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李弟子錄
王之佐,蠡人。颜先生始敎而受學焉。
彭好古,字敏求,蠡人。父通與颜先生友善。
朱體三,蠡人。
王堂字思古,蠡人。
石鸑,博野人。
石鸞,字子雲。
李仁美。
王恭己。
李全美。
孫秉彝。
齊觀光。
賀碩德。
張澍字霖生,剝人。
宋希濂字方舟,蠡人。
石繼撙,博野人。
馬遇樂,博野人。從颜先生游,能規過,先生稱之。
颜亨,颜先生從弟也,父曰:愉如。亨與弟利,皆學士,相見禮于先生。
颜士倧,字宗人,颜先生族子也。與弟士俊士佶士鈞士矦士鎭士銳俱從學。
颜爾檥,先生同高祖族子也。先生喪子,養以爲嗣。爾檥孝友,善習禮,得先生歡心焉。
颜修己,字敬甫。爾儼字畏甫,希濂字廉甫,皆颜先生族子。敬甫學律,畏甫學數,廉甫學書,皆自先生發之。
颜保邦,颜先生族孫也,有勇力,生敎之騎射技擊諸蓺。
賈士珩,漢軍人。
宋瑜,東平人。
朱肖文,蠡人。
李培字益溪,蠡人,孝慤先生次子,恕谷之弟也。幼從恕谷學,稍長與弟埈、壧竝從學颜先生。
邊之藩,字海若,博野人。從學颜先生,先生稱其有孝卹二行,曰:吾門有人矣。
鍾錂,字金若,博野人。從學颜先生,嚴毅清苦,自治甚力。先生没後,金若追記所聞,爲言行錄二卷,闢異錄二卷。
齊治平,字泰階,荆州人。官直隷都司。性通豪,從颜先生問禮。
陳天錫,安州人。
夏希舜,博野人。
賈易,字子一,又字生生,蠡人。
王學詩,字全四,完縣人。有至行,嘗傭身葬父,刲股療母疾。初來從颜先生學,先生不許,長跽兩晝夜以請。先生曰:吾惡夫世之後師弟名而無其實者。女今居大母喪,能從吾行喪禮,當受子。乃去。後卒北面稱弟子。
張鵬舉,字文升,清苑人。故明殉難進士羅俊從子也。抗節不仕,從學颜先生。長于兵法,著存治翼編。
趙衞公、啟公兄弟,安平人。從學颜先生。先生嘗主其家焉。
白宗伊,字任若,肥鄉人。布衣,以賣筆為生。受先生敎,出游四方,舉先生之學告人,多有興起者。
李僩,字毅武,邢臺人。父伯庠,蠡縣訓導。毅武自早歲即以聖賢自期,聞恕谷名,遠來就訪,相與習琴習數及士相見禮。恕谷遂率之師事颜先生。毅武事親至孝,待昆弟曲盡友恭,燕居必衣冠如對大賓,見不義事去之若浼。途遇古聖賢忠臣孝子祠墓,在車必式,步則改容疾馳。規友人過,不從,至坐泣相視。颜先生嘗歎曰:如毅武者,可與入德矣。年三十五卒。子肅和,爲恕谷弟子。
國之桓,字公玉,深州人。長颜先生八歲,執摯就敎,先生辭。公玉固請,曰:昔董蘿石從學王文成,不論年。之桓豈遜蘿石邪?卒成禮。颜先生南游開封,公玉步從,時年幾七十矣。嘗擬草疏,言天下疾苦。衆笑其愚,不恤也。颜先生嘗謂曰:學人未見真誠如子者,惜老矣。對曰:竭力以進,死而後已。敢言老乎!及卒,颜先生聞之,易素冠服爲位,哭奠受弔,持心喪三月。
李植秀,字仲果,祁州人。從颜先生學禮,嘗告之曰:子有祖父在,禮不得專行。吾聞人子善言常悅于親耳,善行常悅于親目,須潛孚祖父,若自其己出,而我奉行之者,乃為善也。仲果嘗問:尋師問道,人多非者,如何?曰:天下方以時文為正業,别有所學,則見為怪。女初立志,當闇然自進,不驚人,不令人知,可也。然須堅定其志,不畏流言,乃能有成。仲果終身行斯言焉。
