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丽史 » 高丽史全文在线阅读

《高丽史》世家卷第十六 高丽史十六

关灯直达底部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仁宗二。

○(己酉)七年春正月丙戌金遣宁州管内观察使杨公孝来贺生辰。

己亥枢密院副使韩 卒。

己酉以郑旌淑为刑部尙书。

二月辛亥移御仁德宫。

己巳封睿宗妃王氏为贵妃; 崔氏为淑妃。

西京新宫成。

壬申幸西京。

戊寅入御新宫。

三月己卯朔御新宫干龙殿受群臣贺上京留守近西京牧都护表贺。

癸未宴群臣。

庚寅至自西京赦。 诏曰: "因时乘变不常厥居自古而然海东先贤有言: '创宫阙于大花势以延基业。' 今旣相地创造新宫顺时巡游思有恩泽遍及中外: 其犯死罪者流配; 犯流以下原之; 曾配流者除不赦重罪外 许量移; 给还拓俊京妻子职田; 李之美兄弟许令任便聚居一处; 西京及所过州县山川神*祗{祇}各加尊号; 新阙主山秩载祀典; 西京及所过州县耆老孝顺节义鳏寡孤独笃废疾者赐酒食仍赐物有差; 侍从官及西京文武官营造新阙官吏 赐爵一级; 下逮仆隶悉推恩泽。"

乙未幸妙通寺。

辛丑幸外帝释院。

癸卯王视国学释奠先圣献以银盘二事绫绢三十匹。 御敦化堂命大司成金富辙讲书无逸篇使起居郞尹彦 及诸生讲问大义。 赐宰枢侍臣学官诸生酒食。 学官诸生表贺。

丁未虑囚。

戊申幸普济寺。

夏四月癸丑设金刚经道场于天成殿。

戊午王如安和寺。

庚申延佛骨于大安寺置仁德宫。

五月庚辰起居郞尹彦 左司谏郑知常右正言权适上* 论时政得失王优纳之。

丁亥移御延德宫册任氏为王妃。

庚寅移御寿昌宫。

甲辰诏曰: "先王之法正刑名详分守大为之备曲为之防冠冕之式衣服之制上下有别尊卑不同故贵不以逼而贱不敢踰人心定矣逮德下衰法与时弊衣服无等而人不知节俭。 我太祖之开国也克愼俭德惟怀永图景行华夏之法切禁丹狄之俗今则上自朝廷下至民庶竞华靡之风袭丹狄之俗往而不返深可叹也。 今朕庶几率先以革末俗其乘舆服御之物皆去华尙质咨尔公卿大夫其体朕意奉而行之。"

六月戊申朔王如奉恩寺。

庚戌中书门下奏曰: "忠州人刘挺弑父。 其牧守及州吏不能敎民请皆下吏仍降州为郡。" 王问左右对曰: "礼云: ' 娄定公时有弑父者杀其人坏其室 其宫而止耳。' 不言其所居州邑则降州为郡非古法也。" 从之。

戊午虑囚。

辛酉设菩萨戒道场于重华殿。

秋七月丁丑朔太白昼见经天凡十五日。

戊戌幸王轮寺。

八月戊申御书籍所命承宣郑沆读宋朝忠义集。 王欲以听政之暇与诸学士讲学以寿昌宫侧侍中邵台辅家为书籍所 集文书令大司成金富辙礼部员外郞林完与诸儒臣更直。

癸亥移御仁德宫。

丙寅以久雨祈晴于山川佛宇。

辛未幸普济寺。

乙亥幸外帝释院。

闰月己卯遣兵部郞中崔灌如金贺天淸节。

九月丙午朔日食。

壬子王如安和寺。

庚申虑囚。

癸酉设百座道场于法王寺三日令内外斋僧三万。

冬十月壬午分遣使于东北两界宣谕诸城官吏问民疾苦点检兵仗。

十一月乙卯遣胡仁颖如金贺正。

丙辰遣卢令 洪若伊如金进誓表。 曰: "使节贲来训辞密谕俯 闻命凌兢失图。 窃以周官司盟掌其盟约之法盟邦国之不 与万民之犯命而诅其不信而已至于衰季春秋之时列国交相猜疑不能必于诚信而惟盟誓之为先。 故诗人讥其屡盟而夫子与其胥命。 伏惟皇帝陛下至德高于帝先大信孚于天下光开一统奄有四方大邦震其威小邦怀其惠。 惟是小邑介在防隅闻眞人之作兴先诸域而朝贺。 故得免防风之罪辱仪父之褒略诸细故待以殊礼锡之以边鄙之地谕之以贡输之式。 朝廷更无于他故属国敢有于异心。 而严命 至敢不祗承谨当誓以君臣之义世修藩屛之职忠信之心有如 日苟或 变神其 之。" 又谢还送金铁衣崔颇喜及无主马匹表曰: "圣德方增大畏小怀而咸造龙光普被薄物细故而靡遗。 臣闻费书称: '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 此虽诸侯之事然其言有谐于坟典其敎不戾于帝王故编之乎圣人之书而次之于天子之命轨法万世称为六经。 伏遇皇帝陛下神明 兴威德兼备通达之属莫不服从夷夏之民皆为臣妾。  惟下邑附近东隅处国奉藩早尽畏天之礼推恩字小已蒙割地之仁。  承皇使之移文更觉宸慈之浃物在边境之末事尙不遗忘见朝廷之至仁务为宽厚。 顾惟孤寡何以胜堪。 瞻言咫尺之威第识拜命惟是春秋之事庶无后伦。"

