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皇明經世文編卷之四百十八
華亭徐孚遠闇公 宋徵璧尚木 陳子龍臥子 何剛愨人選輯
彭賓燕又參閱
沈龍江文集二(疏)
沈鯉
◆疏
酌議宗藩齎奏事宜疏
參戚畹鄭承憲乞卹典第二疏
乞停取麒麟疏
議秦府進封疏一
議秦府進封疏三
議唐府請名選媵疏二
議唐府請名選媵疏三
議處凈身男子疏
覆議虜酋妃號疏
○酌議 宗藩齎奏事宜疏 【 宗藩齎奏】
謹題為因事納忠酌議 宗藩齎奏事宜以釐夙弊事近該禮科都給事中萬象春奏為王府內役潛跡營幹乞 賜查究以防奸詭事、大要謂 崇府差承奉高朝賫賄前來營幹改封世子事、伏奉 明旨、著該城御史根究、隨該中城御史譚燿等將市棍王四余綱並部科吏書周有科許朝相等逮繫到官再四嚴審取具供由題下法司審無的據覆奉 明旨發落釋放訖、臣等因竊私念該科參究止于崇府一事。葢就風聞所及者而言。其潛跡營幹漏網不發者。不知凡幾。該城訪挐市棍吏書。此事雖無的據。其平昔串通為奸。指稱誆騙者。不知凡幾。此皆流弊相沿。為日巳久。雖慈父不能禁之于子。而謂臣等能得之于吏書。所不敢知也。顧臺省諸臣所言、皆發奸摘伏之法非拔本塞源之論、臣等日夜圖惟、謹撮其大便 宗室者一二事、敬為 皇上陳之、查得各 王府奏請事宜例、該 親郡王具本差人賫奏、往者典制尚寬。條例未備。兼之題覆無一定之期。間有應得者。反致踰時。有碍者。容或倖得。賫奏人役。乘此誑惑各宗。各宗不悟。亦信此為明效大驗。于是一應奏請。各有使費。雖未即如御史譚燿所稱動以萬計。而浸淫于于或千或百。容有之矣。 皇上御極以來。節經諸臣建議、本部題覆、勒成要例一書、刊布各宗、其間事制曲防、法嚴令具、雖欲毫髮之間、不可復得、似宜人心振刷、奸弊不生、而此輩之誆騙各宗。與各宗之傾信此輩。迄今猶未盡無者。葢緣各宗坐守封城。別無聞見。即 朝廷之上。三令五申。惓惓為其節省財費。未必盡知。即知之亦未必盡信。而此輩又復巧于為奸。吏兵兩部皆然豈獨宗藩也例所應行。本部題 請者。則以為打點所得。例所當止。本部寢格者。則以為使、用未敷。彼本易欺。此復善幻。每一奏遣。務求饜足其行囊。一至 京師。即以乾沒之資。恣意淫賭。甚者買屋買妾。遷延不歸。而 王府亦以為實巳用費。漫不加察。是以不貲之費。委之無藉之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則諸藩坐困之術也。然此猶曰差人幹事之人爾。事成猶得藉口。事敗易以亡。非眾所指名也。又有一等棍徒、如昨歲該司郎中趙世卿告示所開黃毛李秀等四五十人、俱係四方流民、潛住都城、投靠吏書之家、假充家人名色、一遇王府賫奏到京、三五成群、二四合夥、串通吏書、開立房戶、設局誆騙、甚則指稱打點、壞人名節、間有不時覺察、欲行究治驅逐、則又捏造匿名飛語、橫肆誣謗、今黃毛李秀等十餘名、雖經中城兵馬胡繼虞緝挐逓解申文在卷、其踪跡潛伏、乘間竊發者、猶然未巳也、此之誆詐既如彼。彼之指稱又如此。互相紏結。莫可誰何。興言及此。殊可痛恨。誠不可坐視而不為之一議處也。為今之計。與其事為防範。而弊端不可勝窮。孰若治其本源。而弊孔無所從出。