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叙
粤自神农尝百草而药性乃传,轩帝着《内经》而病源始出,此固开天之神智,亦即救世之苦心也。
越及汉季,有张仲景先师出,着有《伤寒》、《金匮》各编,理精法密,辞古义深,探石室之秘藏,发兰台之奥蕴,洵为医林中特出之书也。乃前人著作极精,而后世注疏多谬,致使良苗杂于稂莠之间,而是非莫辨;嘉粟埋于 糠之内,而真伪谁分;此有心人所同慨也!今有黄氏《伤寒》书出,辨伪订讹,悉复篇章之旧;钩深致远,独探撰述之原;譬如淘尽荒沙而黄金始得呈其色,剖开顽石而白壁乃能显其光,自古注《伤寒》者,未有如黄氏之盛者也。然,未经名人指授,终不敢自信赏识之非诬矣。兹闻庆云阁先生,素日博览医书,迄今己涉猎三十余载矣,谅必于群书淆乱之中,独衷一是。
因倩世仁甫先生为介绍,只求先生引而进之,得闻此道之指归素愿足矣。乃蒙不弃,即延入讲堂,当而指明,古今医书精纯者绝少,惟《伤寒》、《金匮》之书,独得《灵》、《素》真传,医学家群当奉为圭臬也。注疏不下数百家,惟黄氏注疏独合圣经之旨,直可与仲景之书并传不朽矣。其余各书,瑕瑜互见,实不敢赞一词焉。(镛)敬聆之下,如获南针之指示,向往弥殷;益望北斗之光华,仰瞻倍切。退归后,即照黄氏成规,将伤寒杂病,各证各方,俱编为歌括,以便披吟。书成录出,即呈先生笔削,不料适值先生亦作《证方歌括》,以授及门。遂检阅镛稿中有精粹可取者,即摘录先生书内,以排印行世。(镛)以迂疏之作,叨附末光,是亦生平大幸事也。爰为叙。
民国四年旧十一月初八日后学郭振镛谨叙
自叙
粤自轩岐着《内经》,遂为万世医书之祖。然仅立言而未立法,尚未得视为全书也。越及汉季,有南阳张仲景先生出,着有《伤寒》、《金匮》各书,论证出方,俱臻完备。其书辞古而意深,理精而法密,括天人之奥蕴,得《灵》、《素》之真传,洵为医学家之至宝矣。惟《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而此义后人绝无解者,所以注《伤寒》者不下数百家,往往立言不合经旨,更兼篇章次第紊乱,沿谬承讹,无人考正。
是以著作愈多,其旨愈不明于天下也。今有黄氏伤寒书出,悉本六气之理,以发明此书之旨,语必透宗,言皆有本,去伪存真,辞华悉臻纯粹;提纲挈领,条理益见详明;自古注《伤寒》者,未有如黄氏之尽美尽善者也!尤可取者,以编残简断之书,悉复缕晰条分之旧,脉络既已分明,篇章无不吻合,以后学之心思,揣前人之志意,虽隔形骸于千载,恍聆绪论于一堂,得先圣之薪传,开后人之茅塞,其书之有裨于人也,岂止于一时一世已哉。余即遵黄氏成规,将各证、各方均编为歌括,以便学人披吟。书已告竣,适有友人郭桂五,登门造访,手持《证方歌括》一书求正。余细阅之,见书中意旨,与余所作者,大致相同。余即摘其书之精纯可取者,纂入余书内,合为一编,以便排印行世。惟望有心向学人,得是书以为入道之门,庶不难升堂入室,将来可为吾道之传人也,岂非吾人所浓望也哉!爰为叙。
民国四年旧历九月二十四日庆恕自识
太阳本病
桂枝证
(中风) 中邪先入太阳宫,发热头疼更恶风,有汗脉浮惟在表,解肌总是桂枝功。
桂枝汤
有汗中风用桂姜,再将芍药治营伤,补脾大枣兼甘草,啜粥生津并养阳。
麻黄证
(伤寒) 浮紧居然脉象呈,恶寒发热呕旋生,头疼体痛终无汗,证属麻黄表病成。
麻黄汤
伤寒无汗用麻黄,桂杏兼施辅佐良,甘草补脾中气固,皮毛直达是神方。
桂枝麻黄各半证
