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宫私房事儿 » 清宫私房事儿全文在线阅读

《清宫私房事儿》第八章 皇亲国戚,福兮祸兮

关灯直达底部

因为皇帝的后妃没有定数,所以后妃的娘家人更是复杂众多。他们的女儿、姐妹进入宫廷,不管是否已经得宠,都可以荣耀乡里。但是,作为皇亲国戚,他们具备了最高的国民素质吗?他们知道怎么保持住这份荣誉,并荣宠不衰吗?

1.欢天喜地承皇恩

恩赏扶持

清代皇帝对待外戚,采取严格而严厉的态度。当然,既是娶了人家的女儿,就要礼遇外戚,这是人之常情。皇帝在为皇后抬旗的同时,也同样对皇后的母家加封晋爵,这样才能门当户对,保住皇家的颜面。

除了金银玉宝的大肆赏赐外,还有礼遇皇后母家的各种礼仪,诸典籍之中均有记载。

以慈禧太后为例,她为贵人、嫔、妃、贵妃时,其母家一直为镶蓝旗满洲不变,而咸丰崩御,其6岁的儿子载淳继承大统,慈禧母以子贵,被尊为皇太后。根据“皇太后、皇后丹阐(清语,母家之意)在下五旗者皆抬旗”之惯例,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十八日颁上谕:“慈禧皇太后母家著抬入镶黄旗满洲。”这样,慈禧太后的母家就由下五旗的满洲,一跃而为上三旗的首旗了,可谓身价陡增。

对于外戚的封赠最关键的就是封爵。从现有资料看,有一等承恩公、三等承恩公和男、子等品秩。

封一等承恩公的有孝昭皇后父亲遏必隆、孝敬皇后父亲费扬古、孝圣皇后父亲凌柱、孝贤皇后父亲李荣保、孝仪皇后父亲清泰;封三等承恩公的有孝慎皇后父亲舒明阿、孝静皇后父亲花郎阿、孝贞皇后(慈安)父亲穆扬阿;封一等侯的为孝和皇后父亲恭阿拉;封一等男的是孝全皇后父亲颐龄等等。

皇帝对自己的老丈人,会像平常人那样,毕恭毕敬的吗?当然不会。老丈人也好,大舅子也罢,见了皇上,不仅不可以摆谱,相反还要下跪称臣,甚至称为奴才。这就是君臣关系。

可是,不管怎样,女儿嫁到宫里,皇帝成为女婿,也是一件荣耀乡里,人前显胜之事。所以,大凡入宫的女儿家人,能与皇家结亲,自然满心欢喜。

皇帝对后妃娘家人的赏赐是经常性的,随时会有。不过,大多数奖赏并非出自皇帝,而是诸位后妃对自己本家的惦记。如慈禧太后在宫里就经常会想到住在方家园的母家人,不时令宫中太监甚至宫女拿一些吃的、用的等去娘家布赏,有时是正大光明赏赐,有时则是偷偷前去,不便告知他人。不过,这也只是那些有权势的后妃才可做到,按规定,后妃是不可以随便向娘家拿东西的。

说起来,皇帝在婚姻选择上,也是十分重视门第观念的。因为那些名门贵族的女儿会很有气质,而且也稍显门当户对。所以,后妃们入宫后,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还是她们的娘家人。谁的娘家人有身份,谁当然就最有面子了,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清初顺治帝在婚姻上并无自主权,其皇宫中的女子,多为博尔济吉特氏。元后,也就是废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同样也是。此外,悼妃、恭靖妃、淑惠妃、端顺妃等都是。这其实是母亲孝庄文皇后的有意安排,她为了巩固本家在宫中的地位,以便将来平衡权力时,博尔济吉特氏有着更多的话语权,可谓用心良苦。可惜,顺治帝并不认可他母后的这种做法。

康熙以后,满洲门阀贵族逐步代替了外番蒙古后裔在宫中的地位。我们不妨从其后妃娘家的身份上加以分析。其4位皇后中,孝诚皇后的母家是满洲正黄旗辅政大臣索尼之后,父亲为领侍卫内大臣喀布拉;孝昭皇后是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是佟佳氏,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这些后妃的母家人都是名门大姓和贵族。这些女子的入宫其实更多带有政治的含义,是各派政治势力在宫中角逐的结果。

