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皇帝的衣服是不用补的,每天都换新的,就算偶尔穿了两次,无论如何是等不到穿破的。但是,有的时候也有例外,满人皇帝就穿过补丁衣服。
跟明朝的皇帝相比,清朝满人的皇帝相当敬业,也相当奢侈。明朝的皇帝建了皇宫,但皇帝住着却不舒服,大部分的地方都是用来讲仪式摆排场的。但是历代的皇帝,从来没有想过另建个园子,进里面去享福。最胡闹的明武宗,也不过建了个豹房,比起圆明园来,小小巫而已。康熙和乾隆多次下江南这样的美事,明朝皇帝也不怎么做,他们最喜欢的,无非是躲在宫里跟女人胡闹,连大臣都懒得见。宫里的宫女多、太监多,但讲到享受和排场,还真就赶不上清朝的皇帝。
但是,清朝的皇帝由于敬业的缘故,有时候也会变得相当的节俭。乾隆是清朝盛期最后一位皇帝,在他的晚年,这个朝廷其实已经由盛转衰,只是没有人敢把实情告诉这位年事已高的十全老人,还是任由他拼命地乱花钱。没等到他翘辫子,已经做了多日傀儡皇帝的嘉庆看到国库空虚的窘境,已经心急若焚了。待到老子一死,马上厉行节约,漫说不下江南了,连例行的承德避暑都不想去了,为的就是省钱。
这场厉行节约运动,一直延续到了他孙子咸丰时代。因为日子更紧巴了,遍地都是闹事的,洋人还来凑热闹,银子一个劲儿地往外掏,进项却少。如果清朝的皇帝跟明朝皇帝一样,天下万事不理,倒也罢了,他们可是天天天不亮就起来上朝的,所有的烂事都得操心,跟居家过日子一样,缺钱的事最糟心。道光皇帝穿补丁衣服的事,地球人都知道了,但他的儿子其实比老子还节省。道光的补丁打在朝服上,明晃晃的,朝臣们争相效法,其实就是作秀。儿子对老子一朝的弊端冷眼看多了,都比较清楚,所以轮到他当家了,不再把补丁打在外面,而在内衣上讲究起来。咸丰有件杭纱的套裤,刚上身就被蜡烛灯花不慎烧破了一个小洞,按惯例扔掉就是,但咸丰不肯,要补补再穿。于是,皇上的俭德被左右盛赞了好久,皇上也得意了好久。皇帝的旨意被执行了,过了好些日子,裤子补好了,送来一看,跟新的一样,仔细一瞧,的确有补过的痕迹,但非认真看是看不出来的。一细问才知,这样高明的补丁,是内务府交由江宁织造找高明的工匠的杰作。区区一个小窟窿,花了几百两银子。这样的工匠,所花费的工夫,内中的手艺,比《红楼梦》里连夜勇补孔雀裘的晴雯,还要多了和高了不知多少倍。有这个银子,民间可以买一打纱裤了。
皇上的节约,也有真能省下钱来的地方。上书房门轴坏了,按照惯例,内务府是要换新的,这可是皇帝读书的地方,不比别处。但是咸丰不肯,亲自查看之后,说是修修就可以了。于是乎报修,由内务府转到工部,招商承办。有了纱裤的教训,咸丰要先报预算。预算下来,工部也真敢狮子大开口,居然要花五千两银子。咸丰听了大怒,他可没有他老子那样好说话,对于撤职查办从不吝惜。于是工部马上改口,说是五十两就够了,刚才的五千两是笔误。雷霆一怒,省了四千九百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皇帝很高兴。其实,一个门轴而已,就算材料好点,在民间也就一两银子,一个工匠半天的活儿。
做皇帝,原则上是不能节省的,因为有一大堆的人就指着皇帝的奢费吃饭呢。明朝有十三监的太监管事,说是有弊端,清朝改了,成立了内务府,全国上下搞特供,全国上下有机构,钱花得更多。皇帝真的要厉行节约,围绕皇帝服务的机构首先就不乐意,千方百计让你皇帝干不了,因为真的节约了,他们就没地方弄钱了。所以,皇帝但凡要省钱的地方,弄下来比不省花费还要高。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机构弄钱的大局。所以,作为帝王的俭德,补丁衣服是可以宣传用的,但真的能不能省钱,肯定要两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