(风寒两感) 疟状二三度发时,面呈热色解无期,未经小汗身痒作,汤用桂麻各半宜。
桂枝麻黄各半汤
合用麻黄并桂枝,杏仁芍药佐偏宜,生姜大枣兼甘草,两感风寒取效奇。
桂枝二麻黄一证
(风寒两感方见上) 脉呈洪大汗频生,仍服桂枝未可更,如再发时形似疟,轻宣卫气重宣营。
桂枝二越婢一证
(中风而内有火郁) 发热恶寒表病彰,渴而谵语火邪伤,脉浮汗出偏能解,营卫轻宣用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
外寒未解热旋生,草枣和中芍泄营,发表桂麻姜并入,石膏治里火能清。
大青龙证
(中风而内有火郁) 发热身疼更恶寒,躁烦无汗未能安,中风脉象浮而紧,方用青龙治不难。
大青龙汤
桂麻发表散邪风,再入生姜助有功,独用石膏清里热,杏仁草枣补兼攻。
小青龙证
(伤寒而内有水郁) 表邪未解水停时,呕咳兼生病甚危,小便不通还作渴,满居少腹喘非宜。
小青龙汤
表寒里水病非轻,桂芍麻甘用药精,半夏更兼姜细味,管教内外患全平。
白虎证
(表已解而里有热) 伤寒脉滑厥旋生,表解方知里热成,白虎煎汤真可用,胸中邪火一时清。
白虎汤
石膏去火十分强,知母兼施倍觉凉,粳米煎汤甘草入,驱邪消热此方良。
白虎加人参证
(表已解而里有热) 伤寒表解尚难安,燥渴心烦背恶寒,白虎加参汤可用,生津助气是神丹。
白虎加人参汤
石膏知母善清金,草米煎汤益助阴,补用人参加更妙,仙方能解躁烦心。
五苓证
(表未解而里有水) 发热过经不解烦,中风表里证犹存,渴惟思饮入旋吐,水逆为名是病源。
五苓散
外寒未去水旋停,术泽同煎合二苓,解表不须多用药,桂枝一味妙通灵。
茯苓甘草汤
(证附 表未解而里有水) 汗多不渴未伤津,苓桂姜甘立法新,病减只将轻药用,宣通表里效如神。
文蛤白散证
病在阳经汗失宜,肉中粟起益烦时,纵思饮水原非渴,文蛤不瘥白散施。
文蛤散
先将文蛤细研时,须用热汤调服宜,病若不瘥仍有法,五苓白散酌裁之。
白散
贝母须兼桔梗施,清金散郁用相宜,温行巴豆真神妙,寒热交攻立法奇。
桃仁承气证
(表退而热结血分) 蓄血病成势若狂,因知热结在膀胱,表邪解后方宜下,须用桃仁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
小腹瘀凝宜急攻,桃仁破血有奇功,硝黄荡秽专清热,桂草舒肝更补中。
抵当汤证
(表退而热结血分) 表邪内入解无从,脉象微沉不结胸,热在下焦当硬满,腹中瘀血断难容。
抵当丸证
(表退而热结血分) 伤寒身热未能安,少腹满应小便难,今反利时因有血,须将汤药合成丸。
抵当汤丸
虻蛭桃仁合大黄,汤丸随证用偏良,破开瘀血沉 起,从此其人不发狂。
太阳坏病
【入阳明去路】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证
(表寒未解而内有火郁) 表热不用桂枝汤,外散内清另有方。汗出喘生无大热,麻甘杏石治偏良。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发表泄皮毛,里热宜清用石膏,甘草杏仁还并入,和中降逆法弥高。
人参白虎证
(表解而里有热方见太阳正病) 伤寒已服桂枝汤,汗出烦生渴饮浆,脉象更兼洪且大,人参白虎是良方。
调胃承气证
(表解而里有热) 此证已经汗出初,恶寒乃是属阳虚,若还恶热原为实,胃气调和病自除。
调胃承气汤
汗后须将胃气调,大黄甘草合芒硝,津伤阳实全能治,热满胸中一概消。