因为是皇亲国戚,皇帝会很惦记他们的生计,有好事会想起他们来。后妃也会利用一切机会,吹吹枕边风,想尽办法,报答娘家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会亲。年关将至,后妃的娘家人会得到皇帝的恩赏,而这些外戚也会要求入宫去见一见自己的女儿。皇帝会通盘考虑,选定日期,令其母亲到宫中指定地点,与女儿见面。但是,这种机会,并不是每年都有的。清宫词中这样记录:

四节频颁戚里恩,面脂赐出月华门。

会亲内殿关防密,朱毂黄缰集禁垣。

多日不见的母女相逢,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内相见,会别有一番忧愁。母亲在离开后,会更加思念宫中的女儿,女儿也是如此,不知来年是否有机会再相见。

母女要想相见,还有一个重要的机会,那就是女儿怀孕。宫里会皇恩浩荡地宣旨,请妃嫔母亲入宫侍候。因为只有自己母亲才会尽心尽力,胜过一切宫女的侍候。咸丰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于懿嫔怀孕,咸丰帝颁旨,特许其母亲进紫禁城苍震门,再到储秀宫。于是,老夫人在两名家中妇人的陪同下,在二十六日上午,来到储秀宫,悉心照看自己的女儿。这是皇家赐予的特殊恩德,因而母女格外珍惜。

后妃的娘家人,都期盼自己因为女儿在宫中得宠而有所功名,但并非每位娘家人都有这样的机会。顺治帝董鄂妃,由于宠冠后宫,独压群芳,确实为娘家人争到了机会。

《清史稿·鄂硕传》中记载,董鄂妃的父亲鄂硕在顺治十四年,以女儿册封为皇贵妃而晋三等伯,可谓至尊至荣了。当父亲去世后,董鄂妃极度悲伤,竟不吃不喝。顺治帝十分挂念,亲往宫中解劝。董鄂妃十分感动,道:“妾岂敢过悲廑陛下忧。所以痛悼者,答鞠育恩耳。今即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今幸以此时终,荷陛下恩恤,礼至备,妾复何恸哉?”董鄂妃虽如此表态,但她还是表达出对自己生身父亲去世的至悲之情。

可惜的是,不久,董鄂妃再次遭遇兄长之丧。她心力交瘁,几乎难以支撑。

让董鄂妃欣慰的是,她的弟弟费扬古后来征战沙场,为娘家争了光。费扬古在14岁那年,袭父爵,授三等伯。康熙三十五年随驾征战噶尔丹,在昭莫多之战中,大败叛贼。康熙帝十分高兴,重赏费扬古。不过,这已是后话了。

乾隆时,还有三位荣宠已极的外戚,那就是孝贤皇后、淑嘉皇贵妃和容妃的娘家人。

孝贤皇后在宫中十分得宠,又是正宫皇后,因而,她的娘家人是会受到极高礼遇的。因为她的得宠,不仅她的父亲李荣保被追封为一等承恩公,李荣保的父亲米思翰、祖父哈世屯也被追封为一等承恩公……

而她的弟弟傅恒,晋为协办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康安在平定两金川叛乱和镇压甘肃回民田五、台湾林爽文等农民起义中,立下大功。最后,在镇压湘黔苗民起义中,死于军中,被自己的姑夫乾隆皇帝追晋为郡王,其封赠超过父祖。关于福康安封贝子爵,清宫词记:

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

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

记述其战殁疆场,再述清宫词曰:

如何正寝忽成灾,泰极应和否渐来。

爱将不还川楚扰,上皇空望捷音回。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的哥哥金简,因妹妹侍奉皇帝有功,而被召入内廷办事。皇帝的这位大舅子,初在内务府管理皇帝的一些生活事宜,他头脑灵活,做事变通,不久升为内务府大臣,成为皇帝的重要近臣。几年后,乾隆又给这位宠妃的哥哥委以外职——吏部尚书,吏部是管理官员的人事部门,是个肥缺,这是金简最想做的事了。

