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二十二年清道光二年
春正月
1月1日
○丁未朔,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
1月4日
○庚戌,特旨以朴宗喜,金基常爲承旨。
○咸鏡監司李勉昇,以鏡城、富寧兩邑海尺渰死九十四名,船隻破傷二十五隻,啓,命別加顧恤。
○應資老人下批,百歲者四十九人。
1月8日
○甲寅,政院啓言:「兵曹判書韓致應家,去夜失火,所佩命召及印信,竝入於燒火中云,命召印信,何等愼密嚴重,而有此失火,當重勘。」敎曰:「若以所重而言,則非推罷可止,若謂之無妄,則與不謹而閪失逈異。而況深夜火患,至於人命之致傷乎?置之。」仍命改造命召及印信。致應連疏請勘,始許遞。
○以許溟爲咸鏡北道節度使。
1月9日
○乙卯,慶尙假都事,以監司李在秀,卒逝,啓。
○以沈象奎爲禮曹判書,金魯應爲漢城府判尹,金相休爲慶尙道觀察使。
1月10日
○丙辰,以李肇源爲兵曹判書,朴崙壽爲工曹判書,洪奭周爲弘文館提學。
1月11日
○丁巳,停諸道春操。
1月12日
○戊午,以洪羲臣爲吏曹判書,李憲琦爲司憲府大司憲。
1月13日
○己未,大司成洪起燮疏略曰:
伏覩太學壁上,有因傳敎揭板者。蓋以年前一二儒生之侵詆朝臣,深慮不靖之漸,亟降匪怒之音,乃於常目之地,至設先甲之令。臣非不知其時處分,曲有斟量,觀於太學諸生疏批中揭板事,豈指眞箇士論之敎?聖意只將痛禁其托挾雜之類耳。然人情難曉而易惑,王政端本而後末,賢關敎化之所由始也。今不能端其士趨,徒欲以法禁,驅而齊之者,朝家處分,終有舍本事末之歎。蔽一言曰,設禁非聖世之事,又非太學之所宜有也。伏乞特命還收。
批曰:「揭板事,豈得已也?風習人心,日趨於澆漓挾雜之私,每托於士論,故欲爲痛禁而有是也。眞正士論,朝家豈有摧折之理乎?今見爾疏,所言甚是,揭板特許還收。然萬一因此復有如前假托挾雜之弊,則斷當加倍嚴處。爾以此批,曉諭多士,仍載太學故事。」
○陳奏正使李好敏等,以自燕離發,馳啓,仍以爲:「去年十二月初三日,到北京,陳奏文,自禮部直奏,皇帝覽過後,下禮部,査明具奏禮部。使通官等,傳言:『本部今方査例該使臣處,當初誣奏之帶來與否,探問以來。』云,故卽爲謄給一本,而幷與封世弟奏文,亦爲謄出,傳納於郞中安志處,俾知誣獄根因。禮部又要見戊申討逆奏文,故亦卽謄送,而以今番辨奏中所入之鏡、夢二賊,已入於該奏文之由,詳細指示。又使任譯等,連加密探,則禮部漢尙書汪廷珍以爲,欽定冊子,事體自別,遽難刊正,滿尙書文孚以爲,今以前後奏文觀之,則忠逆之判,昭然無疑,刪去其句語,允合從實。且有雍正年間恩准之例,據此回奏,未爲不可。相持之際,郞中輩左右周旋,畢竟詢同,搆出奏稿,十七日始乃登奏,當日依議奉旨,今番事之如是順成,誠爲萬幸。」
1月15日
○辛酉,詣孝禧殿,行望祭。
○京各司各營,進辛巳會計簿。〈時在黃金二百二十三兩七分,銀子四十萬二千四百二兩零,錢文六十三萬二千五百十五兩零,綿紬一百二十九同三十七疋零,木七千四百三十同四疋零,苧布一百四同四疋。布子四百一同三十四疋零,米十九萬一千一百一石零,田米四萬九千三百六十八石零,太三萬三千四百八十五石零,皮雜穀二萬三千三百八十八石零。〉
1月17日
○癸亥,以金魯敬爲司憲府大司憲。
1月18日
○甲子,召對。
1月20日