【入太阴去路】
五苓散证
(表未解而里有水 方见太阳本病) 燥生汗后不眠时,和胃除烦少饮宜,小便维艰浮脉见,热微消渴五苓施。
甘草干姜证
(误汗而里阳虚) 心烦便数汗弥漫,两脚拘挛更恶寒,汤用桂枝温反误,亡阳厥逆觉咽干。
甘草干姜汤
桂枝误服竟亡阳,厥逆心烦病象彰,同气相招真善法,补宜甘草热宜姜。
芍药甘草汤
(证附 误汗而里阴虚) 误汗伤阴厥逆生,拘挛两脚步难行,只须芍药兼甘草,补血舒筋治效呈。
四逆桂枝证
(表未解而里寒桂枝汤见上) 身疼下利要亡阳,救急先煎四逆汤。清便自调无里证,桂枝解表是良方。
四逆汤
急当救里要驱寒,药用温中治不难。附子干姜甘草入,挽回阳气是神丹。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证附 表未解而里虚) 身疼汗后脉沉迟,甘枣和中桂解肌,姜芍倍加参并用,补虚散郁法兼施。
葛根黄芩黄连证
(表里俱热) 证属桂枝反下之,利因不止病形危,脉呈促象表仍在,汗出喘生内热时。
葛根黄芩黄连汤
表里双清治法全,葛根甘草合芩连,热邪退尽收奇效,喘汗能除利亦痊。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证附 表里俱寒)脉促旋惊腹满时,姜甘桂枣立方奇,恶寒附子加尤妙,表里阳虚总可医。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证附 表里俱实)下后旋惊微喘生,表寒未解病非轻,桂姜枣芍兼甘草,朴杏加时治效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证
(表解而里有水) 汤服桂枝或下之,依然头痛项强时,热多无汗兼心满,小便不通要速医。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姜甘枣芍不须移,苓术新加去桂枝,表病已除惟利水,方经裁取总相宜。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证附 表虚里实) 汗后腹中胀满时,姜甘朴夏治偏宜,表虚惟用人参妙,攻补兼施法更奇。
栀子浓朴汤
(证附 里实而宜吐五栀子汤同) 下后中虚卧不安,心烦腹满属伤寒,攻宜枳朴同煎妙,吐用山栀效可观。
栀子干姜汤
(证附) 伤寒误用药丸攻,身热微烦瘀在中,栀子除邪兼吐浊,干姜降逆有奇功。
栀子香豉汤
(证附) 发汗复经下失宜,旋惊烦热乍生时,胃阴上逆填胸窒,吐浊调中用豉栀。
栀子香豉证
虚因汗吐下相连,反复心烦不得眠,颠倒懊 情更急,山栀香豉妙方传。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山栀香豉效争夸,少气须将甘草加,若用生姜惟治呕,补虚吐实两方嘉。
【入少阴去路】
桂枝加附子证
(表虚汗漏) 亡阳汗漏恶风寒,表气虚时总不安,小便维艰津液少,四肢微急屈伸难。
桂枝加附子汤
欲要通经用桂姜,助营芍药有专长,枣甘和胃还加附,固表无非补肾阳。
芍药甘草附子汤
(证附 里虚恶寒) 汗后恶寒虚病成,温清两法补弥精,和中甘草终当用,附子扶阳芍助营。
茯苓桂枝甘草白术证
(里寒有湿) 吐下翻将逆满招,冲胸气上总难消,起应头眩脉沉紧,发汗动经身振摇。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补中甘草最相宜,达郁升阳用桂枝,白术燥脾苓泄水,湿邪内动总堪医。