馮壅,字敬南,代州人。與恕谷游,道之師事颜先生。精于算術,世傳九章書及泰西算法,人或展轉莫解,敬南見立剖。生有巧思,凡攻金攻木,錐鑿鈐銼之類,行則攜之,時攷次躔度,定刻漏早晚、地勢高下,皆出意表。手製小儀器,業者自謂弗如也。每言制器今不逮古遠甚,如攷工記弓人一,則妙盡物曲,學士不之求,工人又沒世不知。他率類是嘗欲以所試農田水利軍陳甲胄火攻諸器為一書又欲推春秋以來日食五星行度諸儒同異得失爲一書皆未就其成者。有《諸分指掌》《測量方程》二書,制器有簡平儀、大銅黄道儀、小時日晷、銅矩度器、銅洋儀、皮水礟諸作,死時年三十八。
李子青,字木天,商水人。爲鄉里大俠,好技擊。颜先生南游時,與木天遇於逆旅,木天見先生攜短刀,曰:儒者亦學此乎?因請與試,自謂技不若先生,率其三子珖、順、貞再拜從游。先生敎之折節學禮,後卒。有聞與恕谷、崑繩皆交好焉。
朱敬,字主一,湯陰人,明宗室也。性孝友,從事聖學甚力。聞颜先生名,不遠千里,率其少子本良至博野,從游習禮樂書數,考水火諸學。嘗言:明亡天下,以士不務實事,而囿虚習。其禍則自成祖之定四書五經大全始,三百年來僅一陽明,能建事功,而攻者至今未已。皆由科舉俗學入人之蔽已深故也。識者韙之。
李柱,字介石,深澤人。給事中人龍子。康熙二十年舉于鄉,能技擊,知樂,教子弟門人各習一器,每日讀書畢,卽登歌合樂。颜先生南游時來受業焉。
齊爟,字燧矦,高陽人。
王延祐,字次亭,上蔡人。初從張沐仲誠游,後從學颜先生,習冠昬諸禮。
楊蔭千,河南人。
裴文秀,字子馨,鄢陵人。
詹遠,字定矦,保定人。
尚重,字威如,新鄉人。
默,字訒言,安平人。
魏純嘏,衡水人。傳天文之學。
關拉江,滿洲人,官筆帖式。颜先生尋父遼東時從學焉。
齊林玉,高陽人。有雄才。墾荒河南,從學颜先生。
曹敦化,字萬初,淶水人。
王越千,河南人。
劉從先,字穎生,鄢陵人。從颜先生問喪祭禮。
韓旋元,鄢陵人。見颜先生存學存性兩編,稱善,遂從學焉。
韓智度,鄢陵人。
鄭光裕、克昌兄弟,淶水人。
颜重光,先生繼孫也。嘗于雪夜取薪燎火,人有薪置其家近,欲取之,思之不可,而遠取己薪。先生聞之曰:充此意可以作聖矣。闇室不欺一也,義利分明二也,舉念能斷三也。
郝文燦,字公函,肥鄉人。延颜先生主教漳南書院,具幣帛三聘,始往。學士相見禮于先生。子也魯、也廉、也愚,皆師事焉。
苗尚檢、尚信兄弟,肥鄉人。
李弘業,肥鄉人。
韓習數,肥鄉人。
劉棻,字旃甫,定興人。從學颜先生,爲刊先生所定三字書。
李霖,字沛公,高陽人。寓書颜先生問學,稱弟子。
周璕,字崑來,河南人。聞恕谷論學,謀執摯,恕谷辭,引之事颜先生。
崔璠,字奐若,漢軍人。
許恭玉。
張振旅。
張智吾。
王巺發。
王濬。
王澤。
王懷萬,蠡人。初師王法乾,繼從學颜先生。
王繩其。
田得豐。
郝品。
郝夢祥。
郝夢麒。
曹可成,博野人。傳天文之學。
徐适,字仲容,安陽人。有孝行。善颜先生學,欲師事之,先生固辞。及没聞訃,北面拜哭,卒正弟子禮。嘗言:漢儒之于聖學,驛使也;宋儒則驛使改換公文者也。識者韙之。
陶窳,字甄夫,湖廣人。晤恕谷于秦中,得讀颜先生存學編,及恕谷大學辨業,善其書,傳之南方,且郵書先生,稱弟子。有曰:微先生,尧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竟長夜矣。雖于宋儒有言,而爲斯道生民計,不得已也。使回護之,將如斯道何?將如天下後世何?