○丙寅,次對。領議政金載瓚啓言:「爵賞,人主礪世之具,聖朝命德之本也。臣之立朝,在於英廟朝末年,而每見朝班大臣外,一品纔三數人。今則至於十四人之多,而正卿則爲十六人,亞卿則過五十人矣。昔聞肅廟朝,一品爲十一人,伊時朝臣,以赤芾三百,陳疏獻戒。若使以古視今,將以爲何如?而大將軍告身,不直一醉者,不幸近之矣。此蓋由於歲首陞擢,歲以爲課,董役執事,輒皆進資,以致仕路無漸,位著太濫。昔以許曄、李海壽之宿德雋望,皆以通政三十年,而終以此觀之,官方之不古,已無可言,日前兩戚臣之幷除承旨,不稽履歷,出自中批,其爲拂群情累聖德,是豈細故也哉?凡於大小差除,必愼必簡,仍飭兩銓之臣,俾各精白對揚。」敎曰:「當留念矣。」又啓言:「貪吏,卽民國之讎也。使生民必死者,貪吏也,致國家必亡者,貪吏也。自古懲貪之法,嚴如治逆者,以其罪逆耳。在漢則贓則腰斬,在皇朝則四十貫以上斬,在國朝則仁厚立國,未嘗輕戮群下,故只令子孫,勿許淸顯而已。而今則竝與法令,壞了無餘,未嘗有一吏之以贓伏法者,惟意剝割,略無顧畏,將見民必死國必亡,而更無以誰何矣。凡其按廉之道,非繡衣則無以爲也,必以剛核公明之人,另爲抄擇,分送諸道,隨卽執奏,必以當律,亟正其罪。」允之。又請飭各道營穀挪移發賣,戶惠廳外受之弊,一切禁斷,申明各司卯酉仕之法。幷從之。
○備局,以御史可合人金蘭淳、朴齊聞、任俊常、洪學淵、李彦淳、南履懋、洪勝圭、趙寅永、權敦仁、徐左輔抄啓。
1月22日
○戊辰,以韓致應爲刑曹判書,趙得永爲司憲府大司憲,金履陽爲左賓客,李相璜爲左副賓客,洪羲臣爲右副賓客,李惟秀爲咸鏡南道節度使,具信喜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李汝節爲左道水軍節度使。
1月24日
○庚午,以李肇源爲弘文館提學。
○設柑製于泮宮。昨年條追設也。居首金鍏直赴殿試。
1月26日
○壬申,以韓致應爲判義禁府事。
1月27日
○癸酉,設人日製于泮宮。
○諮議李友信卒。友信,故名臣植,後也。受業於止庵金亮行之門,學術醇正,操履端飭,固窮讀書,無仕進意,甚爲士友所推重。遂膺旌招之禮,堅辭不至,未究其用,世皆惜之。
1月28日
○甲戌,以沈象奎爲戶曹判書,李好敏爲議政府右參贊,李羲甲爲刑曹判書,朴齊聞爲議政府檢詳。
二月
2月1日
○丁丑朔,王世子攝行孝禧殿朔祭。
2月2日
○戊寅,詣璿源殿,行別茶禮,以正宗大王舟梁舊甲也。二品以上入參服色,依肅廟己巳年例,以翼善冠、無揚黑圓領袍、靑鞓素玉帶,行禮,而應參諸臣,以無揚黑團領、烏紗帽、黑角帶行禮,從禮曹言也。
○詣孝禧殿,行別茶禮。
2月7日
○癸未,華寧殿展拜服色,問議大臣,領議政金載瓚,左議政南公轍,右議政林漢浩,俱以爲,當引朱子墨衰入廟之禮,依日前眞殿別茶禮時服色爲之,從之。
2月8日
○甲申,以金履陽爲禮曹判書。
○敎曰:「今年何年?初不謁陵則已,咫尺園所,不爲展省者,揆以人情天理,其果何如也。亦豈以親心爲心之義乎?陵園事體,與廟宮,稍有不同,雖以視事服,行禮於園所,似無甚不可者。歷展及服色當否,大臣禮堂,詢議。」領議政金載瓚,判府事金思穆,左議政南公轍,右議政林漢浩,俱以爲今年之園所展省,出於感舊甲而伸聖慕,誠是天理人情之所不容己,服色之以視事服權宜行禮,恐無不可。「禮曹判書金履陽以爲:」英廟戊寅山陵幸行展謁翼陵時,以視事服行禮,舊章可旁照矣。「敎曰:」歷謁及服色,僉議詢同,園所當親祭矣。「
