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贾志刚说春秋之五·吴越兴亡 » 贾志刚说春秋之五·吴越兴亡全文在线阅读

《贾志刚说春秋之五·吴越兴亡》第一九九章 勾践称霸

关灯直达底部

关于春秋五霸,吴王夫差一向被认为是第四霸。但是,与前面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和晋悼公对照,夫差完全不具备霸主的条件。

国家在他手中灭亡,这是最大的败笔。

黄池盟会是夫差的称霸宣言,可惜的是,那时候首都正被越国包围。从黄池回国,不是凯旋,而是逃跑。

一个更大的区别是,前面的四个人并不仅仅靠武力来征服诸侯,更多的是靠信用,他们都具备超凡的个人魅力。因此,诸侯对他们是心悦诚服,而吴王夫差完全靠武力欺压诸侯。

所以,夫差不是春秋霸主,顶多是春秋强主。

【伯嚭】

越国灭了吴国,吴国的臣民们都成了越国的臣民。

现在,有两个人要特别处理。

一男一女,男的是伯嚭,女的是西施。

说起来,一个算内奸,一个算特务,都是对越国有功的人。

西施是从姑苏山上下来的。

基本上,夫差后宫的女人剩得不多了,剩下的也都瘦得不像样子,唯有西施的气色不错,依然那么风华绝代的样子,显然是跟夫差吃小灶的。

处置俘虏都由范蠡来完成,一般的士兵和大臣都被释放回家,做良民去了。西施这样国家级的人物,范蠡不敢自己处置,所以请示了越王勾践。

“那什么,先送回会稽,请夫人看管,等我回去再说。”越王勾践就这么打发了西施,并没有说怎样处置。

就这样,西施暂时被放下。

伯嚭不是从姑苏山下来的,他就没有上山,而是随着难民跑回了自己的封地。

等到夫差自杀之后,伯嚭自动出现了。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罪臣伯嚭请求处置。”伯嚭来找越王勾践来了,实际上是来投靠新的主人。

大家都很讨厌他,只有一个人勉强和他打了个招呼,这人是文种,两人的交往比较多。

看见伯嚭,勾践倒有点尴尬。这个人是个佞臣,贪污受贿什么都干,而且背叛自己的君主和国家;可是话说回来,他又是勾践和越国的救命恩人,没有他帮助,越国早就没了。

勾践不知道该说什么,愣愣地发呆。

“伯嚭,你这个小人,这个时候,还有脸出来见我们大王?”范蠡没客气,开口斥责他。

伯嚭看了范蠡一眼,并不恼火,满脸堆笑地说:“此言差矣,对越国的功劳,只怕我也不比你小啊。”

勾践这个时候说话了:“太宰,说起来呢,你是我们的恩人。可是,换句话说,你就是吴国的祸端。那么,你说你来想要什么?我怎么敢用你呢?”

勾践的意思,你走了就算了,别在这里待着了。

“大王,大家都以为吴国是我祸害的,其实不然。我不过是吴王的一个谋臣,决断都在吴王那里。当初在会稽我劝吴王与大王您讲和,那是为了您好,也是为了吴国好,难道那时候我就想吴国亡国?吴国之所以亡国,那是吴王穷兵黩武、不体恤百姓的结果,与我有什么关系?越国不灭吴国,楚国也会灭吴国。

再说了,大王您有今天,那也是我伯嚭的功劳吗?当然不是,那是大王高瞻远瞩,坚忍不拔的结果。在座的各位跟我一样,都不过是为大王做了些微薄的工作。换了别人,就算是当初我同样为他出力,他能够有今天吗?

说我害了吴国,那是在抬举我,我有这么大能力吗?

说来说去,大王有今天,是大王的英明;吴王有今天,是吴王的无能。在座各位如果把吴国灭亡的责任推给我,实际上就是在把越国强盛的功劳归到自己头上。

大王如此英明,过去能为大王效力,我深感荣幸之至;如果今后还能为大王效劳,那是我的福分。如果大王鄙视我嫌弃我,我也无怨无悔。”

伯嚭的一番话,说得满座鸦雀无声。

有道理吗?没有道理吗?

