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鲒埼亭集 » 鲒埼亭集全文在线阅读

《鲒埼亭集》目录

关灯直达底部

鄞全祖望绍衣譔 余姚史梦蛟竹房校

卷首 世谱 年谱

卷一 颂:圣淸戎乐词一十六篇 三后圣德诗一十二篇 蕃部乐词五篇 诸曲七篇

卷二 赋一:皇舆图赋(有序) 国书赋(有序) 五六天地之中合赋(有序跋)

卷三 赋二:国子监石鼓赋(有序跋) 哈密瓜赋(有序) 淡巴菰赋(有序) 葛仙米赋(有序) 鲒酱赋(有序跋) 十二雷茶灶赋(有序) 金峩山晚杨梅赋(有序)

卷四 语:湖语

卷五 辞:剡源九曲辞(有序跋) 射龙将军扬波辞 海若白事小史解嘲

卷六 碑铭一:明四川道御史再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谥忠贞今谥恭洁陈公神道碑铭 明直隶宁国知府玉尘钱公神道表

卷七 碑铭二:明故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钱公神道第二碑铭

卷八 碑铭三:明兵部给事中董公神道表 明锦衣徐公墓柱铭 明处士四岑张先生墓幢文 明建宁兵备道佥事鄞倪公坟版文 明翰林院简讨兼兵科给事中箕仲钱公些词 明故张侍御哀词 明管江杜秀才窆石志 雪窦山人坟版文

卷九 碑铭四:明故权兵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鄞张公神道碑铭

卷十 碑铭五:明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华亭张公神道碑铭 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

卷十一 碑铭六: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卷十二 碑铭七:亭林先生神道表 二曲先生窆石文 应潜斋先生神道碑

卷十三 碑铭八:沈华甸先生墓碣铭 蜃园先生神道表 鹧鸪先生神道表 施石农先生墓志铭 祁六公子墓碣铭

卷十四 碑铭九:中条陆先生墓表 忍辱道人些词 明故兵部员外郞蘖庵高公墓石表 李驾部墓志铭 天多老人墓石志 钱东庐征君墓表

卷十五 碑铭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世袭轻车都尉会稽姚公神道第二碑

卷十六 碑铭十一:翰林院编修湛园姜先生墓表 大理悔庐陈公神道碑铭 提督贵州学政翰林院编修九沙万公神道碑铭 南岳和尚退翁第二碑

卷十七 碑铭十二:前侍郞桐城方公神道碑铭 翰林院编修学士长洲何公墓碑铭 阁学临川李公神道碑铭

卷十八 碑铭十三:工部尚书仁和赵公神道碑铭 刑部侍郞管礼部侍郞事坦斋王公神道碑铭 故甘抚复翁胡公墓碑铭 翰林院学士南昌万公墓碑铭 郑侍读篔谷先生墓碑铭 吏部侍郞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江苏邵公神道碑铭 太常晚闻陶公神道碑铭

卷十九 碑铭十四:郑芷畦窆石志 周穆门墓志铭 沈东甫墓志铭 前甘泉令明水龚君墓志铭 杭州海防草塘通判辛浦鲍君墓志铭 赵谷林诔 右赞善峚山宋君墓志铭

卷二十 碑铭十五:王立甫圹志铭 姚薏田圹志铭 沈果堂墓版文 厉樊榭墓碣铭 张南漪墓志铭 万循初墓志铭 河南禹州牧蘗斋施君墓志铭 方定思墓志铭 陆茶坞墓志铭

卷二十一 碑铭十六:五岳游人穿中柱文 知平凉府蒋公墓表 李东门墓表 陈丈孔塘圹志铭 董次欧先生墓版文 陈裕斋先生墓版文 翰林蓼厓蒋先生穿中柱文 端孝李先生窆石铭 知永昌府董公墓表

卷二十二 碑铭十七:磁州牧西郭万君墓表 黄丈肖堂墓志 郭芥子墓志铭 陈南皋墓志铭 史雪汀墓版文 尚书职方郞陈公墓碣铭 钱a芍庭诔 陈卜年志 李次行墓版文 范冲一穿中柱文 韭儿埋铭

卷二十三 碑铭十八:贺公逸老堂碑铭 遐追山二庙碑 景迂先生船场祠堂碑铭 陈忠肃公祠堂碑铭 碧溪魏文节公祠堂碑铭 大愚吕忠公祠堂碑铭 蒋金紫园庙碑 宋忠臣袁公祠堂碑铭 观察半湖陈公祠堂第二碑铭 象山姜忠肃公祠堂碑文

卷二十四 碑铭十九:明太保倪文正公祠堂碑铭 子刘子祠堂配享碑 舟山宫井碑文 黄太傅庙碑阴 碧沚龙神庙碑铭 宋兰亭石柱铭 宁波府儒学进士题名碑

卷二十五 行状一:工科给事中翰林院编修济寰曹公行状 通判知山东堂邑县事张府君行状

卷二十六 行状二:明浙抚右佥都御史前分巡宁绍台道金坛于公事略 明太常寺卿晋秩右副都御史茧庵林公逸事状 阳曲傅先生事略 陆丽京先生事略 邵得鲁先生事略 姚敬恒先生事略 明辽督熊襄愍公轶事略

