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丽史 » 高丽史全文在线阅读

《高丽史》世家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二十三

关灯直达底部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高宗二。

○(辛卯)十八年夏四月旱。

五月丙戌朔以久旱赦中外罪囚。

戊子再雩。

六月丙辰朔王如奉恩寺。

秋八月丙子幸王轮寺。

壬午蒙古元帅撒礼塔围咸新鎭屠铁州。

九月乙酉宰相会崔瑀第议出三军以御蒙兵以大将军蔡松年为北界兵马使又征诸道兵。

丙戌蒙兵围龟州城不克而退。

壬辰三军启行。

癸巳蒙兵攻西京城不克。

丁酉蒙兵至黄凤州二州守率民入保铁岛。

癸卯北界驰报蒙兵围龙州城中请降副使魏 被掳。

壬子蒙兵陷宣郭二州。

冬十月癸丑朔蒙古二人持牒至平州州卽囚之以闻朝议纷 或云可杀或云当问其由乃遣殿中侍御史金孝印往问其牒云: "我兵初至咸新鎭迎降者皆不杀汝国若不下我终不返降则当向东眞去矣。"

壬戌地震。

壬申郞将池义深押平州所囚蒙古二人到京一是蒙古人一是女眞人自此国家始信蒙古兵也。

蒙兵攻龟州破城廊二百余*闲州人随卽修筑以守。

癸酉蒙兵领诸城降卒围城树炮于新西门要害处凡二十八所以攻之又破毁城廊五十*闲越入交战州人殊死战大败之是日三军屯安北城蒙兵至城下挑战三军不欲出战后军阵主太集成强之三军出阵于城外阵主知兵马等皆不出登城望之集成亦还入城三军乃与战蒙兵皆下马分队成列有骑兵突击我右军矢下如雨右军乱中军救之亦乱争入城蒙兵乘胜逐之杀伤过半将军李彦文郑雄右军判官蔡识等死之。

甲戌亲饭僧三万凡三日。

辛巳东界和州驰报: "东眞兵寇和州掳宣德都领而去。"

十一月丁亥门下侍中致仕李抗卒。

癸巳北界分台御史闵曦还奏: "曦与兵马判官员外郞崔桂年承三军指挥往 蒙兵有一元帅自称权皇帝名撒礼塔坐毡庐饰以锦绣列妇人左右乃曰: '汝国能固守则固守能投拜则投拜能对战则对战速决了也。 汝职为何 ' 对曰: '分台官人。' 曰: '汝是小官人大官人速来降。'"

甲辰加发五军兵马以御蒙兵。

蒙兵以平州囚其持牒者欲先灭之庚戌夜未明突入城中杀州官屠其城尽烧人户 犬一空。

辛亥蒙兵自平州来屯宣义门外蒲桃元帅屯金郊迪巨元帅屯吾山唐古元帅屯蒲里前锋到礼成江焚烧庐舍杀掠人民不可胜计京城惊扰汹汹。

十二月壬子朔蒙兵分屯京城四门外且攻兴王寺遣御史闵曦 之结和亲翼日曦又往蒙古屯所偕蒙使二人下节二十人以来命知阁门事崔珙为接伴使备仪仗出迎宣义门外入宣恩馆时撒礼塔屯安北都护府亦遣使者三人来谕讲和翼日诣阙王下大观殿庭北面以迎蒙使止之王乃南面拜讫蒙使毛衣冠佩弓剑我朝赠紫罗衫束带令更衣蒙使不从只表着之王宴慰之蒙使献王文牒一道牒曰: "天底气力天道将来底言语所得不秋底人有眼 了有手没了有脚子*  { }了圣旨差撒里打火里赤军去者问 每待投拜待 杀。 鼠儿年黑契丹 每高丽国里讨虏时节 每*  当不得了去也阿每差得 刺何称两介引得军来把黑契丹都杀了 每不杀了阿每来若阿每不将黑契丹了 每不早了那是 使臣禾利一女  根底不拜来那是 投了呵  差使臣瓜古与 每根底不行打来那什 瓜古与没了  使臣觅瓜古与来 每使弓箭将觅来底人射得回去了那上头管是 每底将瓜古与杀了也阿每觅问当来也皇帝圣旨道若 每待 交阿每一处 相杀住到老者若还要投呵依前一* 投了者去若 每民户根底的爱惜依前一* 投拜来下去底使臣怏怏地交回来者若要 杀 识者皇帝大国土里达达每将四向周围国土都收了不投底国土都收了 每不听得来投去了底人都一处行打 每不听得来阿每将劫*  每底寄不及都收抚了听 每根底来。 高丽国王 每底民户里投拜了的人依旧住坐不投拜底人户杀有虎儿年投投拜了 每不 一家来那什 使去底使臣是阿土。"

