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朝鲜王朝实录[哲宗实录] » 朝鲜王朝实录[哲宗实录]全文在线阅读

《朝鲜王朝实录[哲宗实录]》六年

关灯直达底部

(乙卯)六年清咸豐五年

春正月

1月1日

○乙丑,詣宗廟、永禧殿展謁,儲慶宮、景慕宮展拜,春謁也。

○敎曰:「前僉知權載大,初仕特授,在於前乙卯,仰體正廟當日之心,不可無示意之擧。工曹參判除授。」

1月3日

○丁卯,詣仁政殿,親傳宗廟春享香祝。

1月6日

○庚午,詣仁政殿,親傳社稷祈穀大祭香祝。

○判府事徐俊輔疏略曰:

「猗我正宗大王,孝友勤儉,敬天愛民。聖學之宏深,文敎之暢洽,經濟之該博,蔀屋之奠安,至於此極矣。洋溢薰蒸。於戲!不忘,宜其金泥玉牒,闡徽揚烈。而逮夫庚申天崩之後,事關典禮,鄭重趑趄。今則正廟舊臣。皆無在世,臣亦朝暮人也,若不言而死。則正廟之至德弘功,其將泯然無跡矣。今年卽乙卯也。我聖上以正廟之心爲心,方有飾慶於閟宮之擧,當此時特爲追上徽號於正廟乃情禮之不容已。伏望仰稟慈聖,下詢廷臣,亟擧縟儀。」

批曰:「耄年神識,猶說昔事,甚可䙡。而以卿而不能仰體志事者,亦意外也。」

1月7日

○辛未,以兪章煥爲司憲府大司憲,沈煥永爲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

1月9日

○癸酉,大司憲兪章煥疏略曰:

「贈吏曹判書臣李聞政,當凶徒鴟張,搖撼國本,駢戮忠良者,咸萃門庭,乃能早自斷腕,著有紀錄,證明當明事實,不惟掀發幽陰,益聞不聞。使斯人,生而阨韋布之窮,圽而靳泉塗之賁,將何以勸奇節而牖群迷乎?伏願亟施節惠之典。」

批曰:「百餘年掩翳之事,今始彰著。所請依施。」

1月10日

○甲戌,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領議政金左根啓言:「左尹徐戴淳,護軍尹致定、趙得林、李孝淳請擢正卿。」從之。

1月11日

○乙亥,以朴承輝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14日

○戊寅,召見,下直閫帥守令。

1月18日

○壬午,召見,時原任大臣永恩府院君。敎曰:「仁陵陵寢奉安,今爲二十一年之久矣。聞外議久有甲乙之論云,予心悚惕。當何如哉?慈聖亦以是爲敎,而事係至重至大,欲與卿等相議而定行矣。」領府事鄭元容等曰:「今此慈敎,至誠所發也,筵敎,聖孝所感也,曷勝欽仰?而至重大極難愼,先爲廣求術業精明之人,詳細看審,然後可以行之矣。」敎曰:「綏陵、徽慶園亦多有不愜之外議,今又承慈敎。大禮次第將行,卿等之意又何如?」鄭元容等曰:「綏陵、徽慶園,果多有外間之私議。今於仁陵看山時,共爲審定似好矣。」又敎曰:「綏陵、徽慶園遷奉事,旣承慈敎,二品以上一體獻議。」知中樞府事徐憙淳等,獻議僉同。敎曰:「廷論又如此,仁陵遷奉,待明年定行,綏陵、徽慶園遷奉,卜吉擧行。」

○副護軍宋達洙,疏辭新除承宣之任,批曰:「承宣特資,意有所在。而曺家文字事有無,不干於先正,而況已有處分,則追奪傳旨擧行之遲速,尤無足可論者矣。」

1月19日

○癸未,以金應均爲吏曹參議。

1月20日

○甲申,以柳相弼爲訓鍊大將,李熙絅爲御營大將,金炳冀爲摠戎使。

○吏曹判書李啓朝疏略曰:

「昨見山林疏語,以追奪傳旨事,責臣以成命稽滯,論臣以濟私蔑公。臣於是惶恧,直欲鑽地而不可得也。」

批曰:「此事古無其例,卽十餘年前創有之擧也。尋問之際,安得不費日乎?卿無所失,何必深引。」仍敎曰:「儒賢疏,統論終始而然也。今若看作情勢,反是擔着。曺家事,卽爲擧行。」

