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续编总目凡篇目体例悉仍原编闲有不同者则加按语以别之因时损益不嫌立异也
卷一
学术一 圣学
帝王之学与儒生异原编讲义诸篇录入政本目中所以端主极宏治道也 本朝家法典学为重 圣祖天亶聪明教育万世 列圣稽古右文学术之盛度越前轨 文宗登极诏复康熙故事举行日讲事宜继自今 两朝养正礼重师儒启沃进规徽言咸告爰敬辑是卷录入学术用冠全编聿昭 缉熙之业俾占毕之士知学无二致憬然于经世之本务焉
卷二
学术二原学
卷三
学术三儒行
卷四
学术四法语
卷五
学术五广论
卷六
学术六文学
卷七
学术七师友
卷八
治体一原治上
卷九
治体二原治下
卷十
治体三政本上
卷十一
治体四政本下
卷十二
治体五治法上
卷十三
治体六治法中
卷十四
治体七治法下
卷十五
治体八用人上
卷十六
治体九用人下
卷十七
治体十臣职
卷十八
吏政一吏论上
卷十九
吏政二吏论下
卷二十
吏政三官制
记曰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官有常制铨选则与时为变通盖必制度立而选法乃可行也故先之以官制而铨选考察以次递及焉
卷二十一
吏政四铨选
卷二十二
吏政五考察
卷二十三
吏政六大吏
卷二十四
吏政七守令上
卷二十五
吏政八守令中
卷二十六
吏政九守令下
卷二十七
吏政十幕友
唐代最重幕职诸道荐辟兼注内阶 本朝诸巨公早岁多历幕府跻致通显外吏从政殷繁恒资赞画治行之得失官方之臧否系焉守令置幕亦掾佐之流吏胥非其伦也原编列吏胥之次嫌于羞当世士故特先之
卷二十八
吏政十一吏胥
卷二十九
户政一理财上
卷三十
户政二理财中
卷三十一
户政三理财下
卷三十二
户政四养民
卷三十三
户政五建置
地域广轮代有沿革自军兴以来形势控制尤烦筹划若奉天新疆台湾其大端也至职官之改设移驻惟河防有专门其它因地制宜多与吏兵相出入以所重在疆理故系之于户政云
卷三十四
户政六赋役一
卷三十五
户政七赋役二
卷三十六
户政八赋役三
卷三十七
户政九赋役四
卷三十八
户政十赋役五
卷三十九
户政十一屯垦
卷四十
户政十二八旗生计
卷四十一
户政十三农政上
卷四十二
户政十四农政下
卷四十三
户政十五仓储
卷四十四
户政十六荒政上
卷四十五
户政十七荒政中
卷四十六
户政十八荒政下
卷四十七
户政十九漕运上
卷四十八
户政二十漕运中
卷四十九
户政二十一漕运下
卷五十
户政二十二盐课一
卷五十一
户政二十三盐课二
卷五十二
户政二十四盐课三
卷五十三
户政二十五盐课四
卷五十四
户政二十六盐课五
卷五十五
户政二十七榷酤
卷五十六
户政二十八厘捐
寇俶扰东南沦陷江淮诸军饷无所出于是始创抽厘之举厥后各省通行大师克济四方戡定防营林立一切仍用军兴法又当赋税未复官禄公费咸给于斯故虽积弊相因屡议裁减而沿用既久至今遂为常则综岁入之数逾于额赋穷变通久之规有始事所不及料者此尤时政所关非榷酤所能例也爰别为一目凡公私论议利弊具见俾筹国是者备参考焉
卷五十七
户政二十九开矿
廾人之职具于周官财用所资历古不废自胜朝中使四出税敛骚然举世以开矿为大戒然 本朝矿场有岁课边省开采如常内地煤铁之饶坑冶所在多有方 国家全盛度支充牣矿利不甚措意迨时事日棘公私匮乏筹议者竞以开矿为言宝藏克兴美利斯溥扩经野之谟裕防边之策诚哉当务之急也夫天地自然之数日出而不竭惟因势而利导之不骛广以取盈毋尝巧以欲速将地不爱宝何事纷纷然别求妙术哉
卷五十八
户政三十钱币上
卷五十九
户政三十一钱币中
卷六十
户政三十二钱币下
卷六十一
礼政一礼论