謝在脩,字野臣,河南人。長于歷數之學,師事颜先生。
溫德裕,字益脩,三原人。官郾城縣知縣,延恕谷為友,得見颜先生所為存學編,大喜,謀致書請業。未及而先生没,追執弟子禮,且出資刊先生遺書,人多賢之。
郭金湯,字子堅,漢軍人。本姓張氏,父盡忠,為郭氏子,因冒其姓。盡忠仕至吏部文選司主事,有能名。早世生二子,子堅其長也,與弟子固識恕谷于稠人中,遂定交焉。因恕谷言篤信颜先生之學,上書願爲弟子。出知桐鄉縣,延恕谷至,愛禮甚厚。時恕谷年四十,無子,子堅憂之,為之置妾,購別室以居,又為刊其所著《聖學成法》《訟過則例》二書。莅官明于决獄,抑豪強,擊猾吏,嘗與恕谷竝轡聯騎出勸農桑。赴薦紳席,不以令長自異。恕谷游浙東,訪師友,遣役齎資斧,聽所之。有問學者,飭厨傳恐後。以遭母喪去官,遂卒,年四十八。恕谷嘗稱:生平道義之交,未有如子堅者。
郭金城,字子固,子堅弟也。康熙二十一年由正藍旗官學生試特等,授内閣中書,召試論奏稱旨,擢刑部員外郎。精研名律,十四司藁皆倚定。每決獄,再四審斷,全活甚衆。有謝者,令閽人勿納,曰:而本無罪,非庇女也。人感泣去,有畫象祀于家者。晉兵部郎中,旋擢御史,巡城不察察為明,而吏自不敢欺。都御史王士禎命諸御史具一藁,屢易不當,最後推郭御史立削草,士禎遽呼曰:老吏老吏。疏請禁提鎮遺本薦人,又力請裁冗員,謂今設官太多,如內而六部司官都察院僉都以下,至中書行人等衙門,外而分守分巡諸道,率無事坐縻稟祿。奏上報可,眾爭譁之。子固方以是為蒿矢,更謂牧馬者眾,則馬益臞。今六部堂官各六人外,則督撫重累在上,宜悉減罷,然後可言吏治。又謂政事不理,由人材衰。人材衰由八比取士,宜復鄉舉里選諸法,以德行禮樂先之,庶可法古用夏。未及上書而卒,年四十有一。子固初好讀書,工為詩,及與恕谷游,恕谷出颜先生存學編使觀,子固立起願師事先生,遂謝絕筆墨,講求天文地理兵農射御諸學。善騎射,在龍江關總督傅臘墖與較射,一中五十貫,須臾獲禽數車,皆散給從者而歸。嘗偕恕谷游西山,傳馬射法,置氊帽地上,策馬射,無不中。中則帽颺起等身,其輕巧如此。性高狷,不輕許可人,然沈默謙忍,待戚黨尊屬穷穷然如弟子,見者不知其為官也。卒之日,囊橐蕭然,私錢不滿百,敝衣布被以歛。都御史李枏謂其屬曰:郭御史清贫如此,不可不助其窆。共醵百餘金以賻之。
惲鶴生,字皋聞,武進人。明行人日昇族子也。晤謝野臣于秦中,道及颜先生爲學大旨,心善之。其後以蠡令浦君聘,過訪先生,則已沒矣。因交恕谷,得徧觀先生遺書,自稱私淑弟子,因盡棄其學而學焉。嘗有寄恕谷書曰:承惠颜先生年譜、四存編及辨業學規,敬展讀畢,爲之心開目朗,如撥雲霾而見天日,如膩得浴,如塵得刷,而身輕意爽也。所痛沈没時俗,涂穷日莫,聞道已晚。用自傷己家世,以制義發科,生不知學為何事,涉筆為文,卽得父兄稱賞,輒自矜喜。所遇師友勉以讀古書,攻詩賦,已為超出時俗。此二十以前之一誤也。