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注解张居正注:“盖奥以比君之势分崇高,难以自结;灶以比臣之专权用事,容易干求。时俗之见,浅陋如此。”又注:“人当顺理以事天,非惟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孔子此言,逊而不迫,正而不阿,世之欲以祷祀而求福者,视此可以为鉴矣!”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二代的礼仪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文采是多么丰富华美啊!我遵从周朝的。”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尝观孔子之在当时,礼乐则从先进,梦寐不忘周公,与夫修鲁史而尊天王,此其从周之志,有未尝一日忘者,所谓圣人之为下不倍也。然则生今之世而欲反古之道者,岂不谬哉!”
3·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到太庙里去,每件事情都要问一问。有的人说:“谁说鄹大夫(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仪呀?到太庙里来,每件事情都要发问。”孔子听到了这话,说:“这正是懂得礼仪的表现呀!”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圣人之心极其谦虚,故每事问人,不厌详细,其与尧之钦明、舜之问察,一而已矣。学圣人者,当于此求之。”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太庙问礼译文孔子说:“射箭,不一定都射穿箭靶子,因为每个人的力量大小不同,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
名家注解朱熹注:“周衰,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
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举行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掉不用了。孔子说:“赐呀!你爱惜的是那只羊,我爱惜的是周朝的礼制。”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孔子之意在于存礼,而子贡之言,唯求省费,圣贤度量之广狭,用心之大小,区以别矣。”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事奉君主要尽到为臣的礼节,可别人却以为这是在谄媚。”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圣人事君尽礼,当时以为谄。若他人言之,必曰‘我事君尽礼,小人以为谄’。而孔子之言止于如此,圣人道大德弘,此亦可见。”
张居正注:“盖当时公室衰微,强臣僭窃,上下之际,多不循礼,惟孔子欲明礼法以挽回之。如过位则色勃,升堂则屏气,违众而拜堂下,闻命而不俟车,这等循礼,当时反以为谄,则礼法之不明于天下可知。故孔子之言如此。”
3·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道:“君主任用臣下,臣下事奉君主,各应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任用臣子要依照礼的规则办事,臣下持奉君主要忠心尽力。”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君尽君道,固非有私于臣,而所以劝下之忠者,亦在是矣。臣尽臣道,固非有要于君,而所以报上之礼者,亦在是矣!上下交而德业成,天下其有不治者哉!”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诗经·关雎》描写爱情,快乐而不淫邪,哀婉而不悲伤。”
名家注解朱熹注:“《关雎》之诗,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则不能无寤寐反侧之忧;求而得之,观象知雨则宜其有琴瑟钟鼓之乐。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
张居正注:“盖诗本性情,乐以彰德。《关雎》之诗,咏后妃之德也。”
3·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宰我询问供奉土地神用什么木料做神主。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说使百姓恐惧战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议论了,已经完成了的事不要谏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追究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以宰我所对,非立社之本意,又启时君杀伐之心;而其言已出,不可复救,故历言此以深责之,欲使谨其后也。”
张居正注:“夫祭地以报其功,乃立社之本意,至于所栽的树木,则各因其土之所宜,而非有取义于其间也。宰我不知而对,谬妄甚矣。”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狭小呀!”有人问道:“是不是管仲太节俭了?”孔子说:“管仲建有三个公馆,他手下办事的官员从不兼职,怎么能说节俭呢?”有人问道:“那么管仲懂得礼的规则吗?”孔子说:“国君在门前立了塞门,管仲也立塞门。国君设宴招待邻国之君,修建坫台放置酒杯,管仲也修筑了坫台放置酒杯。如果说管仲懂得礼的规则,那么还有谁不懂得礼的规则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讥管仲之器小,其旨深矣。或人不知而疑其俭,故斥其奢以明其非俭。或又疑其知礼,故又斥其僭,以明其不知礼。盖虽不复明言小器之所以然,而其所以小者,于此亦可见矣。故程子曰:‘奢而犯礼,其器之小可知。盖器大,则自知礼而无此失矣。’此言当深味也。”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孔子告诉鲁国的太师关于音乐演奏的问题。孔子说:“音乐是可以掌握的:开始演奏时,翕翕然和谐;继续演奏展开之时,音调纯正,节奏分明清晰,抑扬不断,这样,一部乐章就完成了。”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盖声音之道,与政相通,不但可以养人之性情,而亦可以移易天下之风俗,所系甚重。故孔子自卫反鲁,既汲汲于正乐,而其于太师,又谆谆以告诫之如此。”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在仪地守边的官吏请求会见孔子,他说:“到这个地方来的有道德修养的人,我没有不和他见面的。”孔子的随行学生请求孔子接见他。他见过孔子出来以后,对孔子的学生说:“你们这些人何必担心文化衰落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要用夫子来唤醒百姓。”
名家注解朱熹注:“乱极当治,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于观感之间者深矣。或曰;木铎所以徇于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徇于道路也。”
张居正注:“夫圣人盛德感人,能使封人尊敬而笃信之如此。然当时列国之君,不能委国而授之以政。至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此春秋之时,所以终不能挽而为唐虞之世也欤!”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谈到《韶》乐,说:“《韶》乐的曲调是完美的,内容又是完善的。”谈到《武》乐,说:“曲调是完美的,但是内容却不完善。”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成汤放桀,惟有惭德,武王亦然,故未尽善。尧、舜、汤、武,其揆一也。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时然尔。”
朱熹注:“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
张居正注:“孔子此言,虽评论古乐之不同,而二圣之优劣,亦可概见矣。”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庄重肃穆,参加丧礼时也不感到悲哀难过,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居上主于爱人,故以宽为本。为礼以敬为本,临丧以哀为本。既无其本,则以何者而观其所行之得失哉?”
张居正注:“盖甚言其不足取也。盖当时王道不举,而苛政至子残民,古礼不复,而繁文至于灭质。故孔子矫时之敝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