真武证
(里寒有水) 汗出寒仍不解时,其人发热力难支,头旋身动兼心悸,振振偏思擗地宜。
真武汤
生姜附子可温中,镇水扶阳大有功,白术茯苓专去湿,再兼芍药善清风。
桂枝甘草汤
(证附 里虚亡阳) 发汗过多手冒心,居然悸动势难禁,桂枝疏木扶阳气,甘草和中且益阴。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证附 里虚欲作奔豚) 汗后悸生脐下时,奔豚欲作病弥危,桂苓益火兼除湿,草枣和中善补脾。
桂枝加桂证
(里虚欲作奔豚) 烧针核起被寒伤,发作奔豚势莫当,逆气冲心从少腹,桂枝加桂治偏良。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倍欲扶阳,再用生姜辅佐良,芍药补营能缓急,和中草枣有专长。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证
(里虚亡阳惊狂) 火劫亡阳惊且狂,居然起卧不安康,桂枝加减偏能治,收敛神魂此法良。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
桂枣姜甘系本汤,惟将芍药去偏良,再加蜀漆兼龙牡,用治惊狂是妙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证附 里虚亡阳烦躁) 火逆烧针烦躁生,桂甘龙牡立方精,阴阳交媾收奇效,气扰神魂顷刻清。
茯苓四逆汤
(证附 表解而里阳虚) 汗下躁烦治有方,茯苓祛湿是专长,补培元气资参草,扶助真阳用附姜。
干姜附子汤
(证附 表解而里阳虚) 汗下失宜病不痊,昼多烦躁夜安眠,表邪已解身无热,姜附回阳是妙煎。
太阳坏病结胸证
大陷胸证
(表阳内陷结胸) 短气躁烦更懊 ,心疼石硬满难容,脉沉而紧生潮热,此证统名大陷胸。
大陷胸汤
除邪荡秽用硝黄,驱水争夸甘遂良,病得陷胸宜此药,退消实热是神方。
大陷胸丸
(证附 表阳内陷结胸) 须识结胸项亦强,状如柔痉下无妨,合成丸药惟从缓,葶苈芒硝与杏黄。
小陷胸汤
(证附 结胸浅证) 痞结胸中近逼心,按之始觉痛难禁,夏能降逆连清热,更用栝蒌润肺金。
太阳坏病痞证
桂枝人参汤
(证附 表未解而里虚) 外证未除数下之,里虚热利痞成时,参姜术桂兼甘草,补正攻邪妙法施。
大黄黄连泻心汤
(证附 表解里实上有热) 汗下亡阳病象彰,恶寒仍服桂枝汤,嗣经表解方攻痞,渍用黄连与大黄。
附子泻心汤
(证附 表解里实下有寒) 心下痞生辨要详,恶寒汗出是亡阳,重煎附子专温里,轻渍芩连合大黄。
十枣证
(表解而里有水) 表解旋惊里未和,内停水饮病偏多,头疼胁痛兼干呕,心下痞成总不瘥。
十枣汤
表寒解后水邪伤,开痞先煎十枣汤,大戟芫花甘遂入,消除积饮此方良。
生姜泻心证
(表解而里有痞) 痞气凌心硬不移,胃生干噫食消迟,水停胁下成留饮,腹作雷鸣泄利时。
生姜泻心汤
半夏生姜降浊阴,欲清心胆用连芩,汗伤中气宜温补,甘草干姜枣合参。
甘草泻心证
(表解而里有痞) 下利日经数十行,腹停水谷作雷鸣,心烦干呕复攻痞,因致胃虚客气生。
甘草泻心汤
补脾草枣有专长,降逆温寒用夏姜,再入芩连清上热,胃虚痞甚力能匡。
赤石脂禹余粮汤
(证附 里湿而便滑) 已服泻心与理中,谁知治利尚无功,下焦滑脱宜收涩,赤石余粮力独雄。
五苓证
