【曲生】

上三台内讳,知者众恶悉除,诸善备至。

凡于静房端坐,思三台覆头,次思两肾气从胸中出与三台相连。久久思毕,二七叩齿,二鼻微微内气,闭口,满便咽之。咽毕乃咒曰:“节荣节荣,愿乞长生,太玄三台,常覆我形。出入行来,万神携营,步之五年,仙骨自成;步之七年,令药皆精;步之十年,上升天庭。”

步台日

正月三日 二月二日 五月五日 九月九日 十月二十六日

厌恶梦咒

若人梦寤不真,魄协百气以校其心,欲伺我神之间伏也。每遇梦恶,但北向启太上大道君,具言其状,不过四五则自消绝也。

《青童君口诀》曰:“夜遇恶梦非好,觉当即返枕而咒曰:‘太灵玉女,侍真卫魂,六宫金童,来守玉门。化恶返善,上书三元,使我长生,乘景驾云。’毕,咽液七过,叩齿七通而更卧。如此四五,亦自都绝也。”此咒亦返恶梦而更吉祥也。

行路畏恐法

凡行来畏恐,常鸣天钟于左齿三十六通,先闭气左嘘之,叱叱五通。常行之,辟精邪恶物不祥之气。常夜寝临欲眠时,以手抚心,叩齿三通,闭目微咒曰:“太灵九宫,太一守房,百神参位,魂魄和同。长生不死,塞灭邪凶。”咒毕而寝。此名为九宫隐咒寝魂之法,常能行之,使人魂魄安宁,常保吉祥。

守庚申捷法

存头中有太上老君泥丸真人,着远游冠子,服玄袍,坐于冥光帐中,下视口目耳鼻,清涤气,渭之上一,拘上部之魂。心中有太上帝绛宫真人,着九阳冠,服丹南逸景之袍,坐于朱陵帐中,下视四体情状,肝脾胆肾皆令清洁如五色玉,谓之中一,拘四肢之邪精。存脐内有太黄老君黄真人,二人戴十灵之冠,服黄罗之袍,坐于黄绵帐中,下视脾肠之孔窍,皆令分明如素,谓之下一,拘肠胃,制骸魄。于是三尸无从得动也。

太上真人除三尸七魄要诀

以春乙卯日,夏丙午日,秋庚申日,冬壬子日,冥目卧时,先捣朱砂、雄黄、雌黄三分等,细罗之,绵裹如枣大,以塞鼻中。此谓消三尸炼七魄之道,秘法勿令有知者。明日日中时,以东流水浴毕,更整饰床席,三尸服新衣,洗除鼻中绵裹,及扫洒寝席床下,通令所止一室洁凈,便安枕卧,闭气握固良久,微咒曰:“天道有常,改故易新。上帝吉日,沐浴为真。三气消尸,朱黄合魂,宝炼七魄,元与我亲。”咒毕,此道是消炼尸秽之上法,改真新形之要诀,四时唯各取一日为吉。

赵先生曰:“欲除三尸九虫之法,常以月建之日夜半子时,密出庭中,正东向,平体正气,叩齿三十六通讫,举头小仰,即复下头小俯,因咽液二七过,又双前却两手二七遍,首后却,授手为之,窃咒曰:‘南昌君五人,官将百二十人,为某除三尸伏尸,将某周游天下,过度灾厄。’语讫,徐徐左回还卧。行之三尸消灭。若月中有重建者,为修之法,欲得斋戒独住,不欲人杂错,务令寂静,勿使人知之,及六畜鸟兽并无声为妙。此法易行,无恍惚之患。”

老君去尸虫方

贯众五分,杀伏虫 白雀庐十二分,杀蛔虫 蜀漆三分,杀白虫 芜荑五分,杀肉虫 雷丸五分,杀赤虫 僵蚕四分,杀鬲虫 厚朴五分,杀肺虫 狼牙子四分,杀胃虫 石蚕五分,杀蜣虫

上九件,炒微香为末,蜜丸桐子大。轻粉一分,调浆服五丸,日三服。已后,淡白汤加至十丸,三十日见效,百日病愈,众虫俱尽灭,须至诚服之,无不效也。甲子日为之。

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

高子曰:人身流畅,皆一气之所周通。气流则形和,气塞则形病。故《元道经》曰:“元气难积而易散,关节易闭而难开。”人身欲得摇动,则谷气易消,血脉疏利。仙家按摩导引之术,所以行血气,利关节,辟邪外干,使恶气不得入吾身中耳。《传》曰:“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亦犹是也。故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

夜半子候

少阳之气生于阴分,修生之士于子时修炼。古人一日行持始于子,一岁功用起于复。 【一阳之月是也,即今之十一月。】

转胁舒足

《混元经》曰:“戌亥子三时,阴气生而人寐,寐则气滞于百节。养生家睡不厌缩,觉不厌伸。故阳始生则舒伸转掣,务令荣卫周流也。”

