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旧版]》第八二回 偷天换日(1)
陈近南解开关安基衣衫,只见他胸口上印着一个血红的手印,失声叫道:“是施琅!”再一检视,果然在关安基衣袋中找到一张字条,写着一行字:“愚弟施琅拜上故人。”陈近南大怒,左手在棺材盖上重重一击,登时木屑纷飞,喝道:“不杀这奸贼,陈某誓不为人。”众人怒道:“这姓施的奸贼投降鞑子,今日又害死了关二哥,咱们跟他不共戴天。”
韦小宝扯了扯马彦超的袖子,问道:“施琅是什么东西?”马彦超道:“这贼子,本是国姓爷手下的大将,却卖主求荣,投降了清廷。”韦小宝道:“原来如此。那么郑二公子恐怕是给拿去了。”陈近南道:“正是,咱们可得赶快设法去相救。”韦小宝道:“这二公子也不是好人,让他们以毒攻毒,自相残杀。”陈近南道:“胡说。二公子是王爷的爱子,落入奸贼之手,如何可以不救?”马彦超道:“总舵主,属下多口。二公子受了冯锡范的挑拨,意欲不利于你,若是救了他出来,只怕后患无穷。”
陈近南叹了口气,道:“话是不错。刚才若不是小宝机智,咱们大伙儿都已死于非命,可是……可是……”玄贞道人道:“他咬定我们天地会不服台湾号令,在中原已是如此,到得台湾,更有什么分辩的余地?总舵主,咱们秦桧固然不做,却也不做岳飞。”钱老本道:“总舵主忠心耿耿,为郑家 力,却险些儿给二公子害死,这一口气无论如何咽不下。”陈近南又叹了口气,道:“大丈夫行事无愧于天地,旁人要说三长两短,那也只好由他。咱们一来要救二公子,二来要杀了施琅给关二哥报仇雪恨,须得想个善策。”
韦小宝道:“第一件事是得赶快搬家。”陈近南道:“正是,我心神恍惚,竞没想到此节。施琅这厮只怕转眼便会调兵前来拿人。”当下众人匆匆在花园中掘地埋葬了关安基的尸身,生怕清兵发掘,不敢堆土作坟。众人洒泪跪拜,携了随身物件,便即分批离去。好在天地会群雄在京中时时搬迁,换一个住所乃是家常便饭。韦小宝生怕师父考问武功,乘机辞别,回入宫中。
他来到自己住处,闩了房门,将六部经书逐一拆开,果然每一部经书函套的夹缝之中,均有许多羊皮碎片。他将碎片包成一包,贴身藏好,再细心将书函缝起还原,只缝得两部,康熙便派了小太监来传。
韦小宝跟着小太监来到皇帝的寝殿。康熙说道:“明日便有朝旨,派你送建宁公主去云南,赐婚给那姓吴的小王八蛋。”韦小宝道:“是。只可惜没服侍得皇上几天,又要远离。”
康熙低声道:“太后跟我说了一件大事,这次你去云南,可乘机办一办。”韦小宝应了。康熙道:“太后说道,那恶婢假冒太后,原来有个重大阴谋,她想查知我们满州龙脉的所在,要设法破了。太后含辛茹苦,宁死不说,令那恶婢奸计不逞。上天保佑,太后所以得保平安至今,却也全仗了不肯吐露这个大秘密。”
那日韦小宝躲在床后,已听假太后向九难提及此事,知道不假,说道:“皇上,这个天大的秘密,你最好别跟我说。多一人知道,多一分泄漏的危险。”康熙赞道:“你越来越长进啦,懂得诸事须当谨慎。不过你跟我办事以来,从来没泄漏过什么。倘若连你都信不过,我是没人可以信得过的了。”韦小宝周身轻松,跪下磕头,道:“皇上如此信任,奴才就是把自己舌头割了,也不敢泄漏半句皇上交代的话。”
康熙点点头,说道:“我大清龙脉的秘密,原来藏在八部《四十二章经》之中。”韦小宝早知其事,仍是假作惊异。康熙续道:“当年摄政王爷多尔衮进关之后,将这八部经书分赐八旗旗主。八旗精兵之中,上三旗是天子自将,所以其中三部经书是留在皇宫中的。”韦小宝道:“奴才记得了,那日皇上下旨抄鳖拜的家,老婊子要奴才去鳌拜府中取两部经书,只怕就是这东西了。”