1月21日

○乙酉,詣景慕宮,親上冊印,仍行酌獻禮。

○命翼靖公洪鳳漢內外祠版,遣承旨致祭。

1月22日

○丙戌,御仁政殿,受賀頒敎。

○命禮房承旨沈敬澤,對擧承旨趙然興、趙道淳,竝加資。

○追上尊號都監都提調以下,酌獻禮時贊禮以下,陳賀時各差備官施賞有差,提調禮曹判書洪在喆,戶曹判書金炳冀,工曹判書徐念淳,都廳副司果徐翼輔,兵曹正郞鄭健朝,玉冊文書寫官左參贊金箕晩,廣州留守李圭祊,讀玉冊官副司果南鍾順,讀金印官副司果許傳,左通禮申萬休,右通禮朴奎賢,典祀官奉常正尹哲求,竝加資。

○以徐戴淳爲刑曹判書,金炳冀爲判義禁府事。

1月24日

○戊子,以沈承澤爲吏曹參議。

1月26日

○庚寅,詣景祐宮展拜,仍詣全溪大院君祠宇展拜。

1月28日

○壬辰,以趙得林爲漢城府判尹。

二月

2月1日

○甲午,召見奉審大臣,地師韓廷厚、梁鍾華等,奏曰:「仁陵靑龍卑穴唇長,昌陵長陵左岡雖好,不如禧陵、厚陵右岡矣。」

2月2日

○乙未,詣仁政殿,親傳景慕宮春享香祝。

2月3日

○丙申,詣仁政殿,親傳文廟釋奠香祝。

○以徐憙淳爲吏曹判書,徐有薰爲司憲府大司憲,金漢益爲司諫院大司諫。

2月4日

○丁酉,詣仁政殿,親傳社稷春享香祝。

○以李敦榮爲禮曹判書,趙秉駿爲工曹判書。

○召見,奉審大臣。敎曰:「聞厚陵兩岡,國初無學所占云,而挽近豈有如此地術乎?」領府事鄭元容曰:「近來地師,豈可比論乎?聞有陵誌所載,而領相見之云矣。」領議政金左根曰:「臣果見之。而是名師所占之地矣。」

2月5日

○戊戌,親傳南壇祭香祝,仍詣春塘臺,行春到記,講幼學崔益鉉,賦進士安益熙,竝直赴殿試。

2月8日

○辛丑,召見全羅監司徐憲淳,辭陛也。

2月9日

○壬寅,御春塘臺,行三日製,賦幼學鄭海尙,直赴殿試。

2月10日

○癸卯,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以兪章煥爲吏曹參判。

2月13日

○丙午,召見,山陵都監堂上以下。

2月14日

○丁未,以徐相五爲平安道兵馬節度使,沈宜冕爲吏曹參判,尹致定爲刑曹判書,洪鍾序爲成均館大司成,洪在喆爲判義禁府事。

2月15日

○戊申,以尹定鉉爲判義禁府事。

2月16日

○己酉,以尹定鉉爲禮曹判書。

2月18日

○辛亥,以鄭基世爲吏曹參判。

○召見,看審大臣。

2月19日

○壬子,以柳光魯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2月21日

○甲寅,召見,看審大臣。領府事鄭元容曰:「今日吉時兩處封標順成矣。臣於封標之前,與諸地師,爲三看審,健元陵齋室後山勢拱抱,形局明麗,諸地師同辭贊美。雖以凡眼見之,皆知其爲上吉之地矣。」敎曰:「樹木疏翦之後,所見比再看審何如云乎?」元容曰:「健元陵齋室後,則諸地師之言,比再看審,所見尤好矣。」命遷陵遷園擇日擧行。

○召見,前全羅監司鄭基世。

2月22日

○乙卯,監試會試一二所進榜目,一所幼學黃正淵,二所幼學李晩綏居首。

2月25日

○戊午,詣眞殿展拜。

2月26日

○己未,以洪在喆爲兵曹判書。

2月27日

○庚申,詣華城行宮經宿敎曰:「境內儒武,當應製試藝矣。儒生則弘文提學,與留守,明日偕往校宮,試取以來,武士則還宮後試藝以聞。」

2月28日

○辛酉,詣顯隆園、健陵展謁親祭,還詣華寧殿行酌獻禮。

○行儒生應製于校宮,賦幼學成厦慶,直赴殿試。

○敎曰:「旣祗奠園陵,又昵瞻幀殿矣。以是年行是禮,追慕之私,當復如何?當時父老之宴,卽大聖人愛日錫敷之盛事也。予小子可無示意之擧乎?本府父老年八十以上人賜米肉,以寓予繼述先志之忱。」