乙卯以金酒器大小盏盘各一副银甁水獭皮衣紬纻布等物赠送于三元帅又赠使者有差。

丙辰遣淮安公 以土物遗撒礼塔。

丁巳蒙兵向广忠淸州所过无不残灭。

辛酉蒙使八人来求鹰 。

壬戌宴蒙使于内殿丁卯遣人遗唐古迪巨及撒礼塔之子银各五斤纻布十匹 布二千匹马 马缨等物。

甲戌将军赵叔昌与撒礼塔所遣蒙使九人持牒来牒曰: "蒙古大朝国皇帝圣旨专命撒里打火里赤统领大军前去高丽国问当如何杀了着古与使臣乎钦奉圣旨我使底稍马去使臣到投拜了使臣令公将进底对象应生交送这些个与物将来底物去我*  没一个中底物布子与来子 我要底好金银好珠子水獭皮鹅岚好衣服与来 道足但言者不违 与金银衣服多合二万匹马* {驮}来者小合一万匹马* {驮}来者我底大军离家多日穿将来底衣服都坏了也。 一百万军人衣服 斟酌与来者除别进外眞紫罗一万匹 进呈将来底 将来底水獭二百三十个好 与紫个来如今交上好水獭皮二万个与来者 底官马里选炼一万个匹大马一万匹小马与来者王孙男* 儿一千底公主大王每等郡主进呈皇帝者外大官人母女* 儿亦与来者 底太子将领大王令子幷大官人男* 儿要一千个女* 儿亦是一千个进呈皇帝做 也者 这公事疾忙句当了合 已后早了 底里地里稳便快和也这事不了合 长日睡合忧者有我使臣呼唤稍马军去我要底物件疾忙交来军也疾来迟交来持我军马迟来为 高丽民户将打得莫多少物件百端拜告郡里足得 受惜 也民户我这里飜取要金银财物 道骨肉出力这飜语异侯异侯休忘了者据国王好好底投拜上头使得使臣交道与我手军去为 底百姓上休交相杀如此道得去也交他旧日自在行路通泰者依上知之。" 使云: "底使臣二人乌鲁土只宾木入都护三军阵主诣降权皇帝所。"

乙亥宴蒙使于内殿。

丁丑以满镂凤盖酒子台盏各一副细纻布二匹 马一匹银镀金妆鞍桥子满绣 遗唐古元帅。

庚辰蒙古使* {赍}国 黄金七十斤白金一千三百斤 衣一千领马百七十匹而还遣将军曹时着以黄金十二斤八两多般金酒器重七斤白银二十九斤多般银酒食器重四百三十七斤银甁一百十六口纱罗锦绣衣十六紫纱 子二银镀金腰带二及紬布 衣二千獭皮七十五领金饰鞍子具马一匹散马一百五十匹遗撒礼塔又以金四十九斤五两银三百四十一斤银酒器重一千八十斤银甁一百二十口细纻布三百匹獭皮一百六十四领绫纱 衣鞍马等物分赠妻子及麾下将佐十四官人以赵叔昌拜大将军偕行寄蒙使上皇帝表曰: "伏念臣曾荷大邦之救危完我社稷切期永世以为好至于子孙宁有二心敢孤厚惠伏承下诏深 中怀事或可陈情何有匿其着古与杀了底事实邻寇之攸作想圣智之易明彼所经由亦堪证验其再来人使着箭事前此哥不爱伪作上国服样屡犯边鄙边民久乃觉其非今春又値如此人等方驱逐之俄不见人物唯拾所弃毛衣帛冠鞍马等事以帛冠之故虽知其伪尙疑之藏置县官将俟大国来人辨其眞 今以此悉付上国大军则无他之意于此可知也又阿土等缚纽事初不意结亲之大国乃无故加暴于小邦拟寇贼之来侵出军师而方战忽有二人突入我军痴军士不甚考问捕送平州平州人恐其逋逸略加 杻申覆朝廷朝廷遣译察视以其语颇类上国然后解械慰讯兼 衣物随译前去则初虽不明所致其实亦可恕之又哥不爱人户于我国城子里入居事此等人尝与我国边人迭相侵伐其为寃 久矣边民虽忧岂容 敌与之处耶  事渐明矣言可饰乎  其投拜事往前河称 刺来时已曾投拜今因华使之来申讲旧年之好伏望乾坤覆露日月照临鞠实察情苟廓包荒之度竭诚尽力益修享上之仪。"

○(壬辰)十九年春正月壬午蒙使来癸未宴于内殿。

壬辰蒙兵还遣淮安公 首宰金就砺大将军奇允肃慰送。

丙申幸法王寺。

忠州官奴作乱宰枢会崔瑀第议发兵州之判官庾洪翼请遣使抚谕卽以注书朴文秀前奉御金公鼎假属内侍为安抚别监以遣之。

己亥以大将军朴敦甫为东北面兵马使; 右谏议刘俊公为西北面兵马使; 崔林寿知西京留守。

癸卯京城解严。

丁未安抚别监朴文秀还自忠州金公鼎留州以待平定奴军都领令史池光守僧牛本等赴京。

二月壬子朔三军班师留三领军防戍。

乙丑燃灯王如奉恩寺。

戊辰淮安公 与蒙古使都旦上下节二十四人来。

庚午幸王轮寺。

辛未宰枢会典牧司议移都。

壬申幸干圣寺。

丁丑王欲移御杨堤坊别宫都旦闻之曰: "我因都统高丽国事差使到此将入处大内。" 朝议难之闭广化门命右承宣庾敬玄往谕止之遂邀宴都旦欲与王连坐又欲仍处于内诘之至夕然后乃赴宴还馆。

三月甲申都旦以馆迎送判官郞中闵怀迪不能支对杖杀之。

丙戌都旦又以馆舍寥寂欲移* {寓}人家赠金酒器一事纻布八十匹乃止。 都旦本契丹人性甚奸 往者请蒙兵到江东城灭其国兵者也。

甲午幸贤圣寺。

蒙使六人先还遣通事池义深录事洪巨源等* {赍}国 寄书于撒礼塔曰: "每来文字内所及诸般事图踵后回报又阅淮安公 所蒙手简称: ' 国选* {拣}人户赴开州馆及宣城山脚底住坐种田。' 窃思大国所以割与分地将使吾民耕食则其义在所欣感然我国每处人民牛畜物故损失者大 故这一国区区之地尙不胜耕垦忍使鞠为茂草 于邈远大国之境将部遣甚处人物使之耕种耶  力所不堪理难强勉惟大度量之。"