查得各 王府親郡王襲封選婚喪禮管理府事奏報宗支奏討養贍請封生母旌表孝行保陞內官參處犯宗奏辯寃抑請給內使冠帶等項、例該 親王並管理府事者、單本具奏名封等項、例該按季類本差人賫奏、合無自今以後、凡遇 親郡王名封婚禮喪禮及管理府事參處犯宗奏辯寃抑等項、例該單本者長史教授等官結勘明白、不時申呈撫按衙門。具本代奏。本部即為查覆。王府人役不得輕至京師不特省弊兼以防微俱發勘合。給付原差賫回。其將軍以下名封等項、長史教授等官結勘明白、仍將應奏位數備造青冊一樣二本。逐一分別來歷填寫各立前件量留空行。同各結狀封固。一併申呈廵撫衙門。每季仲月以前分別事情代奏一次。應賫部者差人類賫本部。一一查覈明白。即將應題應勘應立案前項緣由開註原冊前件之下。給付原差賫回。轉發該府。諭令明知。如上季到遲。查覈不及者。原差不必守候。俟下次給發。至于奏報宗支奏討養贍請封生母旌表孝行類報喪禮保陞內官請給內使冠帶等項。若照舊例。一一具奏。不無煩瑣。合無亦令按季並 玉牒妾媵等冊。布政司勘回文結。一並申呈撫按衙門。照例舉行。其選婚一節。例該王奏。及廵按覈實。似不可廢。相應仍令長史等官查覈明確。照前啟 王。具本實封。開造青冊一樣二本。並結狀改送廵撫衙門。廵撫官即同覈實本差人賫奏。庶為歸一。此非臣等臆說也。先是萬曆六年尚書潘晟萬曆二年刑部給事中秦燿俱有此議、今禮科都給事中萬象春議亦及此、尚在會議題覆、臣等至愚極陋、見不到此、徒爾木?麕摭羣言、兼附巳意、一以成諸臣未就之志、一以祛積習極弊之風、故不敢避煩凟冐昧陳請、伏望 皇上憫宗室之重困。而體其欲省之心。鑒積弊之當更。而稍為崇簡之術。 特允末議。 敕下臣等轉行各該衙門一體欽遵施行。則積弊頓釐、不惟諸藩不至困累。而臣等亦自無嫌可避。無奸可防。有不必洗心滌慮而法令一新矣。再照 王府每遇 三大節、 兩宮聖旦中宮千秋例有慶賀表箋馬匹禮物、勢必差人賫捧、往往散住歇家、似亦可以滋弊。查得 會典內開凡有王府差人到京、俱送會同館安頓、光祿寺支待酒飯下程、合無將前項人役、定立名數、大府不過三人、郡府不過二人、山東山西河南限三箇月以前、湖廣江西陝西限四箇月以前、廣西四川限五箇月以前、預將賫表員役職名、申呈撫按衙門。轉咨本部知會。候各到京之日。一面鴻臚寺報名朝見。一面備開職名。赴部查考如咨內職名不投。即將來役參奏重處。一應謝 恩本章。聽赴進表員役順賫。此外不必另差。其賫捧人員。合照 會典送赴會同館安住。聽本部提調主事關防。不許仍前任其自便民間。敢有安歇王府員役。及寄頓財物者。問擬邊衛充軍。仍照近例枷號本部門首。其有指稱衙門吏書。交通王府人役。夤緣為奸者。除臣等訪實參奏外。許諸人捉獲送赴本部。賍財盡數給賞。各王府員役敢有營求差遣。潛赴 京師者。許五城御史及廠衛緝事衙門訪挐。一體問遣。本部仍將干碍 宗室及輔導官參究重處。則弊源益清。人心愈肅。其于法紀亦非小補巳也。伏乞 聖明併賜俯允施行 宗藩幸甚臣等幸甚
○參戚畹鄭承憲乞 卹典第二疏 【 戚畹】
疏辭可謂直而辨雖得溫旨而其事卒行前命