容妃的哥哥图尔都得到乾隆帝的特殊照顾。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十八日,皇帝将漂亮的宫女巴朗赐婚给他。这是十分难得的殊荣。图尔都真是欢天喜地。不仅如此,皇帝还在京城赐给了图尔都很大的宅院,按伊斯兰式样建造。同时,命宫人给他带去了丰厚的奖赏。这使得在宫中的容妃十分感激,她也因此而十分安心,做事处处小心谨慎,很得帝宠。不久,图尔都晋封为辅国公,更是回部的骄傲和自豪。容妃死后,乾隆皇帝感念她的美丽和温顺,除了为她大办丧事外,对她的家人也是格外照顾,容妃的家人,在容妃死后得到如此丰厚的赏赐,可说是皇恩浩荡。他们千恩万谢地接受了乾隆的恩赐,对清王朝更加忠心耿耿。

“华妃”之宠

清朝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通常是以廉洁的面目出现的。所以,在外戚的问题上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毫不留情。

外戚会不会依仗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而飞扬跋扈呢?历代有之,因而,清代驭之尤严。一面礼遇外戚,一面又铁面无私,尤其当皇权受到威胁的时候,皇帝会怎么办呢?

康熙帝孝懿皇后的弟弟隆科多,以贵戚授一等侍卫,累迁至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掌握京师重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玄烨病逝后,隆科多传遗诏,拥立皇四子胤禛继位。隆科多因此而承袭一等公爵,雍正帝称其为舅舅,委以重任。可是,因其掌握雍正帝继位的秘密,为雍正帝所忌惮。雍正五年十月,以四十二大罪圈禁,判终身监禁,死于幽所。

雍正帝敦肃皇贵妃年氏,在《甄嬛传》中,她是个性鲜明的一个角色。剧中的华妃,实际上是年妃,恃宠而骄,飞扬跋扈,与人结怨很深,包括雍正皇帝都防着她,为防止她怀孕生子,便在她的房中放置欢宜香,导致她终生不孕。真实的华妃(年妃)是怎样的呢?

一是谨小慎微。资料记载,当她接到娘家的信函时,都不敢拆封,要交给雍正帝看后,自己才看。

二是深得帝宠。生育是最好的见证。年氏生育子女最多,有3子1女出生,足见其宠。更为重要的是年氏不以兄长年羹尧案受牵连,且屡有加封,直到去世前7天,已晋封为皇贵妃,在雍正的后宫中已是难得的殊荣。

三是死后殊荣。年氏死后,雍正上谕评论最为真切,充满了柔情。上谕中有“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慎,驭下宽厚和平”,反映出雍正帝对她的信任和无限情愫。命死后葬入帝陵,将来与皇帝合葬同一地宫之中。这对于寡情之君雍正来说,已是相当不易了。

最关键的是,雍正帝非常宠爱她,而年妃自己也谨小慎微。所以,年妃病逝后,雍正帝深深自责,觉得对不住她。

她的兄长年羹尧原为雍亲王藩邸旧人,雍正元年(1723年)授抚远大将军,平步青云。可是,到雍正三年(1725年),因居功放纵,结党营私,被罗织成九十二款大罪。此时,其妹虽被封为皇贵妃,但已病为不治。这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年氏死于圆明园,雍正帝再无后顾之忧,于十二月迫年羹尧自尽。

乾隆帝慧贤皇贵妃高氏,出身名门,颇具大家风范,乾隆帝很宠爱她。她的得宠源于漂亮的外表,生前即获得皇贵妃的高贵封号,实属凤毛麟角。可惜,她终生不孕。死时,以皇贵妃最高贵的“慧”和“贤”字为其谥号,并附葬裕陵地宫。慧贤皇贵妃的这个谥号,居然使得当时的中宫皇后大为眼热,请求乾隆百年后赠予自己这样的谥号。乾隆十三年,皇后病逝,乾隆帝如其所愿,为她加上了“孝贤皇后”的谥号。

慧贤皇贵妃亲弟弟高恒,依仗是皇帝的小舅子,在其任两淮盐运使时,侵贪巨款,事泄被人告发,乾隆帝大怒,一面查抄其家产,一面下令处斩高恒。当时,孝贤皇后之弟、大学士、军机大臣、一等忠勇公傅恒也为其求情,乾隆帝怒道:“若皇后兄弟犯法,当如之何?”吓得傅恒再不敢进言,高恒被押赴市曹斩首。不仅如此,到乾隆四十三年,又因贪墨和扰累回民,而将慧贤皇贵妃之侄高朴立正典刑,后世遂称其为英明的君主。