逮爲諸生家益落,假時文章句為人師,年益長,志科名益急,務制義益精,掇拾諸儒性理語,止供時文用,而無暇體究也。此三十以前之再誤也。旋遭妻喪,益貧困淒寂,遇方外人作奇突語,似若可喜,遂甘心焉。而禪宗公案棒喝拈提,頗有省會,愈增其妄。返觀聖經,都作妙義玄言,遂徵昔人學佛然後知儒之說。此三十以後之大誤也。而從此亦喜觀陽明心齋近溪諸書,竟以為學宗,如是守其語益堅,而見世俗專尊程朱,因取而觀之,喜其言近於篤實,而亦自悔從前妄誕之非,尤服膺主靜二字,以為聖賢的旨,而深愧未能也。然生平讀書頗善疑,見北宋時洛蜀黨爭,程蘇門徒互相攻訐,俱為君子而傾軋如此,程子自言學聖人,則豈有聖人而偏執己見,不恤真是非者?又見朱子每過稱張浚,則大非之,以爲交其子而諛其父,亂天下毁譽之實,違三代直道之公,而語類載其以岳忠武為太横,秦檜能錄用舊儒,後人私意如此,豈聖賢之言乎?則覩宋之孱餒,而惜諸儒之不見用,以至于斯,乃庸生之過論,而識者則猶以其不柄大政,為諸君子身後幸也。然恐世俗疑怪其言,默而未發。又見其著述宏博,愈不敢議。今讀存學存性兩編,及辨業學規,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而知孔孟之真自有在也。先生之敎我深矣。唯是六蓺之事,未經涉歷,今行年五十,困頓衰憊於此,事遂已矣。不亦悲乎!前擬躬叩講堂,觀禮容聽樂歌以自澤,今顧景增慚,面目麤鄙語言朴率,內無得於定靜從容之力,外不嫺於周規折矩之儀,何以自進于大君子之前,而善其道?益足痛也!惟先生憐而敎之。皋聞于經長毛詩,所著詩說,以毛鄭爲宗,不涉後儒曲說。晚歸常州,為一鄉祭酒,故家子弟多從之游。莊兵備柱尤重其篤行,勉其群從,必以皋聞爲法。其後常州問學之盛,為天下首,溯其端緒,葢自皋聞云。
右颜氏弟子一百八人,私淑二人。
齊燻,字行甫,燧矦弟,師事李先生。
李肅和,邢臺人,毅武子。
李振鍈,先生族子。
李曾逹,先生從孫。
王楫。
王業豐。
王業彪。
劉壯吉。
張漢。
王自新。
董漢儒。
董漢傑。
郭鍈。
吳關楫,石門人。刑部尚書匪庵吳公涵之子。李先生客京師時,匪庵首重其學,延先生敎子姪以六蓺之學,關楫與其弟用楫、從弟師栻字次張,皆受業焉。
申奇章,漢軍人。
李廷獻,蠡人。
管廷耀,博野人。
管紹昌,博野人。
閻鎬,字季白,蠡人。父中寬,字公度,仕至户部郎中。季白從李先生學禮。
齊愉,字韓石,河南人。官祥符縣學敎諭。
劉心衡,山東王家營人,從李先生學騎射。
李書思。
劉心蕙。
劉珙。
李元英,新城人。
鐘淑,字子能,博野人。金若子。
仲宏通,字開一,桐鄉人。子路之後,以孝廉出仕縣令。李先生南游時,從學。為聖學成法作跋焉。
員從雲,字震生,三原人。
于鯨,字南溟,漢軍人。官商州知州。