近該錦衣衛帶俸都指揮使鄭承憲為父鄭福奏乞卹典內 諭祭一節、係該臣等職掌、巳于本月十六日據例駁奏、伏蒙 聖斷、 特賜停寢、但給與墳價銀五千兩、臣等知 聖意之所重在禮。而不以財賄之多寡為重輕矣。然與之以直。或非其分。及與而過多。亦自有不合于禮者。臣等請據禮而論之、葢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故凡臣子乞恩。有所比例。必求其職事脗合。情理至當者。方敢 上聞誠慎之也。承憲以帶俸都指揮使。而引永年伯以為例。可謂禮乎。葢即據彼所奏。巳云名分之不一。而又妄自援比。以為事體之相同。臣等不知其解矣。此而可與。孰不可與。承憲欲之。人孰不欲。竊恐後有効尤者。皆將萌心于非望之福。而僣乞蔓引。僥倖萬一。不至于潰禮之坊不至也。帑藏有限。戚里至繁。人人而遂其欲。不知將何以給之。適今 國有大役。所費不貲。為承憲計。宜受少以榮 君上之賜。而辭多以明廉讓之節。則君恩臣禮。庶乎兩盡。而人且傳為盛事矣。不亦美乎。臣等待罪儀曹。頃見河南撫按官奏稱本省貧宗。值歲大荒。不給半菽。方請議賑。臣等亦方議題覆計。無所出。承憲能舉而輸之于 國則可活宗室之貧者千餘人是能體 朝廷睦族之意。而以報 上德于萬一也。語云嬰兒之病。常傷于飽。貴戚之患。常傷于寵伏願 皇上之有以全之。臣等無任懇切祈望之至
○乞停取麒麟疏 【 麒麟】
謹題為傳奉事本年九月二十六日該文書房劉成口傳 聖旨聞河南產有麒麟、撫按官如何不奏著禮部傳與他上緊進來、欽此、臣等仰惟我 皇上之意。不過以麟為異物。世所未見。欲取而觀之。以知夫麟之所以為麟者之狀如何。非有貴奇異之意也。為臣子者。承 君之命。奔走不遑。豈暇有言以及他事。惟麟產河南光山縣。而臣鯉河南人也。知之頗詳。先言麟之未必真而後言異物之不宜貴深得進諫之法不及今預言其狀。或 奏進之後。無所可觀。則臣為緘默取容。而 陛下有誤舉之悔。臣等雖九死不足以贖罪。故敢據實為 皇上言之。葢麟之生。本自于牛。故其形猶在乎麟與牛之間。初生雖有鱗甲。不甚顯著。非如圖畫所傳。麟之出多□而斃者恐又非麟也出于好事者之手。而楚楚可觀也。踰日而斃。至于今又復數月。竊意其形巳枯稿。必不如其初之猶有麟之狀也。 陛下方軫念元元。整縮吏治。日勤思于三皇五帝之業。如將不及。天下皆同歸 明聖。忽渙之大號布于下國。以徵一既稿之麟。雖於事體無妨。無乃駭人觀聽乎。夫人主之有所好尚舉動。以昭示于天下也。其端甚微。而及其樹之風聲。傳播于四海九州之外。使天下皆耳而目之、則其究有不可勝窮者故物有一異而責以不奏則四方之奏奇異者且紛至焉督以速進則四方之為進獻者且紛至焉此循常之所謂無妨。而登五邁三如我皇上、則一舉一動。有不可不慎焉者也。夫物固有以祥稱者即昌黎佛骨之論迨其斃也則巳為不祥之物所宜用木?兆茢以祓除之不敢以達于 至尊之前臣等竊意撫按官之不敢奏進。及臣等之不敢遽有徵取者。亦惟以慎重其事而非敢距違也。惟 陛下俯鑒臣愚。特賜停止。少寬臣斧金?戊之誅。臣等不勝幸甚
○議秦府進封疏一