(里湿而水停 方见太阳本病) 下后水停是病根,泻心已服痞犹存,更兼小便难通利,口渴胸中复躁烦。
旋复代赭石证
(表解而里郁) 伤寒汗吐下之余,痞硬旋生噫不除,浊气已将清道塞,治宜降逆补中虚。
旋复代赭石汤
旋复花惟破郁堪,再兼半夏善驱痰,生姜赭石能除逆,补用人参枣合甘。
瓜蒂证
(里寒而可吐) 病象显呈似桂枝,却无头痛项强时,咽喉气上难呼吸,胸有痞寒当吐之。
瓜蒂散
瓜蒂吐痰效出奇,调中香豉最相宜,更兼赤豆能除湿,亡血之家戒勿施。
阳明实证
桂枝证
(太阳经证未罢中风仍用此方 方见太阳本病) 阳明病自太阳传,身尚恶寒表未痊,多汗脉迟宜发散,妙方仍用桂枝煎。
麻黄证
(太阳经证未罢伤寒仍用此方 方见太阳本病) 传入阳明病象呈,脉浮无汗喘兼生,表邪未去仍宜解,汤用麻黄治法精。
桂枝加葛根汤
(证附 太阳未解而将入阳明桂枝汤见上) 太阳未解病形彰,汗出恶风项背强,达表更兼清胃逆,葛根加入桂枝汤。
葛根证
(太阳未解而已入阳明) 表证旋惊项背强,恶风无汗辨宜详,二阳合病还兼利,须用葛根是妙方。
葛根汤
邪入二阳病已成,葛麻并散法尤精,和中补土姜甘枣,芍药滋阴桂泄营。
葛根加半夏汤
(证附 表未解而里有郁 葛根方见上) 太阳病证合阳明,不利惟惊呕逆生,汤用葛根加半夏,宣通表里患能平。
调胃承气证
(表解而里有热 方见太阳坏病) 太阳证已过三朝,汗后蒸蒸热不消,病未在经原在腑,欲求治法胃宜调。
调胃承气证
伤寒已过再经期,谵语旋生有热时,丸药误攻反下利,脉和内实总堪医。
小承气证
(表解而里微实) 汗出热潮便不通,表邪已解里堪攻,微和胃气方如法,泄下须防过失中。
小承气汤
枳朴同煎力独雄,大黄荡秽有奇功,腹中烦满须和胃,里实先宜此药攻。
大承气证
(表解而里大实) 发热潮生不恶寒,谵言独语未能安,绕脐疼痛尤烦躁,粪粒坚时大便难。
大承气证
(三急下证) 腹中满痛速攻宜,发热汗多急下之,睛不能和难了了,便坚内燥治休迟。
大承气汤
大黄荡秽果神奇,枳朴同攻辅助宜,再用芒硝坚可破,腹中燥粪下无遗。
蜜煎导方、猪胆汁方
(证附) 大便虽坚不可攻,捻成蜜梃纳肛中,醋调胆汁尤能导,外法神奇亦有功。
麻仁证
(里实而脾约) 浮而兼涩脉形真,胃气强时小水频,大便难行脾作约,法宜丸药用麻仁。
麻仁丸
攻用大黄妙入神,润肠芍杏合麻仁,更兼枳朴专行气,炼蜜为丸合病因。
抵当证
(里实而血瘀 方见太阳本病) 病入阳明却喜忘,久经蓄血腹中藏,便虽黑硬行偏易,消谷善饥治并详。
阳明虚证
四逆证
(里寒而水盛 方见太阳坏病) 表热里寒阴胜阳,浮迟脉象辨宜详,腹经下利多清谷,治法偏宜四逆汤。
吴茱萸证
(里寒而土虚) 食谷居然呕吐生,从知胃逆属阳明,中虚总是宜温补,汤用吴萸治法精。
吴茱萸汤
温中妙品用生姜,再入吴萸益助阳,参枣滋肝兼补气,调和脾胃是良方。
五苓证
(里有积湿 方见太阳本病) 未攻心下痞旋生,身不恶寒衣不更,小便数时大便硬,渴思饮水属阳明。
栀子豉证
(里有虚热 方见太阳坏病) 口苦咽干热气冲,喘而汗出满填胸,一经攻下饥难食,烦动胸中且懊 。
白虎加人参证
(里有实热 方见太阳本病) 吐下伤阴渴病生,腹中热结总非轻,心烦舌燥惟思饮,白虎加参法可行。
猪苓证
(里有湿热) 病入阳明脉象浮,渴思饮水热难休,更兼小便不通利,汤用猪苓效可收。
猪苓汤
口渴心烦热不禁,胸停水饮患弥深,二苓滑泽能除湿,独用阿胶且化阴。
白虎证
(里有燥热 方见太阳本病) 三阳合病辨宜真,腹满身沉口不仁,面垢尿遗谵语作,四肢逆冷额生津。
