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子的智慧 » 老子的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老子的智慧》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六章 知常道

关灯直达底部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 ,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语译

若是致虚、宁静的功夫达到极致,以去知去欲。那么万物的生长、活动,我们都不难看出它们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往复循环的规则。虽然万物复杂众多,到头来还是要各返根源。回返根源叫做“静”,也叫“复命”。这是万物变化的常规,所以“复命”叫做“常”。了解这个常道可称为明智。不了解这个常道而轻举妄为,那就要产生祸害了。了解常道的人无事不通,无所不包;无事不通,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做到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永垂不朽。

如此,终生也就可免于危殆。

虚静的学说是由往复循环的理论而来。当“静”为道回返原始的形体时,动则为道暂时的表现。动静循环说,乃是道家的基本学理。在第二十五、三十七、四十章内,对此均有详细的说明。

至人的用心像明镜

《庄子》之《应帝王》

不要做任何荣誉的承受人,不要做主谋策划的智囊,不要承担事情的责任,也不要做运用智慧的主宰。了解大道的无穷,便可遨游无边无际的所在;克尽自己天赋的本性,不要自以为有所得而喜。因为世上的一切,不过是虚无罢了!

至人的用心像镜子一般,物去了不送,来了也不迎,自然而然反射出“它”的影像,没有私毫的隐藏或偏见。所以它能够消除物我的对立,应接万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心情宁静可以治疗紧张

《庄子》之《外物》

静默可以补养疾病,按摩眼角可以防止衰老,心情平静可以治疗紧张。这不过是教劳动的人安静休息的方法。若自身能求平静的人,就用不着做这些了。

因此,圣人改革天下人的习俗和见解,神人从来不过问;贤人改革当世人的习俗和见解,圣人从来不过问;君子改革一国人的习俗和见解,贤人从来不过问;小人趋时求利,君子也从不去过问。

复根(云将和鸿蒙的谈话)

《庄子》之《在宥》

云将到东方游玩,经过一棵神木旁,鸿蒙正在高兴地拍着腿跳来跳去地嬉戏。云将看到了,惊异地停下问他:“老丈是什么人?在这里做什么?”

鸿蒙边拍腿跳跃边回答说:“遨游呀!”

云将恭敬地说道:“我有事想请教你。”

鸿蒙抬头看了看云将,然后应了一声:“嗯!”

于是云将问道:“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 ,四时也已不明。如今我想集合六气的精灵,来养育万物,该怎么做才好?”

鸿蒙拍腿跳跃摇头喊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云将不敢再问,只得辞别而去。过了三年,云将又到东方游玩,路过宋境,又碰到鸿蒙。云将高兴极了,上前跪下说:“你 忘记我了吗?你忘记我了吗?”然后再三叩拜,希望听鸿蒙的教示。但是鸿蒙却一味地摇头说:“我顺兴而游,既没什么企求,也没有一定的去所,只是观察万物的形形色色而已,能知道什么呢?”

云将说:“我也自以为无心而做,可是百姓却都跟着我这么做,现在我已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了。我该如何摆脱他们呢?请告诉我一些方法吧!”

鸿蒙说道:“混乱自然的常道;背逆万物的真性;未达自然的教化;群兽惊恐而奔散,夜鸟恐惧而飞鸣,草木昆虫均遭祸,这都是在位者造成的过失啊!”

云将惊恐地问:“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鸿蒙叫着说:“回家吧!不要再问了!”

云将仍不死心地要求道:“要碰到你实在不容易,还是请你告诉我一些意见吧!”

鸿蒙无奈,只得告诉他说:“要自养己心。你只要无为,万物各会自生自化。如果再能忘掉形体,抛弃聪慧,那就可与自然混合为一了。把你有为的心解开吧!把你有知的灵释放吧!做一个无知无魂的人才是对的。”

“万物纷纭,都不离生死的变化,最后还是复归本根而又不知其所以然的,才能终身不离本根,若是知道的话,便又离开本根了。不必问‘它’的名称是什么,也不必追究‘它’的实情,万物本来就是自然生长的。”

听完这番话,云将兴奋地说道:“你不但告诉我德的力量,又昭示我沉默不言的道理,我寻求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今天总算得到了。”于是深深叩头,拜辞而去。

天地开始与回返大道(大顺)

《庄子》之《天地》

天地开始,有段时间是什么都不存在的,然后一些没有名字的东西渐渐出现。因而产生了“一”,但是没有形体。万物由此而生的称为“德”。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形体,却有阴阳之分,阴阳流通,称为“命”。阴阳动则物生,物之理一生成,就称为“形”。形体保护精神,使他们各有行动的自然法则便是“性”。

修养万物的本性回复到道德的范围,再将道德修养到极致,就和天地刚开始的时候一样了;和泰初相同就进入虚空的境界,那虚空的境界便是至大无涯的大道。……万物混合而无形,又无知无觉,就叫做“玄德”,和“大顺”的意思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