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羽 » 关羽全文在线阅读

《关羽》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关灯直达底部

《三国演义》中神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这件事虽然不是小说家完全杜撰出来的,但历史真相与传说故事却有很多出入,真实的“刮骨疗毒”又是怎样的呢?

一、关羽“刮骨疗毒”不是传说

《三国演义》第75回记载,关羽指挥襄樊战役期间被曹军的一名弓弩手射中了右臂,回营拔出箭,发现右臂已青肿,原来箭头有毒,毒已入骨,情况很严重。

这时神医华佗恰好赶到,判断箭头上有“乌头之药”,已“直透入骨”,如果不早治,这条胳膊就得残废。关羽问怎么办,华佗提出了“刮骨疗毒”的治疗方案:“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

关羽于是与马良弈棋,伸出右臂让华佗去割。对这次手术过程,咱先来看《三国演义》的记载,再看《三国志》的记载。

《三国演义》叙述得十分详细:“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这段描写很精彩,既表现了华佗医术的神奇高超,又展现了关羽的坚毅。《三国演义》一向推崇蜀汉,杜撰了许多神化关羽的情节,如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但这段神奇的“刮骨疗毒”却不完全是杜撰的。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看来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是有来历的,这个“可以有”。

二、有关“刮骨疗毒”的史实对比

对照一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记载,发现有几处不同:

一是关羽中箭的部位。《三国演义》说是右臂,而《三国志》说是左臂,《三国演义》借用了这段史料却把一个重要的细节弄错了,也许不是无心之错,而是有意为之。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使刀,右臂如果不能动,比左臂受伤情况更严重,把右臂改为左臂增加了情节的紧张度。

二是关羽所中之毒。《三国演义》说是“乌头之药”,而《三国志》没有具体指出。乌头是一种主要产于南方的中药,可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的治疗,但其毒性很大,必须经过炮制才可使用,未经炮制少量即可使人中毒,轻者四肢麻木,重者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肌肉强直、抽搐,直到意识不清而昏迷。

乌头可内服也可外用,因中箭接触“乌头之药”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很少的剂量能否致使关羽的胳膊无法动弹,这也值得怀疑。《三国志》说关羽中箭后创伤其实已被治愈,只是每到阴雨天骨头感到疼痛,说明该毒的药性并不大。

三是关羽中毒的时间。《三国演义》说是在攻打樊城时,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下半年,当时关羽率大军北上,攻击曹魏在荆州的两个重要据点襄阳和樊城,与曹仁、于禁、庞德等人率领的曹军展开激战,双方展开了多次攻防战,关羽在此战中曾经中过箭,倒也有可能,但正史并未有过记载。

四是关羽中毒的地点。《三国演义》说关羽中箭是在樊城的城外,《三国志》等史书没有记载。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樊城之战打得很激烈,关羽虽然俘虏了曹魏名将于禁,又杀了庞德,但始终未能攻克樊城,后来徐晃援军开到,在樊城外连破关羽的围头、四冢等营垒,关羽退走。

有人提出湖北省荆州市是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地方,无论按照《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这一说法均不成立,荆州市在汉末三国称江陵,是荆州刺史部南部最重要的城市,但却不是刘备在荆州的大本营,刘备留关羽守荆州,大本营是公安,即今湖北省公安县。

如果按《三国演义》所说,关羽中箭是在樊城,那么他之后就再没有回到过公安或江陵,不存在华佗在江陵为其“刮骨疗毒”的可能;如果按《三国志》所说,关羽中箭和疗毒也可能发生在后方,那么公安的可能性显然大于江陵。

五是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医生。《三国演义》说是华佗,《三国志》没有具体记载。华佗是汉末名医,在当时很有名,为陈登、周泰、曹操等人都看过病,史书均有记载。

如果关羽中箭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前,华佗有没有可能为其疗伤呢?这种可能性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但很小,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前华佗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曹操指定为“私人医生”,难以四处行医,更无法给曹魏的对手去治病了。

《三国志》把关羽“刮骨疗毒”一事的记载置于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之前,按该书叙述习惯,这件事也应大体发生在此阶段。

三、“刮骨”真的能“疗毒”吗?

说给关羽“刮骨疗毒”的人不是华佗,还有一个依据,那就是手术的过程。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华佗为关羽手术并没有采取任何麻醉过程,众所周知华佗被称为“中医鼻祖”,他发明了“麻沸散”,手术前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让患者服下,等患者失去知觉再实施手术,以减轻痛苦,像“刮骨”这样的手术,他当然会用麻沸散。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关羽因为中箭而中毒,能通过“刮骨”的办法去治疗吗?类似“乌头”这样的毒,一般通过血液或消化系统吸收,迅速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从而发生作用,这种毒类似于被毒蛇咬伤,不说“七步倒”,但也拖不了很久。

从《三国演义》的描写看,关羽中毒后受伤部位出现了青肿,胳膊不能运动,这符合中箭毒的病理特征,在没有抗毒血清的情况下,治疗方法应该是结扎伤口,防止毒素扩散,然后对伤口进行清洗和消炎,同时内服驱散和解毒的中药,让所中之毒慢慢消散。

也就是说,类似箭头上带的“乌头之药”,是依靠人体代谢和循环系统传播的,毒素不可能只停留在身体的一个部位,一旦传播出去,用“刮骨”的办法无法根除。但《三国志》又确实记载了“刮骨疗毒”的事,该如何解释呢?按照该记载,关羽的箭伤其实已经基本痊愈了,只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感疼痛。

根据这个症状判断,关羽的身上已不存在箭毒,但中箭后遗留了骨伤,可能是外伤性骨髓炎,中医称附骨疽,民间称铁骨瘤,最常见的情况是外伤所引起的骨骼感染和破坏,时间长了会在原创面附近生出一些“死骨”,产生疼痛,通过手术的办法把“死骨”取出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好办法,所谓“刮骨疗毒”,指的应该是这个。

华佗虽擅长外科手术,“刮骨疗毒”对他来说并不难,只是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建安十三年(208年)他就被曹操杀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已经过去了11年,所以《三国演义》里的这个情节与史实严重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