內府抄出 秦王一本、奉 聖旨秦宣王既例前進封這所奏禮部看議了來說、欽此、案查嘉靖二十三年、 秦定王薨逝絕嗣、以再從姪鎮國中尉懷王?卷進封、為宣王庶一子敬鎔、於萬曆三年襲封、是為靖王其庶四子敬金?勉、萬曆二年 請封、該本部查得 宗藩條例、內開 郡王入繼 親王。所以重 親王之統也。以後 世子世襲 親王。次嫡庶子。每位止照原封世次本等官職。不得進封。巳經題奉 世宗皇帝欽依欽遵。外夫 郡王入繼 親王。天子入繼大統則兄弟子女皆進爵重至尊也藩侯安得擬尊耶尚不得加恩于次子。則將軍而下。自可類推。 宣王懷王?卷。原係鎮國中尉。又係再從姪進封。今敬鎔巳襲王爵。是與世子世襲之例得矣。其弟敬金?勉。相應止照 宣王原職世次授封。難以濫希郡爵等因。題奉 聖旨是、欽此、續于萬曆五年敬金?勉授封為輔國中尉訖、又查得萬曆八年、該 秦世子誼澏、奏父靖王嫡第一女、乞要請封、本部查得中尉之女。例不授封。巳經立案外、又查得萬曆九年 秦王誼澏奏父 靖王庶第二子誼???嫡第三子誼漶各要 請封、本部查照 宣王原封庶次俱封為奉國中尉訖及查萬曆十年三月內該本部題 宗藩要例內 親王封典一欵、 親王薨逝絕嗣、許親弟親姪進封為 親王、如無親弟親姪、以次推及倫序相應者進封、日後子孫除承襲親王外。其餘俱照依原封世次。授以本等爵級。不准加封。如嘉靖四十四年例。前加封者姑准照常傳襲。例後加封者查照世次改正等因。節奉 聖旨這宗藩事例既將前後議奏刪訂畫一依擬刊刻頒布永為遵守欽此、又查得萬曆十一年十二月、內 秦王誼澏奏稱祖 秦宣王第四子輔國中尉敬金?勉、並父秦靖王第二子奉國中尉誼???第三子奉國中尉誼漶、乞將原奏題 請各賜郡王封號、及將 秦靖王第一女亦照原奏題 請郡主封號等因、奉 聖旨禮部查看了來說、隨該禮科都給事中萬象春題參本王冐請、有違明例、仰祈 聖明軫念封爵至重亟為停革等因、奉 聖旨禮部知道欽此、該本部查得敬金?勉等俱在嘉靖四十四年條例之後、俱依世次授職、不准加封、正與條例相合、在本王何得復有此請封爵至重、條例甚嚴、是以 鄭藩肅襄諸府。其進封與 秦府同。而不敢為兄弟子女違例請封者。限于制也。今若從 秦王之請。則歷年 欽定之例。皆不足遵。而宗藩妄乞之私。亦不可止矣。等因、奉 聖旨是以後各王府再不許越例陳乞欽此欽遵、今該前因通查案呈到部看得 秦王誼澏奏稱乞將臣弟誼???誼漶授封郡爵仍給中尉之祿一應民校等項及合干錢糧俱不敢妄祈、並臣妹 賜郡主封號、祿米免給、各一節為照我 朝之待宗藩。 恩至義盡然獨嚴于封爵之例者。所以垂不刊之典。絕覬覦之私也。即如旁支進封 親王世子例應世襲。孰得而禁之。其次嫡庶子。則應照原封世。次授以本等爵職不准加封。條例 頒行。巳非一日。所以敬金?勉于萬曆五年授封輔國中尉。皆以 宣王原封鎮國中尉世次而逓降之。其 靖王第一女。亦照中尉之女。聽其自行婚配。葢例之所在。難以私意違也。至萬曆十一年該 秦王具奏陳乞加封、幸蒙 聖明洞察、並禁各 王府不許越例陳乞、 明旨森嚴、自宜恪守、今又附會例前之說再行凟請不知所謂四十四年例後加封者。正指次嫡庶子而言。非例前繼統之云也。其例後加封者。猶當查明改正。而况巳受本等封者。可復濫加乎。至于比援 肅王縉火?貴 崇王庶二子常水?津事例。全不相蒙。此而可請。孰不可請。有如 鄭藩肅襄等府。俱由旁支進封。紛紛援例陳乞。何以待之。是條例可無定。而 明旨可違也。伏乞 皇上軫念封爵重典、法守畫一、 敕令本藩遵守明例。不得妄有希冀、其輔導官不行諫止行廵按御史究問如律、庶冐請者無以容其私、而一代之章程、行之萬年而無弊矣
○議 秦府進封疏三 【 秦府進封】