导引按蹻

踊身令起,平身正坐,两手叉项后,仰视举首,左右招摇,使项与手争。次以手扳脚,稍闭气,取太冲之气。 【太冲穴在大指本节后二寸,骨罅间陷者。】 左挽如引弓状,右挽亦如之。令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久能行之,无病延年。

捏目四眦

《太上三关经》云:“常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气为之,气通即止。终而复始,常行之,眼能洞见。”又云:“导引毕,以手按目四眦三九遍,捏令见光明。”是检眼神之道。久为之,得见灵通也。

摩手熨目

捏目四眦毕,即用两手侧立,摩掌如火,开目熨睛数遍。

对修常居

《内景经》云:“常以两手按眉后xiao穴中二九,一年,可夜作细书。亦可于人中密行之,勿语其状。眉后xiao穴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晕,和莹精光,长珠彻瞳,保炼月精,是真人坐起之道。”紫微夫人曰:“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两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两眉之角,是彻视之津梁;鼻下人中,是引灵之上房。”

俯按山源

紫微夫人云:“俯按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侧,在鼻下小谷中也。”楚庄公时,市长宋来子洒扫一市,常歌曰:“手为天马,鼻为山源。”每经危险之路,庙貌之间,心中有疑忌之意者,乃先反舌内向,咽津一二遍毕,以左手第二第三指,捏两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隔孔之内际也。鼻中隔孔之际,一名山源,一名鬼井,一名神池,一名魂台。捏毕,因叩齿七遍,又以手掩鼻。手按山源,则鬼井闭门,手薄神池,则邪根分散,手临魂台,则玉真守关。鼻下山源,是一身之武津,真邪之通府。守真者,所以遏万邪,在我运摄云耳。

营治城郭

《消魂经》云:“耳欲得数按仰,左右令无数,使人听彻。所谓营治城郭,名书皇籍。”

击探天鼓

天鼓者,耳中声也。举两手心紧掩耳门,以指击其脑户,常欲其声壮盛,相续不散。一日三探,有益下丹田。或声散不续,无壮盛者,即元气不集也,宜整之。

拭摩神庭

《真诰》云:“面者神之庭,发者脑之华。心悲则面焦,脑灭则发素。”《太素丹经》云:“一面之上,常欲得两手摩拭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极匝,令人面色有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所谓山泽通气,勤而行之,手不离面,乃佳也。”《颍阳书》云:“发宜多栉,齿宜数叩,液宜常咽,气宜常炼,手宜在面。此五者,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也。”

上朝三元

《真诰》云:“顺手摩发,如理栉之状,使发不白。以手乘额上,谓之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手乘顺就结,唯令多也。于是头血流散,风湿不凝。”

下摩生门

《黄庭经》云:“两部水王对生门。”生门者脐也。闭内气,鼓小腹令满,以手摩一周天三十六度。

栉发去风

《谷神诀》:“凡梳头勿向北,梳欲得多,多则去风。多过一千,少不下数百,仍令人数之。”《太极经》云:“理发欲向王地栉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栉也。于是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运动水土

《真诰》云:“食勿过多,多则生病。饱慎便卧,卧则心荡。学道者当审之。”《登真秘诀》云:“食饱不可睡,睡则诸疾生。”但食毕须勉强行步,以手摩两胁上下良久,又转手摩肾堂令热,此养生家谓之运动水土。水土即脾肾也,自然饮食消化,百脉流通,五脏安和。《养生论》云:“已饥方食,才饱即止。申未之间,时饮酒一杯,止饥代食。酒能淘荡阴滓,得道之人,熟谷之液皆所不废。”酒能炼人真气,灵剑子《服气经》云:“酒后行气易通,然不可多及吐,反有所损。”

太上混元按摩法

两手捺髀,左右捩肩二七遍,左右纽身二七遍。两手抱头,左右纽腰二七遍。

左右摇头二七遍。一手抱头,一手托膝,三折,左右同。两手托头三举之。一手托头,一手托膝,从下向上三遍,左右同。两手攀头下向,三顿足。两手相捉头上过,左右三遍。

两手相叉,托心前,推却挽来三遍,着心三遍。

曲腕,筑肋,挽肘,左右亦三遍。左右挽,前后拔,各三遍。舒手挽项,左右三遍。

反手着膝,手挽肘,覆手着膝上,左右亦三遍。手摸眉,从上至下使遍,左右同。两手空拳筑三遍。外振手三遍,内振三遍,覆手振亦三遍。两手相叉反复搅,各七遍。摩纽指三遍。

两手反摇三遍,两手反叉,上下纽肘无数,单用十呼。两手上耸三遍,下顿三遍。

两手相叉头上过,左右伸肋十遍。两手拳,反背上掘脊,上下亦三遍。掘,指之也。

两手反捉,上下直脊三遍。覆掌搦腕,内外振三遍。

覆掌前耸三遍。覆掌两手相叉交横三遍。覆手横直即耸三遍。若有手患冷,从上打至下,得热便休。

舒左脚,右手承之,左手捺脚,耸上至下,直脚三遍。右手捺脚亦尔。前后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后却捩足三遍。

