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谦字士逊,博陵安平人。
祖父崔辩,曾任魏国平远将军、武邑郡守。
父亲崔楷,曾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殷州刺史,追赠侍中、都督冀、定、相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等衔。
崔谦自幼聪明机敏,神色凝重。
长大以后,深沉而有识见器量。
博览经史,不拘泥于章法句式,意在增多见识。
每当看到治理天下的内容,他都非常爱读,没有不抚着书本叹息的。
孝昌年间入仕,最初担任著作佐郎。
跟随太宰元天穆讨伐邢杲,将其击败,由于战功,授辅国将军、太中大夫,又升任平东将军、尚书殿中郎。
贺拔胜镇守荆州时,任命崔谦为行台左丞。
贺拔胜虽然权重一方,但安抚百姓、督领政务等事,都委托崔谦去办。
崔谦也竭尽智谋才能,辅佐贺拔胜。
贺拔胜在南方州郡享有美名,得力于崔谦。
后来魏孝武帝防备齐神武威逼,诏命贺拔胜领兵赶赴洛阳。
军队开到广州,皇帝已经西迁。
贺拔胜犹豫不决,想返回荆州。
崔谦对他说:“从前周室失所,诸侯让出自己的封位;汉朝中途衰微,各藩国为之尽节。
如今皇家多难,主上受辱,实在是忠臣效命之时,义士立功之日。
您权重一方,总领宛、叶之军,如果仗义起兵,首倡效命王室,天下听到风声,谁不感激?应当顺应义勇之志,远近一体,加倍赶路,赴关西拜见皇帝。
然后与宇文行台一起,同心协力,声讨叛贼。
那末,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勋,就从今天开始了。
舍此不为,半道而退,就恐怕人心离散。
一旦失去机会,后悔也来不及。”贺拔胜不听,人心果然大为骚动。
还没有回到荆州,州中百姓邓诞引导侯景军队突然袭到,贺拔胜作战大败,就带领部下数百名骑兵南下投奔梁国。
崔谦也与贺拔胜一同南下。
到达梁国后,多次乞求带军赴敌去救军。
梁武帝虽然不派援军,但是嘉许贺拔胜待人的节操,允许他们回国。
于是派崔谦先回去,同时互通友好。
魏文帝见到崔谦,十分高兴,对他说:“你九死一生,投奔江南,今日得以活着回国,难道不是对你忠贞行为的报答吗?”太祖早就听说过崔谦的名望,待他十分有礼。
授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爵千乘县男。
贺拔胜回来后,授太师,由于崔谦有辅佐之功,又任命他为太师长史。
大统三年(537),跟随太祖活捉窦泰,参加沙苑之战,都立有战功。
晋封子爵,升任车骑大将军、右光禄大夫,授尚书右丞。
崔谦明达干练,通晓时务,担任中央要职,人们都认为称职。
四年,跟随太祖解洛阳之围,经历河桥之战,加定州大中正、瀛州刺史衔。
十五年,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在随郡击败柳仲礼,在魏兴平定李迁哲,都立下功劳。
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赐姓宇文氏。
魏恭帝初年,转任利州刺史。
崔谦明达颖悟,通晓治理之术,办事又很勤勉,百姓诉讼虽然很多,但他不曾有懈怠疲倦的神色。
官员和百姓们因此对他又敬又爱。
当时有蜀人贾晃迁兴兵作乱,率领党徒围逼州城。
崔谦仓促布署,只有千余士兵,他便率兵抵抗。
适逢梁州援兵到达,活捉贾晃迁,余党溃散。
崔谦杀其首领,其余的全部赦免。
十天之间,得以平定。
世宗初年,晋封作唐县公。
保定二年(562),升任安州总管、随应等十一州甑山上明鲁山三镇诸军事、安州刺史。
四年,加大将军衔,晋封武康郡公。
天和元年(566),授江陵总管。
三年,升任荆州总管、荆淅等十四州南阳平阳等八防诸军事、荆州刺史。
该州地域广大,住有蛮族,又南接陈国边境,东邻齐国强敌。
崔谦对外抵抗强敌,对内安抚军民,教化风行,人称良牧。
每年考核政绩,常常是全国第一名,多次下诏表彰。
崔谦随贺拔胜在荆州时,虽被亲信重用,但名望职位还不高。
当他担任要职以后,朝臣百姓都以此为荣。
四年,在荆州任上去世。
全州人都十分悲伤,于是共同建立祠堂,在四个节令祭祀他。
儿子崔旷承袭爵位。
崔谦非常孝顺,小时丧父,几乎因为悲伤过度而死去,同弟弟崔说特别友爱,即使二人年纪已老,各居高官,但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彼此共有。
他居家严肃,举动遵守礼法制度。
崔旷与崔说之子崔弘度等人,都遵奉他的遗训。
崔旷自小温文尔雅,仁义博爱。
最初担任中外府记室。
大象末年,升至开府仪同大将军、淅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