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康进之 高文秀
元前期除关汉卿、王实甫外,还出现了康进之、高文秀、纪君祥、石君宝、白朴、马致远等著名杂剧作家,创作了《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秋胡戏妻》、《墙头马上》、《汉宫秋》等优秀作品,共同形成了元前期剧坛的繁荣景象。
第一节 康进之 高文秀
在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的元代,北宋宋江等起义的故事传说成为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元代水浒戏存目有二十余种,现传有《李逵负荆》、《双献功》等六、七种。康进之和高文秀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家。
康进之,棣州(山东惠民)人。他的《李逵负荆》是现传元人水浒戏里最优秀的作品。《李逵负荆》写在梁山附近杏花庄开酒店的老王林,被冒称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去了女儿满堂娇。正逢李逵来店饮酒,王林向他哭诉。李逵听了大怒,回山斥责宋江。宋江为辨明事实,同他下山质对。李逵在认识了错误之后,回山向宋江负荆请罪。恰好两个恶棍又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即指派李逵下山捉拿,"将功折罪"。最后,全剧在庆功声中结束。
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脚色,半数以上的水浒戏是以他为主人公的。《李逵负荆》充分表现了李逵对受迫害人民的同情和勇于改过的精神。当他听到王林说女儿被宋江、鲁智深抢走,并拿出红绢褡膊为见证时,便怒气冲天地回山追查,对宋江、鲁智深进行了辛辣的嘲弄。但当真相大白后,又马上负荆请罪。作者对这一英雄人物的刻划又极为细致、生动,如第二折李逵与宋江、鲁智深下山质对时的一段曲白:
(正末唱)非铁牛,敢无礼,既赌赛,怎翻悔?莫说这三十六英雄一个个都是弟兄辈......(云)众兄弟每(们)都来听着!(宋江云)你着他听什么?(正末云)俺如今和宋江鲁智深同到那杏花庄上,只等那老王林道出个是字儿,你那做媒的花和尚休要怪,我一斧分开两个瓢,谁着你拐了一十八岁满堂娇?单把宋江一个留将下,待我亲手伏侍哥哥这一遭。(宋江云)你怎生伏侍我?(正末云)我伏侍你,我伏侍你:一只手揪住衣领,一只手掐住腰带,滴溜扑摔个一字,阔脚板踏住胸脯,举起我那板斧来,觑着脖子上,可叉!(唱)便跳出你那七代先灵,也将我来劝不得!
这段曲白既表现李逵火暴的性格,切合他和宋江、鲁智深及梁山泊众兄弟之间的人物关系,又声口逼真,情态如见,包含着许多戏剧动作,适合于舞台演出的要求。
作者写梁山环境与人物性格,既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概括了现实的素材;同时赋予环境与人物以理想的色彩。作品又是一个有典型意义的幽默性的喜剧。作者通过喜剧冲突巧妙地突出了李逵性格的两个方面:他对梁山事业的爱护、对受压迫人民的同情和他轻信人言、易于激动的缺点。他的轻信人言、易于激动,使我们感到好笑;而他的热爱人民,忠于梁山事业,又使我们觉得可爱,这就使它可以和《看钱奴》、《风光好》等讽刺性喜剧明显地区别开来。此外,如第一折写王林边哭边为李逵打酒,第二折写李逵摹仿王林的样子在宋江面前哭诉满堂娇的被抢,第三折写王林打开门把李逵当做满堂娇抱着哭,也都表现了作者善于掌握喜剧的关目处理。
高文秀,东平(山东东平)人,是一个多产的青年作家,有小汉卿之称。他编的水浒戏最多,其中有八种是"黑旋风"的戏,现仅存《双献功》一种。《双献功》中的权豪势要白衙内竟随意借个大衙门坐堂,等被他拐了妻子的孙孔目来告状,就轻易把他打下死囚牢里,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后来幸得李逵化妆成庄稼汉去探监,才瞒过了牢子,救出了孙孔目。这不只表现了李逵只身深入敌人营垒的勇敢和机智,同时通过粗人用细这一喜剧性的安排,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