卷二十七 传一:庄太常传 周思南传 陈光禄传 沈太仆传 贞愍李先生传 周监军传 毛戸部传 周布衣传

卷二十八 传二:陆桴亭先生传 万贞文先生传 刘继庄传 蓬莱王孝子传 董永昌传

卷二十九 论一:孙武子论 平原君论 四皓论 扬刘优劣论 龚壮论 帝在房州史法论 李克用论 杨文公论 陈同甫论 明庄烈帝论 庄定山论

卷三十 记:浦阳江记 东莱大小沽河记 宋枢密蒋文穆公端砚记 宋婺女倅厅旧本记(有跋) 明孝宗御箑记 先侍郞府君生辰记 钱忠介公降神记 钱忠介公画像记 蕺山相韩旧塾记 涧上徐先生祠堂记 访寒厓草堂记

卷三十一 序一:古文篆韵题词 永嘉张氏古礼序 程氏春秋分记序 静远阁周礼解序 汉隶字源校本序 北窗炙輠题词 明故太仆思庵沈公诗集序 姜贞文先生集序 西汉节义传题词 梨洲先生思旧录序

卷三十二 序二:钱侍御东村集序 董高士晓山墨阳集序 爱日堂吟稾序 宝甈集序 修川小集题词 莺脰山房诗集序 藂书楼书目序 愚山施先生谱序 赠赵东潜校水经序 浮山大禹庙山海经塑像诗序 赠钱公子二池展墓入闽中序

卷三十三 议:冬靑义士祠祭议与绍守杜君 冬靑义士祠祭议二与绍守杜君 冬靑义士祠祭议三与绍守杜君 为明故相胶州高公立祠议与绍守杜君 阿育王寺为蘗葊居士立祠议与住持畹荃 钱忠介公夫人忌日议 考正府主广灵庙议 废奉化县灵昌庙议示奉化令 大涤山房祀石斋先生议与杭守杜君 改正成化祠祀典议示定海令

卷三十四 简帖:移诘宁守魏某帖子 心丧剳子荅鄞令 论适孙嗣统帖子荅姚薏田 奉荅临川先生序三阳学统源流札子 金史第三帖子与堇浦 辨吾家启东墓志世系与厉樊榭 董征君祠堂志帖子荅钝轩 寄谢副使石林札 荅樊榭 荅山阴令舒树田水道札 水经砾溪帖子柬愼甫 与同馆某君札

卷三十五 杂着:辨大夫种非鄞产 辨钱尚书争孟子事 公棠辨 汉会稽三都尉分部录 昆明池考 广德湖田租考 知广西府杨公传纠缪 节愍赵先生传纠缪 记范孝子事 记李烈妇事 周躄堂事辨诬 记马惟兴语 凯风说示李桐 戡黎说荅东潜 天妃庙说 词科缘起 丧主丧孤辨 姑姊妹夫丧主辨 释堇 说鲥

卷三十六 题跋一:先太保唐公吿身跋 先太师越王吿身跋 先太师徐公吿身跋 先观察吿身跋 先太师申王吿身跋 先少师周公吿身跋 先太师和王吿身跋 先少师节度使吿身跋 先太府承宣吿身跋 先太尉参政吿身跋 族祖息耘先生诗卷跋 族祖眞志先生墓石本跋 再跋眞志先生志石 三跋眞志先生墓石 先司空公女墓石跋 先简讨公吿身跋 先司空公谕祭章跋 先宗伯公谕祭章跋

卷三十七 题跋二:宋搨石鼓文跋 汉荡阴令张迁碑跋 汉司隶鲁峻碑跋 汉昆阳令尹宙碑跋 汉北海相任城景君碑跋 汉史晨祠孔庙奉铭碑跋 汉史晨飨孔庙后碑跋 汉孔庙置百石卒史孔龢碑跋 汉韩勑孔庙二碑跋 汉酸枣令刘熊碑跋 汉郞中郑固碑跋 汉淳于长夏承碑跋 汉西岳华山碑跋 汉泰山都尉孔庙碑跋 汉执金吾烝武荣碑跋 汉宗氏故吏处士碑阴名跋 汉故圉令赵君碑跋 汉鲁灵光殿钓鱼池砖跋 魏公卿上尊号碑跋 魏修孔庙碑跋 晋汲县齐太公望表跋 魏孝文比干碑跋 魏重修中岳庙碑跋 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碑跋 梁始兴安成二王碑跋 东魏兴和孔庙碑跋 北齐胡长仁重修郭巨碑跋 隋大业孔庙碑跋 唐贞观孔庙碑跋 唐贞观比干碑跋 唐贞观晋祠碑跋 唐高宗明征君碑跋 唐敬宗皇帝碑跋 唐升仙太子碑跋 唐垂拱少林寺碑跋 唐太原王夫人碑跋 唐开元泰山摩崖搨本跋 唐凉国长公主碑跋 宋广平神道碑跋 元次山墓碑跋 叶歙州神道碑跋 元次山阳华山体石铭跋 唐阳门桥亭碑跋 唐天宝嵩阳观碑跋 唐晋献武王北岳庙题名碑跋 唐李代州墓碑跋 唐福州王审如碑跋 石晋奈何将军碑跋 蜀广政石经残本跋 吴越重修闽忠懿王庙碑跋 杨吴寻阳长公主墓志跋