遣西京都领郑应卿前静州副使朴得芬押船三十 水手三千人发龙州浦赴蒙古从其请也。

蒙古军三十余人复入境发宣州仓米三十石而去。

夏四月壬戌遣上将军赵叔昌侍御史薛愼如蒙古上表称臣献罗绢绫紬各十匹诸般金银酒器   扇等物仍致书撒礼塔赠金银器皿匹* {段}獭皮 扇  以至麾下十六官亦有差其书曰: "前次所输进皇帝物件内水獭皮一千领好底与来事我国于遮个物前此未尝有捕捉者自贵国征求以后始以百计捕之亦未能多得故每次所输贡赋艰于准备今所需索其数过多求之又难似未堪应副然旁搜四遐月集日储犹未得盈数粗以九百七十七领输进惟冀照悉又称: '国王诸王公主郡主大官人童男五百个童女五百个* {须}管送来'事如前书所载我国之法虽上之为君者唯配得一个嫡室更无 妾故王族之枝叶例未繁茂又以国之 小故臣僚之在列者亦未之师师而所娶不过一妻则所产或无或有有或不多人耳。 若皆发遣上国则谁其承袭王位及朝廷有司之职以奉事大国耶  若贵国抚存弊邑使通好万世请 省偏方 土所不得堪如此事* {段}以示字小扶弱之义幸甚幸甚又称: '诸般工匠遣送'事我国工匠自昔欠少又因饥馑疾疫亦多物故加以贵国兵马经由大小城堡罹害被驱者不少自此耗散而莫有地着专业者故节次不得押遣应命 刺绣妇人本来无有此皆以实告之伏惟谅情哀察又于赵兵马处所嘱当义州民户检会物色事已曾行下其界兵马委令根究则告以城守与民户等乘 逃闪因风没溺故便不得显验请照悉之。 其余文字内所及一一承 又贵国还兵次所留下瘠马每处搜集凡十五疋卽令收管牧养今此行李幷分去奉呈。"

五月丁亥以旱再雩。

辛丑赐文振等及第。

宰枢会宣庆殿议御蒙古。

癸卯四品以上又会议皆曰: "城守拒敌。" 唯宰枢郑亩太集成等曰: "宜徙都避乱。"

己酉北界龙冈宣州蒙古达鲁花赤四人来。

六月庚戌朔王妃王氏薨。

丁巳崔瑀遣人迎前王于紫燕岛。

辛酉葬王后。

甲子校尉宋得昌自池义深行李逃来云: "义深到撒礼塔所撒礼塔怒曰'前送文牒内事件何不办来 ' 执送义深于帝所余皆拘囚。"

乙丑崔瑀胁王迁都江华。

丙寅瑀发二领军始营宫阙于江华。

秋七月庚辰朔蒙古使九人来王迎诏于宣义门外留四日而还。

命知门下省事金仲龟知枢密院事金仁镜为王京留守兵马使以八领军鎭守。

壬午安南判官郭得星招抚白岳等处贼魁二十余人来投。

遣内侍尹复昌往北界诸城夺达鲁花赤弓矢复昌到宣州达鲁花赤射杀之。

乙酉王发开京次于升天府。

丙戌入御江华客馆。

八月己酉朔西京巡抚使大将军闵曦与司录崔滋温密使将校等谋杀达鲁花赤西京人闻之曰: "如是则我京必如平州为蒙兵所灭。" 遂叛。 壬戌执崔滋温囚之留守崔林寿及判官分台御史六曹员等皆逃窜于楮岛。

丙子 知政事兪升旦卒。

九月* 蒙古官人书曰: "伏蒙幕府远涉千里辱临弊境首贻诲音欣感欣感但所诘数* {段}事实非我国本意深以此为恐敢布腹心惟冀大度矜之其所称: ' 者巧言语说得我出去后却行返变了入海里住去不中的人宋立章许公才那两个来的说 走得来 每信那人言语呵返了也'事我国与上朝通好久矣顷有宋立章者来言上国将举大兵来征弊邑。 其言有不可不信者百姓闻之惊骇* { }气过半逃闪城邑为之几空盖雷霆一振天下同惊以是予亦不能无惧又虑些小遗民若一朝扫地皆逋则恐不得岁输贡赋以永事大国因与不多残口入 毒卑湿之地以求苟活耳宁有他心耶  皇天后土实监之矣又称: '达鲁花赤交死则死留下来如今 每拿缚者'事右达鲁花赤其在京邑者接遇甚谨略不 意大国岂不闻之耶  又于列城委令厚对其*闲容或有不如国敎者予亦不能一一知之惟上国明考焉其拿缚上朝使人无有是理后可凭勘知之又称: ' 本心投拜出来迎我者本心不投拜军马出来与我 杀'者今闻大军布露原野虽大国不谕之其在小国礼当亲自迎 然弊邑之移于 深偏地本非上国所令而固不能无咎责故且恐且 未以时展谒耳。 其投拜之心一也岂有二哉  且小国虽愚暗旣知畏服大国之义其向仰有年矣岂于今日乃生叛逆之心耶  仰冀明鉴赦过字小抚存外藩实予之望也。"