卷六十二
礼政二大典上
卷六十三
礼政三大典下
卷六十四
礼政四学校上
原编学校贡举不分目 文庙崇祀列入大典兹别标贡举一目备录取士之制而以学校专系师儒凡祀典为上卷教学及书院义塾为下卷
卷六十五
礼政五学校下
卷六十六
礼政六贡举
自乡举里选之法不行学校若专为取士而设原编合贡举于学校不为无见然造就殊途究有不能比同者科场事宜论议繁矣引而申之犹原编之志欤
卷六十七
礼政七宗法
卷六十八
礼政八家教
卷六十九
礼政九昏礼
卷七十
礼政十丧礼
卷七十一
礼政十一服制上
卷七十二
礼政十二服制下
卷七十三
礼政十三祭礼
卷七十四
礼政十四正俗
卷七十五
兵政一兵制上
卷七十六
兵政二兵制下
卷七十七
兵政三水师
寇肆扰吴楚鲸奔鸱张上下诸军沿江相缀莫能制也自曾文正公创立水师始扼胜算艰危克振卒蒇全功厥后奏设长江水师详酌事宜遂为经制读公昭忠祠诸记当日决策洪流坚苦卓绝而业垂永久不居成功老成远识洵乎不可及矣
卷七十八
兵政四饷需
军兴之要惟筹饷为大宗胡文忠公当逆焰方张之日收江汉之余烬搘拄危局筹济全军厥功伟矣嗣后督师诸公无不兢兢于饷事之艰危言谠论具资稽览原编以屯饷标目系据中叶兵事施之于今无当也兹以军屯并入屯垦别为饷需而以军需附焉至厘捐一款本因筹饷而设以今为度支常供更立专门归户政
卷七十九
兵政五马政
卷八十
兵政六保甲
卷八十一
兵政七团练上
团练之法寓于保甲本无可分昔人论之屡矣咸丰初年逆氛日亟额兵不足恃 诏下直省举行团练由是章程竞立论说锋生人自为战异军特起究其终极或效或不效甚至分据寨围藉资求逞若苗练之为者然而湘淮诸军卒以之策力行闲削平大憝功名之会震铄古今扩其规制且变额兵为练勇盖有治人无治法大利大害各因其人团练之兴与军事相终始所系者重矣又岂保甲之所能概哉
卷八十二
兵政八团练下
卷八十三
兵政九兵法上
卷八十四
兵政十兵法中
卷八十五
兵政十一兵法下
卷八十六
兵政十二地利上
卷八十七
兵政十三地利下
卷八十八
兵政十四塞防上
东南底定移师西陲萃胜军之武力竭中原之转输几及十年始克奏绩统观新疆全局沦胥辗转倍费经营迨大漠廓情而缴地分界尚烦口舌之纷争久而后定唏其难矣兹辑前后章疏及蒙古台站为一卷其建置屯垦事宜分见各门中若西北诸边徼有与英俄两国交涉者别录外编疆界一目可互考原编塞防下有山防一目系纪川陕楚老林事然三省教匪宜剿不宜防也兹所辑者仅张补山三省边防备览一序与原编相合特近事无可比附因省此目而以张序录入剿匪末卷中
卷八十九
兵政十五塞防下
卷九十
兵政十六海防
海疆多事筹防踵密五十年来机宜蕃变不可胜纪矣昔也慎固封守可收天险之功今也通达瀛环宜图自强之策盖自内难既平而后上下之擘画朝夕之讲求创设扩充不遗余力而海军定议经营至十数年甫有端倪祸机猝乘委弃殆尽虽曰人谋不臧亦规制形势有甚难者今海防筹备别详外编兹卷皆沿海经制事宜不可阙也故仍列之兵政焉
卷九十一
兵政十七台防
原编有山防无台防凡台湾兵事俱归海防以所重在海疆也自全台既辟改设行省同于内地其官守区画已详建置屯垦两目而前后治台剿抚事宜荩臣筹虑有不容泯没者虽罢郡弃地为一时权宜之计而力图恢复尚冀将来闵遗黎内向之殷特存此目所以志也
卷九十二
兵政十八蛮防
自改土归流苗疆久靖匪徒蠢动不烦征讨兹省并苗防合猺猓诸蛮及琼州剿抚生黎为一卷
卷九十三
兵政十九剿匪一
逆倡乱首尾十五年蔓延十六行省捻回诸匪所在起生民祸变未有若斯之酷者究致乱之由始则张皇失措继则玩泄成风湘淮诸公力除积习艰苦百战用歼渠魁而西北酋复顿兵糜饷多年始以次诛夷殆尽盖成功又若斯之难也兹辑兵事要论类列始末凡匪二卷捻匪一卷回匪及杂记土匪各一卷合观兵法地利诸篇当晓然于治乱得失之故人事有凭未可尽诿诸气运矣
卷九十四