楊勤,字慎修,漢軍人。官富平縣知縣。延李先生往,執弟子禮,凡事諮而後行,治稱最。及先生歸,官紳吏民皆出祖道,有號哭而返者。先生歎曰:吾觀富平,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黄曰:瑚,字宗夏,歙縣人。初師大興劉繼莊獻廷,後繼莊没,宗夏得李先生中庸講語,喟然曰:吾向以佛氏為根,今拔去矣。錄習齋及先生語為《代紳編》,介王崑繩北面拜先生,曰:颜李之學如菽粟布帛,若暫離則飢寒矣。
孔興泰,字林宗,雎州人。從學李先生,精歴數,撰大衍精義。
吳長榮,字欣木,長山人。
劉楠,字百斯。
趙瓚,字澄溪,安平人。官西平縣知縣。
馬巖,丹陽人。見李先生大學辨業,寄書稱私淑弟子。言:格物卽窮究禮樂等事,非泛格天下之物。又言:正心乃兢兢業業,非如二氏默坐澄心之旨。又言:讀大學者,須有志親民,方爲有用。皆與先生旨合。
沈廷楨,字青山,會稽人。繼于南溟官商州,延李先生往論學,事以師禮。且合諸州縣言于學使朱公軾來拜,將請先生開講。先生辭曰:古先學而後講,後儒則以講爲學,塨不敢效也。
逹宸,字子旭,郿縣人。以知兵名。冷畢二將軍討吴三桂時,聘之,問計。用之勝。晤李先生秦中,執弟子禮。先生語以聖學,子旭躍然曰:聖道必求有事,吾向疑宋明士養如婦人女子,袖手無遠略,今乃知學術之失也。
王元亮,字奐曾,山西太平人。學易初宗程朱,及見李先生傳注,折服,事以師禮。為校訂其書兩過焉。
張琡璋,字瞻仰,棘津人。嘗讀國語,感古人父子君臣之際,民社世故政事之端,莫不實有規畫,自反無似,因發憤與其友鄭若洲共學,立日記自考其得失過惡瞻仰。從李文貞游,及聞颜先生學,謀執摯而先生没,乃受業李先生,助刊習齋年譜,以表師範焉。
鄭知芳,字若洲,棗強人。與張瞻仰皆安溪李相公門人,後同來李先生里問學,為刊颜先生年譜。安溪巡撫直隸,嘗扈蹕白洋淀,薦先生知律吕,使其門人來召,先生不應。其徒忌之,先生安之若無事者,卒無事。
張業書,字肄六,無極人。從學李先生,訂校傳注問,為作題辭。
蔡麟,字瑞生,西安人。以軍官從征西藏有功,習弢鈐騎射技擊。從李先生游,先生與商御法,著學御、學射二錄焉。
張中,字潛士,西安人。得李先生平書訂,學之。
魯登闕,字聖居,鄠縣人。從李先生學樂,能琴篴而歌,且能制器。
陳光陞,字尚孚,盩厔人。從李先生學易。
黎不湻,字長舉,九江人。少游秦,習程朱陸王家言,爲靜坐之學。既簡李先生入秦,自鎮原來,稱後學,問道。先生勸之學禮。其後別去幾二十年,復自河西沂秦晉邊行四千餘里,至博野,訪求先生,長跽稱弟子。先生為擇日行釋菜禮,作文以告先聖先師焉。
王遠,字帶存,湖廣人。拜李先生于長安,得辨業諸書,深嗜之。投詩云:老我從游晚,憑誰辨業真。十年求大道,千里見斯人。坐對南山峻,行歌渭水春。恍然虞夏在,風景一時新。
張翬,字采舒,湖州人。以友人有難匿之,被罪流西安。豪爽尚義聞天下。李先生游秦中,采舒往學樂。後卒于戍所。先生哭之。