近該 秦王誼澏為弟中尉誼???誼漶乞加封 郡王將軍及女封郡主各一節隨該臣等據例覆奏極言其不可加封之狀、仰荷 聖慈、念首藩懿親、特允所請、續該臣等覆據例執奏此事再三執奏終允王請必有內援也伏奉 聖旨覽奏知道了、特恩原不為例、著遵前旨行、欽此、臣等竊惟 君有成命、則臣下自宜欽承、又何敢再三凟奏以輕犯天威惟人臣以守官為義。亦以盡言為忠。攷之前代。固亦□牽裾綴續。卒以得請者。傳之後世。以為 明主盛節。臣等幸逢極辨之朝。冀此風之復見于今日也。故敢申三諫之義。以畢其欵欵之愚。惟 皇上垂察焉。竊聞王者有至仁。無私恩。如以懿親之意。不論功。不詔德。徒念其請求之懇。重拂其情。而姑破格以狥之法之難一皆起於例多雖特恩亦私恩也雖不為例亦一例也古昔帝王敦睦九族。豈不欲恩施無窮。顧見夫人情之不可饜。而度吾恩之必有所竭也。于是不得不限之法制。以平其不一之情。而示以各足之分。使崇卑有定。尺寸不踰。上曰有法在。吾不受私。下亦曰有法在。不敢言私。上下相維以法。而子孫保之。世世無極。此所謂至仁無恩。恩之至也。我 國家宗藩條例。實倣于此。若此例不弛。則請乞紛。至各自為說。 朝廷無畫一之法。而所司議覆者。亦得以高下其手禮曹刑曹皆如此故下多兩端之辭上多批駁之煩議不與則曰特恩不為例議與則曰先年有事例葢均一帝派。則均一懿親彼可請。此亦可請。與則恩。不與則怨。是今日之特恩為他日徵怨之端也不可也。此猶其小者也效尤者眾則違犯者多。及抵于禁。然後裁之以一切之法。使王室懿親。有欲曲全之而不可得者是今日之特恩為諸宗削奪之囮也不可。也此猶其或然者也。今宗人窮困甚多。而歲祿不繼籍能安分循理。保其所有。猶不貽主計之憂。如恩可倖承。則奸徒之誑惑愚宗者。謂非分之福必屢徼而後可得也。于是使人絡繹于道途。囊蠹盡輸于厮隸。吏胥之夤緣為奸者。亦得以肆其漁獵則諸藩之窮困日益而東平之為善益鮮者亦自此始也茲特恩之所宜慎施也。臣等非不知再三之凟。無所迯罪。顧謂 聖明在上。不靳轉圜倘倖蒙釆納。特賜停止。使臣等得守其官。以不廢 祖宗之法。而益以彰 皇上從諫如流之美傳之萬世。豈不有光于前史哉
○議 唐府請名選媵疏二 【 宗藩選媵】
謹題為懇乞 聖明、遵成憲、慎名器、以一法守事、近該唐王碩爌奏稱萬曆六年等年禮娶楊氏為一妾、庶生第一子、徐氏為二妾、庶生第二子、俱于萬曆十二年具奏請名、該部查無奏選妾媵勘合、勘明回覆到部、先因孩提喪父愚昧不諳、奏選之制、以致違例、情有可原、乞查果無別碍、准各賜名、以繼宗統、並前二妾、多病、宮壼乏人巳久仍查宗藩要例、准充選補之數、等因、奉 聖旨覽王奏、情詞懇切、禮部看議了來說、欽此欽遵、臣等查得先該唐王碩爌奏稱一妾楊氏、庶生第一子、二妾徐氏庶生第二子、乞要請名、該本部查得母妾、俱係不經奏選、明係私收、巳經看明、遵例立案外、今既奉 旨看議、臣等查得濫妾之子、似應另題庶糧、但念一子係聽繼王爵人數當臨期奏請、定奪、擅難預擬、議將一子二子、姑准賜名、其餘通俟日後、查例議處等因、奉 聖旨、奏選妾媵原係欽定事例、該府輔導官、如何不行啟王、致有違誤、既唐王認罪、乞恩妾巳生子、楊氏徐氏准作額妾、造入冊內、所生子、照常賜名、輔導官、著撫按官查提問罪、欽此、臣等竊惟 朝廷之待宗藩、無不極其優厚而獨于奏選妾媵、設法至嚴。所以正天潢之屬籍。而重封爵也。今唐王私收二妾、明出巳意、而駕言輔導、為懇切之語、以感動 上心、然竟蒙 特恩、將妾作額妾、子與正名、使歷年條例。