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律历考 » 古今律历考全文在线阅读

《古今律历考》卷十

关灯直达底部

钦定四库全书

古今律厯考卷十    明 邢云路 撰厯代二

厯代考

史记律书

史云六律为万事根本而于兵械尤所重卒归于汉文之无议军天下和乐言律本也又言律厯通五行八正之气不周风居西北东东壁又东营室至危十月也律中应钟其于十二子为亥广莫风居北方东至虚至须女十一月律中黄钟其于十二子为子十母为壬癸东至牵牛至建星【在斗】十二月律中大吕其于十二子为丑条风居东北南至箕为正月泰蔟为寅南至尾至心至房明庶风居东方二月夹钟为卯为甲乙南至氐至亢至角三月姑洗辰清明风居东南维西至轸至翼四月仲吕已西至七星西至张【星在张西史误】至注【咮也栁鸟咮西近鬼】五月蕤賔景风居南午丙丁西至弧狼【在井】凉风居西南维六月林钟未北至伐参【觜在参上】七月夷则申北至浊【浊谓之毕】至留【留即昴】八月南吕酉阊阖风居西方庚辛北至胃至娄至奎九月无射戌各有名义焉皆古法也数则黄钟既云八十一为宫又云八寸七分为宫既又云九寸为黄钟之宫何自相悖也不知黄钟之九寸乃九分之寸也九九八十一之九寸为是而八寸七分之説为非黄钟且然它可知矣其损益相生法数正变之实详见别简史记厯书

按史记厯书云在古厯作于孟春鸡三号鸣【三号鸣寅时也谓黄帝调厯以前有上元太初厯等皆以寅为正及颛顼夏后氏亦然惟黄帝及殷周鲁厯并以子为正】秦用亥正汉兴张苍等虽明习厯论著不成今改夏正其更以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甲】摄提格【寅】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十一月夜半朔旦冬至【谓以夜半为旦】正北十二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十二大余五十四小余三百四十八大余五小余八何也太史公谓月名毕聚毕甲聚子甲子月也日得甲子十一月甲子日夜半甲子时冬至子日为冬至故云正北子位北也谓每岁行周天全度外余四分度之一以十二辰分之则子年在子丑年在卯寅年在午卯年在酉也十二者岁有十二月若有闰则云十三也无大余无小余者甲子朔旦冬至满甲子除尽朔旦以前无奇日分故无朔之大小余也又云无大余无小余者谓冬至与朔同日时亦无奇日分故无气之大小余也曰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大余五十四者甲寅至乙卯十二月每月二十九日共三百四十八日日下余分每年盈六日共合三百五十四日故云大余五十四小余三百四十八者每月二十九日下余分四百九十九以岁十二乗之以日法九百四十而一盈六日余三百四十八故每岁加小余三百四十八为朔之余也曰大余五小余八者以三十二岁之积日一万一千六百八十八以日法三十二而一得三百六十五日○八满甲子去之余五故曰大余五余八故曰小余八为气之余也后仿此如端单阏为太初二年乙卯岁大余四十八小余六百九十六者每岁大余五十四倍之为一百八满甲子去之余四十八每岁小余三百四十八倍之为六百九十六为朔之余也大余十小余十六者每岁大余五倍之为十每岁小余八倍之为十六为气之余也如游兆执徐为太初三年丙辰岁大余十二小余六百三者谓丙辰前乙卯岁月十三有闰大余于四十八内应加二十三共为七十一小余每年三百四十八因有闰加四百九十九为八百四十七以加于六百九十六内共为一千五百四十三满法九百四十收之盈一日加于大余七十一内为七十二日满甲子去之余十二日仍余六百三为小余故曰大余十二小余六百三为朔之余也大余十五小余二十四者大余十加五为十五小余十六加八为二十四为气之余也以歩气甲寅至丁巳凡四年小余每年二十五刻四年积百刻成一日故太初四年彊梧大荒落丁巳岁无小余甲寅至丙子凡二十三年置岁余五日二十五刻以积年二十三乗之得一百二十日七十五刻满甲子去之无大余仍余七十五刻以日法三十二因之得二十四为小余故昭帝始元五年距太初元年积二十三年游兆困敦丙子岁无大余小余二十四以斯歩至元帝建始四年祝犂大荒落之己巳岁莫不皆然此史记歩厯之大较也以授时推太初元年丁丑岁十一月壬子定朔分二十九日七十二刻得癸巳日酉时合朔冬至分五十七日六十四刻得十一月二十九日辛酉申时冬至史云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合朔冬至法推丁丑年壬子月癸巳日辛酉时合朔丁丑年壬子月辛酉日丙申时冬至固非至朔同日亦非其年月日时气既非子则非正北史云气朔俱无大小余法推是月朔大余二十九小余七十二二十九日气大余五十七小余六十四史云四年无大余二十三年无小余者以斗分之四分所累皆非也或解之曰史迁所谓以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者谓七年十一月朔旦冬至无余分如上古甲寅年甲子月朔旦冬至为起厯之元非谓七年即甲寅也其以太初天汉太始征和以至六十年后建始各年号分配年名之下乃后人以此厯谱附入太史公厯述内非太史公自注也不然太史出于武帝时安能预知六十年后年号而先书于厯述年名之下哉此必后人増益之无疑也斯言诚是矣然汉太初元年十一月朔非子时气非朔日非至朔同日无余分以此为得上元则何以解焉班固志太初元年岁在丙子天正后丁丑今以史汉厯年附注于后