2.诚惶诚恐难度日

作为后妃的娘家人,虽然很风光,能够人前显胜。可是,一旦言语不敬,或做事不慎,涉及皇室秘事,是会招来祸端的。

多疑的慈禧太后

慈禧的妹妹可说是正宗的太后娘家人,受姐姐影响,嫁给了慈禧的小叔子、醇亲王奕譞。虽然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可她活得并不轻松,尤其是同治十三年,同治帝死去,她4岁的儿子被慈禧指定为继承人,入宫当了皇帝,麻烦事从此多了起来。

太后因为妹妹的儿子做了皇帝,为了表示对妹妹、妹夫的尊重,特地下旨,赏给醇王府两顶杏黄色的软轿,以便他们出门乘坐。大家知道,黄色是皇家专用的颜色,慈禧妹妹看着这两顶轿子,满心欢喜,心想以后出门就可以很风光地坐黄色轿子了。

奕譞比福晋谨慎,他忙阻止福晋道:“太后用意,可能不止如此,我们还是不要坐吧。”福晋吃了一惊,心想,丈夫提醒得对,姐姐一向多疑,可能用此考验我们是否对朝廷忠心吧。

果然,慈禧以向妹妹、妹夫问候为名,不时派出心腹太监去王府“请安”,并特意传旨,问:“是否乘坐了黄轿子,安适否?”当夫妇二人回答“未敢乘坐,原样供奉”时,慈禧才安心地点了点头。

再有一事,就更明显了。醇亲王夫妇早年为自己选择了福地(墓地),在北京西郊妙峰山。那里山奇峻秀,景色迷人,奕譞很快划定区域,并在后宝山上种了两棵白果松。几年过去了,白果松长势喜人,成了参天大树,奕譞看了,心里美滋滋的。

醇亲王奕譞

慈禧妹妹叶赫那拉氏

这件事本是王府的好事。可是,却被多事的人密告到慈禧太后那里,太后听了不以为然。多事人说:“太后有所不知,两棵白果松下面埋着的是王爷吧?”太后道:“是啊。”多事人又道:“白果松下埋着个王爷,正组成一个字,那就是皇上的‘皇’字啊。而两棵白果松,隐喻着王府将来还要出一个皇上啊。”

慈禧一惊,正中了她的心病。原来,她就一直担心妹夫会因为自己的儿子当了皇上而擅威作福,一旦将来皇上长大了,亲政了,会不会尊自己的生父为太上皇呢?如果那样,妹夫就会威胁到自己垂帘听政了。于是,慈禧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免去妹夫的一切差使,命其在家中闲置。同时,慈禧命人到奕譞的福地去,尽行砍伐了两棵白果松。相传,在砍伐时,费了很大力气,而且大树倒下时,流了很多血。

慈禧的妹妹对慈禧十分不满,后悔当初嫁到王府,没有安全感。而奕譞怕太后降罪下来,不敢进宫见皇帝儿子,还上了一封密折,题目是《预杜妄论》,内容大致是请太后放心,如果将来有人敢上折子给皇上,追尊自己为太上皇时,格杀勿论。慈禧这才放心了。

慈禧的弟弟桂祥则又是一番情景,他的女儿后来入宫当了皇后,他既是先帝的大舅子,又是当今皇上的国丈,可谓风光之极。可是,慈禧却多次下旨申斥他,主要是嫌她的这位弟弟不成气候,桂祥也因此而对太后不满。也真是,有哪一位皇亲国戚能比得上慈禧太后的才干呢?慈禧对娘家弟弟恨铁不成钢的责备,就使得桂祥更加消极了。

辱没皇恩的盛住

可是,也确实有身为皇亲国戚而不为朝廷实心办事的人。比如,嘉庆帝的大舅子,孝淑皇后的哥哥盛住就是一例。

盛住因为是孝淑皇后的哥哥,先后任过总管内务府大臣、工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署工部尚书等要职。可谓皇恩浩荡,官运亨通。但是,盛住却有见利忘义、品行不端的毛病。嘉庆五年,他曾私自将皇宫大内的珠玉、瓷器、皇帝的玉玺等违禁物品,拿往市场出售。被人举报,皇帝大怒,便将他的所有要职全部革去,仅以公爵,授为西陵总管内务府大臣,办理皇帝万年吉地工程,以观后效。