一旦更改 朝廷之用情于唐王者。不失過厚而從此以用法于各藩恐其有所不行矣何也。向來宗室惟娶妾一節。蕩禮踰閑。無所不至。自有明禁以來。雖稍戢歛。豈其本心。恐日後為子孫之累耳。今此例既開。則隄防一潰。不可復止。凡親郡王。及將軍中尉。孰憚而不私選及生有子。孰不欲請名請封。凡上章乞 恩認罪者。孰不以無知自解。以輔導為辭也。當是之時。將盡人而與之乎。條辨詳明抑復據例不與乎。不與則不免異同之嫌。與之則不勝冒濫之患。不知 皇上何以處之。臣等亦何所據以為職掌也。臣等官守所係、反覆思惟、終屬未妥、是以不避斧金?戊、冐凟 天聽伏乞 皇上俯鑒愚忠、收回成命、將楊氏徐氏、不許造入妾冊、一子二子、姑與賜名。俟本王身後果別無嫡庶之子、堪襲王爵者、即將一子 上請定奪、二子另議降封、庶法令有畫一之規、臣等可盡職于萬一矣、
○議 唐府請名選媵疏三 【 宗藩選媵】
謹題為懇乞 聖明、俯容愚戅、遵守 欽定條例、以一政體事、竊惟人主以天下之事、分任六卿、據各職掌、則皆有一定之法。以遵奉行事。而無敢加損焉。是六卿所以為人主法守也。法而不守。則職非其職。臣為具臣矣。臣等叨任六卿、典司邦禮、其事以宗藩為重、竊見嘉靖以前、法猶未備也、歷隆慶至萬曆十年始。 欽定宗藩要例。而成法較然可守矣。夫自 國初以至于今日則斟酌為最久經列聖損益以及諸臣之謀議則裁畫為最精臣等惟奉此以行。守之勿失。期少盡職掌於萬一耳。乃今心知其然。而不能期月守也。葢前有秦府之事。而今有唐府之事矣。夫禮臣職掌。既無大干宗藩。而宗藩條例。最稱緊要者。亦不過名封數件今一歲之中巳更其二焉臣等亦何據以為職掌也。親王體統隆重。郡王以下委不得援比為例。但計天下親王、見今二十餘位。若此例一開。互相效尤。凡私收之妾。皆欲准作正額。濫妾之子。皆欲請得正封。即郡王不得援比為例。而親藩之中。巳不勝其多事矣。 皇上將何以應之耶。况親王為一方表率。巳不正、何以正人、巳冐禁而得封、何以禁人之不得請者。而本末舛矣。且 國家之優厚親藩。無所不至。而獨于奏選妾媵。設法至嚴者。似有深意。不徒為慎重封爵而巳也。今此禁既弛。則私選無時。其勢必漁色于下。而境內不勝其擾矣。 帝王之篤惠親親。欲導之為東平河間也。則舊例亦豈可輕變耶。詩曰。訏謀定命。遠猷辰告。竊伏覩 欽定宗藩要例。真所謂當代訏謀也。乃方行而忽改。一例而兩用。豈以重論言。示大信于天下耶。臣等材識庸下。既不能殫精述作。矢文德以贊太平之業。又不能守道守官。循職掌以盡當然之分。徒日見壞紀亂法。自臣等始。則尸位素餐而巳矣。豈 皇上所以設六卿之意。亦豈臣等之所宜自處哉。用是不避斧金?戊。再凟 天聽、其所爭執堅確不拔可方古之大臣矣伏望 皇上思 欽定條例之當遵念臣等職掌之有在、俯從前請。收回成命。庶政體歸一。法守不紊。如以親王體統隆重。不可無別。乞將唐王一子。姑准俟異日、請 旨定奪、其二子降封三等、使有爵列以別于另題之例、則 皇上之優厚親藩、巳無不至、而於條例職掌、亦不甚相碍矣。臣等不勝懇切祈望之至、
○議處凈身男子疏 【 中官】
朝應遴選即給衣糧一入禁門榮及九族宜其不畏死刑也畿民之私閹者每依托貴近或有□紳之□而為之有司安可問乎
