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回忆,民间文学的问题很少有人解决,而且从来不是民间作者解决的。这个问题不只是(如有些人认为的)对粗俗语言的正确模仿。我们可以说,它具有两个方面:正确地模仿一种口语和不超越语言的可能性、在自然表达中获得文学的效果。在这种文体中有两部杰作:我们的《马丁·菲耶罗》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部作品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霍尔夫人提出的问题要容易得多。在她的小说中,“平民交谈”是对话体,其余部分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但结果也不算令人钦佩。洋洋三百页文字翻来覆去就是两个同样令人不舒服的重点:多愁善感和预谋的暴行。暴行的例子最好还是免了,多愁善感的例子我就举下面这个,因为篇幅短些,“这个可敬的街区来了一只夜莺,整个巷子的人都出来听它的歌声,因为穷人们尽管对丑陋已无动于衷,下意识里却总是被美所吸引”。
霍尔夫人在这部小说中收集了无数贫困的景象:潮湿、肮脏的食品、龋齿、救世军、酗酒、死亡、年轻人的狂妄自大、老年人莫名其妙的贪婪。
奇怪的是:这么多的不幸还不如一个小小的享乐的消息更令人动容。例如,当寡妇罗茜夫人买了一架望远镜,一种几乎神秘的欢乐传遍了这个穷得叮当响的街区。这种欢乐比那许多不幸更使人辛酸。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歪打正着的创作方法还不算最差的。
黄锦炎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