卷三十八 题跋三:宋重修嵩岳中天王庙碑跋 宋重修大相国寺碑跋 南岳梦英师说文偏傍字源跋 梦英师篆书千文碑跋 梦英十八体篆书碑跋 宋祥符天书摩崖石墨跋 韩魏公定州政绩碑跋 韩魏公北岳庙碑跋 欧公泷冈阡表石本跋 鲜于侁灵岩寺诗石本跋 宋应天府虞城县故迹碑跋 宋重摩唐储潭庙祈雨碑跋 宋登封县免抛科碑跋 宋大观御制五体碑跋 宋龙虎山门道正王道坚牒跋 楼楚公三十六峯赋石碑跋 建中靖国少林寺瑞芝图跋 二蔡达摩石墨跋 大观御制八行碑文跋 游景叔墓志跋 游景叔昭陵图跋 宋元佑党籍碑跋 刘凝之墓记跋 司马温公光州祠堂碑跋 贺秘监逸老堂碑跋 逸老堂碑跋二 开庆已未勅书跋 楼氏昼锦堂碑跋 摄山游默斋题名跋 靳州白龙洞题名跋 党承旨普照寺碑跋 党承旨杏坛二大字跋 雪庭西舍记跋 金沙门福迎墓志跋 程少中墓碑跋 元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跋 元刻司马温公投壶图跋 揭文安公天一池记跋 元大德孔庙碑跋 元哈讨不花祭祀庄田碑跋 庆元路学宫碑跋 石鼓文音训碑跋 元皇姊鲁国长公主文庙金博山垆碑跋 王秋涧神道碑跋 万氏永思堂石刻跋 明宗室靑阳子消寒九九图跋 栋塘李翁石刻家传跋 陈后冈题名跋 慈元全节庙碑跋 明开封府学石经碑赞跋 林泉雅会图跋一 林泉雅会图跋二 林泉雅会图跋三

谢山先生鲒埼亭集嘉庆癸亥八月梦蛟在杭州紫阳书院从沈松门大令得之松门得之杭堇浦编修云是谢山手定本间缀评点乃堇浦笔也校先生文集者高弟董小钝蒋樗庵小钝譔年谱言先生临殁以集五十卷寄扬州马氏丛书楼后归堇浦索之不可得见又言先生集共一百二十卷自四十卷至四十九卷为经史问荅是本虽出杭氏然止三十八卷合之经史问荅以较五十卷已阙二卷先生尚有外集五十卷诗集十卷统计亦不足百二十卷之数疑传钞多所佚阙松门遽归道山不能问其详也先生文久系寓内企望是本出自手定尤可宝贵急付剞劂并购得经史问荅板合印以广其传中有蠧简脱字悉仍其旧不敢妄补他日访得樗庵校本当覆加审定外集诗集力未能刋是所望于同志者嘉庆甲子十一月朔日余姚后学史梦蛟谨识

全氏世谱 余姚史梦蛟竹房校

全氏出自周官泉府之后以官为氏其后以同音通于全据国语隗姓之分亦有潞洛泉余满五氏然全氏之所出非隗也或曰全之本姓为王汉元后之族属以避新都之乱易姓如辅果或曰殷王高宗之后为全二说皆无据全氏之著名于旧史者自东汉桂阳太守柔始其子大司马钱唐侯琮以勋伐起孙吴尚主于是江左戚里莫如全氏大司马兄子卫将军永平侯尚以王舅诸子鎭北将军都亭侯緖以东关破魏功临湘侯怿以袭父业都乡侯吴以国甥其余如端如翩如缉如靖如袆如仪如纪如熙皆以侍郞都尉典兵宿卫旣而孙琳擅政寿春失援临湘与诸弟诸子入魏永平诛权臣不克遇祸全氏始衰至刘宋而光禄大夫孝宁侯景文继之至陈而水部郞援继之孝宁以前多用功业起家水部始以经术为易诗宗临湘之入魏也诸弟子皆封爵故河北全氏不下江左其后高齐有黄门侍郞元起唐末有雄武节度使中书令师朗王蜀之勋臣也又有金州防御使师郁仕孟氏世为商洛豪宗今全氏旧谱指北史诸泉(泉企父子)为临湘之后谓其改姓不知全氏之由泉而改非泉氏之由全也入宋而商洛之族阻兵被夷而江左全氏复盛太平兴国中有讳权者累官侍御史知靑州以母忧不出奉其父由钱唐迁居鄞之桓溪则谢山先生之始祖也上溯桂阳其世二十有七侍御生二子长鼎次俎而鼎为明州学录故侍御来鄞其卒也葬于溪上之沙渚其时侍御弟兴亦迁越之东浦无子以俎为后越六世为宋理宗之母家追封曾祖以下则有若太保唐公安民唐公子为太傅越王份越王子为太师申王大中太师徐公大节徐公卽宋史所称保长者也申王子为太师和王昭孙是为度宗元舅徐公子为少傅节度使周公纯夫少师节度使淸夫和王子为太尉参政元坚周公子为太府卿槐卿而福王之妃亦出于全方理宗之潜龙也学于余鲁公天锡之家因访外氏于溪上尝飮食焉旣而卽位推恩并赐官爵而桓溪诸全不欲攀外戚之宠以邀恩泽相约不出朝议高之乃选其中二人曰汝梅汝霖尚县主而为树双阙于碶上颜之曰鹊巢以表焉是后桓溪族姓分为八泒曰前宅后宅东宅西宅中宅田宅皆侍御五世孙琚之后也曰南宅北宅皆侍御五世孙礼之后也其旣于今歴年八百有余孙枝二十六叶而溪上之居未散代有显者吾乡言世家未有若此之永者也而谢山之世则自礼而下皆有名号生卒可按自政而下始得详其行实礼生宗显宗显生得信得信生昌世昌世生明五府君明五府君生巳一府君巳一府君生惟一府君惟一府君生南十二府君四世皆佚其名南十二府君生旻旻生干干生伦伦生文瑜文瑜迁于城中之湖上上距迁桓溪之世为十六传文瑜生政以笃学懿行称人师起家明经司敎常熟以子侍郞元立贵封检讨侍郞则谢山先生之六世祖也以硕德大节在永陵讲筵巳而以不肯草西内靑词外迁陪都又以忤分宜相乞身侍郞生和州同知少微以慈惠之政着南畿称循吏和州生应山知县天授文学渊奥牵丝作吏未报最遽卒应山伯子讳大和字介石号他山国子监生叔子讳大程字襄孙号式公府学生他山府君无子以式公府君子为之后先生之王父也讳吾骐字聿靑号北空他山兄弟当明之季用钱忠介公荐一以大理寺左评事征一以太常寺博士征俱不受丙戌以后甬句东之人远在天末尚烦多士多方之训成化最晚其在世禄家子弟尤为甚焉而全氏一日弃诸生籍者二十四人他山府君议以东钱湖之童岙万山荒僻人迹罕至欲避地焉时北空府君年十六他山府君问曰汝能绝意人世乎北空曰谨受命卽披野服随二父入山一门共修汐社力耕之余淸吟而巳高武部隐学尝叹曰谢皋羽弃其子行遯终身不相闻问郑所南则无子未若全氏之骈聚也北空府君生赠公讳书字吟园以经术诗词敎授里中最精考索重修全氏世谱山阴一支旧附见鄞谱中赠公为据宋史以正其官爵之讹谬旧谱称始祖侍御公之父仕周世宗朝官中书令赠公曰殆吴越宰相耶十国板荡中朝阻隔鲜有越国而仕者又称侍御公出靑州为同知赠公曰宋无同知州事之官葢知州也万九沙太史尝问曰孤山遯初子之诗在月泉吟社中于先世远近若何赠公曰此吾侍御十世孙也太师申王大中之从子和王昭孙之兄太尉参政允坚之世父宋亡后侨寓孤山结社以老者也葢亦刘道原之流亚也以先生贵赠如官谢山先生讳祖望字绍衣号谢山赠公之仲子也赠公二子长祖谦生而慧甚四岁入家塾一年卽能略通诸经章句蒋蓼厓先生叹曰是圣童也一日戏以小刀剪纸伤其指感风而病临危于案上大题鲤也死三字而破之曰圣人之不得有其子圣人之不幸也时年六岁自侍御至先生为世凡二十四云先生文集手自编次命纯缮写甫毕而先生谢世纯致书钱唐杭堇浦先生求序其端且请作志状堇浦以书来命述先生世系纯因述全氏世谱冠于集端昔胡助述宋氏世谱以冠潜溪集万斯大仿之述黄氏世谱以冠南雷集今亦此例也门弟子董秉纯敬述