近該順天等處凈身男子曾萬壽等奏奉 聖旨這厮每群聚奏擾著五城御史嚴行驅逐不許容留潛住、欽此、 明旨昭宣、群小遠遁、中外臣民、莫不稱頌。聖德、臣等更復何言、第思此輩因父母愚暗、希圖富貴、勦絕子息、痌瘝可憫、其於 皇上愛養小民之仁。既有所歉焉而不周。况其家室無歸、工商絕藝、暫去復來、累行凟擾、其于 皇上嚴行驅逐之令。又有所玩焉而不信。及今不一議處。不惟傷天地之和。亦且損 朝廷之體。臣等職掌所關、乃敢敬陳一得之愚。以備采擇、稽古內官之設。載之周禮。曰內小臣。曰閽人。曰寺人。曰內竪。雖其職掌。不過守王宮中門之禁。掌女宮之戒。令與內外之通。令然必求正人居之。如巷伯之倫是巳。降及秦漢而下。乃以罪人充之。我 朝法制。高出前代。伏覩大明律一欵。凡官民之家不得乞養他人之子閹割火者。違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又條例一欵先年凈身男子曾經發回。若不候 朝廷收取官司明文起送私自來京圖謀進用者問發邊衛充軍。臣等仰窺祖宗盛心。即古除肉刑之意。所以重絕人道。預抑奸慝也。至弘治五年、節奉 孝宗皇帝聖旨今後敢有私自凈身的本身並下手之人。處斬。全家發邊遠充軍。兩隣及歇家不舉首的問罪。其里老人等仍要時常訪察。但有此等之徒即便捉挐送官。如或容隱一體治罪不饒。欽此、但私凈之禁雖嚴。而報官之路未開。故自宮者旋即如舊。至萬曆十一年節奉 聖旨自宮禁例載在會典、 皇祖明旨甚嚴、乃無知小民往往犯禁私割。致傷和氣。著都察院便行五城御史及通行各省直撫按衙門嚴加禁約。自今五年以後民間有四五子以上願以一子報官閹割者聽。有司造冊送部。候收補之日選用。如有私割的。照例重治鄰佑不舉的一併治罪不饒。欽此、雖有報官之名無給賞之實則誰為報者但報官之路雖開。起送之例未定。故自來者紛然不巳。猶有曾萬壽等輩也。夫以 孝皇之明例。 皇上之嚴旨。奚啻三令五申。乃三數年來。有司有造一冊送部者乎。有挐一私割照例懲治者乎。法令不行德澤不布。又何怪此輩之羣聚奏擾乎。伏望 敕下臣等嚴行各省直撫按官行令各州縣以文到之日為始。以前見在閹割者許令報名到官。查係三十歲以下精壯可用者。姑免追究。准其記籍。其衰老不堪者。行令各里族拘收。以後凡情願閹割者。報官查明。果四五子以上。方與記籍通前類造青冊。限半年一次送部。候各監局缺人。聽司禮監奏請。本部通行在外各該衙門查係在冊人數取具官吏里鄰不扶甘結起送赴部聽候選用。其冊籍無名及儇巧凶惡潑賴無恥者。不許一槩濫送。如有仍前私自閹割。私自來京者。在外撫按有司。在內五城御史嚴加訪挐。照例問以重罪。如撫按等官不許訪挐。及有司不行造冊。違例起送者。聽本部查參請 旨究治。務在必行。無事姑息。庶黎庶免傷殘之苦。而慈惠旁流。宦寺皆端正之人。而隙竇永塞。仁至義盡。萬世無弊矣。再照死者人之所最重也。今自宮之徒加以死刑而不懼者尤為根本之論內臣之員數太多富貴太驟選進太頻有以惑其心耳我 太祖高皇帝深鑒前代之失。 祖訓條章。內府各監局內官。俱有定員。各有職掌。一監常職止五員。一局正副止二員。官不過四品。所掌不過洒掃供奉之事。洪武永樂間。未嘗額外濫設。其太監等官。非歷練老成。雖有聰明才俊。亦不輕授。近年以來。則有不然矣。 皇城之內。通名籍者。不止萬有餘人。而倉廠塲庫。牟利無算。蟒衣玉帶。濫賞不惜。又不三五年輒有一選。選輒數千。以故無知小民。貪圖富貴。入骨薰心。柰何欲以死刑禁之乎。臣等更望 皇上恪遵 祖制。凡監局冗員。非 祖宗之舊者。悉為裁革。一切侵漁科索等弊。悉為釐正。蟒玉等服。非効勞年久忠勤不欺者。勿輕賜予。仍著為定。例。必十年以外。方行收選一次。務使官府一體。賞罰有章。規制既定。僥倖不萌。前項無知之徒。將不禁自息。不終為 聖化之累矣。