王紹文,字宗洙,衡水人。從學李先生。海宁陳公世倌督學直隸時,以薦于朝,授成都知縣。宗洙嘗訂校先生論語孟子傳注,有詩贈肥鄉白任若云:大道久晦蝕,舉世趨浮虚,聾瞶相煽鼓,囂囂各自愚。天意愛斯文,博野產大儒。復有高弟子,恕谷在蠡吾。博蠡與衡水,往返百里餘。曾記申酉间,肥國來高車,入門為我言,囊中有異書。一覽令我擲,二覽令我喜,三讀四讀坐且起,雙目環瞪神為死。三十年前一夢中,三十年來一醉裏。吁嗟乎,豈獨我醉三十年,二千年來誰辨此!
古葵,字季榮,華州人。來李先生里受業,七八月鈔先生諸著而去。善書,人寶傳之。
黄輔,字成憲。
劉天植,字挺生。武城人。
張鋐、張鐘兄弟,武城人。父熙甫,命從李先生學。
劉廷直,字邦司,衡水人。
李杜,字文長,棗強人。
趙本中,冀州人。
杜謙益,字友三,衡水人。從學李先生。嘗與其兄謙牧,求先生作世德記。
張少文,富平人。
陳睿安,順天人。為日記質李先生,先生喜之,獎其孝友。
李基,易州人。
王經邦,字咸休,祁州人。
彭超,字翔千。
劉貫一,字士宜,博野人。
陳兆興,蠡人,嘗立日譜就質于先生,因從學焉。
高捷。
惲宗恂,字廉夫。宗和,字敦夫。皋聞之二子也。皆命從學李先生。聞言輒解,嘗出資助刊小學稽業學禮錄。
王業鑨。
王秉公。
王順文。
周文忠,字煥采。
王克柔。
劉廷忠,字其德,衡水人。從學李先生。應童子試,卽能舉颜先生之學言于陳公世倌。世倌器之,遂得補諸生。
郭同,字圻十,河南人。
郭比,字聚五,圻十之弟。
張籲門,江宁人。
張曉夫。
朱和禮,湯陰人。主一子。
王兆符,字隆川,大興人。崑繩子。
劉著,字古衡,湖廣人。持周崑來書請業李先生,後南歸。又受業宣城梅徵君,能歷法書數。
張珂,字可玉,大名人。從學李先生,與先生次子習中學琴學射學士相見禮,能篆書。先生以長子習仁無子,使其族子敬承嗣之,可玉為之師焉。
林沃,字啟心,威縣人。
田如龍,字夔安,威縣人。
宋惟孜,字涵可,通州人。
李正芳,字師柏,上元人。讀颜先生及李先生諸著,卽行冠禮學儀,條陳學使鄭公鑰,言當以颜先生之學頒訓士子。
馮辰,字樞天,清苑人。初謀學干習齋,未往而習齋没,遂執摯李先生。先生曰:樞天來,吾道不孤矣。樞天時習禮,尤究心于喪服,著《喪禮疑問》。凡見先生所著,無不直言校質者,跋傳注。問曰:先生平心以解易氣,而辯較若列眉,瞭如指掌,卽深入陸王程朱者,有不爽然于前日之捉風捕影乎?尧舜周孔確證當前,尚不豁然于是非,有此心乎?而或謂程朱尸祝久而且徧,必天心所注,勿輕議。然則今人之尸祝,佛氏更甚,亦以為天心所注,遂宜舉世泥首奉之無異辭乎?賢者可以決矣。
王元蘅,字符躬,江宁人。從學李先生,覽周易傳注,以為雷霆震而日月明也。
