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游江南》第十七回 下武当道德报仇 游羊城五枚解急(1)
诗曰:
门徒被害痛归心,亲报三徒此恨仇。
岂期又遇豪强劝,一腔怒气不能收。
话说冯道德及锦纶堂诸位值事各徒孙等一行人,由武当起程,连夜赶来报仇,这且不表。
再说云南白鹤洞五枚尼姑,素与粤省西关龙庆坊龙庆庵主持尼姑小唐十分深厚,每三两年间,不是你来探我,就是我来访你,断不失约,真可谓如胶似漆,胜如管鲍。一日,五枚闲坐佛堂,偶然想起小唐。自前载到来探我回去,至今久无音信,不知他近况如何。心中放他不下,兼之数年未到广东游玩,何不趁此一行两得其便,岂不是好?
主意已定,随唤小云徒弟道:“为师的欲与你到广东一游,一来探望小唐,二则看该省新有什么英雄豪杰,借卖武为名,或者收得一两个英俊门人,岂不是好?你意以为何如?”小云大喜道:“弟子蒙你老人家尽心教导,学了满身武艺,也欲出去施展些手段。今得师尊高兴,是极妙的了!”五枚道:“既然如此,你一切应用之物,铺盖衣服装一担儿挑着,就此去罢。”随又吩咐庵中小尼姑并青火道婆,小心看守门户,如有人访我,就说我到广东云游,不久就回。”各人领命不表。
且说五枚与小云在路饥餐渴饮,夜宿晓行,历了些风波险阻,约将一月,至羊城龙庆庵。小唐见了五枚,喜出望外,加意款留,盛情相待,促膝谈心,一连数天,阔叙久别之私。
其时乃端阳佳节,粤东风俗,例闹龙舟。这数天海幢寺闹热非常,五枚上年来游,也曾到海幢寺伽蓝殿开场卖武,此次在庵做过节,就到初十日。绝早叫小云带齐各样军装器械,前时寄放海幢寺的粗重行头,及一百零八度梅花桩,早与前几天着小云、小唐两个预先备置停当。这小唐乃是龙庆庵中一个有钱主持。因素来仰慕五枚手段工夫,拜在门下,名虽徒弟,那五枚见他不惜钱财,十二分孝敬,故而亦另眼相待,作为师友,情投意合,交结胜常。
此际三人结束妥当,就在西炮台埠头,雇下一只小艇,过海而来。船到海幢寺前湾泊,上岸入寺,与静海大师及众师兄弟,稽首见礼已毕。寺里众僧亦十分敬重,更有曾学过五枚拳脚技艺的,更加小心伺候,恭敬非常。当下静海陪笑说道:“不知师伯法驾光临,有失远候,仰祈勿罪为幸!”五枚答道:“岂敢!师侄法戒精严,有光佛教,深为可喜,寺内法事定必兴隆,檀越门布施广大,剃徒繁衍,深慰鄙衷。今日老拙又要来寺献丑,搅扰静地,深觉不安,望勿见怪!”