○覆議虜酋妃號疏 【 虜酋封號】
臣等會同兵部署印左侍郎臣石 等看得總督宣大山西兵部尚書鄭 題稱順義王乞慶哈物故、虜地無主、茲據各部酋長、並頭目投逓番文、公同舉保、得龍虎將軍撦力克、係乞慶哈長子、應嗣王號、晁兔台吉、應替伊父撦力克龍虎將軍職衘、設刺克炭台吉、應替伊父、晁兔台吉夷使頭目賞賫、不他失禮原職驃騎將軍、乞量加龍虎將軍、仍照節年賞格給賞、三娘子原係王妻、今討封一品夫人、隨又討王妃名色。及 誥命冠帶。並陳末議以備采擇、各一節除禦虜事宜、容臣等另行議覆外卷、查萬曆十一年、閏二月內該總督宣大山西右都御史□題為北虜感激 天恩求嗣封爵乞賜准從以慰夷情、以尊 國體事、內稱俺荅物故、黃台吉係伊長子、應准嗣封順義王名號、撦力克應襲伊父黃台吉龍虎將軍職衘、仍恩示賚予等因、該本部尚書徐□等會同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吳□等、酌議具題奉 聖旨是、黃台吉准襲封順義王、寫敕與他、賞大紅五彩紵絲蟒衣一襲、彩?八表裏、撦力克准授龍虎將軍、欽此巳經欽遵在卷、為照北虜之於中國、自古以來、未嘗為不侵不叛之臣、今一旦而讋服威德。入我羈??火。我 穆宗皇帝俯酌群議。封以王爵。許之通貢易市。自是乃烽燧不燔。胡越一家。措邊氓于袵席之上。亦既有成效可覩巳。今黃台吉病故其長子撦力克、援往日請封之舉、希 天朝褒賜之恩欵貢卑辭。比之伊父。備極誠懇。且據虜中之推戴。既巳恊心。而在世及之常規。復有定序。似應准其嗣封。以順夷情。及查晁兔台吉、乃扯力克長子、設刺克炭台吉、係晁兔台吉長子、扯酋既襲順義王之封。則晁兔台吉。自當襲龍虎將軍之號。而設刺克炭台吉。亦當承其父夷使頭目。與其賞賫矣。以上三等揆之、夷派俱屬相應、惟不他失禮。原係驃騎將軍。今量陞龍虎將軍。名雖稍別。賞原不異。亦應允許。既經邊臣詳議停妥、督臣具題前來、相應會議上請、合候 命下、將扯力克襲封順義王、晁兔台吉襲龍虎將軍、不他失禮、量陞龍虎將軍、設刺克炭台吉、准照夷使頭目、給賞、仍行翰林院撰 敕內府承運庫關領衣襲表裏差官齎赴該鎮、宣諭頒給。所稱虜王妻三娘子。求討封號。及 誥命冠帶一節。臣查得 大明會典。凡夷方諸國襲封王爵者。無頒妃封。及 誥命冠帶事例。今據總督宣大軍門、此等皆國朝典故備陳之使知所采焉奏稱三娘子能贊協虜王遵奉約朿戢其部落。寧我邊疆。可謂忠順。而又以 天朝之錫命為榮。祈望懇切。有難以阻其向化之心者。合無據其所請。就中斟酌。量與一相應封號。仍加賜彩?表裏、以示優厚、其王妃封號、難以輕議、臣等不敢擅擬、伏乞 聖裁、謹題請 旨、
皇明經世文編卷四百十八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