的确,吴国的灭亡,与伯嚭有多大关系呢?

“太宰,你说得太有道理了。人要懂得感恩,我宣布,从今天起,你就是越国的太宰。除了原有封邑保留之外,另有封赏。”勾践宣布,他很欣赏伯嚭刚才说的那段话。

伯嚭,还是太宰,越国的太宰。

关于伯嚭,史书上的记载矛盾颇多。

《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灭吴,诛太宰嚭。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史记》伍子胥列传:越王勾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嚭,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周也。

《吴越春秋》:越王谓太宰嚭曰:“子为臣不忠无信,亡国灭君。”乃诛嚭并妻子。

上面这些记载都说伯嚭被诛杀,真是这样吗?

谎言一大堆。

来看看真相。

《国语》:对伯嚭的下落没有记载。

《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

《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季孙惧,使因大宰嚭而纳赂焉,乃止。

大宰嚭就是伯嚭。

越灭吴在哀公二十二年,两年之后,鲁哀公到越国访问,想要通过越国的帮助铲除三桓。在越国,越王勾践的太子适郢非常喜欢鲁哀公,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客居越国的鲁国人公孙有山于是给季孙通风报信,季孙就派人给伯嚭送了很多贿赂,请他帮忙阻止了这件事。

这段记录明确地说明以下事实:首先,越国灭了吴国两年后,伯嚭依然是太宰,当然不是吴国的,而是越国的;其次,伯嚭的风格还没有变,还是喜欢受贿;第三,伯嚭很受勾践信任,所以他才能替季孙把事情办成。

这段记载出于《左传》,因为事关鲁国,所以可信度毋庸置疑。

所以,伯嚭不仅没有死,还过得很滋润。

对于伯嚭,也许不用太过苛责。如果你的祖上三代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你也会换一条道走走。从这个角度说,伯嚭是善于反思的,反思也是成功的。

那么,为什么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史家都要篡改这段历史呢?

因为需要。

因为什么需要?

因为历史的需要。

历史,常常被历史篡改。

【称霸】

灭了吴国,越国声名大振。

按照早就确定的计划,越军北上,沿着当年吴军北上的路线挺进中原。

中原震恐,因为吴军的实力大家见过,如今越军比吴军还要强横,谁能抵挡?

越军挺进到了宋国的彭城,不过,他们不是来打宋国的。

“要称霸,就要显示武力;显示武力,是为了不动用武力。”这是范蠡告诉勾践的,他们都对称霸感兴趣。

早在一年前,范蠡就已经派人去了鲁国,越国人和吴国人一样,认定鲁国的地位最适合作为召集人,与鲁国修好是称霸的条件之一。

鲁国人当然愿意当这个召集人。

所以,当越军北上的时候,鲁国的使节已经出发,召集全世界诸侯到彭城参加盟会。

诸侯们去了吗?谁敢不去?

于是,彭城大会,晋国、楚国、齐国、宋国、郑国等国家全部参加。盟会上没有任何争议,大家一致推举越王勾践为盟主。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同样邀请王室代表出席,宣布向周朝王室进贡,自称越公而不是越王。周元王任命勾践为伯,赐了一块祭祀用的肉。

现在,从法理上、实力上,越王勾践都是盟主。

越王勾践,春秋第五霸,名正言顺的春秋第五霸。这一年,是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前472年)

所以,春秋五霸应该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悼公、越王勾践。

当上了盟主,勾践决定给小弟们发红包了。

淮上的那块地原本是楚国和吴国争夺了许多年的,后来一直在吴国控制之下,现在,越王勾践无条件给了楚国人。

吴国还从宋国手里抢了不少地盘,勾践全部还给了宋国。

此外,为了对鲁国的组织工作表示感谢,泗水以东的一百多里地都给了鲁国。

“哇,越大哥好慷慨。”得到了好处的国家这么说,没得到的也这样说。

勾践真的这么慷慨吗?真这么慷慨。

为什么这么慷慨?这是有原因的。

越国的地盘本来就没有吴国大,现在地盘骤然扩大,管理上怕顾不过来,送出去几块地,什么也不影响,这是第一;第二,用这几块地拉拢几个邻国,对于还不稳定的新的越国来说,是合算的;第三,把原先吴国的地盘肢解掉,可以有效防范吴国人的造反。