年谱 余姚史梦蛟竹房校

世系名字详世谱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正月初五日亥时,先生生于鄞县白坛里月湖之西岸。先世宫詹公故宅 先生有兄祖谦,慧甚,六岁而殇,太夫人哭之哀。忽张目曰:勿哀,吾当再来补之。后十年生先生,亦慧甚,故小字曰补。又有传先生为钱忠介公转生者,其详未之闻。集中有五月十三举子诗三首,其第二首曰:释子语轮回,闻之辄加嗔。有客妄附会,谓我具宿根。琅江老督相,于我乃前身。一笑妄应之,燕说漫云云。昨闻正气堂,豫吿将雏辰。在我终弗信,传之颇惊人。聊以充谈助,用语汤饼宾。按先生年三十九始得子昭德,方举,忠介后人芍庭先生入贺,先生曰:何知之神也!芍庭曰:夜来寒家影堂中不知何人扬言,曰谢山得子,可喜可喜。故来讯耳。亦一奇也。

四十七年戊子先生四岁始就塾 太公吟园先生亲课以四子书诸经,便能粗解章句。吟园先生曰:是子虽不逮其兄,然亦可儿也。

五十一年壬辰先生八岁 诸经之外,兼读通鉴、通考诸书。秋社过楼外,极管弦灯火之盛,不一顾也。

五十七年戊戌先生十四岁 补博士弟子,从里中董次欧先生读书三余草堂。张氏次欧先生最持崖岸,弟子无敢辄前者,独先生与争论经史,曰:此吾门俊人也,惜吾老矣,不及见其大成也。始游庠,谒学宫,至乡贤名宦诸祠,见谢太仆、张军门主,曰:此反复卖主之乱贼,奈何污宫墙也。取捶碎之,投诸頖池。

五十八年己亥先生十五岁 里中耆英多与先生谈艺。一日慈溪郑南溪先生过吟园,曰:吾今日特访陈羣而来。

五十九年庚子先生十六岁始应乡试 至行省,以古文谒查初白先生。初白谓万九沙先生曰:此刘原父之俦也。

六十年辛丑先生十七岁

六十一年壬寅先生十八岁 先生有族母,为氷槎尚书女,居黄岩,是年返宁,年八十余矣。先生从之问遗事,取姚江黄先生之志、杨征士遴之纪、吴农祥之传,参互质证,多有补订。后卒成尚书神道第二碑。

雍正元年癸卯先生十九岁 先生尝再登天一阁借书。当始于是时。又杨诚斋易传钞之天赐园谢氏草庐,春秋纂言钞之云在楼陈氏。皆在是年。皆通志堂未刻之本,世所希有者。

二年甲辰先生二十岁 是年当娶前孺人张氏。自昨年再过武林,尽交樊榭、堇浦、芗林、勾山、谷林、意林、薏田、立甫诸先生,讨论经史,证明掌故。尊酒邮筒,殆无虚日。而简帖题跋多不署岁月,不敢附会。惟与樊榭论苏若兰回文诗札,确系此年。