高文秀的另一杂剧《渑池会》通过蔺相如的公而忘私,廉颇的勇于改过,表现了团结御侮的主题思想。是同《李逵负荆》性质相似的喜剧。体现在蔺相如身上的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赋予了这个历史题材以新的思想内容。
同上述作家作品风格相近的,有无名氏杂剧《陈州粜米》。《陈州粜米》写"陈州亢旱三年,六料不收,黎民苦楚,几至相食"。刘衙内保举自己的儿子小衙内和女婿杨金吾去陈州粜米,把五两银子一石的米改作十两银子,米里掺上些泥土糠比。还要用八升小斗量米,加三大秤进银。刚直的张敝古同他们辩理,小衙内用皇帝赐予的紫金锤打死了他。后来小敝古到包公处告状,包公运用智谋先斩了杨金吾,再让小敝古用紫金锤打死了小衙内,又利用刘衙内请来的"只赦活的,不赦死的"的赦书,赦免了小敝古,收到了大快人心的喜剧效果。
《陈州粜米》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个敢于向黑暗政治作斗争的张敝古的形象。张敝古对"穷民百补破衣裳,污吏春衫拂地长"的现实深感不平,他知道"一合米关着八、九个人的命",因而在斗争中那么理直气壮。后来他发现了仓官的营私舞弊,就骂他们是"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蝇",是"饿狼口里夺脆骨,乞儿碗底觅残羹"。直到他被紫金锤打得快死了,仍不忘惩办这些害民贼。他说:"我便死在幽冥,决不忘情。"张敝古这个具有强烈反抗性的劳动人民形象的塑造,是元人杂剧的新成就。
剧中的清官包公不象其他剧本那样把他神化,而写出了他在奸邪当道时的内心苦闷。他的"及早归山去"的思想是当时黑暗政治在作品中的投影。但作品所着力描写的仍是他铁面无私、为民除害的精神,在他所进行的一连串斗争里,表现了他的机智沉着,寄托了人民的理想。
第二节 纪君祥 尚仲贤
元人杂剧里有不少以历代军事、政治斗争为题材的剧目,大都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如《赵氏孤儿》、《昊天塔》、《单鞭夺槊》、《赚蒯通》等。这些剧目在舞台上有深远的影响,和历史演义小说有密切的关系。纪君祥和尚仲贤都在这方面留下了比较成功的作品。
纪君祥,大都人。他的《赵氏孤儿》演述春秋晋灵公时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的矛盾斗争。《史记·赵世家》以及刘向的《新序》、《说苑》都有关于这一史实的记载。作品写权奸屠岸贾将忠良赵盾满门杀绝,并诈传灵公之命害死驸马赵朔,囚禁公主。公主在禁中生了赵氏孤儿,然后围绕孤儿命运展开一系列的斗争。通过屠岸贾的"搜孤"与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的"救孤",既揭露了屠岸贾的凶残,又突出了程婴等的义烈,构成一部表现忠臣义士和权奸斗争的壮烈悲剧。
程婴面对屠岸贾"有盗出孤儿者,全家处斩,九族不留"的榜文,从严密监守的公主府里把赵氏孤儿偷带了出来;韩厥不愿意将孤儿"献出去图荣进","利自己损别人",放走程婴与孤儿,并自刎而死以取信于程婴。在屠岸贾又要"把晋国内凡半岁之下一月之上新添的小厮"全部杀害以灭绝赵氏孤儿时,程婴为报赵朔平日优待之恩和救晋国小儿之命,又和公孙杵臼商量,一个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一个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终于救出了赵氏孤儿。
剧本在表现屠岸贾的残暴与奸诈的同时,突出了程婴等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几百年来上演不息。但作品过多渲染程婴的报恩思想,以及他对韩厥、公孙杵臼的不信任,也有损于这个人物形象的光辉。
尚仲贤,真定(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他的《单鞭夺槊》写尉迟恭榆科园单鞭跃马救秦王的故事,和《旧唐书》、《新唐书》等的记载相近。作品突出了尉迟恭的英武形象,有力地揭露了李元吉公报私仇、嫉贤害能的丑行,情节较紧凑,语言也朴素,在写唐代故事的杂剧中影响比较深远。
