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瞞,字华玉,上元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广平知县,后连续晋升为南京吏部主事、郎中。正德四年(1509)出任开封知府,多次与镇守太监廖堂、王宏不和,被捕下锦衣卫狱,贬全州知州。在全州任期满,调任台州知府。后历任浙江左布政使,山西、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所到之处,其声名卓著。调任吏部右侍郎,后改工部右侍郎,负责显陵工程,工竣后调任南京刑部尚书。罢职归家,终年七十余岁。
顾瞞年少时就以才华而闻名,与李梦阳、何景明不相上下。为人谦虚,好交结士人,总怕自己不如他们。在浙江时,仰慕孙太初一元,但未得见。有天他穿着道服,打扮成儒生模样,游于西湖之上,月下见一小船停泊在断桥下,船上有一僧、一鹤、一童子正在烧茶。瞞笑道:“此必太初。”便令船靠近他们,从此与孙太初经常往来不断。瞞在任湖广巡抚时,爱王廷陈之才,想与他会见,廷陈不愿。瞞侦察到廷陈出游,猝不及防地拜访于途中,廷陈躲避不及,从此二人交往不断。瞞归乡后,建“息园”一座,内有客房,常常客满。
瞞的堂弟顾王栗,字英玉,任河南副使,归来后住在“息园”旁一小楼内,以教授学生为生。瞞时时与客人豪饮、歌乐齐鸣。呼..参加,王栗不来,可见其孤僻。
瞞与同乡人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其后又有宝应的朱应登,并称“四大家”。瞞之诗仿效唐人,注重情调。王韦的诗委婉华丽而失于纤弱。沂诗与韦相同。应登才思如泉涌一般,落笔千言。瞞与应登偏向于李梦阳,而韦、沂则颇不以为然。沂、韦、应登三人的仕途都不如顾瞞。陈沂字鲁南,正德中进士。王韦字钦佩,弘治年间中进士。朱应登字升之,弘治中进士。
南京自洪武、永乐初以来,文章讲求风雅的气氛不隆,自瞞主持词坛以后,士大夫们争相附会风雅,诗的格调大为改观,直到明末还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