○召見回還陳奏三使臣。正使李好敏曰:「今番陳奏,事埋本直,彼人所見,亦知其忠逆之別,故僉議詢同,卽許準請。而猶以所刪板本之未得賫還爲鬱。呈文禮部。則答以爲『旣蒙皇恩之準許,則本國似當有謝恩之擧,其時奏文,或咨文間,更爲陳請,未爲不可』云。故臣等有難强迫,不復呈文而還矣。」
2月10日
○丙戌,以李鶴秀爲吏曹參議。李相璜爲議政府左參贊,李肇源爲弘文館提學,金魯敬爲刑曹判書,趙義鎭爲公淸道兵馬節度使,李忠運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次對。飭濬川之法,從大臣所請也。議政金載瓚啓言:「鄕軍停番,若非自上特敎,則卽是以遇歉蠲惠之意,不歛軍錢,只停上番之役而已。自近年以來,爲大農,經用之不敷,自下仰請,或二年停番,甚至於五年停番,合爲七年。而輦轂之下,無宿衛之制者,已萬萬踈虞,況歛軍錢而補經費,不但有傷於國體,豈可使聞於後人哉?且訓局軍兵,替當兩營,軍役無以支堪,莫不怨咨云,此豈細故哉?今年則已爲歛錢,入用雖無可追,而自明年,卽令依舊徵番之意,分付禁御兩營,更無敢以生財之方,輒發停番之請,仍爲各營定式。」允之。
2月13日
○己丑,敎曰:「陳奏使復命矣。誣奏句語之載於《通考》者,亦得刊去,可以有辭於萬世。本事雖與直爲所重有異,似當不可無上告之擧,時原任大臣處詢問。」領議政金載瓚以爲:「待刊印文蹟出來,上告太廟,禮不容已。四臣受誣,到今洞雪,宜有致侑之擧。」判府事金思穆以爲:「上告之擧,恐不可已。」左議政南公轍以爲:「此事溯本而論,則關係於建儲之大義,而彼中冊子,但書四臣之名,聖敎中『與直爲所重有異,』誠爲至當。宗廟之禮,至重且大,上告一款,臣則存十分審愼之意,有不敢遞然仰請。四臣致侑,臣亦以爲甚好。」右議政林漢浩以爲:「姑俟刊改文蹟之出來,如領相所見矣。」敎曰:「上告事,諸大臣之議,雖各不同。然百年未遑之卞奏,今旣爲之。且釐改之請,亦得準許,則在我國已快伸。至於續刊早晩,旣非在我之事,亦無不改之理。遲待其續刊而不爲上告,亦涉悵菀,告廟一款,卽行爲宜。今望癸祝文中,令文任,添措辭撰進,以爲兼行告由之地。」又敎曰:「忠獻公金昌集,忠文公李頣命,忠愍公李健命,忠翼公趙泰采祠版,竝遣承旨致祭。」又敎曰:「酬勞之典,式是成憲。陳奏正使李好敏,副使趙鐘永,書狀官李元默,竝加資,當該任事譯官,問名,竝一體加資。」好敏加正憲,鐘永加嘉義,元默加通政。
○禮曹啓言:「告廟祭,今十五日望祭兼行,而英廟壬子,卞誣告廟時,只告於當室矣。今番事體,無有異同,似當只告於景廟室,英廟室矣。」從之。
2月14日
○庚寅,以權丕應爲吏曹參判,沈能岳爲參議,李存秀爲司憲府大司憲。
2月15日
○辛卯,詣孝禧殿。行望祭。
2月17日
○癸巳,先是,成均館以儒生捲堂所懷啓以爲,國使東還,史誣歸正。而近有儒生申鼎朝等,投通,泛以聲討龜,佐爲名,而反似陰護,所引古語,無非怪駭。大抵包匈蓄憝,換肚於一鏡,含譏帶嘲,借詞於德隣,文勢閃映,若可以左右通看,而語脈綢繆,自見其首尾相應。有曰天吏滅親,有曰空名《春秋》,有曰釀成疑事,有曰正僞始卞,有曰杞、宋文獻,尙不足言,有曰天未定矣,人可勝乎?有曰皇華賢勞,不欺者天,此等遣辭,實莫測其肺肝之所在。而最其中周公,虞,舜數句語,尤涉於至尊敬之地,渠雖無難肆筆,拶逼天日,而臣等骨顫毫淅,有不敢形容其語意。噫!其悖矣。抑又有突兀說出,不可以左右看者,其曰新雄之亂名而書諸簡者,此何謂也?《綱目》之特書揚雄,蓋正莾大夫之罪,則鼎朝指何事,區別漢新,而指誰爲莾大夫之亂名歟?