孫應橊,字子房,武進人。從惲皋聞處見習齋存學編及年譜諸書,初甚疑之,後始篤信。欲北謁李先生,傳其學,以資斧不繼,乃遙執弟子禮,為日記,省身不倦。或問:李先生以鄉三物為格物之物,似不及朱子解物卽事之渾融。子房曰:三物之六德,統而言之,一仁也。卽天命之性也。六行統而言之,一孝也,卽率性之道也。六蓺統而言之,一禮也,卽脩道之教也。大學立敎,尚有當在此三物外者乎?或又言:卽物穷理,如侍疾則格藥餌,出行則格行李之類。子房曰:此隨時隨事之功,豈十五入大學所格之物乎?皋聞與先生書曰:子房本世家子,幼而孤苦,刻志勵行,聞颜李之學,慨然悅慕,信于心習于身。南方之士未有篤信好學如斯人者。鄉居不時見,見輒以所學質,必有進益。去秋某自江右歸,來會兩次。旣久不見,忽聞其無疾逝矣。惜哉。
方道章,字用安,桐城人。侍郎苞之長子也。侍郎命用安師李先生,先生亦遣子習仁從侍郎游。顧兩人論學不甚合,用安左右其间,未嘗偏主。人或私問之,則曰:李先生言是也。其父執宿松朱書,亦以用安卓識葢勝侍郎云。性落落不甚可人,苟不當其意,相對嘿然。善為古文,能承其家業。
劉調贊,字用可,威縣人。年二十四,卽介白任若執摯李先生,學士相見禮、祭禮,學琴、學數,分日習之。先生稱其信道甚篤。嘗糾同志助立習齋學舍于博野,颜曰道傳祠而爲之記。曰:祠曰道傳,取諸韓子之言也。韓子謂儒者道仁義之道,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人則四民,其敎則五倫,非異端老佛之敎也。堯以是傳之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孟子之後不得其傳焉。今博野颜先生,生二千載之下,重明舜禹之九功、周公之三物、孔子之四教,深考力行,以詔斯人,誠尧舜以來相傳之正路,非世之依傍儒徑而篡入異端者也。習齋既没,恕谷先生奉其遺命,題其齋曰習齋學舍,立習齋神位,春秋仲月上辛率同學致祭,而講習其中。歷廿餘年不廢。日久學舍漸圯,其子姓遭祲歲,鬻其舍之前半,四方同人至者不能容。恕谷先生始謀于所居東莊別建習齋祠堂,從游之士爭來佽助,不日塼木具,坯堊積,乃為正堂三间,中堂供習齋先生位,而左右將爲陳設禮樂諸器,及颜李所著書版。同門馮辰等公請於先生曰:左右堂不可但盛物也,習齋自漳南梁魏外一再游,論學餘無及者,其後推明衍繹,廣布四方,聞風而起者接踵,實先生功。而先生又集六蓺成法,為書辨,居敬於主靜,別存誠于質民。又傳注易書詩春秋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以習齋之說仰證聖經,若合符節。後學乃有所持循,不入旁歧,而益信習齋之學一本聖經,非臆創者。王崑繩作習齋傳,謂傳其學者,李孝慤先生之子一人,誠非誣也。辰等擬將先生遠道圖懸之東堂,同人春秋祭習齋先生訖,同之東堂拜先生而瞻企焉,不亦可乎?先生力辞,又以公義請,乃許之。又請曰:習齋之學一傳而得先生,再傳而得惲皋聞。皋聞之北來也,盡棄其學而從先生學習齋之學,其别詩曰:三年依溯得吾師,聖道原流厪獲知。千古有人承事業,半生從此定心期。則其自任聞道也審矣。南居日以颜李之學告人。今天下無慮口中津津颜李之學者,王崑繩、惲皋聞二先生之昌明居多。如常州孫子房,以其所業就正先生,至遙執弟子禮,其言省躬改過、脩德習蓺之功甚密,力任聖道,而謂得之皋聞,則皋聞傳道之功偉矣。於西堂懸其像而景仰之,不爲過也。先生亦許之。乃又議於習齋神位前旁設王崑繩先生神位配享。至于道中諸子可續入者,事後論定,則後人之責也。贊自癸丣從先生游,得聞颜先生之道,不揣愚弱,思承餘緒,以廣其傳。而未能也。今己酉夏祠堂告成,因溯其原委而為之記。