冬十一月* 蒙古沙打官人书曰: "前者大国以王不出交大官人出来为谕小国如前书所载虽畏惧大国入处于此以勤仰之心有加无已故不敢违 严命已遣大官人某诣幕下方候宠* 而复以国王不出交崔令公出来事及之所谕踵至如此弊邑将若之何  伏望幕下谅穷迫之情小示以宽以副倾企之望幸甚。 其所输皇帝处国 则虽竭力尽诚勤于准备方小国之移徙也唯与不多人民仓卒入于水内所转财物亦为欠少故以微薄土物聊欲表诚耳今蒙钧旨谕及更 所有小添前数奉进惭恐惭恐。 赵兵马宋立章发遣事叔璋自上国回来次不幸値心腹之疾至*令{今}犹未安较故未卽发遣所谓宋立章者我国之迁移莫不因其言而其后我国两* 使佐自上国还来言: '立章所言本非上国之意不可谓的实。' 于是朝廷佥议以为: '此人非特以浮说妄言动摇众心亦使万人逃闪至令一国大迁于此地罪不可赦。' 遂捕送深 海岛久矣今依来命已遣人卽其所将收拿发来者伏惟照悉。" 上皇帝陈情表曰: "下国有倾输之恳胶漆益坚上朝加谴责之威雷霆忽震闻命怖悸失声 呼伏念臣猥以庸资寄于荒服仰戴天临之德举国聊生笃驰星拱之心向风滋切夫何征诘若此稠重力所不堪宜将诚告言如可复当以实陈其诏旨所及添助军兵征讨万奴事 僻土是居弊邑本惟小国 大军所过遗民能有几人在者尙疮痍之余加之因饥疫而毙故莫助天兵之用无柰违帝命之严罪虽莫逃情亦可恕其亲身朝觐事自闻继统早合观光 外臣荣觐于九天固所望也然藩位难虚于一日兹实恐焉其出人户使撒礼塔见数事游舌所传大兵将讨在愚民而易惑举恒产而多逃众所同为势难固禁顾家户萧然如扫乃反为茂草之场若君臣孑尔独存惧未辨苞茅之贡庶收残口永事大邦虽潜藏江海之*闲犹梦寐云 之上实畏惧之所致冀圣明之不疑心苟一于始终地何论于彼此伏望存蓬艾之生 许全于一国奉山野之赋必不后于诸侯。" 又状曰: "臣以一二所望事件已具表言之犹有郁结于心未尽陈露者于表内不得备载申以状陈布之弊邑本海外之小邦也自历世以来必行事大之礼然后能保有其国家故顷尝臣事于大金及金国鼎逸然后朝贡之礼始废矣。 越丙子岁契丹大举兵 入我境横行肆暴至己卯我大国遣帅河称 腊领兵来救一扫其类小国以蒙赐不 讲投拜之礼遂向天盟告以万世和好为约因请岁进贡赋所便元帅曰: '道路甚梗 国必难于来往每年我国遣使佐不过十人其来也可* {赍}持以去至则道必取万奴之地境 以此为验。' 其后使佐之来一如所约每我国辄付以国 礼物输进阙下独于甲申年使臣着古与不以万奴之境而从婆速路来焉然依旧接遇甚谨又付以国 前去其后使价之来者稍至*闲阔小国窃怪其故* {久}而闻之则于加下遮出中路杀了上件使臣所致也。 如此已后于加下伪作上国服样入我北鄙残败三城万奴亦攻破东鄙二城其服色亦如之自是踵来侵伐不絶又万奴与上国使佐之向我国者 言'高丽背 国愼勿前去。' 使佐不听且欲知眞伪遂便行李则先遣其麾下人伪为我国服着及弓箭遂伏兵于两国山谷之*闲潜候行李出射 *  因令伴行人报云: '高丽所作如此背逆明矣。' 请停前去固令还焉然适有自万奴麾下逃来王好非者细说其事故我国得知之。 无几何闻大兵入境小国以通好之故殊不意上国之兵而久乃知之。 然莫识所以行兵之故帅府撒礼塔大官人移文言: ' 国杀我使臣着古与及射东路使臣何也  以此行兵问罪耳。' 我国已曾知之缕细故具以实对之更行投拜之礼大国亦详两人所诈豁然大* {寤}遂许班师矣。 方大军之还国寻遣两* 行李奉进国信礼物于皇帝阙下而君臣因相贺曰: '比来以道路不通阻修朝觐之礼大乖从前和好之本意常以此为虑今旣遣使达诚则是固可贺而又大国常以于加下万奴之罪归于我我国无以自明惧代他人受诬而赖大军亲临根究使上国之疑涣然如 释则吾属知免矣始可以宁心定虑一专于奉事上朝之日也。' 未几忽有宋立章者从池义深行李诣在上国逃来言: '大国将举大兵来讨已有约* {束}。' 百姓闻之惊骇顚蹶其逃闪者多矣俄又闻北界一二城逆民等妄谕其城达鲁花赤杀戮平民又杀臣所遣内臣此人是候上国使佐値行李则迎到京师者也而乃杀之因以作乱声言大国兵马来也。 又闻上国使佐到义州令准备大船一千 待涉军马于是举上下无不震悸其逃之者又过半矣逋户残庐历历相望鞠为茂草见之不能无 然矣君臣窃自谋曰: '若遗民尽散则邦本空矣邦本空则其将与谁岁办贡赋以事上朝耶  不若 此时收合残民余众入处山海之*闲粗以不 土物奉事上国不失藩臣之名上计也盖以心之所属不关于地苟以一心事之想上国何必以此为咎耶 ' 于是遂定计焉然则我国之迁徙于此不过此意耳宁有他心哉  天地神明实鉴之矣不意大国以浮说所传遣之以大兵临 弊境凡所经由无老弱妇女皆杀之无赦故举一国丧情失气顚倒怖惧莫有聊生之意且君是天也父母也方殷忧大戚如此而不于天与父母而又于何处诉之耶伏望皇帝陛下推天地父母之慈谅小邦靡他之意 令大军回辕返 永护小国则臣更努力竭诚岁输土物用表丹 益祝皇帝千万岁寿是臣之志也伏惟陛下小加怜焉。" 又* 撒礼塔书曰: "所谕皇帝处回去文字事一一祗 已具表章寻发遣使介前去伏惟照悉我国如前书所载虽畏惧大国入处山海之*闲其所以仰奉上朝尙尔一心以是今闻大军之入境卽遣使佐谨行迎问之礼继蒙辱 *钓{钧}旨申遣使人* {赍}不 酒果礼物劳问左右则小国之无他亦于此可知也苟以一心事之不关地之彼此冀幕府不必以迁徙为咎待之如旧则实小国万世之福也所遣诣皇帝处一行使人先就幕下听取处分其使人之进退行止祸福生死皆在幕府之掌握伏望曲加扶护善为指挥兼差幕下使人道达于皇帝阙下永护小邦则予亦敢不感至铭骨耶其大官人投拜事小国业已畏惧入此幽僻之中则虽大官人心志耗丧日益以拙月益以钝未遽 造左右听命 惶顚倒罔知所裁惟大度宽之。"

