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金庸小说》四、新版和旧版
感情打了折扣
金庸的全部作品,都经过他自己的修订改正,有的改动幅度极大,甚至有连主要人物的名字都改了的。在看了几部新的之后,就大大不以为然。
修订旧作,可以改动旧作中的错漏之处,实在不必逐句逐字去修改。
例如,需要修改的地方是错误,像《倚天屠龙记》中,五月初五次日的约会中,谢逊和成昆的决斗间,有日蚀,这是错误,因为日蚀是发生在初一。又例如,《侠客行》中写了闰正月,阴历中是没有闰正月的。在金庸作品中,这种例子极少,当然需要修正。
可是金庸却采取了逐字逐句的修正,这种做法,固然可以说是一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但是却起了反效果。
经过修订之后,小说中的每一句句子,几乎都无懈可击,合乎语法,但小说文字,激情比合文法重要。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和笔下的人物、故事,在感情上溶为一体,是一种直接的感情上的结合,下笔之际,所使用的文字,有时甚至是欠通的,但是却充满了感情。
等到若干年之后,当时的创作狂热,必然消退,只是以一种平心静气的旁观者的立场来看自己的作品,固然可以看出许多缺点来,但这些缺点,在创作时既然写了出来,在当时就有它一定的理由,一一修改,结果是通顺了,合乎语法了,结构更严谨了,但是在小说的感情注入方面,就大大打了折扣。
所以,当时在看了几部修订作品之后,就在报上写了不少短文,以读者身份,去提抗议,并且指出,其他作品,还勉强可以这样做,《鹿鼎记》万万不可,一这样做,味道全失。金庸对拙见,有一半表示同意,结果《鹿鼎记》改动最少,幸得保存原貌。当时还曾有一个比喻,说一个美女,由得狂风将她的头发吹乱,有时比梳洗整齐,还要动人!
不过,如今读者可以看到的,已全是“新版”,旧版书已在市面上绝迹,只有十年以上读龄的老读者,私人保存若干,珍贵非凡。有金庸旧版小说者,切勿轻易借给他人。我保有的几部,连金庸之子来借,都要还了一部,再借一部新的。
喜爱旧版多于新版
新版和旧版的差别,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童年时在冰火岛上的遭遇。在旧版中,冰火岛上,有一只玉面火猴,一只极可爱灵异的小猴子,和张无忌为伴。但是在新版中,却删去了这只猴子。
金庸删去这只猴子的用意,相当明显。这种灵异的小猴子曾在许多武侠小说中出现过,为了不想落入“俗套”,所以删去。
可是金庸未曾想到,这只猴子,当时既然出现在冰火岛上,是有一定原因的。那时,张无忌在童年,金庸在感情上,是和张无忌的童年共相结合的。在远离人烟的冰火岛上,童年的张无忌,所见到的人,只是谢逊和他的父母,而这三个成人之间,又有着错综复杂,绝非一个儿童所能了解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形下,自然而然安排一头灵异的猴子和童年张无忌作伴,作者和创作人物之间感情的结合,自然流露。
在童年时看来如珠如宝的好东西,到了一个人长大之后,会不屑一顾。张无忌在金庸笔下,逐渐长大,成熟,作者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也在随着演变,在感情上,也在随着长大。
当金庸着手修订《倚天屠龙记》之际,张无忌早已成了明教的教主,已经经历万千艰辛,长大成人了。回头再看童年时,觉得一只猴子,无足轻重。但在当时,猴子却极其重要。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像金庸这样成功的小说家,和他笔下的人物,必然有着极其直接的感情上的联系。有时,这种联系,甚至是代入的。
所以,不宜在长大之后,改动童年的生活。因为长大后,和童年时感情是不同的,尽量保留原状,才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有不少人,包括我在内,喜欢旧版多于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