其曰管、蔡之囂。不敢流其言者,此何謂也?管、蔡流言,乃聖人處變之不幸,鼎朝何故,必引管、蔡,指何事爲不敢流言之證歟?其曰奸泰助桀逆麟右呂者,此何謂也?觀其語勢,在乙巳以前,距戊申尙遠,則曰泰曰麟曰桀曰呂所指者何人何事?矛盾如彼,糢糊如此。而繼又曰,幾乎渭不濁涇,莠不亂苗,幾乎云者,庶幾而未就之辭也。然則涇渭莠苗,至今歸之未分之科歟?嗚呼!渠亦兩聖朝雨露涵育中一物耳。作於其心,發於其言,懷邪逞慝,一至於此,亦獨何哉?臣等雖未知鼎朝等此通,果出誰手,而若鼎朝自作,則是鼎朝爲凶人也,其或別有窩窟,陰挾嘗試之計,巧行訛誘之術,則是鼎朝爲凶人所陷也。「敎曰:」取覽通文,胡亂不倫,不可解見,極可駭惡之外,揭板還收,曾未幾日,便有此事,其可謂國有法紀乎?申鼎朝等,自秋曹,捉來嚴問。「秋曹啓言:」申鼎朝屢度盤問,托以不文,推諉於韓鼎鎭,取來鼎鎭之家中私稿,筆跡脗合,始乃輸款。「云,敎曰:」鼎朝則借製冒錄,萬萬無狀,鼎鎭則製給通文,胡亂不倫沒覺之類,別無隱情,泮儒之所註解,誠亦太過。竝嚴刑絶島爲奴。鼎朝配珍島郡金甲島,鼎鎭配康津縣古今島,兩司交章,請拿鞫,不允。
2月18日
○甲午,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
2月19日
○乙未,詣華城行宮,經宿。
○詣華寧殿,行酌獻禮。
2月20日
○丙申,詣健陵、顯隆園展謁,親祭還次華城行宮。
2月21日
○丁酉,還宮。
2月22日
○戊戌,敎曰:「祗謁先園,愴慕冞增,洪奉朝賀,貞敬夫人祠版,遣承旨致祭。」
2月23日
○己亥,健陵,親祭時,獻官及守陵官以下,施賞有差。
2月24日
○庚子,備局因東萊府使李德鉉狀啓啓言:「對馬島主入往江戶,今已還島,亦爲生子於江戶云。島主還島後,問慰本有約條,當以渡海磨鍊。而至於生子致慶,雖曰近年所無,旣有古事之可據,在彼別無隱情,在我不過遵禮,則不必强塞。亦令兼附渡海譯官,自該院差出,使之趁期下送。」從之。
2月25日
○辛丑,命圻內設賑七邑,救急六邑,關東淮陽等最歉七邑大同,待秋上納,備局因各道啓請稟施也。
2月26日
○壬寅,設式年監試初試。
2月28日
○甲辰,敎曰:「近年以來,每欲一番洞諭而未果。一自祗謁陵園,益不勝耿耿者,卽䄄子女事也。渠輩果何干犯,一曲海島,天日不見?嫁娶不議,而人倫廢矣,風雨不庇,而男女幾於混處矣。囚首鬼形,啼呼凍餒,欲生而不得生,欲死,而不得死,尙忍言哉?尙忍言哉?嗚呼!我先王,以篤友之聖德,庇保其父於必死之日,此一國臣庶之所共欽仰者。顧予否德,沖歲嗣緖,竟使不免於罹辟。而況其捏合於邪獄而殺之者,又萬萬不近理者乎?設有干涉,罪止其身足矣。竝其無干之支屬,縶禁拘迫,使其生不如死,不亦甚乎?摠而言之,由予否德,不能善繼而善述也,寧不怵然悚恧乎?矧當此年,孺慕之懷,自覺疊疊。今不明示予心,更待何日?其令王府,䄄子女所居圍籬防守,卽爲撤去,俾其任便居住,自同常人。其男女婚娶之需,自內備下,亦令宗親府主管,從速擧行。嗚呼!今玆之擧,寔推本我先大王篤友之聖心,而以示我萬世子孫也。」
2月29日
○乙巳,金吾堂上聯疏,請寢䄄子女所居圍籬撤去之命,批曰:「卿等,豈以此爲不合於天理人情乎?抑有怵於流俗浮動之言而然乎?勿煩。」時原任大臣,聯箚請寢,批曰:「此事亦云晩矣。古之大臣,於此等處,尙咈人主而勸其全保,卿等於此,反效流俗之見,不肯將順而成就之乎?竊爲卿等慨惜也。」