这个主意,当然还是范蠡给出的。

【范蠡】

越国大军浩浩荡荡,回到了越国。越国人民举国沸腾,这下算是发了战争财了。二十年前被抢走的现在都抢回来了,还要多。

回到越国的第二天,还没有来得及论功行赏,就有人来报,说是计然突然得了神经病,时哭时笑,整天胡言乱语。

“怎么刚刚灭了吴国,计先生就疯了?真是命中无福啊。”勾践有些奇怪,派人去看了,说是确实疯了,谁都不认识了。

没办法,勾践下令给了计然儿子一块地,给计然养老。

那计然为什么疯了呢?范蠡最清楚,典型的装疯。

早年计然曾经对范蠡说过勾践不能共富贵,范蠡始终有些怀疑。不过两件事让范蠡相信了计然的判断,一件是勾践竟然尝了夫差的粪,这说明勾践做事已经没有心理底线,他什么都做得出来;另一件是勾践任命伯嚭为越国太宰,这等于告诉大家他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也就告诉了大家他现在不需要什么样的人。

范蠡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早在彭城的时候,范蠡就想过一走了之,可是想起来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回来做,这才跟着越军回来了。

什么事?风流韵事。

为色忘命,即便范蠡这样的人,也是如此。

范蠡早就看上了西施,早到什么时候?

《吴地书》中说:“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

也就是说,在西施培训的三年期间,范蠡已经跟西施上了床,还生了一个孩子,孩子还很聪明。这样说来,吴王夫差娶的竟然是个孩子他妈。

这个说法太玄,不足信。

但是不管怎样,范蠡是看上了西施。并且,就在西施培训的三年时间里,已经利用职权之便,与西施有了一腿。

灭了吴国,勾践把西施送回了自己的后宫,交给夫人看管。夫人不太高兴,毕竟西施风情万种,对自己是个威胁,怎么办?找个借口杀了她?有说法,夫人把西施沉到了西湖。不过,这个说法不被采信。

范蠡自然知道西施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在越军北上之前就派人回来,找到了夫人,请她把西施留下来给自己处置。勾践夫人当年在吴国跟范蠡也是一个屋子睡了三年,感情没得说,既然范蠡这样说了,知道范蠡有想法有办法,于是好好养着西施。

现在,范蠡回来了。

范蠡有什么办法?最简单的办法。

“夫人,你把西施偷运出宫,交给我,然后就没事了。”范蠡去见夫人,出了这么个主意。

夫人一听,这叫什么主意啊?最傻的主意啊,没一点技术含量啊。

“那,大王问起来怎么说?”夫人问。

“就说西施是亡国的祸水,留着不吉祥,所以给沉到湖里去了。”

“就这么简单?大王怪罪怎么办?”

“不会,大王不是好色的人。否则,根本就不会送回来了。”

于是,当天晚上,西施被送出了后宫,由范蠡接回家中。

范蠡说得没错,过了很长时间,勾践才想起来问一问西施的事情,夫人照着范蠡教的话说了,勾践点点头,觉得夫人做得挺好。

范蠡得到了西施,盼这一天盼了十多年了,终于得偿心愿。

如果说在认识西施之前是帮助勾践打吴国的话,那么在认识西施之后,范蠡就纯粹是为了自己打吴国了,因为唯有拿下吴国,才能得到美人。

美人已在手,下一步怎么办?