十二月寄蒙古大官人书曰: "今月某日我国使介至伏闻帅府新统大军始开莲幕未及旬朔先声大震凡列国之人莫不拭目改观庶几蒙被德荫者皆是 若区区弊邑其欣跃之心倍万常伦也兼蒙*钓{钧}慈悯我国两* 行李之久淹者今悉放遣此亦铭感罔极言所不旣也所谕予及崔令公之出来事如前上旧帅府书所陈我等旣畏惧大国入此山海之*闲则其于出觐日益滋怯所以难之耳倾仰之心一也宁有他哉伏惟阁下谅情而宽之兼所谕赵兵马发遣事其寝疾至今犹未佳裕故未卽依敎不然叔璋之往来上国惯矣岂今惮其行哉宋立章者前已承旧帅府所及其时卽差人就所配海岛收拿发来待之久矣然以此时风水甚恶邈无消息故未卽捉遣惶恐惶恐前所遣诣大皇帝处我国使佐之进退专在阁下之指挥伏望善为之辞道达于皇帝阙下幸甚。" * 大官人书曰: "今月某日忽奉来敎备详钧候动止万顺欣喜倍常但所称皇帝处回去文字事迩来久未审皇帝圣体何似礼宜 问起居 复蒙幕府所谕如此予亦岂不思奉* 天子之休命耶然年前大军之辱临弊邑也我国累次所遣使佐及其负担下卒辄蒙钧慈遂旋回遣前来故使者之往来络绎略无疑惧于心者是幕府所鉴知也今闻前所遣皇帝处两* 使人被宠命将还适値大军之方戾弊境反见勒留未还又小国闻大军入境卽发遣使介谨行迎 之礼而其使人及负担礼物人卒至今未蒙放遣回来愚闻古者兵交使在其*闲今则异于是兵交非所意也小国闻大兵之临境犹不敢稽迟粗以不 信饷劳问行李之勤而反被拘留其在国人愚惑之心得不疑且惧哉然则其遣以大官人奉书于皇帝阙下愈所疑惧也伏惟谅之。"

撒礼塔攻处仁城有一僧避兵在城中射杀之。

* 东眞书曰: "夫所谓蒙古者猜忍莫甚虽和之不足以信之则我朝之与好非必出于本意然如前书所通越己卯岁于江东城势有不得已因有和好之约。 是以年前其军马之来也彼虽背盟弃信肆虐如此我朝以谓宁使曲在彼耳庶不欲效尤故遂接遇如初以礼遣之今国朝虽迁徙都邑当其军马之来则犹待之弥笃而彼尙略不顾此意横行远近外境残暴寇掠与昔尤甚由是四方州郡莫不 城坚守或阻水自固以观其变而彼益有呑啖之志以图攻取则其在列郡岂必拘国之指挥与交包祸之人自速养虎被 之患耶于是非特入守而已或往往有因民之不忍出与之战杀获官人士卒不为不多矣至今年十二月十六日水州属邑处仁部曲之小城方与对战射中魁帅撒礼塔杀之 虏亦多余众溃散。 自是* { }气不得安止似已回军前去然不以一时鸠集而归或先行或落后欲东欲北故不可指定日期又莫知向甚处去也请贵国密令侦谍可也。"

是年移葬世祖*大祖{太祖}二梓宫于新都。

○(癸巳)二十年春三月遣司谏崔璘奉表如金路梗未至而还。

夏四月蒙古诏曰: "自平契丹贼杀 刺之后未尝遣一介赴阙罪一也命使* {赍}训言省谕辄敢射回罪二也尔等谋害着古与乃称万奴民户杀之罪三也命汝进军仍令汝弼入朝尔敢抗拒窜诸海岛罪四也汝等民户不拘执见数辄敢妄奏罪五也。"

五月以金庆孙为大将军知御史台事。

西京人毕贤甫洪福源等杀宣谕使大将军郑毅朴禄全举城叛。

十二月崔瑀遣家兵三千与北界兵马使闵曦讨之获贤甫送京腰斩于市福源逃入蒙古*檎{擒}其父大纯弟百寿及其女子悉徙余民于海岛西京遂为丘墟。

○(甲午)二十一年春正月癸卯亲设消 道场于内殿。

乙巳以咸寿为左仆射; 朴文成为右散骑常侍。

庚戌赏西京征讨军士有差。

壬戌遣兵部侍郞洪钧安抚西京。

癸亥征诸道民丁营宫阙及百司。

二月壬申遣将军金宝鼎如蒙古军是日边报: "蒙兵留百余骑于东眞余皆引还。"