三年乙巳先生二十一岁 是年当在童岙授徒。先是先生曾王父、王父皆避兵于是,先生感之,益参考旧闻,成沧田录。

四年丙午先生二十二岁 是年有荆公鄞女志跋。而古今通史年表,大约作于此时。

五年丁未先生二十三岁 武威孙公诏来守宁,访士于万九沙太史。太史力推先生,孙公甚重之。先生因上尊经阁祀典议。及孙公观察三郡,凡再上修南宋六陵及祠祭冬靑义士帖子。其后修郡志,孙公招先生入局,辞之。而总裁为九沙太史,移书问遗事,纠缪凡数十条,先生详荅之。孙公将荐先生于朝,先生上书力辞。因欲先生自署门生,先生自后遂不复往。及孙公按察江西旋卒,先生感念高谊,为之诔,今载集外。

六年戊申先生二十四岁 督学交河王公将以贤良荐先生,以两尊人年高,独子鲜侍养者上书辞之。其后有司以万先生承勋应。先生于万先生中表后辈也,先生以名不易副,颇有规切。万先生曰:后于吾而生先乎吾而闻道者,子也。○夏患齿痛,张孺人以先生性伉直,多因事相规,笑曰:是雌黄人物之报也。先生赋诗解嘲。是年得高隐学先生雪交亭集于陆氏。

七年己酉先生二十五岁 充选贡。王公以先生充贡,先生又辞,王公不许。太夫人曰:欧阳詹求有得而归以为亲荣。夫但言有得,尚不过世俗之荣。倘能有得而又有闻焉,是则吾所望于汝也。汝其行矣。遂以明年春治装北上。

八年庚戌先生二十六岁入京 春北上。时新例许赴选人之籍入对阙下,先生但投牒成均而已。山东学使罗竹园先生邀佐文衡,赴之。○浙江方修通志,先生谓翁洲六大忠臣当立传,乃作武进吴尚书上海朱尚书锺祥李尚书三状、张相国刘安洋董给事三志移之。初入京,卽上书方灵皋先生论丧礼或问,灵皋大异之,由是声誉腾起。

九年辛亥先生二十七岁春夏游山左秋南归 自旧秋至是夏,在罗竹园幕。遂遍游三齐诸胜,皆有纪志题咏。为蓬莱王孝子立传,应黄昆圃先生之命也。秋七月自厯下南归省亲。

十年壬子先生二十八岁举北京乡试 春吟园先生七十寿。初夏以太夫人命复北上。八月张孺人产一女,甫七日,孺人殒,女亦不久而殇。先生魁北闱,方撒棘,房考曹公一士径过寓斋,倾倒特甚。而临川李穆堂先生见先生行卷,曰:此深宁东发以后一人也。招之同寓,遂偕万孺庐先生唱和于紫藤轩,一时名下俱愿纳交先生,然先生所心契李万之外,惟灵皋先生、坦斋王侍郞、济寰曹给事、谢石林侍御、郑篔谷侍讲数人而巳。而时相之门,虽屡招之不赴,卒以此深嫉之,至于放黜。

十一年癸丑先生二十九岁春闱下第仍居京师 榜后始闻张孺人之赴,将归省,有词科之命。工部尚书仁和赵公以先生荐,遂为吏部所留,不得归,仍居紫藤轩。与临川先生论陆氏学案,凡四上书。

十二年甲寅先生三十岁续娶曹孺人于京师 移寓藤轩之东。长安米贵,以行箧书二万卷质于仁和黄监仓,有春明行箧当书记。

十三年乙卯先生三十一岁居京师 与穆堂孺庐为重四之集,有诗,和者至百余家。时大科诸公尚未尽集,李公以问先生,为奏记四十余人,各列所长。李公叹曰:使庙堂复前代通榜之例,君亦奚惭韩退之哉。其后四十余人者,李公多展转地道,登之启事。同时词科举主,以临川灵皋为眉目,士之欲见二公者,率藉先生道引。于是应召二百余人,多半与先生通缟纻,先生因得尽其人之文章学术,乃彚为词科摭言一书,而先之以康熙己未百八十六征士,仿高允征士颂之例,详书之,而接以今科。则广采同谱诸公所著入之。其书甚博,已成大半,会先生放归,未卒业,仅得前后姓名及举主及试录三卷。

乾隆元年丙辰先生三十二岁成进士入庶常馆 先生本以荐举鸿博留部,至是先成进士,入词馆。而时相方忌先生中大科,遂特奏凡经保举而巳成进士入词林者,不必再与鸿博之试。识者巳知先生不能久于馆中矣。是年与临川先生共借永乐大典读之。大典共二万二千七百七十七卷,取所流传于世者置之,卽近世所无而不关大义者亦不录,但取欲见而不可得者,分其例为五:一经二史三志乘四氏族五艺文,每日各尽二十卷,而以所签分令人钞之。顾临川与先生皆力薄,不能多畜写官,至次年先生遽罢官归,遂未卒业。然先生所钞高氏春秋义宗、荆公周礼新义、曹放斋诗说、刘公是文钞、唐说斋文钞、史眞隐尚书周礼论语解、二袁先生文钞(袁正献正肃)、永乐宁波府志,皆世所绝无而仅见之大典者也。时方开明史馆,先生为书六通移之,其第一第二专论艺文一门,见先生不轻读古人书。又谓本代之书必略及其大意,始有系于一代事故典,则风会而不仅书目,其论尤伟。第三第四专论表,而于外蕃属国变乱,了如指掌,眞经国之才也。第五第六专言隐逸忠义两列传,所以培世敎养人心,而扶宇宙之元气,不但史法之精也。初见江阴杨文定公,公称之曰博,而勉以为有用之学。先生谦言:以东莱止斋之学,朱子尚议之,何敢言博。公曰:但见及此,则进矣。