庚申大雾昼晦凡十余日。

丙寅移御寿昌宫。

癸酉遣文公裕如金谢贺生辰。

十二月丁丑大阅于东郊。

癸未虑囚。

庚子以大原公* 检校太师守太保兼尙书令; 崔滋盛为尙书左仆射 知政事; 文公仁为吏部尙书知门下省事; 林景淸为刑部尙书同知枢密院事; 李俊阳为殿中监枢密院副使。

○(庚戌)八年春正月己酉幸神众院。

庚戌金遣刘 来贺生辰。

庚午设帝释道场于重华殿。

二月壬午移御仁德宫。

己丑移御寿昌宫。

三月壬子虑囚。

己未卢令 等还自金。 诏曰: "省所上称谢进奉银器茶布等物幷付进誓表事具悉。 朕不已而征见立 于二罪非常之庆遂诞告于四方。 卿 守王藩笃守臣节露囊章而展谢旅 贡以将诚载念忠嘉岂忘叹尙。 有所合谕事件具如别录至当深省以善后图。" 别录云: "昨遣伯淑宣谕去时止言保州虚城: '将来到彼若是所约事件一一毕从更加恳求卽当割赐。'  其金子 入朝所上表内妄称: '投入户口交付之事旣积岁年之久复由风土之殊罔有安存悉皆物故许令小国当取便宜。' 致于回诏特谕: '尙托言于户口未别奏于誓封。 但其事事以讫成忠于世世而可信所谕之言其或不定所得之地将何以凭。' 又司古德韩昉等奉使亦仰如上具款议及回来奏称将到语录依前饰言: '臣父先王生前不获前后屡降诏书未曾却有一起释放户口专俟将来进上誓表必以依从。' 今览来表文意似重讫无归纳户口辞语必谓: '入贺生辰正朝至于横使不失其时。  又从命上讫誓表足絶猜贰故以不言交付之事。' 若计前后新旧户口其数不少无因俱为物故除当日阵亡后因病卒者自无追索外至如身没* {须}有遗骸。 更或本身见在幷其诸子孙婆妇等户 委疾速刷会见数具表奏闻卽当谅察。 如或果难依应所进誓章亦无为定。" 又卢令 等在金国欲起馆帝遣节度使班资成传旨云: "昨来赵家父子背信因发军生擒在此降封昏德公重昏侯属次差发报谕使回言报谕回谢使进表。 卽日准到虽表内誓意尤重不录远近累次胁从投入户口之语旣推诚立誓礼合专使上表却行附带于礼不可。 至如表内事理了当也合恕容。 回次使副申覆国王后次具录远近新旧胁从投入户数随表进来。"

丁卯幸灵通寺。

夏四月甲戌宋遣进武校尉王正忠来王受诏于重华殿。 诏曰: "惟王缅受基图夙同文轨乃附乘 之讯愿修贡 之恭。 惟忠顺以无他质神明而靡愧。 属关闻听良用叹嘉。 言念比年实惟多故举中原之生聚遭强敌之震惊旣涉地以弥深犹称兵而未已。 兹移仗卫暂住江湖若信使之鼎来恐有司之不戒俟休边警当问聘期。 毁晋馆以纳车庶无后悔闭汉关而谢质非用前规谅彼素怀体吾诚意。"

辛巳王如安和寺。

丁亥 于*大庙。

戊子日官奏今旱甚请祷雨于庙社山川从之。

知御史台事李周衍中丞任元浚杂端皇甫让侍御史高唐愈殿中侍御史文公元等上* 言时弊王只从二三事。

己丑赐朴东柱等及第。

辛丑门下侍中李公寿与两府大臣会议令百寮出米有差设斋于现圣灵通二寺为国家禳灾祈福。

五月丁巳设佛顶道场于重华殿七日。

六月壬申王如奉恩寺。

 

癸未雨雹。

乙酉设菩萨戒道场于重华殿。

丁亥虑囚。

癸巳以金富佾守太尉判秘书省事柱国; 金富轼判三司事; 崔滋盛判尙书礼部事; 文公仁判尙书刑部事。

秋七月甲辰承化伯祯卒。

乙卯供佛骨于重华殿。

庚申左迁侍御史高唐愈为工部员外郞。

己巳宋使王政忠还附表云: "制辞坦明睿意恳恻恭承训及不觉涕零。 恭惟皇帝陛下灵承帝迁绍抚皇统时惟多故乃艰难启圣之期命靡有常保历数在躬之庆。 顾惟下国邈在遐 第剧震惊莫能奔问惟有春秋之事可达意于明廷愿踰朝夕之池获升闻于行在岂图微恳上简淸衷特遣王人远将皇命。 盖因边警 缓聘期奉诏以旋 襟自失旣不能跋涉山海致命于勤王又未及奉遵典章 时而修贡徒抱疹心之痛阻修享上之恭情非有他神听无妄。 祈天永祚但愿宣王之重兴拭目观光行 肃愼之来贺瞻望宸极神魂飞扬。"

八月甲戌幸王轮寺。

癸巳遣崔梓如金贺天淸节。

乙未幸西京。

壬子命置呵 波拘神道场于弘庆院般若道场于选军厅皆二七日从妙淸之言也。

乙卯虑囚。

冬十月壬申至自西京诏曰: "寡人以凉德承袭祖业克艰克愼若涉 渊。 日者阴阳家流据古人之言奏请西幸朕从而行之今已还阙。 将以小恩普及中外其犯死罪除刑流配流以下原之曾配流者宥之其不可除者许令量移。 加所过山川神*祗{祇}号行从及西京文武员寮吏人各加同正职掌固入仕杂类赐物有差。 飨耆年及孝顺节义鳏寡孤独笃 疾赐物有差。"