另外,他的《柳毅传书》是在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的基础上写成的。它在保持柳毅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等品质的同时,加强了柳毅与龙女三娘的爱情描绘,和李好古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张生煮海》成为元杂剧中两个较好的人神结合的爱情戏。它们以浪漫主义手法批判了家长制的婚姻,同时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幸福的大胆追求。
《昊天塔》和《赚蒯通》都是无名氏的作品。《昊天塔》是描写民间传说的杨家将戏。作品谴责了奸臣的卖国罪行,歌颂了杨令公的壮烈殉国,并在杨六郎等盗取杨令公骨殖的过程中塑造了孟良、杨五郎等民族英雄的形象。孟良有着"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的神勇,当他们潜入敌境盗取骨殖,敌人发兵追赶时,他自请一人截后。杨五郎出家多年,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佛门弟子",当杨六郎被敌将韩延寿追赶到五台山兴国寺时,兄弟各不相识,曾引起一场误会;后来弄清情况,弟兄协力,把韩延寿诱进兴国寺内处死,表现了团结御侮的精神。在艺术方面,根据剧情的需要,杨令公、孟良、杨五郎三人在不同场次分别担当主角,更多地刻划了几位正面英雄人物,是打破元杂剧一人独唱限制的一种变通办法。
《赚蒯通》通过蒯通过萧何的辩论,塑造了蒯通的策士形象。根据《史记》、《汉书》的记载,蒯通在韩信被斩之后对汉高祖说的一番话,虽然也替韩信辩护,却更多地为自己开脱。而《赚蒯通》则把秦汉之际一些策士的辩才和功臣被陷害的事实融化在蒯通同萧何的辩论中,成功地表现了这场政治斗争,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元杂剧中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得较好的作品之一。
第三节 杨显之 石君宝
杨显之、石君宝是擅长描写受压迫妇女的反抗斗争的杂剧作家,作风同关汉卿相近。
杨显之,大都人。《录鬼簿》说他是关汉卿的"莫逆之交",并说关汉卿的创作是经常跟他商量的。贾仲名吊他的〈凌波仙〉词说:"么末中补缺加新令,皆号为杨补丁。"么末就是杂剧,可见他是当时修改杂剧的能手。今存杂剧《潇湘雨》、《酷寒亭》两种。《潇湘雨》的舞台生命更长久,影响也更大。
《潇湘雨》通过书生崔通的富贵弃妻,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趋炎附势,负心忘本。崔通和张翠鸾结婚时,曾许下誓愿:"小生若负了你呵,天不盖,地不载,日月不照临。"但当他中了状元,试官愿意招他为婿时,他便"宁可瞒昧神纸,不可坐失良机",竟说"实未娶妻",和试官的女儿结婚了。当翠鸾孤苦伶仃地找上门来,他竟诬蔑她是偷了东西逃跑的奴婢,判罪解往沙门岛,并阴谋在路上害死她。这就把崔通阴险毒辣的嘴脸和卑污的灵魂充分地展现出来,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对张翠鸾被遗弃、被迫害的冤苦也描写的极为动人,但是出于作家"女不二嫁"的封建观念,张翠鸾终于和崔通妥协,损害了人物形象的光辉,也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
作品的语言本色而流畅。第三折通过张翠鸾带枷走雨,写出她悲苦的心情,相当动人。
则见他努眼撑睛大叫呼,不邓邓气夯胸脯。我湿淋淋只待要巴前路。哎!行不动我这打损的身躯。我捱一步又一步何曾停住,这壁厢那壁厢有似江湖。则见那恶风波他将我紧当处,问行人踪迹消疏。似这等白茫茫野水连天暮,你着女孩儿怎过去?
--〈刮地风〉
他、他、他,忒狠毒;敢、敢、敢,昧己瞒心将我图。你、你、你,恶狠狠公隶监束;我、我、我,软揣揣罪人的苦楚。痛、痛、痛,嫩皮肤上棍棒数;冷、冷、冷,铁锁在项上拴住。可、可、可,干支剌送的人活地狱;屈、屈、屈,这烦恼待向谁行诉?......
