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摊上大事儿了
德川幕府第十二代将军德川家庆在位的时候,日本摊上大事儿了。
当时德川幕府已经延续了整整两百五十年,天下承平日久,日本全国上上下下都以为这种太平盛世将会永远持续下去。但是,此时的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到19世纪50年代,欧美强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甚至日本的近邻——中国的国门也已然洞开。经过鸦片战争以及其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已经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只有日本与两百五十多年前一样,仍然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往。
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意图打开日本的大门。最早要求日本结束锁国体系,打开国门的是俄国人。因为俄国和日本是海上邻国。俄国扩展到远东地区之后,与日本有接触,日本有渔民在幕府时期出海打鱼遇到风浪,漂流到了俄国,据说还曾到过圣彼得堡,朝见过叶卡捷琳娜女皇。所以,俄国对日本有一定的了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其次是英国人也压迫日本打开国门,一向跟日本维持贸易往来的荷兰人,也曾经善意地向幕府提出过开国的建议。
德川幕府虽然闭关锁国,但是并没有完全杜绝与外国来往,有三个国家是可以来往的,分别是中国、朝鲜和荷兰。为什么会跟遥远的荷兰有来往呢?据说是在德川家光将军在位的时候,日本曾经爆发过天主教徒起义。荷兰人因为信奉新教,所以给幕府提供武器,用来镇压日本天主教徒的起义。
黑船来了忒紧张
经过此番合作,幕府觉得荷兰人还不错,决定与遥远的荷兰保持来往,顺便也可以从荷兰获取一些西方先进的玩意儿,就像明清两代并没有收回澳门的道理是一样的。以康乾盛世时期的国力,想收回澳门应该说是易如反掌。但是皇上稀罕从那个地方来的地球仪、自鸣钟这些东西。另外,澳门是租给葡萄牙人的,并不是葡萄牙领土,也是一扇接触世界的窗口。日本政府对于荷兰也是如此。
幕府虽然接到众多国家要求开国的建议,但是由于幕府头脑僵化,自认为日本是神国,这些建议一概听不进去,全部断然拒绝。终于,1853年,美国远东海军司令、海军准将佩里带领四艘军舰来到日本,驶入距离江户只有咫尺之遥的浦贺港,向幕府递交开国国书。
因其四艘军舰船身都被涂成黑色,所以日本历史上称之为“黑船来航”。
开国已是大趋势
当时幕府掌实权的人物是首席老中阿部正弘。阿部正弘虽然智能卓绝,见识不凡,只是毕竟日本闭关锁国已久,面对这样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像李鸿章讲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阿部正弘手足无措。如果答应美国人的要求,就会破了祖宗留下的规矩,更会被政敌安上“日奸”和叛国的帽子。如果不答应美国人的要求,幕府根本没有实力跟美国人相对抗,特别是军事实力跟美国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日本自元和偃武以来,两百五十多年既无内战,也没有外战,武士阶层早已腐朽。此情此景,阿部正弘心知肚明,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美国这封国书应该递给谁呢?递给将军家庆吗?将军已是老病卧床,在黑船来航的当年就死掉了,有人说将军是被美国吓死的,这倒不一定,他本来已经老病卧床多年。为了堵住天下的芸芸众口,必须把这个雷扔出去,在别的地方炸响。什么地方炸这个雷最合适呢?位于京都的天皇和朝廷最合适!朝廷早就没有权力了,除了能决定年号,什么也决定不了,难免静极思动。幕府就把国书递给了朝廷,想让朝廷拿主意去为幕府承担责任。
此时朝廷的官僚们,数百年来无所事事,每天沉浸在茶道、花道、和歌、能乐之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么一帮对于世界大势完全不了解的公卿大臣,眼光比幕府窄得多,而且又坚信日本是神国,坚信所谓的大义名分,心胸比幕府的官员还要狭窄。而当时在位的孝明天皇,也是极度排外的。所以,朝廷给幕府下达命令,要求幕府抵御外敌,至于幕府打得过打不过外敌,天皇并不关心,打不打得过,那是幕府的事儿,我就是让你去打,爱行不行,天皇也是一个典型的口号爱国者:“打倒美帝国主义!”喊口号是最容易的,问题是美帝国主义不是你喊两句口号就能打倒的。
如此一来,幕府把祸水引向朝廷的举动就失败了。怎么办?既然祸水上引不行,那就下引吧。幕府紧急召集各地的大名、藩主们商议对策,将美国的国书发到下面,让这些大名、藩主讨论。其实德川幕府从建立起始,就用各种手段削弱大名尤其是外样大名的势力,避免他们对幕府中央构成威胁。这一次幕府的老中们主动放下身段,向这些外地的大名问计,大名们终于有了机会一吐衷肠。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意见纷纷上报幕府,甭管这些意见多么异想天开。
此次事件,的的确确打破了德川幕府延续两百五十多年的两个传统:一是架空天皇,二是削弱各地大名。所以,由于幕府面对美国黑船来航,向京都的朝廷和天下的大名特别是外样大名问计,导致了幕府的威望直线下降,从而使得各地大大名伺机蠢蠢欲动,日本的动荡就此开始了。
佩里1853年虽然没有达成目标,但是留下话了,说改天再来。到了1854年,面对美国的优势武力,日本幕府被迫屈服,签订了《日美和好条约》,又叫《神奈川条约》,从此被迫打开了日本紧锁着的大门。英国、俄国、荷兰紧随美国后尘,相继赶来,幕府被迫陆陆续续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使得幕府的老中们相继辞职。到了1858年,在美国首任驻日领事的逼迫之下,《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条约明确提出,与日本通商,要日本彻底对外开放。相比以前的条约,走得更远。
幕府面对这样的变局,既不愿意承担开国责任,又没有能力抵御列强,只好又把此事上奏京都的朝廷。朝廷并不傻,对此是装聋作哑,完全置之不理,不愿意帮幕府背黑锅。幕府万般无奈,最后的决心还得自己下。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四天王的后人,当初因拥戴家茂将军继位而取得大位的井伊直弼,出任幕府的大老。大老相当于幕府政权下的宰相,比首席老中的职务还高,一般并不常设,非常时期才会设立。
井伊直弼很有担当,他意识到开国已是大势所趋,不开国无法抵抗列强,也不可能引进外国的技术,富国强兵。另一方面,井伊直弼也认识到,幕府的威望已经降至谷底,再不主动作为,以后幕府说话就更没人听了。综上所虑,井伊直弼说:“这件事幕府不能再回避了,必须给出回应。”1858年,也就是日本安政五年(1858年),井伊直弼大老一脚踢开了朝廷和大名,独断专行,签署了条约,然后大肆屠杀反对派,谁反对他签约,他就把谁干掉。紧接着英、法、俄、荷四国接踵而来,与幕府签订了一系列的友好通商条约。这些条约在日本总称为“安政五国条约”。
井伊直弼靠着铁血手腕打开了日本的国门,自然遭到了日本国内反对势力的愤恨,尤其当时那些满口尊王攘夷的武士浪人,也就是当时日本的愤青们。签约后两年,大老井伊直弼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遇刺身亡,史称“樱田门之变”。
井伊直弼虽然遇刺,但日本开国的趋势,已是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