癸酉以庆龙节虑囚。

丁丑设无能胜道场于选军厅三七日从妙淸之言也。

辛卯宴宰枢于便殿咨访政事夜分乃罢。

十一月甲辰遣合门副使李 如金谢贺生辰。

庚戌遣殿中内给事崔允淑如金贺正。

乙卯移御寿昌宫。

壬戌谏议安稷崇等上* 论时政。

十二月乙酉遣左司郞中金端如金请免追索保州投入人口。 表曰: "闻命以还精爽震越草芥之恳辄复剖陈神圣之慈冀赐矜察退惟踰僭愈切兢惶。 伏念臣 然薄材职是小国値眞人之受命兴大业以统天卽慕义以入朝遂称藩而修贡皇帝陛下仁深解网德厚包荒谅其面内之勤推之字小之惠。 天会四年丙午九月日遣宣谕使高伯淑来传诏旨亦有口宣保州城更不收复其投来人口亦令小国取便。 臣当时  下阶拜受明命嘉与臣民  感戴区区之心已兼表谢。 又天会六年戊申十二月日报谕使司古德韩昉来传别录: '保州之地初有诏谕更不收复意谓必能祇率旧章遵奉王室故朝廷不爱其地特行割赐尔后数岁尙未进纳誓表于理岂为便稳。 及自来胁从幷逃移户口其数颇多皆称物故殆未可亮。' 又昨来 旨: '许赐保州 无一城境内语句兼未 定界至。 自是见得系内地分宜约束封吏。 右上数事尔国果能推诚享上卽纳誓表皎然自明朝廷亦当回赐誓诏兼别降指挥申 封疆一切务从宽大成长久之计。' 又韩昉移文馆人曰: '朝廷方以大信示天下肯欺尔国。' 臣受言书之明白感德意之殊尤指天誓心拜献章表窃意宸慈俯赐誓诏而玺书 至训 加严彷徨忧惧不知所图。  念人物投来之事是臣父先王未获臣事上国时薄物细故而责之若此非特乖小国庆赖之心亦恐非朝廷以至仁大德宠绥下藩之意此臣所以披肝沥血干冒天威不能自止者也。 伏望皇帝陛下俯回明照深赐哀怜法先王绥远之经用大汉释逃之制。 特允至诚之请曲推全度之恩虽小陋以无能必激 而论报葵藿之志向白日以长倾江汉之流朝沧海而不息皇天后土鉴臣此言。" 回诏曰: "省所上表幷进奉御服衣带银器合物等。 卿志存 辅职在正封稽首称藩务 畏天之义充庭祗贡聿陈享上之仪言念忠勤不忘嘉叹。 所告奏事续当报谕。"

甲午醮于阙庭。

丙申以文公仁 知政事; 金富轼为政堂文学修国史; 林景淸知枢密院事; 李俊阳同知枢密院事; 任元 为枢密院副使。

○(辛亥)九年春正月乙巳金遣李巨烈来贺生辰。 丁未宴于重华殿。

庚戌巨烈还附表以谢。

乙卯御史杂端郑渐等上* 论时政得失。

二月丙子移御仁德宫。

己卯赐元子名昌遣使赐礼物权设东宫位于中书门下厅事受诏。 王御政事堂东帐殿观礼仍宴宰枢台谏。

辛巳齐安公* 卒。

三月辛丑设佛顶道场于天成殿。

甲辰制: "文官常 以上及翰林史馆国学宝文阁式目都兵马迎送都监行营录事军候员武官四品以上各上封事言军国利害。"

戊午虑囚。

庚申右散骑常侍郑俊侯知御史台事李周衍等上* 论事。

癸亥制: "无伐木无 无卵掩 埋 葺东西大悲院济危铺以救民疾。

甲子禁诸生治老庄之学。

夏四月丙子王如安和寺。

戊寅改元子名彻以崔濡郑俊侯为左右詹事。

壬午移御寿昌宫。

己丑宋都纲卓荣来奏云: "少师刘光世遣将黄夜叉将大兵过江击破金人。 横尸蔽野降三千人半是汉人。 自两浙至河北仅平安皇帝驻 越州改建炎五年为绍兴元年。" 王以荣所奏状示宰辅曰: "前者侯章归中孚来请援不能从又杨应诚欲假道入金又不从。 自念祖宗以来与宋结好蒙恩至厚而再不从命其如信义何。" 崔弘宰等皆言遣一介行李告奏便。

辛卯制曰: "尙书户部卽古大司徒之职其以五典敎民。"

乙未再雩。

五月戊戌制: "每四孟月初视朝命官读时令。"

辛丑大雨。

甲辰中书门下奏: "今重修宫阙令两府宰枢监督此所谓十羊九牧宜 员数。" 从之以平章事崔弘宰 知政事文公仁知枢密院事林景淸董其役。

丙午制: "令百官各写太祖诫百寮书藏于家以训子孙。"

乙丑太白昼见经天百余日。

六月丙寅朔王如奉恩寺。

己卯虑囚。

庚辰设菩萨戒道场于重华殿。

制曰: "传曰: '国之将兴也视民如子将亡也视民如草芥。' 故先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去冬营宫三道伐木民死于役者颇众宜发官粟赙其妻子。"

丁亥 知政事李璹卒。

己丑虑囚。

秋七月癸卯虑囚 死罪五十六人杖配有人岛。

丁巳幸王轮寺。

己未太白经天。

八月丁卯移御仁德宫。

壬申召两府宰臣于便殿问军国事。

丙子日官奏: "近来巫风大行* {淫}祀日盛请令有司远黜群巫。" 诏可。 诸巫患之* {敛}财物贸银甁百余赂权贵。 权贵奏曰: "鬼神无形其虚实恐不可知一切禁之未便。" 王然之弛其禁。

乙酉西北面兵马使奏: "金主率兵三万到东京其意难测。" 王命台省知制诰各上封事。

辛卯遣持礼使阁门祗候庾 如金东京。

癸巳遣兵部郞中王洙如金贺天淸节。

九月丙申以李公寿检校太师守太傅门下侍中判吏部事; 崔思全守太尉门下侍郞平章事; 金珦检校太尉守司空门下侍郞同中书侍郞平章事 仍令致仕; 加崔弘宰判吏部事; 崔滋盛检校司空中书侍郞判兵部事; 文公仁检校司徒中书侍郞平章事西京留守事; 金富轼检校司空 知政事; 崔濡为兵部尙书翰林学士承旨; 任元 同知枢密院事。

丁酉直门下省安稷崇右谏议李伸中书舍人林存左司谏崔 等奏曰: "东京持礼使书状官崔逢深本武举人书状非其任又尝大言国家与我壮士千人则可入金国虏其主来献其狂妄如此窃恐生事不宜遣之。" 伏合固争三日不允。