二年丁巳先生三十三岁左迁外补遂南归 四月泰陵配天礼成,献大礼赋。灵皋先生曰:笔力弗逮杜公,然语语本经术,典核矜重,则杜公微媿拉杂矣。五月散馆,竟列下等,左迁外补,而先生舅氏蒋季眉先生亦同被黜。或曰:当事者恶先生,因及蒋公。先生以两尊人年高多病,亟欲归,灵皋先生犹欲荐先生入三礼馆,辞之,而荐吴君廷华。九月出都,冬抵浙,便道过姚江孙忠襄公墓,拜而为之铭。至家,适太公得足疾,悉力治之。

三年戊午先生三十四岁 侍两尊人家居。冬丁太公艰。先生旣归,侍庭闱有间,益广修枌社掌故,幷桑海遗闻,著作日富。重登天一阁,搜括金石旧搨,编为天一阁碑目,又为之记。又钞黄南山仪礼戴记附注四卷王端毅公石渠意见,皆阁中秘本,世所仅见者。又编曹远思葬杨氏忠烈录。至腊月,太公吟园先生忽得疾不起。

四年己未先生三十五岁葬吟园先生冬接丁蒋太夫人艰 春三月葬吟园先生于光溪木峯之南,一切附身附棺之礼皆竭力从厚。冬蒋太夫人卒。是年始修全氏宗谱。

五年庚申先生三十六岁合葬太夫人于木阜峯阡 读礼之余,博考全氏掌故,作桓溪全氏祠堂碑、东浦全氏祠堂碑、桓溪旧宅碑、鹊巢碶记、全氏义田记、响岩先茔地脉记、崇让里记,凡数十篇。是年始迁居靑石桥胡氏适可轩后,所称双韭山房者也。

六年辛酉先生三十七岁秋至白下岁暮而归 闻临川先生主试江南,秋至金陵,投止承恩寺,遍游朝天宫报恩寺燕子矶旧院诸迹,皆有诗。自戊午己未接丁外内艰至再近大祥从不作吟咏声,始为破戒。因题曰祥琴集,以志过。及撤闱而临川病,送之舟中,为先生商古人出处之义。先生呈截句五首,其次章曰:申辕报罢董生黜,更复谁同汲直羣。自分不求五鼎食,何妨平揖大将军。末章曰:生平坐笑陶彭泽,岂有牵丝百里才。秫未成醪身早去,先几何待督邮来。自是先生遂无出山之意矣。归经扬州,止宿马氏畬经堂,成困学纪闻三笺。万孺庐先生适见之,以为在阎百诗何义门二家之上。

七年壬戌先生三十八岁居里中 三月除服,吏部催赴选有司以为请,先生谓:二丧并及,当服五十四月。今虽遵例除服,而心丧有未尽,辞之,有心丧剳子荅鄞令。其实先生本无意出山也。四月纠同邑陈先生南皋、钱先生芍庭、李先生甘谷、胡先生君山、先君钝轩先生为眞率社,重举重四之会,壶觞一旬再举,至十月,得诗三百余篇,皆枌社掌故,题曰句余土音。后删定为句余唱和集。

八年癸亥先生三十九岁 先生以乙酉正月五日生,而是年立春在初十日者,例作甲申年庚,则癸亥为四十年矣。朋好有称祝者,先生作诗谢之,而诗集亦遂题曰虬骨,用东坡语也。五月十三,始举子昭德。九月出游,有杪秋江行集。十月至维扬,有七峯草堂唱和集。

九年甲子先生四十岁 自题诗稿曰五甲集,以同年施蘗斋令余姚来招,赴之。适杭先生堇浦亦在署,同游龙山诸胜,皆有诗。复同渡江至湖上。夏还宁。是年先君始率仲兄秉缊曁纯受业先生门下。先君方修寒家宗谱,请先生鉴定凡例,先生为之序,幷撰先世志传碑赞凡三十余篇。○选定李杲堂先生内稿,及西汉节义传,及昭武先生残集,皆为之序。于是有意耆旧诗之续遍,搜诸老遗集,而杨氏四忠双烈合状、华氏忠烈合状、屠董二君子合状、王评事状皆成于是年。秋之浮石周氏访三和尚及立之石公诸集,又得林评事朋鹤草堂集、正气录二书,为之狂喜,作诗以志。

十年乙丑先生四十一岁续选甬上耆旧诗集 杲堂先生耆旧集缙绅终于万厯,先生续之,幷及本朝,凡百六十卷。分任同社诸公及门下诸子钞录,人为立传。视杲堂加详焉。于是桑海之变征,太平之雅集,凡为乡党所恭敬而光芒有未阐者毕出,眞大有功于名敎者也。是年之诗,卽题曰钞诗集。○夏,宁守魏某纵一奴子入泮宫,且陈夏楚以恫喝廪保。先生愤甚,移书诘之。守怒,偕巡道叶某以细事罗织先生,力求抚院兴狱,幷及堇浦先生。抚军常公不可,旋以受宜堂文集令鄞令求先生作序,其事始解。○前京兆陈句山先生再以书速先生出山,先生荅诗三首,有曰:寸长尺短谁相量,北马南辕我弗任。又曰:苦不自知吾岂敢,敢将一掷试微躯。葢先生于出处之际,筹之熟矣。○诗集有送钱二池之黄蘗山省墓之作,合之文集诸钱碑版,则知忠介神道第二碑葬录年谱以及侍御职方推官诸志,忠介大全集侍御东村集诸序,画像降神诸记,凡数十种,皆成于是年。