史记  汉书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甲寅  丁丑

端单阏二年   乙卯  戊寅

游兆执徐三年   丙辰  己卯

彊梧大荒落四年  丁巳  庚辰

徒维敦牂天汉元年 戊午  辛巳

祝犂协洽二年   己未  壬午

商横涒滩三年   庚申  癸未

昭阳作噩四年   辛酉  甲申

横艾淹茂太始元年 壬戌  乙酉

尚章大渊献二年  癸亥  丙戌

焉逢困敦三年   甲子  丁亥

端赤奋若四年  乙丑  戊子

游兆摄提格征和元年丙寅  己丑

彊梧单阏三年   丁卯  庚寅

徒维执徐三年   戊辰  辛卯

祝犂大荒落四年  己巳  壬辰

商横敦牂后元元年 庚午  癸巳

昭阳协洽二年   辛未  甲午

横艾涒滩始元元年 壬申  乙未

尚章作噩二年   癸酉  丙申

焉逢淹茂三年   甲戌  丁酉

端大渊献四年  乙亥  戊戌

游兆困敦五年   丙子  己亥

彊梧赤奋若六年  丁丑  庚子

徒维摄提格元鳯元年戊寅  辛丑

祝犂单阏二年   己卯  壬寅

商横执徐三年   庚辰  癸卯

昭阳大荒落四年  辛巳  甲辰

横艾敦牂五年   壬午  乙巳

尚章协洽六年   癸未  丙午

焉逢涒滩元平元年 甲申  丁未

端作噩本始元年 乙酉  戊申

游兆阉茂二年   丙戌  己酉

彊梧大渊献三年  丁亥  庚戌

徒维困敦四年   戊子  辛亥

祝犂赤奋若地节元年己丑  壬子

商横摄提格二年  庚寅  癸丑

昭阳单阏三年   辛卯  甲寅

横艾执徐四年   壬辰  乙卯

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癸巳  丙辰

焉逢敦牂二年   甲午  丁巳

端协洽三年   乙未  戊午

游兆涒滩四年   丙申  己未

彊梧作噩神雀元年 丁酉  庚申

徒维淹茂二年   戊戌  辛酉

祝犂大渊献三年  己亥  壬戌

商横困敦四年   庚子  癸亥

昭阳赤奋若五鳯元年辛丑  甲子

横艾摄提格二年  壬寅  乙丑

尚章单阏三年   癸卯  丙寅

焉逢执徐四年   甲辰  丁卯

端大荒落甘露元年乙巳  戊辰

游兆敦牂二年   丙午  己巳

彊梧协洽三年   丁未  庚午

徒维涒滩四年   戊申  辛未

祝犂作噩黄龙元年 己酉  壬申

商横淹茂初元元年 庚戌  癸酉

昭阳大渊献二年  辛亥  甲戌

横艾困敦三年   壬子  乙亥

尚章赤奋若四平  癸丑  丙子

焉逢摄提格五年  甲寅  丁丑

端单阏永光元年 乙卯  戊寅

游兆执徐二年   丙辰  己卯

彊梧大荒落三年  丁巳  庚辰

徒维敦牂四年   戊午  辛巳

祝犂协洽五年   己未  壬午

商横涒滩建昭元年 庚申  癸未

昭阳作噩二年   辛酉  甲申

横艾阉茂三年   壬戌  乙酉

尚章大渊献四年  癸亥  丙戌

焉逢困敦五年   甲子  丁亥

端赤奋若竟宁元年乙丑  戊子

游兆摄提格建始元年丙寅  己丑

彊梧单阏二年   丁卯  庚寅

徒维执徐三年   戊辰  辛卯

祝犂大荒落四年  己巳  壬辰

史记天官书云杓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隂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大角者其両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注云龙角东方宿为天三门连殷中也杓北斗之第七星衡第五星魁第一星言昏建用杓指寅夜半建用衡指寅平旦建用魁指寅也帝车乃大帝乗车无所不纪句曲提携也夫曰斗杓龙角直摄提以建时节而寅月之昏杓指寅方若以为定焉者以故日官定为斗分斗厯歴代因之多失其真不知昏杓指寅汉世则然嗣后天星渐移十二辰昏之杓皆可指非一定也

又云织女天女孙也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注谓晋灼云太岁在四仲则岁行三宿太岁在四孟四季则岁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岁而周天考周天宿井多至三十三度觜少不及一度岁星之岁行三度二度岂能尽合以故史记歩五纬之率奇零悉差

史记封禅书云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僊登于天今上戊辰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是日昧爽天子乃郊拜太乙坛其賛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公卿言皇帝郊见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烛天太史公祠官寛舒等曰神灵之休福祐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大畤坛三岁天子一郊见其秋伐南越告太乙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大一锋命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次年南越平审如是则气朔分齐莫神斯日兵家之胜筭协帝之灵防也然以法歩元鼎五年己巳岁十一月定朔分一十五日八十刻得己卯日戌时合朔冬至分一十五日五十五刻得己卯日未时冬至气朔同日乃己卯日其辛巳则月三日非冬至亦非朔也汉厯止用一斗分歩平朔而盈缩迟疾俱无所以晦朔常差二日此之类也汉厯云先借半日名阳厯不借名隂厯阳厯先朔月生隂厯朔后月生今以初三为朔是朔日月真可生矣彼昏不知则实并至与朔而同歩之三日也吁嗟歩厯之舛亡论已独柰何汉武以此事天感黄气之祥协平蛮之吉然则太乙之神非至朔同日亦可降祥而南旗之指即用月三日亦能效灵乎则不可得而解矣

古今律厯考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