--〈古水仙子〉
第四折临江驿父女相逢一场,将翠鸾父亲对女儿的思念,翠鸾的哭诉,驿丞和解子的吵闹,父女的会面等情节交织起来,组成了全剧的高潮,表现了作家在关目处理上的才能。
石君宝,平阳(山西临汾)人。现传有杂剧《秋胡戏妻》、《曲江池》和《紫云亭》三种,都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痛苦遭遇和斗争精神的。
《秋胡戏妻》事见刘向《列女传》,后成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剧中主角罗梅英刚结婚三天,丈夫秋胡就被勾去当兵。梅英在家坚贞自守,历尽了千辛万苦。十年后秋胡得官回家,在桑园偶然相会,夫妻已不相识,秋胡竟"倚强凌弱",把她当人家的妻子调戏。当梅英知道这就是自己盼望多年的丈夫时,她气愤极了,坚决要讨休书,最后婆婆以自杀胁迫,她才认了丈夫。
罗梅英作为封建社会的妇女,不可能摆脱"烈女不事二夫"的贞节观念;但作品主要反映了她忠于爱情、蔑视富贵、具有强烈反抗性的劳动人民品质。她为了夫妻和顺相处,宁可嫁穷苦艰难的秋家,却不愿"拣取一个财主"。秋胡被勾去当兵后,她替人"缝联补绽、洗衣刮裳、养蚕择茧"来养活婆婆。虽然连自己的父母、婆婆在李大户的威逼、利诱下也来劝她改嫁,但她毫不动摇。当秋胡在桑园里拿黄金引诱她时,她愤怒地揭露了他的卑污灵魂:"哎!你个富家郎惯使珍珠,倚仗着囊中有钞多声势,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不由昝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最后秋胡以武力威胁她,她仍是神态凛然,坚贞不屈:
你瞅我一瞅,黥了你那额颅;扯我一扯,削了你那手足;你汤我一汤,拷了你那腰截骨;掐我一掐,我着你三千里外该流递;搂我一搂,我着你十字皆(街)头便上木驴。哎!吃万剐的遭刑律,我又不曾掀了你家坟墓,我又不曾杀了你家眷属。
--〈三煞〉
虽然作品不可能给罗梅英安排别的结局,仍是夫妇团圆,但罗梅英说自己一度要和秋胡离异,是为了"整顿我妻纲",多少含有提高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的内容,依然有它的积极意义。
作品的语言本色泼辣,接近关汉卿,很好地刻划了人物心理。在元人杂剧中是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作品。
《曲江池》根据《李娃传》写成。在主题思想的鲜明性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性上都比原作有较大的提高。作品集中揭露了封建伦理的虚伪残酷,歌颂了妓女李亚仙和书生郑元和的爱情,风格同关汉卿的《金线池》相近。
第四节 白朴 马致远
白朴和马致远是王实甫之外,以文采见长的作家。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卒年不详。祖籍奥州(山西河曲)。他幼年时值金国覆亡,饱经兵乱,赖诗人元好问多方扶持,并教他读书。金亡后流寓真定。真定是当时北方一个重要戏剧演出地点。在大都时,他曾和关汉卿共同参加过玉京书会,并到过汴梁、杭州等戏剧演出较盛的地方。晚年寄居南京。今存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二种。
《墙头马上》是反映封建社会男女爱情问题的优秀作品之一。作品受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一诗的启发,正面歌颂青年男女对自由婚姻的合理要求和斗争,塑造了李千金的光辉形象。
李千金在花园墙头看见了马上的裴少俊,就大胆的爱上了他。当她和少俊的私情被嬷嬷发现时,她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说:
龙虎也招了儒士,神仙也聘与秀才,何况咱是浊骨凡胎?一个刘向题倒西岳灵祠,一个张生煮沸东洋大海,却待要宴瑶池七夕会,便银汉水两分开;委实这乌鹊桥边女,舍不得斗牛星畔客。
--〈牧羊关〉
后来她和少俊私奔,在裴家后花园暗地住了七年,又被裴尚书发觉,逼迫少俊休了她,在狠毒的裴尚书和软弱的丈夫面前,她表现得更其坚强。当裴尚书骂她"败坏风俗"、"女嫁三夫"时,她一句句顶回去。后来少俊得了官,求她重作夫妇,她还不肯答应。李千金较之其他爱情剧里出身大家的闺秀,具有更强烈的斗争精神。不过她在裴尚书面前一再申辩自己并非出自倡优之家,依然流露了作家的封建门弟观念。