戊戌太白昼见。

庚子王如安和寺。

癸丑虑囚。

壬戌庾 以金主幸东京不达而还。

冬十月甲子朔设佛顶道场于天成殿。

癸酉幸法王寺设百座道场三日命内外斋僧三万。

庚辰王妃任氏生子晧遣御史大夫任元浚赐敎书礼物。

十一月己亥遣礼部郞中高唐愈如金谢贺生辰。

庚戌遣尙衣奉御李仲衍如金贺正。

乙卯移御寿昌宫。

十二月辛未复遣持礼使庾 如金东京。

壬申虑囚。

壬午加崔弘宰检校太傅; 崔濡判翰林院事; 任元 为左散骑常侍。

己丑设般若道场于重华殿。

○(壬子)十年春正月己亥金遣永州观察使高成山来贺生辰。

壬寅始修宫阙。

癸卯宴金使于仁明殿。

己酉高成山还附表以谢。

二月癸酉移御仁德宫。

乙亥移御寿昌宫。

辛巳遣礼部员外郞崔惟淸合门祗候沈起如宋。 上表曰: "属两圣之远征旣不能奔问官守及大人之继照又未得称庆阙庭。  于戊申年国信使杨应诚欲假道入金命虽出于重严事固难于承 寻差单介冒贡 诚。 又于庚戌年王政忠来传诏旨有俟休边警当问骋期之语。 臣体训旨之丁宁不敢致朝宗之礼感恩灵之优渥切欲伸归向之勤遂陈 蚁之心控告云天之鉴。 上尊周室 莫追晋伯之前功内属汉庭冀不失朝鲜之旧事。"

壬午幸西京行过国学诸生迎谒前路养正斋生崔光远上* 言时事。

三月癸巳设仁王道场于长乐殿。

甲午幸大华宫。

丙申宴群臣于干龙殿。

庚子移御九梯宫。

辛丑幸永明寺。

壬寅御骐麟阁命国子司业尹彦 讲易干卦令承宣郑沆礼部郞中李之 起居注郑知常等问难。

癸卯命郑沆讲礼记中庸篇又命题使大学博士郭东珣等十八人赋诗。

丙午设仁王道场于观风殿。

庚戌御长乐门外帐殿阅射。

己未金东京持礼使乌彦贞来。

夏四月己巳以睿宗忌辰如长庆寺行香。

辛未守太尉判 书省事金富佾卒。

壬申设藏经道场于天成殿。

甲戌以郑沆尹彦 郑知常再赴经筵讲经 赐花犀带一腰。

丙戌御龙舟于大同江以忌月乐悬而不作。 郑知常奏: "礼有忌日未闻有忌月。 若有忌月则有忌年矣请作乐以副都人士女之望。" 制可。

闰月甲午至自西京赦入御仁德宫。

乙未移御寿昌宫。

丁未赐崔光远等及第。

五月丙子御史大夫任元浚等以贡院试题错误上奏请追夺今年及第名牌改试不报。 元浚等退而待罪台空凡七日又国学生井彦伯等五十人上书请改试。 命国子司业李之 宣谕诸生曰: "谤 朝政固有常刑今姑赦之汝等宜精修行艺以待来选。"

癸未崔惟淸等还自宋。 回诏曰: "朕省方南国通道东藩载嘉享上之恭重有观光之请归视事于宰旅将效勤诚会诸侯于涂山更 寡德爰卽乘舆之所幸以须信使之来庭顾秋塞马肥或戒严之未暇而春潮舟稳庶利涉以无虞。"

六月庚寅朔王如奉恩寺。

丙申平章事崔滋盛吏部侍郞林存罢。

甲辰设菩萨戒道场于重华殿。

秋七月庚午复以崔滋盛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京城饥谷贵物贱。 银甁一事直米五硕; 小马一匹一硕;  牛一头四斗; 布一匹六升。 街巷饿 相望。

八月己酉左正言朴挺 伏合上* 言事三日不报。

壬子彗见长三尺。

九月甲子王如安和寺。

辛未虑囚。

壬申出御天寿寺。

冬十月甲午移御国淸寺。

丙申还御大明宫。

辛亥御崇文殿阅射中者赐物有差。

十一月甲子移御寿昌宫。

己卯制曰: "朕以凉德获承祖业适当衰季累更变故夙夜勉励庶几中兴。 训有之曰: '积数万岁必得冬至甲子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开辟以来圣人之道从此而行。' 今遇十一月初六日冬至其夜半値甲子为三元之始可以革旧鼎新爰命有司举古贤遗训创西京大华阙。 咨尔三事大夫百官庶事共图惟新之政以增永世之休。"

庚辰御明仁殿。 下制曰: "朕以幼 卽位未堪家多难。 虽临政而愿治不遑康宁固无德以处宜凡所施为不克当天心。 是以山崩水涌变异继作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尙赖耆旧忠义之臣匡救之力革去旧 一新政理。 顾以不能处置事无大小动辄害于国体者多矣然所大惜者惟丙午一事耳。  惟外家形势炽甚僭 过度不可沮止图为不轨窃窥神器祖宗基緖几至坠失。 故出于不得已听有司之议徇法定罪。 噫大义灭亲古亦有之然亲亲之恩天性自然每一念来痛心切骨。 抑所谓党与者虽附权托势岂其一切与图不轨。 故数下宽宥之令而有司不体朕心上言不已必欲罪以不臣至使人心扇动中外骚然惧罪忧愤致伤和气。 除已流窜者定罪书名于史籍外凡所有刑驳文簿藏在有司者悉皆焚之外庭荡涤瑕垢大开自新之路。 自今以后文武之臣惟以是非善恶褒贬黜陟不复污以前事。 如拓俊京罪恶极重然其功亦有可录法当功罪相除可还其子职田除蔡硕李侯进外其妻子不复坐。 此亦罪人不 之义也。 书曰: '令出惟行不惟反。' 自丙午以来下旨数四而有司不肯奉行。 臣不行君令国体所以渐轻也朕甚患之。 自今以后若有敢言此事者以违制论。"

十二月庚子虑囚。

丁未以金富轼守司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俊阳为尙书左仆射; 李宠麟 知政事; 崔濡为吏部尙书知枢密院事。