直脚三遍,纽髀三遍,内外振脚三遍。若有脚患冷者,打热便休。

纽髀,以意多少。顿脚三遍。却直三遍。

虎据,左右纽肩三遍。推天托地左右三遍。左右排山,负山拔木,各三遍。

舒手直前,顿伸手三遍。舒两手两膝,亦各三遍。

舒脚直反,顿伸手三遍。捩内脊各三遍。

天竺按摩法

两手相捉,纽捩如洗手法。

两手浅相叉,翻覆向胸。

两手相捉,共按髀,左右同。

两手相重,按髀,徐徐捩身,左右同。

以手如挽五石力弓,左右同。

作拳向前筑,左右同。

如托石法,左右同。

作拳却顿,此是开胸,左右同。

大坐,斜身偏欹如排山,左右同。

两手抱头,宛转髀上,此是抽胁。

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

以手反捶背上,左右同。

大坐,伸两脚,即以一脚向前虚掣,左右同。

两手据地回顾,此是虎视法,左右同。

立地,反拗身三举。

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左右同。起立,以脚前后虚踏,左右同。

大坐,伸两脚,用相当手勾所伸脚着膝中,以手按之,左右同。

上十八势,但逐日能依此三遍者,一月后,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

婆罗门导引十二法

第一,龙引。以两手上托,兼似挽弓势,左右同。又叉手相捉头上过。

第二,龟引。峻坐,两足如八字,以手托膝行摇动。又左顾右顾,各三遍。

第三,麟盘。俱卧,屈手承头,将近床脚,屈向上,傍髀展上,脚向前拗,左右同。

第四,虎视。两手据床,拔身向背后视,左右同。

第五,鹤举。起立,徐徐返拗引颈,左右挽,各五遍。

第六,鸾趋。起立,以脚徐徐前踏,又握固,以手前后策,各三遍。

第七,鸳翔。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转,各五遍。

第八,熊迅。以两手相叉,翻覆向胸臆,抱膝头上,宛转各三遍。

第九,寒松控雪。大坐,手据膝,渐低头,左右摇动,徐徐回转,各三遍。

第十,冬柏凌风。两手据床,或低或举,左右引,细拔回旋,各三遍。

第十一,仙人排天。大坐,斜身偏倚,两手据床如排天,左右同。

第十二天,凤凰鼓翅。两手交捶膊并连臂,反捶背上连腰脚,各三。数度为之,细拔回旋,但取使快为主,不得过度,更至疲顿。

擦涌泉穴说

其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入。日夕之间,常以两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数目多时,觉足心热,即将脚指略略动转,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终不若自擦为佳。

擦肾腧穴说

张成之为司农丞监史同坐。时冬严寒,余一二刻间,两起便溺。问曰:“何频数若此?”答曰:“天寒自应如是。”张云:“某不问冬夏,只早晚两次。”余谂之曰:“有导引之术乎?”曰:“然。”余曰:“旦夕当北面。”因暇专往叩请,荷其口授。曰:“某先为家婿,妻弟少年遇人有所得,遂教小诀:临卧时坐于床,垂足解衣,闭气,舌拄上腭,目视顶门,仍提缩谷道,以手摩擦两肾腧穴,各一百二十次,以多为妙。毕即卧。如是三十年,极得力。”归禀老人,老人行之旬日,云:“真是奇妙。”亦与亲旧中笃信者数人言之,皆得效验。

针灸百病人神所忌考

百忌历载:  【人神所在,四时十干十二支十二时各有住处,不止黄历后闻一月三十日也。针灸治疾者,当慎择用之,毋为庸医所误。】

春在左胁 夏在脐 秋在右胁 冬在腰间

十干日人神所忌:

甲日不治头 乙日不治喉 丙日不治肩 丁日不治心 戊日不治胰 己日不治脾 庚日不治腰 辛日不治膝 壬日不治胫 癸日不治足

十二支日人神所在:

子日在目 丑日在腰 寅日在胸 卯日在脾胃 辰日在足 巳日在手 午日在心 未日在头手 申日在头背 酉日在肩戌日在面 亥日在头项

十二时人神所在:

子时在足 丑时在头 寅时在目 卯时在面上 辰时在项 巳时在手 午时在胸  未时在肚腹 申时在心 酉时在背戌时在腰 亥时在两足

男子针灸忌除日,妇女针灸忌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