可是,在清西陵工程中,盛住不但没有悔过自新、洗心革面的表现,反而变本加厉,恶习不改,屡犯错误:陵寝朔望祭日,本应亲往拈香行礼致祭,可他只派翼长前往代替。更为重要的是在陵区的白柱以外,青桩以内风水禁地中,居然敢于开塘取石,变卖成银两私吞。

这些事上告后,嘉庆帝怒不可遏,下旨拔去了盛住的双眼花翎,革去公爵,锁拿进京受审,拟处死。嘉庆帝考虑到盛住是自己的大舅子,虽然皇后已死,但更应格外照顾于他,便先免了死罪,并赏给了他一个副都统的官衔,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嘉庆十年,盛住死去,朝廷还给予了恤典。

可是,到嘉庆十三年六月,当这起贪污大案查办结束时,竟让嘉庆帝大吃一惊。原来,这位大舅子在工程进行中,所贪银两竟达到9万两!嘉庆帝大怒,道:“设使其身尚存,必当锁拿廷讯,加以刑夹,明正典刑,即行处斩,断不能幸逃法网!”

过了一个月,嘉庆帝对盛住案作了最后判决,因为盛住已死,无法处罚他,便查没了他的全部家产。在对同案犯双福、鹤龄施行刑夹、重责三十大板时,令盛住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跪着观看。最后,处斩二人时,仍令盛住的子孙前往观看,这可吓坏了他们。行完刑,将盛住的子孙及其家人全部发配到黑龙江和吉林等处,效力赎罪。

汉族公主——孔四贞

皇家如此无情,使得命运变幻莫测,细想开来,还有谁愿意嫁到宫廷里去呢?口说无凭,果然,我们查到了一宗史料,居然是不愿意嫁给皇帝,却愿意嫁给一个英雄。那就是顺治帝和孔四贞的故事。

孔四贞是清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有德原系明辽东参将,后渡海降清。清军入关后,他率兵四处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斗争,屡立战功,被封为定南王。顺治七年(1650年),他率军进入广西,为农民军李定国部所败,被围困于桂林城内。孔有德走投无路,只得逼令妻妾自尽,然后放火焚烧府邸,拔剑自刎。桂林城破后,孔氏满门被杀,只有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一人逃出。清廷闻讯,命将孔四贞护送到北京皇宫,由孝庄太后抚养,并赏给孔四贞白银2万两,供日常生活费用。

孔四贞入宫后,深居简出。由于出身豪门世家,大家闺秀的风范俱存。又由于他的父亲乃驰骋疆场的名将,耳濡目染,她本人也擅长骑射游猎。俊美的仪容、不凡的骑术、脱俗的气质,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柔情似水的顺治帝。而且,这时的皇帝刚刚为废后一事搞得身心憔悴,正需一位丽人来平复他那颗受伤的心灵。孔四贞的突然出现,使得他那泯灭的爱情圣火重又燃烧起来,而且,越烧越旺,大有不可遏制之势。

顺治帝的这一想法,使孝庄太后大吃一惊,她一方面希望儿子寻找到真正的爱情,以此来稳定皇帝那颗惊甫不定的心;另一方面,对于福临的滥恋、怪恋,她又不忍心置之不理。向例,太后在世时,儿皇帝的婚事应由太后做主,这是老祖宗的规矩。尤其是中宫皇后的确定,关系到大清的国祚兴亡、爱新觉罗家族的兴衰大事,必须慎重图为。

孔四贞为汉女,虽然满汉不能通婚的戒条屡屡被打破,但还是要旧案重提。如果真有一天,皇帝专宠孔四贞,那久虚的中宫之位,很可能非她莫属。到那时,掌管定南王旧部几十万大军的孔四贞,将出现女主干政专权的局面,大清的天下岂不要易主汉人?然而,顺治帝的坚持,使太后无可奈何,就像当初废掉皇后一样,孝庄太后决定先依了他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