○(癸丑)十一年春正月癸亥金遣高陈可来贺生辰。

二月庚子移御仁德宫。

癸卯临轩册封元子彻为王太子。 册曰: "易: '以一索为长男之位。' 记: '以三善为世子之礼。' 古之王者曷尝不封立上嗣以固宗庙社稷之本以定君臣父子之分。 咨尔元子天赋英锐之性幼挺岐 之表雅不好弄自知向学读书若宿习挥翰若神助德行 于元良天序当于储贰必能承匕 之严塞中外之望今遣使册尔为王太子。 于戱惟至仁可以主重器惟作善可以保令名尔其愼时习敏厥修* 远邪 之人亲近方正之士惟忠孝之是务非礼义而勿践丕承祖宗之耿光以永邦家之景业。"

甲辰移御寿昌宫。

乙巳遣韩惟忠李之 如宋谢恩行至洪州海上遇风几覆贡 沾湿不达而还。

三月庚申幸普济寺。

丙寅虑囚。

庚午移御仁德宫以封王太子赦还御寿昌宫。

夏四月己丑以文公仁判尙书兵部事监修国史; 崔濡 知政事判尙书工部事兼太子少保; 任元  知政事判翰林院事; 林景淸为尙书右仆射; 任元浚同知枢密院事; 韩惟忠为枢密院副使。

庚寅移御大明宫。

乙未王如安和寺。

甲辰制曰: "恒阳作 亢旱为灾。 窃恐政令烦苛刑法惨酷或困于狱人不堪其苦。 京官及两京留守两界兵马使诸道按廉使亲监牢狱挺重囚出轻系。"

戊申设金刚经道场于崇文殿七日。

五月乙丑诏曰: "朕以薄德适遭厄会宫室烧焚仓 空 朝廷未正风俗淆薄。 而政理寡术施设乖方上下人心日益顽鄙远近民业日益雕残。 夙夜恐惧不遑宁处。 今谏官奏曰: '京畿山野蝗 食松。' 此盖国多邪人朝无忠臣。 天意若曰: '居位食禄无功如虫矣救之不早则兵起举有道置高位灾可消也。' 古人云: '臣安禄位兹谓贪厥灾 食根德无常兹谓烦 食叶不黜无德 食本与东作争 食茎蔽恶生  食心。' 昔晋武帝宠任贾充杨骏有 蝗此不黜无德之 也。 梁大同初蝗食松栢叶。 京房曰: '食禄而不益圣化天视以  无益于人而食万物此公卿食禄无益之应也天灾以类而见知臣莫若君请进贤退不肖而刚断不疑。' 此乃有司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引咎自陈耳。 朕求理虽切而德实不类政弊民残。 旣不能知人可用者遗之无用者升之庸人鄙夫滥进列位营私害公货赂大行公道闭塞为害滋久。 其怀忠抱节可以裨益者畏害 默随俗进退此上天所以降灾异也。 今宰辅群公引古论列者方将善善恶恶激淸国事者也朕虽不敏昌言 议敢不乐从。 凡有内外官僚其有贪污谋利暴恶残人或懦怯不肖无益有损者非不知之然不敎而诛谓之虐习俗已久遽置罪责朕所不忍。 有司宜丁宁告谕使之自新。 苟不革心长恶不悛者勿论亲 贵贱皆绳以法其有淸白奉公节义殊异者宜各褒举。"

丙寅集巫三百余人于都省厅祈雨。

壬申徙市。

御崇文殿命平章事金富轼讲易尙书使翰林学士承旨金富仪知奏事洪  承宣郑沆起居注郑知常司业尹彦 等问难。

甲戌命金富仪讲书洪范。

戊寅命尹彦 讲中庸。

六月乙酉王如奉恩寺。

庚寅虑囚。

戊戌设菩萨戒道场于崇文殿。

己亥又聚巫祷雨辛丑令百僚设斋以祷。

乙巳再雩庚戌三雩。

制曰: "近来世道渐降风俗 薄不孝不友或弃孤幼去妻妾或居忧游荡父母骸骨权 寺宇至有累年不葬者。 宜令有司 察治罪如有贫不能襄事者官给葬费。"

辛亥左迁崔弘宰守司空右仆射; 以李俊阳为中书侍郞平章事。

秋七月甲子御寿乐堂命金富轼讲易干卦丁卯又讲泰卦。

辛未大雨。

庚辰移御寿昌宫。

八月壬辰幸普济寺。

辛丑幸外帝释院。

赐金于蕃等及第。

九月甲寅遣礼宾少卿郑泽如金贺天淸节。

戊午王如安和寺。

乙丑幸妙通寺。

丙寅虑囚。

庚辰门下侍中致仕李玮卒。

冬十月辛丑设百座道场命内外斋僧三万。

丙午亲飨年八十以上老人及孝顺节义鳏寡孤独笃废疾者赐物有差。

丁未金东京回谢使殿中侍御史高安元来。

十一月戊午遣郞中金永锡如金谢贺生辰。

甲子移御延庆宫。

遣愼和之如金贺正。

丁卯移御寿昌宫。

癸酉以文公美判吏部事。

甲戌起居郞郑知常奏: "长公主年壮不可久留大内请出嫁。"

戊寅两日 出。

以崔允仪为殿中内给事; 李仲孚为起居舍人。

十二月己亥以金富轼判兵部事; 崔濡判礼部事; 任元 判工部事; 林景淸守司空; 任元浚为礼部尙书知枢密院事; 金富仪为吏部尙书; 康侯显为御史大夫。

○(甲寅)十二年春正月丁巳金遣谏议大夫张浩来贺生辰。

辛酉幸神众院。

乙亥祭籍田始用大晟乐。

戊寅白虹贯日。

己卯以净心为三重大统知漏刻院事赐紫。

二月乙酉白气贯日。

移御仁德宫。

丁亥宴群臣于延康殿。 故事封王太子则设宴値国家多事至是乃行。

丙申移御寿昌宫。

癸卯幸西京至马川亭亲从将军金勇马惊若有物驱之急逸过驾前勇坠地几死。

己酉驾至大同江御龙船宴扈从宰枢侍臣及西京留守官忽北风暴起船上 幕器皿皆震动天气大寒。 王遽起更衣促驾入宫。

三月甲寅移御大华阙。 驾初发暴风扬尘人马不能前执伞者亦不能行。 王手执 头入阙风小止。

甲子虑囚。

丁卯至自西京入御寿昌宫。

壬申以孝经论语分赐闾巷童稚。

夏四月己丑王如安和寺。

丁酉以任元 为中书侍郞平章事。

戊戌陨霜。

丁未虑囚。

五月庚戌朔集巫于都省祷雨。

辛酉赐许洪材等及第。

丙寅诏曰: "近者天变异常旱灾亦甚夙夜忧虑不知所为。 惟尔三品以上各上封事陈弊政民 无有所讳。"