癸未燃灯王如奉恩寺以故 政车倜家为奉恩寺撤民家以广辇路时虽迁都草创然凡球庭宫殿寺社号皆拟松都八关燃灯行香道场一依旧式。

丁亥以营宫阙移御大将军宋緖家。

三月甲辰斩大将军赵叔昌于市。

夏五月乙巳赐金炼成等及第。

己未侍中金就砺卒。

六月己巳王如奉恩寺。

秋七月甲子遣内侍李白全奉安御衣于南京假阙。 有僧据谶云: "自扶 山分为左苏曰阿思达是古杨州之地。 若于此地营宫阙而御之则国祚可延八百年。" 故有是命。

八月丁卯日食密云不见。

九月丁酉朔亲设消 道场于内殿以禳星变。

淮安公 卒。

冬十月庚寅册崔瑀为晋阳侯。

十一月丙申奉安太祖神御于开京寿昌宫。

甲子亲设消 道场于内殿以禳星变。

○(乙未)二十二年春正月甲寅元子 冠册为太子。

二月丁丑燃灯王如奉恩寺。

庚辰设止风道场于内殿。

壬午奉太祖神御移安于南京新阙。

壬子诏: "自三月至五月安御衣于南京阙七月至十月移安旧京康安殿十一月至明年二月又于南京周而复始。"

三月甲辰亲设功德天道场于内殿。

壬子诏: "义静二州人物凋残且移入水内不得耕种不宜各置官吏其以静州副使兼理义州。"

夏五月己亥亲设消 道场于内殿。

六月癸亥王如奉恩寺。

乙酉以知奏事金若先女为太子妃诏: "以国用不裕量 开福礼物又停宰枢以下赐宴。"

秋闰七月丙子西北面兵马使报: "蒙兵侵安边都护府。"

壬午命前后左右军阵主知兵马事沿江防戍又令广州南京合入江华。

八月壬辰日官奏: "令百官每日自辰至午时拜日* {禳}兵。"

辛亥崔瑀都房夜别抄都领李裕贞自请击贼授兵百六十人遣之。

癸丑海州驰报: "蒙兵陷龙冈咸从三登等城执其守令。"

九月癸亥制: "国家移都民方疮痍又经* {狄}兵甚可怜恤其中外二罪以下 皆原免配岛归乡者量移。"

辛未以安东人谋引蒙古兵向东京命上将军金利生为东南道指挥使忠淸州道按察使庾硕副之。

丙子幸贤圣寺。

蒙兵引东眞兵攻陷龙津鎭。

戊寅东眞兵陷鎭溟城李裕贞等击蒙兵于海平败绩。 一军尽没。

冬十月庚寅朔东西北面兵马使皆报: "蒙兵又多入境。"

辛丑蒙兵攻破洞州城。

辛亥夜别抄与砥平县人夜击蒙兵杀获甚多取马驴来献。

十一月癸酉设八关会幸法王寺。

丁亥日官奏: "阙北别构一屋设阎满德加威怒王神呪道场以禳兵祸。"

○(丙申)二十三年春正月丁亥以大将军李龄长为东北面知兵马事判少府监事孙袭卿为西北面知兵马事。

二月戊子朔设消灾道场于内殿。

庚子燃灯王如奉恩寺命内侍柳宗卿崔宗敬赐花酒于晋阳府翌日大会亦如之。

壬寅曲宴于内殿承宣蔡松年奏: "仆射宋景仁素善为处容戱。" 景仁乘 作戱略无愧色。

癸丑太子妃生子谌。

夏四月己亥雨雹大如栗。

五月壬申守司空太集成卒。

丙子长州防戍所驰报: "蒙兵五十余骑入关东。"

戊寅赐朴曦等及第。

六月丙戌朔王如奉恩寺。

庚寅蒙古兵渡义州江屯乌勿只川又屯宁朔鎭癸巳游兵来屯嘉州乙未屯安北府云岩驿嘉博二州之*闲火气连天。 又于宣州兄弟山之野分屯凡十七所丙申遂遍屯慈朔龟郭之*闲。

丁酉分遣诸道山城防护别监。

戊戌蒙兵先锋入黄州庚子至信安二州。

秋七月辛酉蒙兵至价州京别抄校尉希景价州中郞将明俊等伏兵夹击杀伤颇多取鞍马弓矢衣服等物。

长州郞将光大等至定州掳蒙兵二人。

丁卯以崔瑀外孙内给事金晸守司空柱国瑀以年少不称固辞。

癸酉蒙兵二十余骑入慈州东郊掳刈禾民二十余人皆杀之。

八月丁亥设消灾道场于内殿。

戊子东女眞援兵百骑自耀德静边趣永兴仓。

甲午设功德天道场于内殿。

丁酉蒙兵陷慈州副使崔景侯判官金之伫殷州副使金景禧等皆被害。

丙午席岛防护别监擒蒙兵三人槛送于京。

丁未蒙兵百余人自温水郡南下趣车悬岘。

戊申蒙兵分屯于南京平泽牙州河阳仓等处。

己酉夜别抄指谕李林寿朴仁杰各率一百余人分向蒙兵屯所。

九月丁巳蒙兵围温水郡郡吏玄吕等开门出战大败之斩首二级中矢石死者二百余人所获兵仗甚多王以其郡城隍神有密佑之功加封神号以吕为郡户长。

壬戌蒙兵至竹州谕降防护别监宋文胄力战走之。

壬申幸贤圣寺。

冬十月甲午全罗道指挥使上将军田甫龟报: "蒙兵至全州古阜之境。"

戊戌设消灾道场于内殿。

癸丑扶宁别抄医业举人全公烈伏兵于高 寺山路邀击蒙兵二十骑杀二人取兵仗及马二十余匹赏公烈听本业入仕。

十一月丙寅设八关会幸法王寺命内侍少府监庾硕赐酒果于晋阳府翌日亦如之。

十二月戊子夜别抄朴仁杰等遇蒙兵于公州孝加洞与战死者十六人。

癸卯大兴官报: "蒙兵来攻城数日开门出战大败之多获兵仗。"