茵陈蒿证
(里有瘀热) 小便不通渴饮浆,湿邪久在腹中藏,但经头汗身无汗,瘀热停留定发黄。
茵陈蒿汤
茵陈利水有专长,栀子除烦辅佐良,更用大黄能荡秽,退消湿热是神方。
小柴胡证
(表里俱热 方见少阳本病) 脉浮弦大中邪风,腹满心疼气不通,嗜卧鼻干不得汗,发黄潮热便兼癃。
少阳本病
小柴胡证
(表里不和) 胸胁满疼食懒餐,往来只是热兼寒,目旋口苦心仍悸,呕咳渴烦小便难。
小柴胡汤
表用柴胡里用参,驱除寒热入姜芩,补宜草枣攻宜夏,半助真阳半助阴。
柴胡桂枝证
(太阳未罢而遽入少阳) 恶寒发热病形呈,支节烦疼呕逆生,表证未除心下结,二阳合病要双清。
柴胡桂枝汤
桂柴发表有奇功,甘枣人参善补中,半夏降冲姜止呕,黄芩去热芍清风。
麻黄证
(太阳未罢而表实 方见太阳本病) 十日太阳病尚留,过经已久脉仍浮。表邪未去还宜解,汤用麻黄效可收。
小建中证
(少阳病具而里虚) 阳涩阴弦脉象呈,腹间急痛病非轻,建中汤用真神妙,证属脾虚此药精。
小建中汤
补阴芍药总相宜,姜可扶阳助桂枝,调胃和脾甘枣入,养精缓急用胶饴。
黄芩汤
(证附 太少合病下利)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证附 下利兼呕) 二阳合病利旋生,芍药黄芩相火清,草枣补脾方已妙,再加姜夏呕能平。
大柴胡证
(表未解而里实) 表寒不解病终危,汗出翻惊里热时,吐利未消心下痞,散攻两法要兼施。
大柴胡汤
柴胡达表芍清风,枳实大黄里可攻,半夏驱痰芩去热,再兼姜枣善和中。
调胃承气证
(表已解而里热 方见太阳坏病) 太阳病已过经期,心口温温欲吐时,腹满便溏胸更痛,从前吐下要先知。
小柴胡证
(妇人热入血室 方见上) 中风发热恶寒时,经水适来脉象迟,血室乍开邪气入,谵言见鬼莫惊疑。
少阳坏病
【入阳明去路】
小建中证
(里虚而心悸烦 方见少阳本病) 伤寒已至二三朝,悸动心间总未消,病属虚烦何药治,法宜汤用建中调。
炙甘草证
(里虚而心悸动) 脉形结代病伤寒,悸动心惊不得安,中气已虚宜用补,汤煎炙草治非难。
炙甘草汤
桂地参胶炙草汤,麻仁枣麦合生姜,阴阳两补安心悸,立法无偏治病良。
柴胡加龙骨牡蛎证
(里虚而烦满谵语) 八九日过病已成,下之胸满更烦惊,不能转侧因身重,小便维艰谵语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半夏柴芩合大黄,桂苓参枣并生姜,再加龙牡安神妙,更入铅丹镇逆良。
小柴胡证
(少阳病未罢 方见少阳本病) 柴胡证下气先伤,不罢仍宜用本汤,必俟蒸蒸身振却,热生汗出乃安康。
大柴胡证
(表未解而里实 方见少阳本病) 过经十日病非轻,攻后旋惊呕逆生,郁郁微烦心下急,法宜表里要兼清。
柴胡加芒硝汤
(证附 表未解而里实小柴胡汤见少阳本病) 伤寒已到十三朝,胁满呕生热发潮,解表尤宜攻里实,小柴胡内入芒硝。
【入太阴去路】
柴胡桂枝干姜证
(表里未解) 发表未痊复下之,往来寒热力难支,渴生胸胁满微结,头汗心烦溺涩时。
柴胡桂枝干姜汤
发表柴胡合桂枝,干姜助里可温脾,蒌根润燥芩清火,草牡兼收补固宜。
少阳坏病结胸证
大陷胸证
(表解而里结胸 方见太阳坏病) 已得伤寒十日余,胸中水结郁难舒,身无大热头微汗,汤用陷胸病可除。
少阳坏病痞证
半夏泻心证
(表解而里有痞) 伤寒发热呕相连,他药下之病未痊,满反不疼因作痞,汤宜半夏泻心煎。
半夏泻心汤
半夏降冲参补中,枣甘培土有奇功,芩连清火姜温里,寒热兼施痞可攻。