戊辰祷雨于诸陵及庙社山川。 王谒太祖眞殿流涕告曰: "臣实不德不能率先王之成宪政不足以亮天地和阴阳。 是以天降之灾三月雪四月霜加以雷震人物四十余所弥月不雨赤地千里民不聊生饿 相枕罪实在臣苍生何辜庶几洗心悔过祖训是式。 诗曰: '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伏望圣慈眷顾召集和气鼓舞万灵 然下雨使予小子与群臣百姓 受其福神亦永有所依。" 又移御大明宫下诏曰: "旱灾方深田野枯槁恐失有年之望以贻艰食之忧。 虑有无辜误滞牢狱其犯二罪除刑远流流以下罪悉皆原免。"

徙市。

己巳再雩。

戊寅地震。

六月己卯朔集巫二百五十人于都省祷雨。

东京地震。

庚辰王如奉恩寺。

辛巳御大明宫寿乐堂命翰林学士金富仪讲月令。

太白昼见经天。

甲申震西京大华阙干龙殿。

庚寅虑囚。

辛卯幸灵通寺祷雨。

癸巳设菩萨戒道场于崇文殿。

甲午御寿乐堂命翰林学士郑沆讲诗七月篇。

己亥亲醮阙庭。

秋七月甲子命宝文阁直学士尹彦 讲月令。

庚午幸王轮寺。

乙亥大雨三日。

是月遣内侍郑袭明凿河于洪州苏大县以安兴亭下海道为众流所激又有岩石之险往往覆舟或有献议由苏大县境凿河道之则船行捷利。 遣袭明发旁郡卒数千人凿之竟未就。

八月庚辰移御寿昌宫。

庚子御明仁殿命翰林学士金富仪讲书说命。

壬寅召山僧继膺讲华严经。

丙午遣借礼部侍郞朴景山如金贺天淸节。

九月丁未朔幸长源亭。

癸丑王以*文敬大后{文敬太后}忌辰幸敬天寺行香。

庚申虑囚。

冬十月戊子白虹贯日。

庚寅移御国淸寺。

甲午入御大明宫。

丁酉下诏曰: "舜曰: '咨尔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工。' 盖非钦哉则有怠忽之患非惟时则有后时之悔。 夙夜匪懈钦哉之谓也时哉不可失惟时之谓也能钦哉惟时以亮天工则功之所以成也。 今闻百官无思尽 以仕国多以逋慢而旷职是以朝廷空事务废。 是由元首丛 故股肱惰庶事堕固其所也。 然太甲赖伊尹以兴桓公得管仲以覇。 凡百君子各扬其职同寅 恭兴事造业以亮天工致朕于无过之地于国有无疆之休岂不美哉。"

十一月丙午朔移御寿昌宫。

戊申遣员外郞金永宽如金谢贺生辰。

壬戌遣户部员外郞李轼如金贺正。

自十月至是月太白昼见经天。

十二月戊寅右正言黄周瞻希妙淸郑知常意奏请称帝建元不报。

○(乙卯)十三年春正月乙巳朔日食密云不见。

戊申妙淸柳 赵匡等以西京反。

辛亥以金富轼为元帅讨之。

壬子讹言: "西京兵至金郊驿。" 西郊居民惊惧皆 家入城。

金遣桂州管内观察使高春等来贺生辰。

甲寅斩金安郑知常白寿翰。

乙卯西京将军一孟亡来告贼状甚详。 王拜官赐居第。

乙丑诏曰: "朕观自古有国家者孰不欲致治长* {久}而治乱相寻者盖缘时君之明暗政敎之得失也。 朕以幼 卽政素无知人之明偏听近习之说致有西都之乱俯仰深思不胜痛悔。 惟尔台省侍从之臣朝野有志之士论列平西之策及时政之失朕躬之愆无有所讳。"

西人斩妙淸及柳 遣分司大附卿尹瞻请降。

辛未西京赵匡复叛。

二月壬午白虹贯日。

庚寅中书侍郞平章事致仕金珦卒。

丁酉门下侍郞平章事*政{致}仕崔弘宰卒。

辛丑金报哀使检校右散骑常侍王政来。 癸卯王受诏。 诏曰: "上天降祸大行皇帝 疾弥留奄弃万国攀慕哀号不克胜处。 朕钦承 训继迫舆情以  之躬嗣丕丕之业。 卿缅闻讣音谅极悲凝益励乃心同底于理。"

闰月丁未报哀使还附表陈慰。

乙卯遣少卿金端侍御史李时敏如金吊丧。

壬戌下诏曰: "罪己勃兴鲁史嘉大禹之德改过不吝商书载成汤之明。 今率前修以成其美。 朕以后 之 继先世之 长于深宫之中暗诸经国之务忧勤夙夜虽增若涉之怀制驭奸雄尙乏先几之见属崇德之跋扈更丙午之扰攘 舆播迁宫室焚荡上辱祖宗之委寄每辜基业之延洪。 适有阴阳之人出从镐邑加之左右之荐待以大贤。 朕诚不明遂 其说乃创大华之新阙以期祖业之重兴不思一己之劳屡访西巡之驾。 而吉祥之应盖寡 异之生浸多讫无明征空速众谤,无成乃已。 朕方戒于听从彼昏不知日有怀于怨望擅兴军马囚械官员以天开表其年元以忠义号其军额公然征集兵卒意欲陵犯上都变出不图势将莫 。 自古大逆之罪孰与西都之人。 吕刑三千论罪莫先于无上舜功二十知人实本于去凶。 是用先诛内应之奸遂有元戎之遣。 然且约无掩击待以归降何逆命之至深乃 城而固拒。 久劳于外士卒经时而未还不已于行馈饷属途而弗絶众庶劳止远近骚然。  今虑已妨农久稽月捷兴言及此莫知所然履霜坚 过本驯致痛心疾首罪实在予。 所冀在庭之臣勤王之卒奋其 力歼厥群凶上慰寡人之心次释三韩之愤。 然后共补不逮有望于将来永言自新几无于二过所有悔过自责之诏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壬申幸普济寺。