壬子以朴文成知门下省事; 宋景仁蔡松年 为枢密院副使; 宋允崔宗梓为左右仆射; 田甫龟为左承宣。

○(丁酉)二十四年春全罗道指挥使金庆孙讨草贼李延年平之。

秋八月戊子前王薨冬十月丁酉葬于硕陵。

是岁筑江华外城。

○(戊戌)二十五年夏闰四月赐池珣等及第。

蒙兵至东京烧黄龙寺塔。

冬十二月遣将军金宝鼎御史宋彦琦如蒙古上表曰: "自惟僻陋之小邦必* {须}庇依于大国 我应期之圣方以宽临其于守土之臣敢不诚服申以两年之讲好约为万岁之通和投拜以来聊生有冀盖昔己卯辛卯两年讲和以后自谓依倚愈固举国欣喜惟天地神明知之岂谓事难取必信或见疑反烦君父之谴诃屡降军师而惩诘民无地着农不时收顾兹茂草之场有何所出惟是苞茅之贡无柰未供进退俱难 惶罔极因念与其因循一时而姑息孰若冒昧万死而哀号兹 瘠土之宜粗达微臣之恳伏望但勿加兵革之威 全遗俗虽不 海山之赋安有旷年非止于今期以为永。"

○(己亥)二十六年夏四月蒙古遣甫可阿叱等二十人* {赍}诏来谕亲朝王迎诏于梯浦馆是月蒙兵还。

五月赦。

王太后柳氏薨。

六月遣起居舍人卢演詹事府注簿金谦奉表如蒙古。

秋八月蒙古遣甫加波下等一百三十七人来更征王亲朝。

冬十二月遣新安公佺少卿宋彦琦如蒙古。

○(庚子)二十七年春三月卢演等与蒙古使豆满阿叱等七人来。

夏四月遣右谏议赵修阁门祗*侯{候}金成宝如蒙古。

五月赐张天骥等及第。

六月遣堂后金守精如唐古屯所。

秋九月新安公佺与蒙古多可坡下道阿叱等十七人* {赍}诏来复谕入朝。

冬十二月遣礼宾少卿宋彦琦御史权 如蒙古。

○(辛丑)二十八年夏四月以族子永宁公 称为子率衣冠子弟十人入蒙古为秃鲁花遣枢密院使崔璘将军金宝鼎左司谏金谦伴行秃鲁花华言质子也。

唐古遣伊恃合刺阿叱等四人来。

赐崔宗均等及第。

秋八月唐古复遣伊恃合刺阿叱等八人来。

九月门下侍郞平章事致仕李奎报卒。

○(壬寅)二十九年夏四月丙辰谒坤陵。

辛酉赐洪之庆等及第。

五月甲午遣侍郞宋彦琦中郞将李阳俊如蒙古。

秋七月庚寅亲设功德天道场于内殿。

八月壬子以久旱徙市。

癸丑移御离宫。

九月辛巳诏曰: "近道州县禾谷不登民未收获其如赋* {敛}何宜遣使审检。"

辛卯幸贤圣寺。

冬十二月乙丑蒙古使三十人来。

戊辰宴蒙使。

庚午蒙使还赠金银皮币。

○(癸卯)三十年春正月庚子遣枢密院副使崔璘秘书少监金之岱如蒙古献方物。

二月辛亥太白昼见。

壬戌燃灯亲设消灾道场。

戊辰遣诸道巡问使闵曦于庆尙州道孙袭卿于全罗州道宋国瞻于忠淸州道。

三月丁丑朔日食。

辛卯幸贤圣寺。

夏五月乙酉还御本阙。

以旱赦中外二罪以下设云雨道场于内殿五日。

六月丙午朔王如奉恩寺以旱去 扇。

戊申大雨。

秋七月遣柳卿老丁瑨如蒙古。

创兴国寺。

八月庚午宥重刑十六人流于岛。

移葬世祖太祖于江华盖骨洞。

闰月丁亥幸贤圣寺。

己亥幸王轮寺。

九月壬戌幸妙通寺。

庚午设消灾道场于内殿。

壬申金州防御官报: "日本国献方物又归我漂风人。"

冬十月丙子移御离宫。

癸巳蒙古使伊加大阿土奴巨等二十四人来。

甲午宴蒙使。

丁酉龙山别监朴益儒剥民聚* {敛}法司考 私用折征绢一百五十匹流海岛。

十一月甲辰亲设消灾道场于内殿。

己酉还御本阙。

十二月甲申遣郞中柳卿老如蒙古。

○(甲辰)三十一年春二月癸酉有司劾奏: "前济州副使卢孝贞判官李珏在任时日本商船遇 风败于州境孝贞等私取绫绢银珠等物。" 征孝贞银二十八斤珏二十斤流于岛。

丁丑纳新安公佺女为太子妃以前妃卒也。

乙酉燃灯王如奉恩寺。

丁亥曲宴崔怡进假面人杂戱赐银甁人一口又赐妓绫各二匹。

三月戊申幸贤圣寺。

夏四月壬辰遣员外郞任絪寿郞将张益成如蒙古。

丁酉赐魏珣等及第。

六月庚午朔王如奉恩寺。

秋七月乙巳蒙古使阿土等来。

丙午宴蒙使。

八月庚午朔宥死囚九人配岛。

是月改创康安殿。

○(乙巳)三十二年春三月甲子幸干圣福灵二寺。

夏四月乙丑朔宰枢奏: "撤左右仓及文籍所藏官 旁近人家五十尺以备火灾。"