十一年丙寅先生四十二岁仍录耆旧诗兼修南雷黄氏宋儒学案 春杪至湖上,适堇浦先生以闰重三日为稧事之会,太守鄂钝夫而下至者四十二人,先生与焉。遂自苕上至吴门,寓陆氏水木明瑟园,有诗曰吴船集。舟中取南雷黄氏宋儒学案未成之本编次序目,重为增定。遇彭侍郞芝庭先生曰:吾观同馆诸公蕉萃太甚,安得如谢山之舂容自便。先生有感于其言,作诗谢之。夏过维扬,再馆马氏畬经堂,编纂学案。有韩江唱和第二集。

十二年丁卯先生四十三岁 正月撰莱阳姜忠肃公祠堂神弦曲,应象山姜炳璋之请也。二月至湖上,上巳后重过水木明瑟园,谋刻宋儒学案,遂至金陵访灵皋先生于湄园。灵皋年八十方七,治仪礼,戒先生不当为汗漫之游。先生呈诗四章,其卒章有曰:廿年荷陶铸,十年惜别离。六年遭荼苦,余年患阻饥。以此成惭负,著书杳无期。犹喜素丝在,未为缁所移。灵皋之规切,先生之持守,均可见矣,古人哉。夏返武林,修宋儒学案。秋尽,复过维扬。岁暮归。是年诗有偷儿弃余集、吴山消夏集、漫兴集。

十三年戊辰先生四十四岁秋主蕺山讲席 三月之武林,太守鹿田先生问曰:先生不出之意何其决也。先生荅以诗曰:野人家住鄞江上,但见山淸而水寒。一行作吏少佳趣,十年读书多古欢。也识敌贫如敌寇,其奈爱睡不爱官。况复头颅早颁白,那堪逐队争金襕。绍守杜公,先生故人也,来招,遂适越,复位黄氏遗书。姚总制之孙述祖求撰总制神道第二碑。秋渡钱唐,病,方撰顾宁人先生神道表,力疾成之(先生自丁卯冬有不寐之疾,医者谓是虐用其心之过,当静摄以养之。先生未能用其言,至是遂大病。中秋乃痊。己巳居杭复病,庚午大病)。九月,杜守请主蕺山讲席,始设奠于子刘子影堂,议定从祀诸弟子。初课诸生以经义,继以策问诗古文,条约旣严,甲乙无少贷。越人始而大哗,继而帖然。一月之后,从者云集,学舍至不能容。复与杜守议,立故太守汤公笃庵之主于书院,以其有大功于越而专祠久废也。又欲推其例于陈卧子先生,及明故相胶州高公,皆巳定议,以先生去不果。而冬靑义士祠祭议,凡与杜公三复焉。是年诗曰漫兴二集,曰望岁采蕺集。

十四年己巳先生四十五岁校水经注 杜守仍请主蕺山,先生固辞。葢旧冬主人微失礼也。于是萧上诸余之士,争先入学舍者几满,合之山会,共得五百余人,旅食以待。而诸生蔡绍基、沈有声、姚世治率十余辈抵宁面请,杜守亦密恳,观察使者侯公速驾,先生终不赴。秋,诸生以旧秋所课请改定,留越三月,得文百余篇刻之。是岁有诗三集曰西笑,以大金川平定也。四月后曰双韭山房夏课,九月至岁底曰帖经余事集。而水经注一书,先生晚年精力所注,用功最勤,实始于是夏。秉纯按:先生自辛酉以后极贫,饔飱或至不给,冬仲尚衣袷衣,赖维扬诗社岁上庖廪。然典琴书数劵,齿日皇皇也,蕺山之俸颇得中人之产数家,竟以避色不赴。他日山长之陋劣,苞苴公行,羔雁充积,先生力戒诸生,虽薏苡不得入。及蔡生来宁,知先生以杜守故,请曰:今学舍中满五百人,请先生弗受太守之馈,但一过讲堂,五百人者以六锱为贽,千金可立致,岂伤先生之廉乎。先生呵之曰:是何言欤,夫吾之不往,以太守之失礼也。礼岂千金所可货乎。且譬之尔家,太守尔祖也,祖所不能致之师友,其孙出而任之,曰我有私财,无劳乃祖共给,为之师者竟居之不疑,可也不可也。蔡生唯唯而退。纯时在坐,心服先生之言,而终忧先生之贫。然是时选部之檄岁至,友朋之车乘频催,先生不为贫窭动心久矣。区区千金,腐鼠耳,而以之吓先生,是则蔡君与予之陋也矣。

十五年庚午先生四十六岁仍校水经注 春病甚,一目忽眚,舌间无故涌血,头发作酸痛,心气忽忽若欲尽。先是姚薏田先生谓先生:子病在不善持志,理会古人事不了,又理会今人事,安得不病(按先生有病目集,当在是年。然有莲宇先生再入政府诗,及入吴舟中柬芗林之作,曰天子亲裁锡类诗,则当在辛未。大抵此二年以多病不作诗,无事迹可考)。