三月乙酉遣户部尙书金仁揆礼部郞中王昌胤如金贺登极。

壬寅幸现圣寺移御寿昌宫。

夏四月丁未以郑旌淑为尙书左仆射鹰扬军上将军。

癸丑王如安和寺。

乙卯 于*大庙。

六月癸卯朔王如奉恩寺。

己未宋遣迪功郞吴敦礼。 来曰: "近闻西京作乱 或难擒欲发十万兵相助。"

 

秋七月庚寅移御仁德宫。

丁酉虑囚。

八月壬子御天成殿召两府大臣及侍从官侍坐命翰林学士郑沆读唐鉴。

戊午移御寿昌宫。

九月壬申幸普济寺。

乙亥吴敦礼还。 王附奏曰: "西京之贼已歼渠魁余党啸聚据险自固。 欲速攻破虑多杀伤按兵围城以待其降贼势日窘破在朝夕。 窃念海外少邦边鄙细故岂足上烦威灵故不敢控告。 今特遣使问助兵可否虽上感大朝字小之意但理有不便难以承当。  海洋万里险不可测天兵东下恐非便宜所下指挥乞行追寝。"

丁丑王如安和寺。

癸巳遣文承美卢显庸等* {赍}牒如宋。

冬十月丙午遣户部郞中康福舆如金谢贺生辰。

己酉移御仁德宫。

幸法王寺设百高座道场仍命内外斋僧三万。

癸丑幸外帝释院。

移御寿昌宫。

十一月癸酉以韩惟忠为礼部尙书同修国史; 李仲为工部尙书知制诰; 又以林景淸守司空尙书左仆射枢密院使判三司事仍令致仕。

己卯以任元浚为吏部尙书; 金富仪为刑部尙书宝文阁大学士。

甲申遣员外郞郭东珣如金贺正。

丁酉遣郞中文公元如金贺万寿节。

十二月甲辰虑囚。

庚戌太白昼见经天。

丙寅以崔濡守司空中书侍郞平章事; 任元 判刑部事; 金克俭为尙书左仆射; 任元浚为枢密院使; 金富仪知枢密院事知制诰; 李仲同知枢密院事。

○(丙辰)十四年春正月乙亥金遣泰州管内观察使萧绶来贺生辰。

二月壬寅设天帝释道场于明仁殿三日。

丙辰金遣使来告太皇太后丧举国素服三日。

丁巳金富轼会诸军攻西京城陷赵匡自焚死。 戊午富轼奉表献捷。

丙寅幸长源亭。

丁卯遣殿中监尹彦植左司谏崔允义如金吊祭。

三月己巳遣左承宣李之 殿中少监林仪下诏奬谕征西将帅赐: 金富轼衣服鞍马金带金酒器香药; 金正纯金带; 四军兵马使副判官以下银绢绫罗有差。 西京内外老疾幼弱不能自存者量给米 恤又按行城内外寺院祠墓曾经破毁者 令修葺。

癸未以金富轼检校太保守太尉门下侍中判尙书吏部事。

乙酉以陈淑为礼部尙书同知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

夏四月己亥朔还御寿昌宫。

庚子金富轼凯还。 王谒景灵殿告平西贼。

丁未王如安和寺。

五月甲戌中军兵马使奏: "枢密院副使韩惟忠不顾国家安危凡兵机动辄防遮贬忠州牧使。"

己卯以西京平赦。 诏曰: "朕闻古典云: '无赦之国刑必平。' 然今国家 厄之所致实由朕之不德。 西都人无故犯顺不得已行师问罪劳弊甚重杀伤人命亦不少矣。 由是夙夜恐惧不敢遑宁庶几优渥之泽普被于民咸与惟新以格善祥: 其犯大 以下悉皆原之; 从军将卒有功者及阵亡者依丁亥年论赏; 两京*闲驿吏赐复一年; 侍御史金阜内侍黄文裳校尉卢资挺奉命陷贼见害赐其子爵一级无子赐侄壻一人; 尹瞻韦瑾英在城中不与贼同谋见杀赐其子爵一级。"

六月戊戌王如奉恩寺。

辛亥虑囚。

己未太白昼见经天。

八月乙卯幸长源亭。

九月乙亥遣金稚规刘待举如宋明州。 牒云: "伏审近商客陈舒* {赍}到公凭: '今来夏国差到使人欲同使臣前去高丽议事差遣陈舒往高丽于本国掌管事务官处密谕此意仍取回报前来。' 惟三韩自汉唐以来世事中原易其衣裳习其礼义 我祖宗内附二百年于兹受累圣待遇之恩至深至厚岂不欲一心以守藩臣之度哉。 而与金国疆域相接不得已请和设闻遣使与夏人偕来议事必为阴与为谋。 因此猜怒兵出有名则小国成败未可得知。 若微我为之藩屛则淮浙之滨与金为邻固非上国之利也。 又上国因兴师取道于我则彼亦由此以行然则沿海诸县必警备之不暇矣。 顷杨尙书至只欲与彼讲好非有兵革之事尙不能副称使旨。 至今举国待罪者岂有他哉其势如前所陈耳。 伏望执事熟计之无使小国结怨于金上国亦无唇亡齿寒之忧幸甚。" 宋明州回牒。 略云: "奉行在枢密院 字奏勘会昨遣吴敦礼* {赍}诏书兼令商人陈舒前去。 盖缘朝廷自祖宗以来眷待诸国恩义甚厚至靖康兵火之后使命稍艰近者夏国密使到都督行府因遣敦礼讲明旧好且闻彼与金切邻因臣使往来当得两宫安问耳。 至兴兵应援假途 征皆敦礼等专对之辞非朝廷指授宜深见谅无致自疑。"

