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仗不可怕,就怕瞎折腾。
孙吴经过一番折腾,实力大损;蜀汉经过一番折腾,国势渐衰。相比较而言,曹魏虽然也折腾过,但人家底子厚,抗打击能力强,恢复得也快。司马昭全面掌权后,一方面巩固权力基础,消灭政治对手;另一方面继续扩充军力,积极准备统一之战。
蜀汉和孙吴两个对手得一个一个地来,先灭哪一个呢?司马昭经过认真考虑,认为应该先灭亡蜀汉,少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夏天,司马昭召集群臣,对大家说:“自从寿春平叛以来已经六年没有战事了,这几年里我们集中精力制造兵器、修缮盔甲,准备对付吴蜀二虏。如果灭吴的话,我大致计算过,造战船、开水道总共得用去1000多万个工日,也就是说10万人得忙100多天才能完成。另外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必然会遇到疾疫。所以应当先取蜀,灭蜀三年之后,借巴蜀可以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水陆并进去灭吴,就像历史上晋灭虞定虢、秦吞韩并魏那样,是很容易的。据报告蜀国有9万军队,驻守在成都及守备后方的大约4万,余下5万是机动部队。如今姜维被拖滞在沓中不能东顾,我们的大军可以直指骆谷,趁其空虚袭击汉中。”
蜀军如果不采取这样的策略也不要紧,司马昭认为:“蜀军如果各自据城守险,必然兵力分散,首尾不能相顾,我们就可以调集大军破其城池,派遣机动部队占据其村野,敌人虽有剑阁却无以为守,虽有雄关却无力自保,以刘禅的昏庸,在边城陷落、内部士民惊慌的情况下,蜀国的灭亡一定指日可待!”
司马昭伐蜀的决心已下,但征西将军邓艾对此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最好的出征时机是蜀国内部出现祸乱,而目前看这个条件还没有到来,所以得等一等,为此他多次陈述了相关看法。
但司马昭不想再等了,他做出了两项安排,一项安排是派自己身边的主簿师纂去担任邓艾的军司马,之前介绍过军司马相当于武职的长史,等于让师纂这位大将军长史降格为征西长史,用意当然是传达和执行司马昭伐蜀的作战意图和方案。
另一项安排是提拔钟会担任镇西将军,“四征将军”高于“四镇将军”,如果邓艾是征西将军的话,钟会就是镇西将军,其意图也是督促邓艾抓紧行动。
邓艾只得执行司马昭的命令,积极筹备伐蜀事宜。
少帝曹奂景元四年(263)8月,征蜀大军集结完毕,开始行动。
司马昭部署了三路大军:一路由征西将军邓艾指挥,从狄道进攻沓中的姜维,拖住姜维所率领的蜀军主力,让其不得东顾,这路人马约3万人;一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从祁山方向进攻武街的蜀军,目的是断绝姜维的退路,这路人马也在3万人左右;一路由镇西将军钟会指挥,分别从斜谷和骆谷进攻汉中,这路人马在10万人左右。
从以上部署看,钟会这一路是主力,其他两路是配合作战。
征蜀大军有一部分是从洛阳出发调往西线战场的,大军离开洛阳前有个叫邓敦的将领力谏不可伐蜀,司马昭大怒,下令斩了,为征蜀大军祭旗。
9月,邓艾率天水郡太守王颀等部攻打姜维的沓中大营,同时指挥陇西郡太守牵弘在一旁进行牵制,又让金城郡太守杨颀进攻甘松,多路出击,令姜维四处招架。
钟会率领的一路大军从秦岭栈道进兵,由于兵力充足,可以同时由褒斜道和傥骆道齐进,让蜀军更难防范。钟会命牙门将许仪在前面开路,自己率领大军紧随其后,在经过一座刚修好的桥梁时,钟会坐骑的马蹄陷入坑中,钟会大怒,下令将许仪斩首。
许仪的父亲是已故名将许褚,钟会一翻脸谁都不认,魏军将士无不惊骇。钟会在军中资历有限,来西线战场也只有几个月时间,但许仪的一颗人头就为他树立起足够的权威。
进入关中平原后,钟会发现蜀军主动退至各个据点不出来交战,于是命魏将荀恺、李辅等各率一部人马包围了汉城、乐城等要点,自己西出阳安口,在路过定军山时,听说诸葛亮埋在这里,钟会特意派人前往祭拜,并下令军士不得在诸葛亮墓的附近牧马砍柴。
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在沓中无法抽身,看到汉中情况危急,于是指挥众军拼死回援,邓艾命王颀率部紧追,姜维率张翼、廖化等各军集结于剑阁,之所以没有向汉中驰援,是因为战事发展得太快,钟会已夺取了汉中。
10月,钟会由汉中挥师南下,到达剑阁。剑阁是蜀汉北部的第二道防线,剑阁如果有失成都平原将无险可守,情势危急,后主刘禅赶紧向孙吴求救,孙吴派老将丁奉进攻曹魏的寿春,命将军留平、施绩进攻南郡,命将军丁封、孙异进攻沔中,也是三路出击,在曹魏的中线和东线两个战场同时发起进攻。
司马昭对此早有预料,他命令这两个方向的魏军采取守势,只要顶住敌人的进攻就行,魏军仍倾尽全力在西线战场进行决战。
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钟会一时无法得手。
邓艾这一路推进到了阴平道的北口,当年夏侯霸逃亡蜀国就走的是这条路,这条路可以避开剑阁进入成都平原,但其险峻程度超过了秦岭中的栈道,加上现在正值隆冬,要从阴平道进攻蜀汉有些不可思议。
但邓艾决定冒险,他简选精锐,要诸葛绪率本部人马前来会合,之后过阴平道,从江油进攻成都,但诸葛绪不同意,他认为从阴平道进攻蜀国不符合既定的作战计划,于是率领本部的3万人马向东行进,在白水与钟会合军,但钟会想独掌军权,他密告诸葛绪畏懦不进,司马昭以少帝曹奂的名义发来诏书,让钟会用囚车押诸葛绪回去受审,诸葛绪的人马就这样归了钟会指挥。
钟会继续率兵进攻剑阁,仍不能攻克,这时魏军后勤保障出了问题,粮食眼看就要吃完了,而粮道险远,补给困难,钟会提出撤军。
邓艾不同意,他写信向司马昭建议说:“敌人已经疲惫不堪,现在正应该乘势加强攻击。可以从阴平道进军,沿着山中小路经德阳亭奔赴涪城,这里距剑阁以西有百余里,距成都只有300多里,从这里可以派一支精悍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心脏。到那时,姜维一定得引兵救援涪城,钟会正好乘虚而入;如果姜维死守剑阁而不救涪城,那么涪城兵力很少,按照兵法所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一定能打败敌人!”