○健陵、顯隆園親祭時,亞獻官以下施賞有差,執禮執義沈宜元,大祝副司果趙秉學,竝加資。

2月29日

○壬戌,敎曰:「初不入籍,無難赴試,致此援去之境,豈有如許士習乎?韓龍敎等三人,竝停擧。」

○還詣南關王廟,行奠酌禮,仍還宮。

○詣眞殿展拜。

三月

3月1日

○癸亥,敎曰:「南廟奠酌禮時,禮房承旨李承輔加資。」

○德陵、安陵修改時,監蕫以下,施賞有差,道臣金輔根加資。

○賜判府事徐俊輔衣資。敎曰:「予聞在昔乙卯華宴,以外賓周旋者,只餘徐判府一人云。期頥之壽,重逢是年,事甚稀貴。內下表裏一襲,遣曹郞,存問起居,用表予寓感之意。」

3月2日

○甲子,敎曰:「南關王廟奠酌禮時,大祝訓鍊院正尹秉鼎加資。」

○以金在淸爲黃海道觀察使。

3月4日

○丙寅,以洪在喆爲判義禁府事。

3月5日

○丁卯,次對于熙政堂。

○敎曰:「遣禮郞,審察燕山、光海兩墓所。」

○敎曰:「修築諸道社壇。」

○給前府使洪錫謨衣資食物,以入參華城內宴之人,回卺已過也。

3月6日

○戊辰,詣毓祥宮、延祜宮、宣禧宮、藏譜閣、懿昭廟展拜。

3月7日

○己巳,召見定陵進去大臣趙斗淳。

3月10日

○壬申,詣眞殿展拜。

○御仁政殿,受生進謝恩。敎曰:「生員鄭重輝等三人,竝令該曹,五衛將加設單付。」以其年高也。

3月11日

○癸酉,詣新陵所看審,健元陵展謁,仍詣新園所看審,徽慶園展拜,召見時原任大臣遷園園所兩都監堂上相地官。

3月13日

○乙亥,命飭捕廳竊發之患,以柳相弼爲左邊捕盜大將,李熙絅爲右邊捕盜大將。

3月16日

○戊寅,詣摛文院,親傳咸興、永興兩本宮衣襨香燭。

○召見看審大臣。

3月17日

○己卯,以徐左輔爲判義禁府事。

3月18日

○庚辰,召見回還三使臣。

○以金大根爲司憲府大司憲,朴來萬爲司諫院大司諫。

3月19日

○辛巳,詣北苑,行望拜禮,命參班儒武試射,賦居首進士洪淳大,閑良李奎龍等五人,竝直赴殿試。

○式年武科覆試一二所,進榜目,一所閑良尹鼎植,二所閑良李潤權居首。

○以金應均爲吏曹參議。

3月20日

○壬午,御春塘臺,行瑞蔥臺,及兩次隨駕軍兵試射。

○敎曰:「陵園遷奉,始役在邇,內下錢十萬兩,令兩都監,量宜分用於民戶民田毁撤給代工匠之費。」

○召見看審都監堂上以下。

3月21日

○癸未,前工曹參判權載大,上疏辭職,批曰:「是年也故有是擢矣。疏中事,已悉於徐判府之批,卿其勿辭,上來肅命。」

3月24日

○丙戌,命庭試會試開講,合設於泮宮。

○以李經在爲司憲府大司憲。

3月25日

○丁亥,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詣仁政殿,行宗廟夏享誓戒。

○命舊園所始役,待新園所更占後,擇日擧行。

3月26日

○戊子,召見統制使金翰喆,辭陛也。

3月27日

○己丑,式年文科覆試一二所進榜目,一所幼學趙光濟,二所幼學金壽仁居首。

3月30日

○壬辰,行式年文科會試,取幼學宋秉觀等三十三人。

夏四月

4月2日

○甲午,詣宗廟齋宿。

○大司諫朴來萬疏略曰:

嗚呼!我正宗大王,以達權之聖,懋繼志之孝,緣情制禮,著爲宮園尊奉之儀。其於嚴宗統報本生之道,仁盡義至,兩無所憾也。聖神相繼,罔或踰越,以其天經地緯,不可移易也。自有此義理,凡在橫竪之倫者,孰不欽精義所存?而彼柳致明者,何敢輕議莫重之典,以犯莫嚴之義也?且其遣辭痛駭,不自覺其厚誣陟降,此若處以尋常詿誤壞敗,豈不大可寒心乎?伏願亟施竄配。