三月
3月1日
○丙午朔,詣孝禧殿,行朔祭。
○諫院〈正言韓弘敎,李冕植。〉聯疏,請寢䄄子女圍籬撤去之命,不允。
3月2日
○丁未,敎曰:「處分之如何,固無論,守土之臣,只當朝廷之命奉行而已。非三司非法官,而何敢自謂執藝乎?此風矯革然後,朝廷可尊,人心可定。此狀啓還給,江華留守尹魯東,施以削職之典。」又以金吾郞,不能擧行,命拿處。
3月3日
○戊申,以宋冕載爲江華府留守。
○禮曹,以多士上言,請故水使李儒秀妻邊氏烈行,故廣興守李建冑孝行,竝旌閭,從之。
3月5日
○庚戌,承旨李止淵啓言:「故諮議李友信,家本貧寒,無以營葬云。曾在旌招之列,合有優恤之典。」敎曰:「量宜助給事,分付道臣。」
3月6日
○辛亥,左議政南公轍,陳疏乞遞,賜批許副。
○以鄭尙愚爲議政府右參贊,朴崙壽、李肇源爲左右副賓客,洪奭周爲全羅道觀察使。
3月9日
○甲寅,詣孝禧殿,行練祭,祗送虞主于弘化門內。
3月10日
○乙卯,練主題主官金啓溫加嘉善,監造官奉常寺正朴基宏加通政,守陵官享官以下,施賞有差。
○以趙貞喆爲吏曹參判。
3月11日
○丙辰,以朴宗正爲司諫院大司諫。
○禮曹以各式年京外忠、孝、烈、狀報政府,分等抄啓。忠臣旌閭秩。〈京居贈參議李士珪,丁丑虜亂扈從沁都,殉節者也。〉孝子旌閭秩。〈京居故通德郞兪彦淳,故郡守鄭維,故士人李堂九,故折衝宋奎輝,開城府故士人秦景舜、梁濟均,忠原故童蒙洪此奇,永同故士人金良榘,藍浦故通德郞李基周,全州故郡守李汝忠,扶安故士人金履孝,迎日故士人金仁學,三陟故學生洪啓夏,平壤故參奉金宗澤,咸興故學生李益孫,富寧武人鄭彭重,安邊故士人金彦濟。〉孝女旌閭秩。〈京居故學生李維妻金氏,楚山故士人尹基顯妻金氏。〉孝婦旌閭秩。〈溫陽故士人李培夏妻南氏,江界無役宋泰文妻申姓。〉烈女旌閭秩。〈京居故學生尹致準妻林氏,故學生黃奎鈾妻許氏,故進士權賚妻李氏,故僉正李秉淳妻金氏,故學生朴齊衡妻李氏,故折衝皮尙一妻尹氏,故學生林日淳妻尹氏,故學生趙漢錫妻權氏,贈參議李士珪妻李氏,故將仕郞安國均妻李氏,故折衝金順孫妻金氏,故吏姜寬得妻方姓,開城府故士人金履瑞妻梁氏,故士人玄錫祺妻金氏,廣州府故學生金致彦妻趙氏,江華府故劉義泰妻河氏,木川故通德郞金義淵妻李氏,淸州故士人李集璜妻李氏,靑陽故良人李重馥妻金姓,稷山故良人李士玉妻白姓,全州故士人宋規煥妻安氏,玉果故良人金夢愛妻金姓,錦山故士人朴希默妻金氏,光州故士人崔弘淳妻申氏,淸道故士人李宅俊妻郭氏,蔚山故學生許塾妻李氏,山淸故士人閔百祿妻盧氏,河東故士人崔浩妻金氏,其女兄故士人金尙讃妻金氏,寧海良人金文在妻私婢一烈,襄陽故士人鄭用觀妻申氏,三陟故良人崔明倫妻朴姓,原州故通德郞朴東肇妻李氏,洪川故士人許殷洙妻李氏,長淵故士人金在重妻李氏,載寧幼學康彛根妻李氏,平壤故士人張禮維妻李氏,館軍朴允建妻朱姓,殷山故士人李再倜妻金氏,成川故良人李廷沃妻趙姓,德源故武人南允福妻李氏,咸興故士人朴尙駱妻金氏。〉孝子贈職秩。〈京居故進士金善民,任㠎。故通德郞申晧,開城府故士人金彦璋,公州故士人閔鎭運,木川故通德郞金義淵,天安故同知李大亨,淸州故通德郞李尙復,扶餘故士人黃載謙,全州故別將金養直,故士人金亨福,光州故士人金光儁,其弟故士人光源,永川故士人李時復,淸道故士人李宅俊,寧越故學生嚴健中,橫城故幼學申昅,其弟故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