冬十月乙未朔遣大府少卿申至 如金谢贺生辰。

辛丑盗窃元陵祭器杀守陵三人。

丙午幸天寿寺。

甲寅还宫。

丙辰知枢密院事金富仪卒。

十一月丙子移御仁德宫。

遣少卿李有开如金贺正。

己丑遣礼部侍郞李仁实如金贺万寿节。

庚寅枢密院知奏事郑沆卒。

十二月辛丑虑囚。

庚申以崔濡为太子太保; 金克俭李资德任元浚  知政事; 陈淑为兵部尙书知枢密院事。

○(丁巳)十五年春正月己巳金遣中书舍人吴激来贺生辰。

二月戊申移御寿昌宫。

三月丁卯幸长源亭。

戊辰以任元 检校太保守司徒判 书省事。

乙亥西京地震。

戊子赐李信等及第。

以任元浚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刑部事; 李资德判户部事; 康侯显为吏部尙书知门下省事判工部事。

夏四月辛丑王如敬天寺。

癸卯出御天寿寺甲寅还宫。

金稚规刘待举回自宋。 诏云: "干戈震扰老稚转移赖前好之不忘悯吾民之久寓假舟楫之利旣获以归返庐井之安各得其所。 尙虑遗氓之多有更烦惠泽以哀斯 涉信潮。 尽离遐峤 疆而守虽有限于封圻爱人之心谅无分于南北有嘉诚节深副朕怀。"

乙卯雨雹。

五月乙亥巷市。

己卯祷雨于庙社己丑又祭天祷雨。

庚寅大雨。

六月壬辰王如奉恩寺。

庚子虑囚。

乙巳设菩萨戒道场于明仁殿。

秋七月丙子门下侍中致仕李公寿卒。

九月乙丑虑囚。

丙寅王如安和寺。

丁卯出御长源亭冬十月乙卯还宫。

闰月戊寅设百座道场于宣庆殿三日命中外斋僧三万。

十一月癸巳遣兵部员外郞柳昴如金谢贺生辰。

庚子遣工部员外郞鲁洙贺正。

戊申遣礼部郞中李亮如金贺万寿节。

丁巳靑赤晕贯日太白昼见经天。

十二月甲子以崔濡守司徒太子太傅; 金克俭守司空 知政事太子少师; 李资德任元浚 知政事太子少保; 陈淑为兵部尙书知枢密院事; 崔溱为左散骑常侍枢密院副使太子宾客。

壬申判国子监事文公仁卒。

○(戊午)十六年春正月甲午金遣永州管内观察使杜谊来贺生辰。

二月癸亥遣持礼使阁门祗候崔沔如金东京。

甲子设消 道场于明仁殿五日。

乙亥王如兴王寺。

壬午诏曰: "帝王之德谦逊为先。 故老子曰: '王公自称孤寡不谷'; 汉光武诏: '上书不得言圣'; 仲尼亦不居仁圣。 而今臣下尊君推美称谓过当甚不合理。 今后凡上章* 及公行案牍毋得称神圣帝王。"

三月戊戌以陈淑为右仆射; 李仲为吏部尙书判御史台事。

庚子虑囚。

宋商吴迪等六十三人持宋明州牒来报: "徽宗皇帝及宁德皇后郑氏崩于金。"

壬子赐李大有等及第。

夏四月癸亥王如兴王寺。

丁卯雨雹。

五月甲午幸普济寺。

庚子命有司录囚。 诏曰: "朕以寡昧获在尊位无德享天无恩及物。 纲纪日废人民凋 夙夜祗惧不敢遑宁。 愿以至诚格天地之和气宜令有司备物致祭国内名山大川。 自五月十六日昧爽前内外大 以下罪悉原之。 前配流者量移。 诸色军人杂类赐物有差。 令中外官司及按察使等扬淸激浊救民疾苦。"

庚戌改诸殿阁及宫门名御书额号: 会庆殿改宣庆; 干德改大观; 文德改修文; 延英改集贤; 宣政改熏仁; 膺干改干始; 长龄改奉元; 宣明改穆淸; 含元改静德; 万寿改永寿; 重光改康安; 干明改储祥; 宴亲改穆亲; 玄德改万宝; 明庆改金明; 慈和改集禧; 五星改灵宪; 正阳改肃和; 寿春宫改丽正; 望云楼改观祥; 宜春改韶晖;  阖门改云龙; 神凤改仪凤; 春德改 通; 大初改泰定; 会同改利宾; 昌德改兴礼; 左右承天改通嘉; 延寿改敦化; 长宁改朝仁; 宣化改通仙; 开庆改皇极; 景阳改阳和; 金马改延明; 天佑改紫宸; 通天改永通; 安佑改纯佑; 兴泰改芬芳; 阳春改广阳; *大平{太平}改重明; 百福改保和; 通庆改成德; 东华改丽景; 西华改向成; 永安改兴安; 大淸改淸宁; 左右宣庆改敷佑; 左右延佑改奉明; 唯庆宁殿 书阁不改。

六月乙卯朔王如奉恩寺。

甲子虑囚。

己巳睿宗贵妃王氏薨。

秋八月乙卯以金富轼判礼部事; 李仲 知政事判三司事; 崔溱为兵部尙书知枢密院事; 金正纯李之 为枢密院副使。

壬戌出御兴王寺荐福院。

中书侍郞平章事李资德卒。

戊辰谒显宗文宗眞殿。

冬十月壬戌移御国淸寺甲子还新阙。 先是以宫阙经火命有司葺之。 是日百官陈贺置酒便殿诸王宰枢从官皆侍夜分乃罢。

丁卯设般若道场于大观殿三日。

十一月乙酉金东京知礼宾司事夏睦来报聘。

己丑遣刑部员外郞金臣琏如金谢贺生辰。

甲午遣考功员外郞刘邦遇贺万寿节。

癸卯幸集贤殿命金富轼讲易大畜复二卦令诸学士问难。 王执经而听。 仍赐宴夜分乃罢。

十二月己未以金富轼检校太师集贤殿大学士太子太师; 崔濡为门下侍郞平章事; 任元 检校太傅; 李仲为检校司徒守司空尙书左仆射判户部事太子少师; 李之 为御史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金正纯同知枢密院事。

癸亥设消 道场于明仁殿五日。

世家卷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