十六年辛未先生四十七岁 皇雅成 天子始巡幸江浙,浙中士大夫俱赴吴门迎驾,多有录用及赏赉者。独先生与堇浦先生寂然。说者谓匦臣未尝上达也。先生柬芗林少师诗四首,其次章曰:木雁遭逢岂可班,羞居材与不材间。故人为我关情处,莫学琼山强定山。葢少师欲荐先生而先生辞之也。是岁浙中大旱,禾稼无颗粒收,先生索食维扬,岁暮始归。自己巳始撰皇雅,凡四十二篇,屡有修饰,至是勒为定本。皇皇钟吕之音,足与柳仪曹、姜白石接迹矣。

十七年壬申先生四十八岁适广东 三月,东粤制府以端溪书院山长相邀,遂度岭,五月至端州,释奠礼成,祀白沙以下二十有一人,从前未有之典也。有示诸生诗。九月故疾复动,然少间必与诸生讲说学统之流派,考订地望故迹。薄游光孝寺宝月坛,登阅江楼七星岩,皆有诗。又为诸生改定课艺百篇,刻之。又取博陵尹公所刻吕语集粹,序而梓之院中,以广其传。而朝夕不倦者,则水经注,盖巳七校矣。

十八年癸酉先生四十九岁自粤中归于家 病日甚,决意辞归。而大吏及诸生尚苦留不巳。新会令张惕庵曰:先生必不死,以生平所蕴尚未尽暴于世也。于是复留数月。访肇庆故宫天湖庆云寺,登白沙冈,访桄榔亭,皆有诗。又过{氵畺}川访海月先生故居。至江门谒陈文恭公祠,访其服玩遗器,各赋诗一首。至七月乃归家养疴,犹以水经注未卒业,时时检阅。而刻于粤中之诗曰度岭集。

十九年甲戌先生五十岁居扬州 正月病渐痊。春尽,维扬故人以书招往养疴,且云有善医者,乃赴之。仍居畬经堂,病亦未有所增减也。仍治水经,兼补学案。十一月乃归。是年戒不作诗,其得之药裹之余者寥寥数十首,未删定,不成集也。

二十年乙亥先生五十一岁卒 正月手定文稿,删其十七,得五十卷。命纯曁同学张炳卢镐全藻蒋学镛钞录,然病,亦无所增减也。至三月而嗣子昭德病,十日竟殒,先生为之一恸,遂不可支。成哭子诗十首、埋铭一首。遂绝笔。而删定诗稿,自辛酉以前尽去之,辛酉以后收其十之六,得十卷。颓唐病笔,尚有改涂者。五月文稿录成,先生巳不能徧阅,命纯隅坐琅诵,先生听之,遇有错讹,犹为指画。然病日甚,曹孺人含泪欲进参而无力。纯乃以耆旧诗稿本质之有力者,得参半两进之,神气稍振。于是议为后者,本支实无其人,乃立宫詹公之七世孙孙桐为孙,时年七岁。吿于祖庙,命纯执笔同撰祭文,卽以当继劵尚扶掖主祭,六月初十日也。自此卧榻,不复出戸。又十日,呼纯至榻前,命尽检所著述,总为一大簏,顾纯曰:好藏之!而所钞文集五十卷,命移交维扬马氏丛书楼。又十日不复能言,日夜作鼾声如睡。又两日,声渐微,乃逝,七月二日寅也。衣衾匠木,先一日纔备具。时方酷热,卽于午后入殓,皆纯所治。然无以偿直。又十日,乃遣元随赖高赍赴及遗书告之维扬,而马嶰谷先生亦适于前十日逝世,幸哲弟半查敦古谊,告之同社,共得百金为赙。然仅足偿参苓及附身之费,而葬具犹未备。不得巳尽出所藏书万余卷,归之卢镐族人,得白金二百金,于是卽张孺人所葬高祖和州公大墓傍,营立三穴,其右略后卽昭德附葬所,皆先修治,而以十一月*日治丧礼。受亲知之来吊者*日祖奠,*日奉柩入椁,朋旧亲戚宗族弟子送葬者尚数百人。明年五月廿六日,曹孺人亦卒。时纯方出门适京师,孙桐穉弱,其生父愿甚,一切丧葬赖高之力居多,葬毕赖去。不十年,桐之父尽失所遗房屋,墓之傍仅有田十二亩,亦失去,寒食中元几无一奠。而纯所匄堇浦之志,竟不报,幷所遗马氏文集十册亦归堇浦,索之再三而终不应。是则可为长恸者矣!乾隆乙酉,纯在杭万三福谋刻先生文集,请吴丈鸥亭、马丈半查协力,纯率同乡后进助之,先得经史问目十卷,岁在庚寅。纯居安州,次年至京师,取所遗先生丛残旧稿,按手定之目重钞之,旣得大半,乃据所闻见及诗文中可考者作为年谱一卷。惜行箧不能尽携先生遗书,而同乡耆旧无一居京师,多有阙疑,不能详尽,姑存之以俟后日之增补。呜呼,予今年亦四十有八矣,去先生易箦之岁三年耳,倘不亟为校录考订,一旦塡沟壑,有负藏弆之命,何以见先生于地下!且先生虽年仅及艾,所蕴不尽暴于世,然千秋之业确然不朽。若纯之荒落,非附靑云之末,卽百年终同腐草耳。则此役也,谓纯之不负先生哉,亦先生之神光大泽呵护沾漑于纯而已矣。受业董秉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