康熙道:“正是。宫里本有三部,鳌拜家里抄到两部,父皇赐了一部,是你从五台山带回来的,一共六部,都落入了老婊子手中。唉,我做梦也想不到,几部佛经竞有如此重大干系,老婊子开口要,自然就给了她。”韦小宝道:“咱们快去慈宁宫搜查。老婊子光着身子逃出宫去,什么也没有带。”说到这里,心中怦怦而跳:“此刻皇上若是到我屋中一查,小桂子便有一百个脑袋,也都砍了。”
康熙摇头道:“我早细细搜过了,什么也查不到。只查到一套僧袍,老婊子那个相好,原来是个和尚。”韦小宝哈哈大笑,但笑得两声,觉得甚为无礼,忙忍住了笑。康熙却是忍俊不禁,笑道:“他这相好又矮又胖,老婊子什么汉子不好偷,却去找这样一个矮冬瓜。”
韦小宝笑道:“这矮冬瓜武功很高。相貌英俊的,未必有本事偷进宫来。”康熙笑道:“那也说得是。”顿了一顿,续道:“另外两部,是分赐给正红旗和镶蓝旗的。正红旗的旗主目下是康亲王杰书,我已命他去将经书献上来。”韦小宝心想:“康亲王那部经书,那天晚上给齐元凯偷了去,此刻在我手中。康亲王那里还献得出?这一下老康可要大糟而特糟了。”
康熙又道:“镶蓝旗旗主富登年岁尚轻,我刚才问过他。他说上一任的旗主嘉坤在攻打云南时阵亡,一切后事都是吴三桂料理的。吴三桂交到他手里的,只是一颗石印、一面军旗,还有几万两银子,此外什么都没有了。”韦小宝道:“这部经书定是吴三桂吞没了。”康熙道:“是啊。所以你到了吴三桂府中,仔细打听这件事,想法子把经书取了到手,吴三桂这厮老奸巨猾,千万不能让他得知内情。”
韦小宝道:“是,奴才随机应变,骗他出来。不过老婊子那六部经书,却又到了何处?这件事可大伤脑筋了。”康熙皱眉道:“老婊子到底是何来历,此刻毫无线索可寻,她干此大事,必有同谋之人。她得到经书之后,必已陆续偷运出宫,要将这六部经书尽数追回,那是为难得很了。好在太后言道,大清龙脉的所在,必须八部经书一齐到手,只要少了一部,就算得了七部,也是无用。咱们只须把康亲王和吴三桂手中的两部经书拿来毁了,那就太平无事。好在咱们不是去寻龙脉,只不过不让人得知,那就行了。”
其实康熙跟韦小宝所说的言语之中,却也省去了一截。太后向康熙告知机密,这八部经书之中所藏的地图,不但指明大清龙脉所在,还有一个极大的宝库,当年清兵进关,在中原各地掳掠所得的金银财宝,都藏于这宝库之中。只因宝库为八旗公有,所以藏宝的地图要分付八旗,以免为一旗所独吞。要知清初开国,每一旗的王公大将都是极有势力。大清开国之主太祖努尔哈赤逝世,太宗皇太极是太祖的第八子,却能继承大位,就是靠了八旗王公的推戴。直到康熙末年,八旗王公的势力才逐渐被皇帝裁抑。
太后转述顺治的留言,说道关内汉人多过满人百倍,汉人倘若一致起来造反,万万压制不住,满人只好退出关外,开了宝库,八旗平分,今后也足以温饱。康熙记起韦小宝从五台山带回来的父皇谕示:“天下事须当顺其自然,不可强求,能给中原苍生造福,那是最好。倘若天下百姓都要咱们走,那么我们从那里来,就回那里去。”这一番言语,当时只道是父皇出家之后的释氏之言,什么“从来处来,往去处去”,此时才知其中另有深意。须知满清唾手而取天下,实在得来十分侥幸。当时八旗上下,人人未敢存久享之心。
但康熙年少气锐,又是雄才大略,对于退回关外,八旗平分宝藏的念头想也不肯去想,寻思:“这件事可万万不能让满洲人知道了,否则大家心知有了退步,遇上汉人造反,局势艰危之时,就不肯拼死相斗。”他要找到经书,倒不是志在保护龙脉,或是发掘宝藏,却是要将经书中的地图毁去。他想大清天下乃是万世不拔之基,又要留什么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