司马昭批准了邓艾的计划,于是邓艾率本部人马进入700里长的阴平道,一路上凿山通道、攀木缘崖,大军鱼贯而进,历尽了艰险,在最危险的地方,邓艾亲自裹着毯子从山上往下滚。邓艾的冒险取得了成功,蜀军压根没料到阴平道里会杀出一支奇兵,等邓艾所率人马出了阴平道直达江油关时,守关的蜀将马邈投降。
江油关失陷,下一个目标就是涪城,后主刘禅急令诸葛瞻率尚书张遵、尚书郎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等前往涪城阻击邓艾。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此时36岁,是蜀汉的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主持朝政(录尚书事),张遵是张飞的孙子,黄崇是黄权的儿子,李球是李恢的侄子。
诸葛瞻率部到达涪城后一直不敢向前,黄崇劝他迅速出击,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轻易进入平原地带,但诸葛瞻犹豫不决,担心分兵之后涪城更难防守。魏军在邓艾的率领下由江油关长驱直入,蜀军被打败,涪城丢失,诸葛瞻率蜀军主力退守到成都北部重镇锦竹。
邓艾派使者给诸葛瞻送信诱降,表示如果诸葛瞻肯投降,可保举他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了邓艾的使者,率军出战。
这一仗打得很激烈,邓艾派他的儿子邓忠从右翼包抄,派师纂从左翼包抄,结果二人均进攻不利,报告说敌人难以击破,邓艾一听急了,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儿子,下令斩杀二人:“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能攻克的!”二人只得再次出战,指挥所部人马拼死进攻,最终蜀军被击破,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也在军中,听说父亲战死,也冲入敌阵而死。
成都城内一片惊慌,后主刘禅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逃往孙吴,有人建议逃往南中,光禄大夫谯周等人建议投降曹魏,大家议来议去,最后大多数人赞成谯周的意见。但刘禅仍狐疑不决,他想逃往南方,谯周上疏说:“南方是远夷之地,一向不愿意顺从,多次反叛,是诸葛丞相以兵威相逼,他们才愿意服从。以现在的情况,去了那里对外需要抵御强敌,对内朝廷需要大量供需,只能加倍地从夷人那里索取,到时候他们必然会反叛。”
刘禅默然无语,他承认谯周说得有理,不过也有人担心邓艾率领的魏军已经杀到跟前,他要是不愿意接受投降怎么办?谯周认为不会,他的理由是:“现在对曹魏来说,除我们以外孙吴也未臣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定会接受投降,并且以礼相待。如果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谯周愿只身前往洛阳为陛下去争!”
最后,刘禅派侍中张绍等人奉玺绶向邓艾请降,张绍一行走到雒县时遇到邓艾,邓艾大喜,当场表示接纳,刘禅另派太仆卿蒋显赴剑阁向姜维宣布赦书,要他就地向钟会投降。
邓艾随后到达成都城外,刘禅率领太子、诸王以及群臣等60多人绑住自己、抬着棺材出城拜见,邓艾手执魏帝颁发的符节,上前为刘禅解开绑绳,又令人焚烧了棺材,接受投降。
邓艾宣布,承曹魏皇帝的旨意拜刘禅为行骠骑将军,刘禅的太子刘璿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刘禅的其他儿子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原蜀汉百官也各拜了新官职,同时任命师纂代理益州刺史,陇西郡太守牵弘等人任蜀中各郡的太守。
至此,42年前由刘备一手创建的蜀汉政权灭亡了,根据刘禅投降时向邓艾所献的士民籍簿,蜀汉灭亡时的人口共28万户、94万口,甲士共10万零2000人,官吏4万人。
正在剑阁与钟会对峙的姜维闻讯惊愕不已,此时益州诸郡县都收到了刘禅罢兵投降的赦书,姜维无奈,只得投降钟会。
钟会见到姜维,故意问他:“你为何来得这么晚哪?”姜维眼里含着泪水,但一脸正色:“今天能来,已经算早的了!”钟会对姜维肃然起敬,不敢再予轻慢,他让姜维仍统率蜀军原有的人马。
消息传到洛阳,朝野欢庆。曹奂下诏,命晋公司马昭以相国的身份总揆百官;拜邓艾为太尉,增加其封邑2万户,邓艾的两个儿子都封为亭侯,各得封邑1000户;拜钟会为司徒,钟会原来只是个亭侯,直接晋封为县侯,食邑增至1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