彼此套谈数语,随到三宝诸殿各处参拜我佛,随进方丈饮茶,略坐告辞,与静海并各僧人到伽蓝殿中而来。早有该殿值堂和尚迎接,五枚抬头一见,只见自己所有行头一概布置得十分齐整,那丹墀下梅花桩按着法度摆列无讹,满心欢悦,遂上前拜过了关夫子圣容,又与本殿和尚见过礼,三人就将外罩袈裟卸下,走到月台。五枚当中坐下,左边小唐,手中提一对九节镔铁软鞭,右边小云,拿一枝丈二长铁梨木单头棍。二人站立两旁,早见那游玩的人渐来渐多,因此时方交辰初,看武的人还不十分跻踊。
再说洪熙官,乃是一个富庶子弟最高兴的人。因这日端阳佳节,雇了一只紫洞横楼艇,约齐少林寺一班师兄弟到海幢寺前看闹龙舟,饮酒作乐。方孝玉兄弟二人回家与父母拜过了端阳节,亦即赶来。各家兄弟无不欢欢喜喜,一同出武馆上船过海而来。一路欢呼畅饮,舟中远望,观不尽珠江富丽,粤海繁华。只见那大小洋帮沙面埠向南一带,妓歌画舫,烟花夺目,美景宜人,只听得一派笙歌,萧鼓、琵琶、夹着诸般弦索,令人心荡神飞。各人上岸入寺,各处随喜。
洪熙官、童千斤两个信步走入伽蓝殿来,望见正中月台上坐着一个老尼姑,年将百岁,生得身高体胖,面大睛圆,目露神光,英风凛凛。左右两尼,一约中年,一则卅许光景,倒还斯文清雅,似非勇猛之辈。惟见手中所拿九节双鞭,单头木棍,均是兼人之具,未知他可能使得。
兄弟二人正在私相议论,只听得那中坐老尼立起身来,走到月台边,对众将手一拱,说道:“列位请坐,小尼每数年到贵境一次,在此伽蓝殿丹墀下摆列梅花桩一百零八度,及一十八般器械,并拳棒诸技。闻贵省最多豪杰,只恨自己无缘,未逢敌手。列位中倘有武艺超群者,与小徒一角胜负,俾领教一二,是所万幸。”说罢回头叫:“小唐、小云,汝二人各走鞭棍与诸位一观。”
随见那中年尼姑将手内双鞭望外一拱,说道:“小尼献丑,诸公见谅。”说声失礼,将身一扭,双手一排,两脚一起,用一个蜻蜒点水势,飞上梅花桩正中央站立,双手运动九节铁鞭,慢慢按照步法进退,使将起来,初时还见他一来一往,犹如两条蛟龙一般,呼呼风响。使到妙处,变了一派银光,连身不见了,只见一百零八度桩上,一团白气滚来滚去,或上或下,一似弄风猛虎一般。步法既精,鞭法又熟,众人看到梅花绕乱,齐声喝彩,共赞好鞭法。使完颜色如常,毫不改变。按步收鞭,退返原位。
只见小云将身一展,一个飞脚打上桩中,说声:“我来献丑,以博诸公一笑。”随用左手将棍拿定,犹如朝天一炷香;右手一伸臂,在那茶杯粗铁梨木棍上一弹,只见这棍风摆杨柳一般,头尾皆摇,惊得闲看人伸出舌来缩不进去,都道好大力量,果然利害。小云将棍一挺,打横又是一弹,几乎把这大棍震断。拔开脚步,在桩上排开棍势,按着四门一百零八度变化,使将起来。只见他紧一紧那棍尾,就有碗大一个圈儿,十分威勇,便捷非常。技艺既精,气力又好,所以运动如意,全不费力。众人看了,极口称扬,都道好棍法。
那洪熙官看罢无言,不料童千斤自恃本领,待小云收棍时,他就飞身上梅花桩,大喝道:“何方泼贱贼尼,敢到我广东地方卖弄本事,目中无人,你认得我童老爷么?”小云正欲收棍下桩,忽见人群里跳上一个大汉,身高八尺,膀如斗涧,蟹面浓须,声雄气壮,口出恶言。轮起两个沙保盆大的拳头,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特来比对。
小云忙将棍交与小唐,翻身骂道:“你这狗头,到来比武,自应以礼相称,何得破口伤人,是何道理?你既来领教老娘的拳脚,快把狗名报上,待我好送你归西!”童千斤大怒,暴跳如雷,厉声喝道:“你老爷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乃旗人童千斤,粤东省城谁不知我?你今日遇着我童老爷,只怕你死日到了。”
小云冷笑两声,殊不放在心上。随即在桩上摆开一个高探马的拳势,童千斤就用一个黑虎钻心的解法,抢将进去。小云见他来势极猛,搭上手,也知他气力不小,不敢怠慢。收回拳,变了一路解法,叫做鬼王拨肩。双掌望童千斤身上打来,重千斤吃了一惊,急忙闪过,早飞起左脚踢去,小云亦躲开,两人在桩上,彼此都是惯家,按定步法,一丝不乱。众人也看得呆了,那五枚坐在月台之上,看看徒弟有些敌那人不住,急忙自己落下月台,纵身跳上梅花桩,将他两人分开,叫:“不可动手,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