《梧桐雨》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杂剧前三折写李隆基自以为太平无事,宠幸杨贵妃,朝歌暮宴,无有虚日,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掌羽衣曲"的安史之乱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马嵬兵变,是通过舞台艺术形象表现封建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的。第四折根据《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写安史叛乱平定后,李隆基从西蜀回京,退居西宫,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席,梨园子弟正准备演出,被窗外一阵阵梧桐上的雨声惊醒。他说:"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他惊醒了。"接唱〈滚绣球〉曲:
长生殿那一宵,转回廊说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尽言词絮絮叨叨。沉香亭那一朝,按霓裳舞六么,红牙箸击成腔调,乱宫商闹闹吵吵。是兀那当时欢会栽排下,今日凄凉厮凑着。暗地量度。
当时的欢会带来今日的凄凉,这是白朴从李隆基一生历史中总结出的主题思想,同时带有金亡国的时代特征。然而作者不可能从封建王朝的阶级本质指出它盛极必衰、乐极生悲的必然性,更不可能为这些亡国帝王找到一条摆脱败亡的道路,结果就只能以半是诅咒半是哀挽的大段悲歌结束全剧。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杂剧。明初贾仲明为他写的《凌波仙》吊词,说他是"万花丛里马神仙"。元人称道士做神仙,他实际是当时在北方流行的全真教的信徒。《录鬼簿》说他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现实的厌世的态度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作品除散曲外,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汉宫秋》是元人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据《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汉元帝竟宁年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以增强汉、匈民族团结。马致远写《汉宫秋》,把故事改为汉元帝时国势衰弱,奸臣毛延寿因求贿不遂,丑化王昭君的画像,事发叛国,勾引匈奴兵犯境,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昭君被迫出塞和番,行至汉匈交界的黑江,投江自杀。它暗示读者,一个招权纳贿的权奸,一旦罪恶败露,就有可能叛国投敌;而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志士,在面临国家民族的危难时,应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从这个思想内容来看,《汉宫秋》杂剧的产生和流传,是元灭金、灭宋的历史转折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民族矛盾在戏曲舞台上的集中反映,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倾向。第四折写汉元帝在秋夜雁声中对昭君的思念,也渗入了作者对民族矛盾中许多人家破人亡的感慨。决定于作者的历史和阶级局限,他不可能理解历史上王昭君出塞和亲的积极意义,对汉元帝过于同情和美化,感伤情调也较浓。
《汉宫秋》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第三折通过深秋的萧瑟和深宫的冷落衬托离情别绪。第四折借长空孤雁的悲鸣,抒发元帝对王嫱(昭君)的怀念,都写得很动人。如第三折里元帝送别昭君后唱的曲词:
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七弟兄〉
呀!俺向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注:《元曲选》作"色早迎霜",此处据《雍熙乐府》改。"迎霜兔"为元人常用语,睢景臣《离祖还乡》:"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将;泣寒将,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梅花酒〉