太阴脏病
桂枝证
(表寒未解 方见太阳本病) 脉象仍浮发汗宜,太阳证见太阴时,却无脏病惟经病,解表还当用桂枝。
四逆证
(表未解而里寒 方见太阳坏病) 发热头疼脉反沉,不瘥体痛更难禁,汤煎四逆惟温里,用此扶阳便抑阴。
四逆桂枝证
(表未解而里寒 方俱见太阳病) 下利更兼胀满攻,周身疼痛急温中,里寒退后方宜表,汤用桂枝定有功。
四逆证
(表解而里寒 方见太阳坏病) 大便利时渴不生,真寒在脏病非轻,汤煎四逆惟温里,顷刻回阳巨患平。
黄连证
(里寒而上有热) 邪在胃中热在胸,一经呕吐食难容,更兼腹痛情尤急,汤用黄连法可从。
黄连汤
治热黄连效可观,生姜半夏善驱寒,参甘大枣全宜补,再用桂枝独泄肝。
桂枝加芍药汤
(证附 表未解而里虚 桂枝汤见太阳病) 病本太阳反下之,因而腹满乍疼时,桂枝解表仍当用,芍药清风加更宜。
桂枝加大黄汤
(证附 表未解而里实 桂枝汤见太阳病) 太阳本病下非宜,腹满旋惊实痛时,汤用桂枝仍解表,大黄攻里效尤奇。
茵陈蒿证
(表解而里有湿热 方见阳明虚证) 伤寒七八日初过,如橘身黄内瘀多,小便不通兼腹满,茵陈服后病能瘥。
麻黄连翘赤小豆证
(表未解而里有瘀热) 伤寒水瘀在胸中,身必发黄便不通,表病未除生里热,法宜内外要兼攻。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发表杏仁攻,赤豆连翘水道通,生梓白皮清相火,姜甘大枣善和中。
栀子柏皮汤
(证附 表里俱有瘀热) 病值身黄发热时,除烦栀子效神奇,柏皮去湿兼清表,甘草和中更补脾。
少阴脏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
(证附 表里俱寒) 少阴反热脉沉时,须用麻黄解表宜,附子温寒惟救里,细辛降逆效尤奇。
麻黄附子甘草汤
(证附 表里俱寒) 病入少阴日二三,麻黄微汗法宜谙,更兼附子能温里,欲要和中草用甘。
四逆证
(里寒而水盛 方见太阳坏病) 病入少阴辨要详,脉沉水盛灭残阳,法当温里为先务,救急宜投四逆汤。
附子证
(里寒而土虚) 手足寒时入少阴,身兼骨节痛难禁,残阳一线无生气,脉象微微独见沉。
附子证
(里寒而土虚) 一二日间在少阴,口和背反恶寒侵,先经灸后方投药,治法精微义可寻。
附子汤
附子扶阳芍益阴,虚宜补气用人参,茯苓白术专培土,立就良方取义深。
甘草桔梗二汤
(证附 里热升而咽痛) 二三日内病相延,邪入少阴痛在咽,甘草单方宜急用,不瘥桔梗再加煎。
半夏散及汤
(证附 里阴逆而咽痛) 少阴咽痛病危时,驱浊除邪用桂枝,半夏降冲甘缓急,或汤或散总相宜。
苦酒汤
(证附 咽痛生疮) 少阴咽痛并生疮,消肿宜煎苦酒汤,半夏降冲真妙品,鸡清利肺是良方。
猪肤汤
(证附 咽痛胸满烦) 下利咽疼病莫当,心烦胸满不安康,猪肤米粉还加蜜,润燥清金止滑溏。
四逆证
(里寒而停饮 方见太阳坏病) 邪实填胸干呕时,须知吐下总非宜,倘如膈上有寒饮,四逆温中却可医。
吴茱萸证
(里寒而土虚 方见阳明虚证) 少阴吐利躁烦时,厥冷旋惊在四肢,腹有真寒为病本,吴萸汤用总相宜。
真武证
(里寒而水泛 方见太阳坏病) 少阴停水四肢沉,腹痛旋惊泄不禁,小便利癃终莫定,或兼呕咳病弥深。
猪苓证
(里热而有湿 方见阳明虚证) 少阴下利咳相连,呕渴心烦不得眠,惟有猪苓汤可用,腹中湿热总能痊。
四逆散证
(里热而有郁) 少阴四逆病多端,咳悸或兼小便难,泄利有时还下重,腹中疼痛未能安。
四逆散