批曰:「彼疏之留中,正待外廷之論。渠敢懷嘗試之計,亂我先王大義理,何以見恕?所請依施,仍命護軍柳致明疏還給。」

○以金鍏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明迪爲司諫院大司諫,金炳喬爲成均館大司成。

4月3日

○乙未,親行宗廟夏享。

○兩司聯箚,〈大司憲金鍏大司諫李明迪,執義洪羲宗,掌令李載元、鄭基稷,持平李赫準,獻納尹宗善,正言李承游、尹相說。〉請柳致明設鞫得情

,批曰:「臺諫之請,旣已允從,更有何可論者乎?勿煩。」

○玉掌聯箚,〈應敎朴弘陽,副應敎閔致庠,校理朴麟夏、姜長煥,副校理成載球、韓鎭棨,修撰李崙夏、李鍾淳,副修撰金完植、林翰洙。〉請柳致明設鞫得情

,批曰:「已諭於臺箚之批,勿煩。」

○兩司合辭,請柳致明設鞫得情,批曰:「已諭於諸箚之批,勿煩。」

4月4日

○丙申,御春塘臺,行慶科庭試,文武科殿試,文科取徐友淳等三人,武科取沈泰之等六百七十九人。

○三司合啓以爲:「此罪人之爲亂逆者,嘗試二字也。聖敎明於日月之照,臨嚴於霜雪之摧折,而其所嘗試者,何地,抑又嘗試者何計?簸弄我兩朝金石之典,眩亂我殿下繼述之志,其心之匈譎其計之僭忒,萬剮猶輕。三尺焉逭?請柳致明亟允臣等之請。」批曰:「已有前批,勿煩。」再啓,批曰:「已有前批,勿煩。」

4月5日

○丁酉,三司求對,批曰:「已諭於前啓之批,卽爲退去。」

○三司又求對,批曰:「何如是煩聒乎?卿等竝遞差。」

4月6日

○戊戌,以姜時永爲司憲府大司憲,金基纉爲司諫院大司諫。

○三司求對,敎曰:「旣有前批,又何如是煩聒乎?卽爲退去。」

4月7日

○己亥,召見右議政趙斗淳,定陵酌獻禮攝行後復命也。

○以金鼎集爲漢城府判尹。

4月8日

○庚子,時原任大臣聯箚略曰:

臣等於柳致明疏,驚愕痛惋。豈有如此無倫絶悖者哉?洪惟我正宗大王,以達權盡倫之聖,尊奉宮闈義起而合乎禮。其不貳統報本生之義,至尊至精,可以建不悖。且聖人之慮,至深遠也,恐或浸久之後,有不逞怪鬼之徒,覬覦疑亂,至有丙申睿疏之質告大朝者,繼而有師翰處輩分。徒玆七八十年之間,遵守之嚴,昭揭日星,厥或干冒,輒不免兩觀之誅。而彼致明,乃敢謄諸章牘,肆然陳請,噫嘻!此何變也?蓋其包藏匈譎,見聞詿謬,嘗試窺覘,闖發而無所忌憚也。伏願廓揮乾斷,亟允臺閣之請,以爲振王綱而折亂萌之道焉。

批曰:「嘗有斟量處分矣。」敎曰:「向於臺疏,卽有所處分者,豈無深量?而丙申疏辭與傳敎,丁寧懇惻。精微光明,可以俟明世而不惑。則此個義理,夫人之所共知。鞫覈非難事,而鄕曲老物,還不足深責。竄配罪人柳致明,施以島配之典。」