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收江南〉
这里的一景一物都深深染上了悲凉的色彩,缠绵往复地写出了元帝内心的忧伤。
《青衫泪》依白居易《琵琶行》敷衍而成,写白居易与裴兴奴的爱情故事。《荐福碑》写书生张镐的不幸遭遇。诅咒了社会上"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但充满了宿命论观点。《陈抟高卧》则歌颂了逃避现实的隐士。他的《黄粱梦》、《岳阳楼》、《任风子》等三种写道家度人出世的剧本,更极力宣扬道教的教义,代表杂剧创作中的一种消极倾向。由于作家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剧中有些曲子写得很好。
第五节 郑廷玉、武汉臣及其他作家
郑廷玉、武汉臣是思想比较复杂的作家,他们对现实有一定的认识,又熟悉舞台演出情况;但由于他们封建迷信思想比较浓厚,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成就。
郑廷玉,彰德(河北彰德)人。今存杂剧《看钱奴》、《后庭花》等五种。《看钱奴》写财主周荣祖家"福力所积,阴功三辈",为"一念差池,合受折罚"。而平时不敬天地,"本当冻饿而死"的穷贾儿,因在佛像面前百般祈求福禄,神灵体念上帝"不生无禄之人",遂将周家的福力借与他二十年。结果周荣祖受了二十年贫穷的折罚,穷贾儿享了二十年他人的富贵。人物就在自己不可知的命运中完成了神灵的安排,周家的财富二十年后又丝毫不差地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作品宣扬了神佛的威力和因果报应、富贵在天的迷信思想。但其中刻划财主的悭吝与狠毒,揭示了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精神面貌,仍有它的现实意义。
"雪中卖子"一场和贾仁病死时的描写,突出地刻划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他买周荣祖的儿子又舍不得"恩养钱",咬几次牙才出了两贯钱。周荣祖不肯,他反赖人家反悔,要罚他一千贯钱。还把周荣祖硬推出门,嗾狗咬他。他自己说,一次走到街上,一个店里正烧鸭子,他便推买鸭子,着实地挝了一把,油了五个指头。回家吃饭,一碗饭咂一个指头,一会瞌睡上来,剩下的小指头被狗舌了,便一气得病。临死还嘱咐儿子把他剁成两截装在马槽里,免得买棺材。流落叫化的周荣祖对财主的痛骂,也道出了穷人对不平社会的愤怒与诅咒:
......似这等无仁义愚浊的却有财,偏着俺有德行聪明的嚼韭菜,这八个字穷通怎的排?则除非天打算日头儿轮到来。发背疔疮是你富汉的灾,禁口伤寒着你这有钱的害,有一日贼打劫火烧了你院宅,有一日人连累抄没了旧钱债。恁时节合着锅无钱买米柴,忍饥饿街头做乞丐,这才是你家破人亡见天败。......
--〈随煞〉
武汉臣,山东济南人。今存杂剧三种。他既写出了竭力宣扬封建宗法观念的《老生儿》,又写出了有较好意义的《生金阁》。《生金阁》描写一个"打死一个人如捏死一个苍蝇"的庞衙内,强占了穷秀才郭成的宝物生金阁,还要霸占郭成的妻子李幼奴。郭成不从,便被铡死,而且因为嬷嬷同情幼奴,又害死了嬷嬷。这就比较尖锐地反映了权豪势要的横行霸道,无法无天。但作者写郭成的死是逃避不了的"血光灾",又在舞台上出现了提头鬼和娄青勾鬼的场景,这就使作品笼罩了一种浓厚的宿命论思想和恐怖气氛。
李行道的《灰阑记》、孟汉卿的《魔合罗》都是元人公案戏里比较成功的作品,对倚强凌弱、虚伪欺诈的社会风气和吏治的黑暗揭露比较深刻。《灰阑记》中包公用"灰阑拉子"断案的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人民传说中包公明断是非的智慧。元代权豪势要的横行和政治的黑暗是产生公案戏的社会基础。公案戏中清官的形象多少体现了当时人民的意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人民的斗志。
此外,戴善夫的《风光好》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讽刺喜剧。作品成功地刻划了陶学士伪善的精神面貌。女真族作家李直夫的《虎头牌》颂扬了山寿马法不徇私的精神,记录了女真族的风俗习惯。代表了元杂剧不同方面的成就。
在元代前期也出现过大力宣扬富贵在天(如《降桑椹》)和反对男女自愿结合(如《张天师》)的作品,它们和武汉臣的《老生儿》,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共同成为杂剧发展中的一股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