草惟补气芍清风,内窒还宜枳实攻,开郁柴胡为妙品,胸中滞结赖宣通。
通脉四逆证
(里寒而阳微) 下利厥生在四肢,里寒外热脉微时,腹疼面赤兼干呕,痛入咽喉病更危。
通脉四逆汤
驱寒附子与干姜,重用方能挽绝阳,甘草补中真入妙,原书加减再参详。
白通汤
(证附 里寒而脉绝) 一线残阳脉已微,白通治利挽生机,葱能达表真神妙,姜附温中得指归。
白通加猪胆汁证
(里寒而无脉) 脉微下利病堪忧,汤服白通泄未休,无脉呕烦兼厥逆,再加猪胆性能收。
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能达表附回阳,再入干姜力倍强,人尿更加猪胆用,服时脉续始安康。
桃花证
(里寒而下利脓血) 少阴四五日初过,下利腹疼总未瘥,小水不通无足怪,惟惊大便血脓多。
桃花汤
固脱全凭赤石脂,干姜温里用相宜,汤煎粳米能和胃,春暖阳回利止时。
黄连阿胶汤
(证附 里热而液耗) 心烦不卧病非轻,芍药芩连君火清,更用阿胶滋燥土,鸡黄搅入补脾精。
大承气证
(里热而水涸 方见阳明实证三承气同) 阳明病见少阴中,口燥咽干要速攻,肾水将枯津液竭,大承急下有奇功。
大承气证
热极风生烁肾经,利多清水色纯青,痛居心下口干燥,急要攻邪莫少停。
大承气证
少阴病自太阴传,六七日中大便坚,腹内居然生胀满,急攻方得保安全。
厥阴脏病
乌梅证
(里寒而吐蛔) 静复心烦总不安,病为蛔厥脏中寒,虫闻食臭入于膈,呕吐旋生治觉难。
乌梅丸
细辛姜桂合乌梅,杀尽蛔虫几百枚,连柏性寒椒附热,参归气血可兼培。
当归四逆汤
(证附 表寒而里虚) 手足厥寒脉细时,惟将甘枣补脾宜,桂辛通草温经络,芍药当归营血滋。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里有积寒) 脉细旋惊手足凉,腹中或有久寒藏,吴萸须共生姜用,加入当归四逆汤。
瓜蒂证
(里寒而宜吐 方见太阳坏病) 阳气不能达四肢,厥寒脉紧病危时,心生烦满饥难食,邪在胸中涌吐宜。
茯苓甘草证
(里有积水 方见太阳本病) 厥逆旋惊在四肢,悸生心下病难支,胸停积水宜先治,入胃须防作利时。
当归四逆证
(表寒而里虚) 泄利旋惊脉大时,因虚强下不相宜,设如浮革肠鸣候,汤用当归四逆医。
四逆证
(里寒而厥逆 方见太阳坏病) 大汗出时热尚留,肢疼拘急利难休,恶寒厥冷宜温里,四逆良方正可投。
通脉四逆证
(里寒而阳郁 方见少阴脏病) 一经下利谷仍完,外热因知里有寒,汗出四肢如见厥,汤投通脉是仙丹。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证附 里寒而上有浮热) 病本内寒便滑溏,复经吐下胃偏伤,宜清上热温中脘,汤用芩连参合姜。
吴茱萸证
(里寒而停水 方见阳明虚证) 干呕旋惊口吐涎,时时头痛入于巅,胃停水饮寒尤盛,汤用吴萸病可痊。
四逆证
(里寒而呕厥) 呕而脉弱病情危,小便适当复利时,身热虽微偏见厥,汤煎四逆尚堪医。
白头翁汤
(证附 阳回而里热) 厥阴泄利水频思,肝热旋惊下重时,连柏双清君相火,白头翁更合秦皮。
小承气证
(阳回而里热 方见阳明实证) 下利阳回谵语生,肠中有粪燥难行,小承气用方真妙,胃热消除患自平。
栀子豉证
(阳回而里热 方见太阳坏病) 利后阳回实病无,痞消心下按之濡,烦生终是因虚得,栀子煎汤效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