一个字:走。

范蠡走,明走不暗走。

“大王,我听说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当初大王受辱,而我没有去死,就是为了今天灭掉吴国。如今大功告成了,我也没脸在大王身边待下去了。”范蠡去找勾践,直言要走。

“别介,是不是听到什么人说你坏话了?谁要是敢说你坏话,我就杀他全家。范先生,你一定要留下来,我把国家一半的税赋都分给你。如果你不留下来,我就杀了你,还杀你全家。”勾践有些吃惊,之后极力挽留,最后那两句话,半认真半开玩笑。

“我知道大王的意思了,您可以按照你的命令执行,我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范蠡笑了,也是半认真半开玩笑的样子。

几天之后,范蠡失踪了,全家不知去向。

《越绝书》曰:“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据《史记》:“范蠡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范蠡干什么去了?弃官从商了。如今官员辞职经商被称为“下海”,就是从“乘舟浮海”而来。

范蠡后来运用计然七策,到处发财,先后改名鸱夷子皮、陶朱公和范伯,在齐国、楚国都是富甲一方。

要权有权,霸主越国的头号权臣;要钱有钱,最富的齐国的头号财主;要美女有美女,中国第一美女西施。

不贪污,不受贿,不拍马屁,不贪恋权贵。

范蠡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富裕的一生,也是快乐的一生。

范蠡的一生,一个字:值。

丢了范蠡,越王勾践悲痛欲绝。于是,命令工匠用上等的金属制成范蠡的像,每天礼拜。命令大夫们每十天也要礼拜一次。

同时,把会稽山四周三百里土地划为范蠡的封地,发誓说:“后代子孙,有敢侵占范蠡这块封土的,让他在越国不得善终,天地神灵,四方的官长都可以为我的话作证。”

【文种】

灭吴的三大功臣中,计然回家养老,范蠡人间蒸发,就只剩下了文种一个人。

三人当中,勾践最信赖的是范蠡,最佩服的是计然,最不放心的是文种。文种这人的性格跟伍子胥有些类似,说话不太讲究场合,也不太讲究策略,因此勾践总觉得他居功自傲。范蠡人间蒸发之后,勾践心情非常糟糕,看见文种更不高兴。

“怎么走的不是文种,是范蠡呢?”勾践有的时候这样自言自语。

实际上,范蠡在走之前曾经让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信上这样写:“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史记》)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两个成语,出于这里。

看了这封信,文种也就明白了计然是在装疯,范蠡为什么要走。不过,文种舍不得,辛辛苦苦打拼来的地位和财产,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可是,文种很快发现勾践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差,而且越来越不信任。

终于有一天,文种决定先请个病假,看看形势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

病假很容易就请到了,但是,没等文种想明白下一步,越王勾践就派人来了。

文种的面前是一把宝剑,这把剑的名字叫做属镂。文种很熟悉这把剑,因为这是吴王阖闾的剑。吴王阖闾死后,这把剑就成了吴王夫差的剑。勾践灭吴之后,这把剑就成了勾践的剑。

这把剑,就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

现在,越王勾践派人把这把剑送到了文种这里,同时也让使者带了几句话:“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阴阳怪气的语气,配上阴阳怪气的话。

勾践的话什么意思?你教给我对付吴国的七条计策,只用了三条就成功了。剩下的四条啊,你去教给我爹试试吧。

勾践的爹在哪里?地下。

文种自杀了。

三大功臣都已经烟消云散,勾践实际上就已经无力称霸了。

所以,在勾践随后的时光里,越国没有再发生对外战争。

不过,勾践还是做了一件事情,一件有些奇怪的事情。

勾践对于越国的地理位置不满意,他希望越国是一个中原国家,而不是一个蛮夷国家。于是,勾践决定迁都。

勾践迁都的原则是:越往北越好。

越国最北的地方在琅邪(今山东胶南市),原本这里是莒国的地盘,后来被吴国从海上侵占,越国灭吴国之后,就继承了下来。基本上,算是一块飞地。

勾践不管这些,反正莒国随时可灭掉。于是,勾践出动战船三百艘,从海上抵达琅邪,在这里建造都城。勾践之后,越国的都城就在琅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