兵政二十剿匪二
卷九十五
兵政二十一剿匪三
卷九十六
兵政二十二剿匪四
卷九十七
兵政二十三剿匪五
卷九十八
刑政一刑论
卷九十九
刑政二律例上
卷一百
刑政三律例下
卷百一
刑政四治狱上
卷百二
刑政五治狱中
卷百三
刑政六治狱下
卷百四
工政一土木
卷百五
工政二河防一
咸丰五年河决兰仪之铜瓦箱口改道北流于时军事方棘且利于戎马之限莫之治也迨寇氛既靖议者筹复河运竞以挽归故道为言而河流且十年淤决相悬无可施力海运已着成效方裁并河漕员浮议遂寝其后山东频岁河患当事者复有南北分流之请 廷议纷纭迄莫能定迨郑州复决南河久淤无可归壑泛滥经年糜帑千余万 严谴督塞始克蒇工盖河流既定虽以天时之泛涨人事之迁延决日久悬终不能变则分流之说亦徒托空言矣兹编兼列众论得失参观仍原编之例南河旧牍与今时世虽殊足备一朝掌故列为三卷后二卷皆近今论河之作淮渎与黄河相维系导淮诸议可互证也并附入焉
卷百六
工政三河防二
卷百七
工政四河防三
卷百八
工政五河防四
卷百九
工政六河防五
卷百十
工政七直隶河工
原编此目在直隶水利之下今移河防下俾以类相次云
卷百十一
工政八运河上
卷百十二
工政九运河下
卷百十三
工政十水利通论
卷百十四
工政十一直隶水利
卷百十五
工政十二江南水利中
卷百十六
工政十三江南水利下
卷百十七
工政十四各省水利上
卷百十八
工政十五各省水利中
卷百十九
工政十六各省水利下
卷百二十
工政十七海塘
右续编经世文百二十卷凡辑道光初元迄今四朝诸家文集公私论议以续贺氏之书门目闲有增损则详述异恉见每目之下至交涉机宜不由经制者别列门目拟辑为外编宣怀弱冠随任武昌家大人恒勖以经世之学因举贺编以授习业之余辄自循览嗣从贤士大夫游得纵观近代名家专集及军兴以来奏牍书札历年择录积盈箧衍窃欲踵贺编体例续辑成书家大人顾而喜曰此吾志也汝其勉之壮岁驰驱迄未卒业爰先辑林胡曾三公奏议以识祈向迨承乏东海幸际多暇始与二三同志搜讨集益家大人亦自浙告归时渡海就养复加手辑颐志董成每编次一卷随校付刊时事纷纭中更作辍经始于重光蒇工于强圉之岁既发凡起例谨述缘始以书其后曰易曰一尢平不陂一尢往不复运会之数天人之理有可知有不可知故治乱若循环而事变无穷极伊古以来因革递嬗强宗外戚藩镇宦妾权奸边塞之祸覆辙相寻变本加厉我 朝鉴于往代照灼荡涤法制相维又复谟烈显承以祈天永命史策所纪未有盛于斯者也然数极则还理穷必变运会所值天与人方迭起以相胜而已然之迹无衅可乘于是日辟其机以刱千古未有之局特治安既久又形势隔阂非浸溃无以尽变故中叶以后萌于川陕之乱决裂于虎门之役犹未已也至大憝稽诛流毒天下神州纷扰裨瀛横溢迫极于庚申之祸从此梯航交错机巧日滋景教流行责言频至天更降割多难俾 宫廷忧劳顾虑而无可如何盖自七十七年来变故迭乘始成积重难返之势迨至东溟一蹶危偪争天乎人乎则诚有不可知者矣综计中外全局实系于道光一朝前此为极盛之天下虽臲卼犹可相安后此为多事之天下且惩毖而未有艾至今日强弱异宜益相形而见绌彼之势易合而我之势常孤彼方共逞新图而我犹泥守成法时事迁流莫知所极岂真天不厌祸欤抑人事或有未尽欤然往策具在数十年艰难共济犹足昭垂天壤而光启中兴冀观是编者信人定可以胜天而益厉转弱为强之志也故着内外之旨别诸正变备学道治国闻者要删焉
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带大理寺少卿盛宣怀编次书后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 国史馆提调缪荃孙协修汪洵同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