翁荃,字闌友,一字止園,江宁人。李先生南游時,從受禮學。自爲諸生後未嘗一應鄉試,入雲臺山隱居讀書。山有虎害,出資募獵户除之,檢死者骨收葬。乾隆初詔脩三禮義疏,徵穷經之士,公卿交薦。蘭友固辞不出,晚更卜築南郊,與程徵士緜莊時相過從,詩書三禮皆有撰述云。
葉新,字維一,金華人。以康熙五十一年舉順天鄉試,聞李先生傳習齋之學,往受業焉。立日譜,稽核功過尤嚴義利之辨。雍正五年以知縣試用四川,旣至權華陽,尋補仁壽。民或與鄰縣爭地界,當會勘,鄉保因閽人以賄請,維一怒,悉下之獄。勘畢歸,各按其罪。由是吏民悉斂手奉法。八年攝嘉定州,州故有没水田,多逋稅,維一視曠土可耕者,召民墾闢,以新科抵稅額,逋稅悉免。時奉中旨采木仁壽,匠人倚官爲暴,民弗堪,糾衆相抗。縣令以變告,維一馳至訊匠頭及首先糾衆者一人,竝治之,餘釋不問。上官才之,有疑獄輒令往勘,多所平反。十二年遷知邛州,乾隆元年再遷夔州同知,權龍安及成都知府,又攝瀘州。瀘俗好訟,初至案牘委積,維一日坐堂,皇訟至,立剖决,誣罔者悉杖之。旬餘,獄事大減。及百日,遂無畱獄。七年權順慶知府,遷雅州,以母喪去官。服除授江西建昌府,以簡靜爲治,先敎化後刑罰,脩旴江書院,招引文學之士,復南城黄孝子祠,以厲民俗。十三年南豐令報縣民饒令德謀反,請窮治。令德好拳勇,令以風聞,遣役往偵,誤揬其讎,謂謀反有據,遂逮令德。令德適他往,遂逮其弟,繫縣獄。令德歸,自詣縣,縣訊以重刑,遂誣服,襍引親故及鄰里為同謀,令遽移檄追捕。維一得報,集諸囚親鞠,時株連者己七十餘人,言人人殊。維一大疑,詰縣役捕令德弟狀,役言初至令德家,獲一篋,疑有金寶,匿之。及發視,蕪所有,則棄之野。令聞意篋有反迹,訊以刑,遂妄稱發篋得簿毀之矣。令謂信然,遂逼令德使誣服也。維一乃盡釋七十餘人鐐,具命隨往南昌,戒之曰:有一逋者,吾代汝死矣。及至,七十餘人則皆在,謁巡撫,具道所以。巡撫愕不信,於是集才能吏會勘,卒無據,然不可卒解。先是巡撫得報時遽上奏,奏下,命兩江總督委官卽讞,維一為一一剖解得白,所全活三百許人。十七年調贛州府知府,贛縣民因事拒捕,維一依故例擬發邉遠充軍。時新例已改,本條爲斬决。院司欲以改例擬,維一謂事在例前,宜從故例,爭之不得,復以宁都民獄事,與同官持異同不得直,遂謝事閉門候代。上官慰諭再三,不從,乃以任性被議免歸。家居十餘年卒。
右李氏弟子九十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