○以洪鍾應爲禮曹判書。

4月9日

○辛丑,詣眞殿展拜。

○行式年文科殿試于仁政殿,武科殿試于訓鍊院,文科取金東元等三十三人,武科取具昌植等四十八人。

4月10日

○壬寅,詣順康園,行酌獻禮,仍看審新占園所。召見,時原任大臣都監堂上相地官等。敎曰:「園所遷奉處所,以順康園右岡爲定。」

4月11日

○癸卯,順康園酌獻禮時,贊禮以下施賞有差,執禮副司果洪羲宗,大祝副司果成容默,禮房承旨朴齊憲,竝加資。

4月12日

○甲辰,御仁政殿,行庭試文武科,放榜。

4月13日

○乙巳,行閣圈金炳弼、李正翼、徐臣輔。

○以趙忠植爲司憲府大司憲,韓兢人爲司諫院大司諫,金炳弼爲奎章閣待敎,洪在喆爲判義禁府事。

4月16日

○戊申,召見,封標大臣以下。

4月17日

○己酉,召見黃海監司金在淸,辭陛也。

4月18日

○庚戌,御仁政殿,行式年文武科放榜。

○敎曰:「予於此人事,欲言者久矣。以此家人,有此罪犯,實是常理之外,特不過妖憯之物,乘機逞憾之故。而正廟亦嘗洞悉其冤狀,屢發於辭敎。今見原情,益知其䵝昧。又逢此年,安得無爲此家伸雪之心也?賜死罪人洪麟漢,復官爵。」

○院議啓,請亟寢成命,賜批。

○玉堂聯箚〈應敎朴文鉉,修撰李崙夏,正字金炳弼〉請亟寢洪麟漢復爵之命

,賜批。

○兩司聯箚〈大司憲趙忠植,大司諫韓兢人。〉請亟寢洪麟漢復爵之命

,賜批。

4月19日

○辛亥,御熙政堂,親受新恩謝恩。

○以吳取善爲吏曹參判。

○兩司再箚申請,特收已頒之命,批曰:「一箚足矣。胡至屢瀆誠非穩當也?卿等竝遞差。」

○玉堂再箚申請,亟命收還,批曰:「故尋事端,徒煩酬應,爾等竝遞差。」

4月20日

○壬子,時原任大臣,聯箚請亟允臺閣之論,批曰:「卿等之言如此,傳旨今姑還收。」

○以李經在爲司憲府大司憲,權溭爲司諫院大司諫。

4月23日

○乙卯,召見,前黃海監司金泳根。

4月25日

○丁巳,以對于熙政堂,六臣墓墳形及碑碣,命道臣修治,因大臣所奏也。右議政趙斗淳啓言:「贈吏曹參判臣李載亨,鏡城人也。受業於文簡公臣金昌協。臣於北路之行,得見其遺集,其於天人性命,所論說篤實明快,多自得之竗契,使摩雲以北,至今有彬彬文學之風。逮純廟,特贈至小宰,而似此豪傑之士,合有援例興奬之擧。加贈正卿,仍施壹惠之典。」批曰:「深北有此學問,尤爲可貴。依爲之。」

○敎曰:「刑政者,不可不平允也。旣曰罪之首也,而昭晣已久,則爲其枝葉者之尙在丹書,豈不爲稱屈之端乎?在謫物故罪人李魯春罪名,爻周。」

○召對。

○以趙亨復爲司憲府大司憲,金逸淵爲司諫院大司諫。

4月26日

○戊午,召對。

4月27日

○己未,召對。

4月28日

○庚申,召對。

○以李啓朝爲判義禁府事。

4月29日

○辛酉,召對。

五月

5月1日

○壬戌,親傳景慕宮夏享香祝。

5月2日

○癸亥,召對。

5月4日

○乙丑,召對。

○以林基洙爲司諫院大司諫,金鍏爲刑曹判書,鄭翊朝爲成均館大司成。

5月5日

○丙寅,召對。

5月6日

○丁卯,召對。

○以判府事李憲球爲廣州府留守。

5月7日

○戊辰,召對。

5月8日

○己巳,召對。

5月9日

○庚午,召對。

5月12日

○癸酉,召對。

5月15日

○丙子,以奉朝賀金道喜爲水原府留守。

○慶尙道儒生李彙炳等一萬四百三十二人,疏請景慕宮追崇之典,命還給。

○大司憲兪章煥,上疏辭職,仍請亟罪嶺南疏儒,批曰:「剖劈義理嚴正,當有處分矣。」

○命自政院,招諭嶺儒疏頭。敎曰:「柳致明處分之後,嶺儒疏又奚而至也?追崇之不敢擧議,旣有甲申前席之仰對,又有丙申之睿疏與下敎,不啻諄複截嚴,聖意攸在,有可以仰度矣。至於疏中所擧前後辭敎,蓋下此一等,靡不致極。一以爲模畫睿德,一以爲錫胤托重,少寓至慟之意,而用申誕報之願也。不然而謂有微旨,則以我純考聖德,至善繼述,官報之孝思,寧或歇后,而三十餘年之間,一不提敎乎?苟可以行焉,則斯行之爾,何待寶甲之重回乎?豈以今日,異於昔時?予之誠孝,有過於先王而然耶?以若鄒魯之鄕,決非全一道皆出於是。必有一二不逞之類,倡之於前,而轉相詿誤,不知自陷於罪戾也。斷以當律,不過一擧措間事,而十分斟量,特置勿問。以此曉諭退去。此後,又或以此事,登諸章奏,則是故犯也,挾雜也。象魏在彼,予不多誥。」