己卯遣员外郞朴随郞将崔公瑨如蒙古。

庚辰幸王轮寺。

六月甲子朔王如奉恩寺。

司空琪卒。

戊寅王受菩萨戒。

秋七月癸巳朔日食旣。

八月戊辰宥死罪十六人配岛。

乙酉太子以诗题试国子诸生取求仁斋生高季棱等以补宫僚。

冬十月壬午遣新安公佺大将军皇甫琦如蒙古。

○(丙午)三十三年春正月辛卯朔日食。

戊戌盗窃内帑玉带宝器。

丁未得玉带。

夏四月壬午赐梁贮等及第。

闰月己酉幸妙通寺。

乙卯幸干圣福灵二寺。

五月己巳幸禅源社。

庚午移御寿昌宫。

甲申以国学学谕权衡允及第史挺纯为蔚陵岛安抚使。

六月戊子朔王如奉恩寺。

癸卯以旱聚巫于都省祷雨。

秋八月丁酉门下侍中崔宗俊卒。

冬十一月乙丑地震。

○(丁未)三十四年三月东眞国千户牒云: "我国人逃入贵国五十余人可悉送还。" 回牒云: "自贵国至我疆山长路险空旷无人往来道絶贵国妄称推究逃人或称山猎越境横行其于帝旨各安土着之意何如  自今无故越境一皆禁断。"

秋七月蒙古元帅阿毋侃领兵来屯 州。

八月乙巳熙宗妃咸平宫主任氏薨。

是月遣起居舍人金守精 阿毋侃去年冬蒙古四百人入北塞诸城至于遂安县托言捕獭凡山川隐僻无不 知国家以和好殊不为意至是百姓避匿者 被驱掠鲜有脱者。

○(戊申)三十五年春二月遣枢密院使孙 秘书监桓公叔如蒙古。

三月命北界兵马使卢演尽徙北界诸城民入保海岛。

赐金钧等及第。

以崔沆为枢密院知奏事。

冬十月丁丑幸王轮寺。

壬午幸九曜堂。

西海道按察使报: "狄人四十骑称捕獭渡淸川江入界。" 于是松都出排两班悉还江华时遣两班轮番出戌松都。

壬辰遣郞将张俊贞祗*侯{候}张暐如蒙古。

○(己酉)三十六年春正月戊申北界兵马使驰报: "蒙古皇帝崩。" 是为定宗。

甲子崔沆享王。

二月丙戌燃灯王如奉恩寺。

闰月癸丑移御龙 宫。

丁巳幸贤圣寺。

辛酉新安公佺还自蒙古。

丙寅幸干圣福灵二寺还御本阙设消灾道场。

三月己卯移御龙 宫。

乙酉幸王轮寺。

丁酉幸九曜堂。

夏四月朔日食。

庚戌遣郞将金子珍校书郞沈秀之如蒙古。

丙辰还御本阙飨监役官僚及役徒赐工匠银二十斤布二百匹。

六月壬寅王如奉恩寺。

癸丑遣侍郞安 郞将崔公柱如蒙古。

秋七月癸酉亲设消灾道场。

八月壬子亲设天兵神众道场。

庚申亲设仁王道场。

戊辰亲设华严神众道场。

九月己巳朔东眞兵入东州境遣别抄兵御之。

壬申幸贤圣寺。

辛卯指谕朴天府率别抄兵与东眞战于高城杆城皆破之。

甲午幸干圣福灵二寺。

丁酉幸妙通寺移御丽正宫。

冬十月己亥亲设百座道场。

丙午幸王轮寺移御龙 宫。

十一月壬申崔怡死以崔沆为枢密院副使吏部尙书御史大夫。

○(庚戌)三十七年春正月癸巳遣郞中崔章着如蒙古。

遣大将军李世材将军愼执平等始营宫阙于升天府临海院旧基。

二月甲辰东界兵马使报: "东眞兵二百骑入境。"

辛亥燃灯王如奉恩寺。

己未遣枢密院副使崔滋中书舍人洪缙如蒙古。

庚申亲设消灾道场。

三月癸未崔章着还自蒙古云北朝征宗亲及洪福源父入朝。

北界昌州请入近地许之移于安岳县。 先是威州亦迁于殷栗县自此北界州民皆内徙西京畿内及西海道。

壬辰亲设华严神众道场。

夏四月癸卯幸干圣福灵二寺。

丁未幸妙通寺。

乙卯幸王轮寺近国家多故乘舆不备或乘马或肩舆今乃乘辇仪物始备。

己未幸外院九曜堂。

五月癸酉赐金应文等及第。

丁丑亲设功德天道场于本阙以祷雨。

癸未再雩。

乙酉以旱徙市。

己丑聚巫都省祷雨三日。

辛卯又雩。

移御寿昌宫。

壬辰雨。

六月丙申王如奉恩寺。

庚子蒙古使多可无老孙等六十二人来。 审出陆之状到升天府馆责王出迎江外王不出遣新安公佺迎入江都。

乙巳宴蒙使于寿昌宫。

壬戌亲设华严神众道场于本阙。

秋七月甲戌移御阙西宫。

丙戌设天兵神众道场于内殿。

枢密院副使权守平卒。

遣左司谏郑兰郞将魏公就如蒙古。

丁亥以赵季珣为枢密院副使; 李世材为右副承宣。

八月戊戌东界兵马使报: "狄兵入高和州古城。"

甲辰枢密院副使崔椿命卒。

己酉宥死囚十人配有人岛。

辛亥王如奉恩寺设庆赞法席。

庚申筑江都中城。

九月辛未移御寿昌宫。

己卯幸贤圣寺。

甲申幸干圣福灵二寺。

戊子幸妙通寺。

辛卯幸王轮寺。

冬十月己亥幸外院九曜堂。

十二月丙午以崔沆为门下侍中。

丙辰蒙古使洪高伊等四十八人来止升天馆曰: "俟王出迎乃入。" 己未王迎于梯浦宫是日大风寒甚百官皆冻缩失容王命撤辇上 帐曰: "法从百官寒冻如此朕独暖耶 "

世家卷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