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魔令》三一
王修道:“姑娘之美,天下人有目共睹,观其女,不难知令堂当年亦是位绝世美女……”暗中运足目力望去,发觉那蓝家凤并无生气、动怒的味道,才接口说道:“令堂和百年武林中公认的第一高手指尘上人,来往甚密……”蓝家凤冷冷接道:“这和武林大局何关?”
王修道:“关系重大得很,就在下各方所得的资料看来,那丹书、魔令,原为指尘上人所得,但此事并未公诸于世,丹书、魔令交给令堂,可说两人之间,情义十分深重。”
蓝家凤接道:“好了,用不着说的太详细了。”
王修沉吟了一阵,道:“但令堂怎肯把丹书、魔令交给了蓝天义,在下心中却有些想不明白。”
蓝家凤道:“我母亲是一位极重情感的人,她既然已委身下嫁蓝天义,自然会把丹书、魔令交给他的了。”
王修道:“那该是指尘上人失踪以后的事了。”
蓝家凤道:“那是什么时间,我娘遗书上没有说过,我不知道。”
王修道:“姑娘,在下有句不当之言,说出口来,希望姑娘不要生气。”
蓝家凤沉吟了良久,道:“好吧!你说,你已知道我娘的甚多事情,那也不用瞒你了。不过,这些事,你不能讲出来。”
王修道:“这个自然……”声音突然间转变的十分低沉,道:“令堂肯把丹书、魔令交给那蓝天义,只怕是另有一种很特殊的条件。”
蓝家凤道:“什么条件?”
王修道:“这个,在下也不敢妄言……”抬头目掠蓝家凤,接道:“令堂已告诉你,说你不是蓝天义的女儿,但不知她是否告诉过你生身之父又是谁?”
蓝家凤怔了一怔,道:“没有提过,也许我那生身之父,还在人世。”
王修道:“姑娘仔细想想看,令堂可能会在遗书上有些暗示。”
蓝家凤道:“没有,我完全不知道。”
王修轻轻咳了一声,不再言语。
默然良久,还是蓝家凤忍不住,说道:“你怎么不说话了?”
王修道:“在下在想,姑娘是不是……”话到口边,只觉难以出口,是了半天,是不出个所以然来。
蓝家凤苦笑一下,道:“你说吧!不要紧,我也希望知晓生身的父亲是谁。”
王修道:“就目前情形看来,令堂生前和指尘上人最为亲近。”
蓝家凤道:“你是说,我是指尘上人的女儿?”
王修道:“在下只是有此怀疑。”
蓝家凤道:“这个,这个……”她的话声,十分艰涩,这个了半天,才说出了一句话,道:“不是。”
这一下,倒让王修感到有些意外,抓抓脑袋,道:“你怎么知道不是?”
蓝家凤道:“我娘在遗书中说过,求我这作女儿的原谅她,并坦直的告诉我,我不是指尘上人的女儿。”
王修心中暗暗忖道:指尘上人、蓝天义、蓝夫人,这已经够复杂的了,难道还有另外一个人介入不成?
心中念头百转,但却不便多追问下去,只好一转口风,道:“蓝姑娘,咱们暂时不谈这件事……”蓝家凤接道:“不妨事,你心中有什么话只管说出来吧!上一代的恩怨,希望由我手中,作一个总结。”
王修道:“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令堂的事,已经再现。”
蓝家凤忽然流下泪来,凄然说道:“江晓峰,你听到了么?”
江晓峰道:“听到了。”
蓝家凤道:“我是个野女孩,母亲扶养我长大,但我却不知晓父亲是谁。”
江晓峰道:“豪杰英雄,不问出身,再说姑娘的身世,比起我江某,那又强的多了。”
蓝家凤道:“你……”江晓峰接道:“姑娘还有一个母亲养你长大,我江晓峰连父母是谁,全然不知,从小孤处深谷,在寂寞中长大,算起来,我才是真真正正的野孩子。”
王修轻轻叹息,道:“你们同病应该相怜。”
蓝家凤一整脸色,道:“一个人身世如何,只是个人的事,目下要紧的是江湖大局……”王修接道:“对!如若不能剿灭了蓝天义,武林还不知要有多少个无父无母的孤儿。”
蓝家凤道:“王老前辈,是否已想出了对付那黑衣人的法子呢?我所知道的,都已经告诉你了。”
王修道:“姑娘,你对‘换心香’的事,知晓好多?令堂的遗书中,是否曾提过‘换心香’这种药物?”
蓝家凤道:“提到过,只是不太详尽。”
王修道:“换心香是否和十二金钗有关?”
蓝家凤脸上泛现出惊异之色,望着王修半晌之后,才缓缓说道:“老前辈果然是知晓不少。”
王修道:“姑娘夸奖……”语声微微一顿,接道:“那换心香虽然是一种新奇的药物,尚不为世人所知,姑娘应该保密。但目下情形有些不同,那换心香关系着十二金钗,所以,姑娘必须坦然相告,也许可由那换心香中找出十二金钗之秘。”
蓝家凤道:“我已经把很多机密之事,都泄漏于你,换心香还何用对你保密。不过,你不用对我期望过高,因为我对那换心香了解的有限。”
王修道:“姑娘只要尽言你胸中所知,就成了。”
蓝家凤沉思了一阵,道:“那换心香是几种药物混合而成一种神效奇异的药物,我母亲在一段遗书中曾经提到过,换心香配制成功后,使她训练十二金钗的计划,得以实现。对换心香,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王修道:“姑娘之言,可以证实了一件事,那就是换心香和十二金钗确然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家凤道:“纵然是咱们知道了,但又能有什么帮助?”
王修道:“说一句不怕姑娘生气的话,目下那黑衣人对你蓝姑娘全无恐惧,他怕的还是我王某人,因为,我无意中说出了换心香,在他的想象中,我能知晓换心香这三个字,绝非信口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