5月16日

○丁丑,大司諫林基洙,疏請嚴治嶺外疏儒,批曰:「斟量者存,故已有處分矣。」

5月20日

○辛巳,次對于熙政堂,命椒島僉使許作,邊地履歷窠,擇送名武,從領議政金左根啓言也。

○前奉朝賀金道喜,疏辭新除居留之任,批曰:「休致宰相之建牙藩鎭,有宋故事故也。況國朝大臣,有懸車而膺特簡,不無其例,而年前曲諒,出於一示禮遇而已,則卿何可長往不反乎?卽起膺命。」

5月22日

○癸未,以洪說謨爲吏曹參判。

5月24日

○乙酉,前奉朝賀金道喜,再疏辭居留之任。

5月28日

○己丑,召見,廣州留守李憲球,辭陛也。敎曰:「以宰相出爲藩鎭,唐、宋間故事也。我朝則不然,一入中書以後,凡方面分司之職,一切不爲擧論,其義諦實未知如何,大臣已任民國之憂,留後之以大臣通望,果不害爲爲民國事之一端也,卿其勉旃往欽哉。」

5月30日

○辛卯,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六月

6月1日

○壬辰,詣眞殿展拜。

6月3日

○甲午,左承旨鄭㝡朝,從縣道上疏,批曰:「以官事毁譽,元來如此,何必追引?卽爲肅命。」

6月4日

○乙未,吏曹參判洪說謨,陳疏自列,批曰:「此事不待明卞,而已知其然,更勿撕捱,斯速肅命。」

6月9日

○庚子,召見,水原府留守金道喜,辭陛也。

6月12日

○癸卯,以鄭基世爲吏曹參判。

6月13日

○甲辰,以李圭祊爲平安道觀察使。

6月15日

○丙午,次對于熙政堂。

6月16日

○丁未,敎曰:「遷陵都監各樣儀物,移用於遷園都監。」

6月18日

○己酉,詣眞殿,行茶禮。

○詣景慕宮,行酌獻禮,亞獻官以下施賞有差,禮房承旨金穰根,大祝副司果韓敬源,執尊掌令鄭基稷,竝加資。

6月20日

○辛亥,藥院入診于熙政堂。

○合放曺錫雨。

6月25日

○丙辰,都政下批,以李鍾愚爲吏曹參判,趙秉駿爲司憲府大司憲,朴浚愚爲司諫院大司諫,申錫禧爲成均館大司成,李鶴秀爲工曹判書。

6月26日

○丁巳,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

秋七月

7月1日

○壬戌,以洪鍾英爲吏曹判書,李敦榮爲兵曹判書。

7月3日

○甲子,以尹致秀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景純爲左邊捕盜大將。

7月5日

○丙寅,以兪鎭五爲吏曹參議。

7月6日

○丁卯,行翰圈,李僖魯、李玄翼、金炳弼、洪淳大、徐臣輔、金炳始、李正翼。

7月7日

○戊辰,召見,下直守令。

○以金炳德爲弘文館副提學。

7月8日

○己巳,以尹義儉爲左邊捕盜大將。

7月10日

○辛未,藥院入診及次對于熙政堂。

○以趙得林爲刑曹判書。

7月12日

○癸酉,行翰林召試,取李正翼、洪淳大、徐臣輔、金炳始。

7月16日

○丁丑,以李魯秉爲司憲府大司憲,金基纉爲司諫院大司諫。

7月18日

○己卯,詣眞殿,行茶禮。

○行館錄,柳宜貞、奇文鉉、姜蘭馨、李能燮、李承游、沈宜聞、金益容、李僖魯、洪兢周、金鉐、朴惇壽、鄭基勉、朴道彬、尹致聖、金勉根、成彛鎬、嚴敦永、尹相說、閔達鏞、徐衡淳、鄭天和、李京鎬。

7月19日

○庚辰,詣宗廟展謁,景慕宮展拜,秋謁也。

7月20日

○辛巳,以李孝淳爲刑曹判書。

7月21日

○壬午,詣北苑,行望拜禮。

○行注薦,李正翼、洪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