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全文在线阅读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十一 烽火戏诸侯

关灯直达底部

周王朝一统天下的时期,史称西周,而东周时期的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导致这个历史转折的关键人物,就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君王——周幽王。荒淫无道的周幽王宠幸美人褒姒,为了博美人一笑,他滥用天子权威,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和褒姒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又留给我们怎样的警示呢?

奇珍异兽也救不了落水的昏君

西周初年,大政治家周公为周朝初期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周公治理的基础上,周朝前期的君王成王,以及后来继任的康王,一起再接再厉,使周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一个盛世——“成康之治”。不过,康王一死,周朝的政局就往不好的方向发展了。

康王死后,昭王继位。这位昭王从小在宫廷里长大,养尊处优惯了,完全是个公子哥。当上一把手之后,又没有贤臣辅佐,更没人能管得了他了,越发地胡作非为。

昭王有一个最大的嗜好,就是酷爱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什么雪山顶上的灵芝、三条腿的蛤蟆等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一见就高兴。

君主一有喜好,大臣就知道该怎么讨好他。不少想升官发财的小人,今天献上一筐长得像人参的萝卜,明天又送来一头四支角的麋鹿。昭王一高兴,官位、票子随便封赏。

这个昭王走火入魔到什么地步呢?他只要一听说哪儿有珍禽异兽,就立刻扔下朝政,赶去捕猎。结果弄得国力逐渐衰落,政治越发昏暗,诸侯们也离心离德,越来越不听话了。

但这位昭王度量很大,他完全不往心里去,他的想法是:你们爱听不听,不听拉倒,我还懒得管你们呢!

到了昭王十九年的时候,有个大臣对昭王说:“南方有个部落出产一种羽毛洁白、肉味鲜美的珍禽,叫白雉鸡。本来这个部落的人会给您进贡白雉鸡,可如今南方楚国强盛,不服咱们管,把这条进贡的路给阻断了。”

昭王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大怒道:“好你个楚国蛮子,敢把我心爱的白雉鸡给弄没了。行,有你们好看的!”

楚国的国王也是有来头的,他是祝融的后代,不是周王分封的。也有人说,是周王封了子爵给他,但他嫌小,当着不过瘾,就想自己称王,跟周王平起平坐,摆明了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周昭王脑子一热就亲自领着军队南下,想教训教训这些不懂事的蛮夷。他一路上强迫老百姓给大军运输粮草,而且还征用了百姓的船只。

原本这船征就征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用完还给人家就是了。但昭王不知道怎么想的,他用过民船之后,竟然把它们都给凿沉了。这就让老百姓十分不满了。

昭王率领大军渡过汉水,进攻楚国的都城丹阳,打了很长时间打不下来。昭王这边打不下来,楚国那边也不好受。双方拉锯战,就是谁耗得过谁的问题。

后来,楚王先认了。他倒也没什么损失,就是怕打不过,所以赶紧派人前来请罪。昭王也担心在这个地方太耗力气——天天打仗多没意思啊,他惦记着赶紧回去打猎。

于是,昭王就斥责了楚王一番,又抢劫了楚国百姓的大批财物,对外宣称自己打赢了,班师回朝。

昭王一路游猎,回到汉水边,命令部下再次强征民船。老百姓早就恨得牙痒痒了,这次他们挑选出船只后,暗暗地把船板拆掉,然后用胶粘合起来。

昭王不明就里地和将士们登上了船。行至江心时,粘船板的胶已经被江水溶解得差不多了,于是船板纷纷散落,船一艘艘地往下沉。

昭王一行人纷纷落水。他们都是在北方长大的,不会游泳,而且身上穿的、带的,加起来都有好几十斤,一掉进水里,直直地往下沉。

昭王还没等到被救上岸来,喝水都喝饱了,没气儿出也没气儿进了,就这样死了。

昭王这个死法,实在是不怎么体面。大臣们也不好意思向天下公布,只能草草将他埋葬,对外宣称是得病死的。

耍横的君主都没好下场

昭王死后,周朝的国运一路走低。到了厉王继位时,形势就更不妙了。

当时的天下大势是诸侯已经很强大了,周朝王室已经衰微,所以厉王的爹也没辙,不能跟诸侯耍浑耍横,就只好放下身段。

但是,厉王这个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看不清形势,再加上一些奸佞小人利用他这个心理,一个劲儿地唆使他干坏事儿。

有一个奸臣就教唆厉王说:“主子,咱得对经济区实行垄断,什么木柴啊、野兽啊,都是您的,老百姓不能随便砍伐、捕猎。他们想要,可以,拿钱来。”

厉王觉得这敢情好,那就垄断吧。这一下,很多人就没法活了。人家就是靠打猎、捕鱼、砍柴为生的,这些事儿都不许干,那怎么养家糊口?昭王可不管这个,反正他有得吃就行了。

百姓们没得吃,这个事儿不管放在哪朝都会出乱子。当时大家也没想造反,反正没事儿可干,就三五成群地跑到大街上抨击朝政,嘴上出出气。

这下周厉王不干了,他大怒道:“你们这些个平头老百姓,胆敢背地里说我坏话!”于是他实行了恐怖的特务统治,派出特务监视老百姓的一言一行。说他一句坏话就要杀头,而且还要连坐。

这么一整,整个社会就陷入了一片恐怖之中。亲友、熟人在路上遇到,都不敢打招呼,只能心照不宣地默默互递个眼神,整座都城从此变得死气沉沉。

当时辅政的大臣知道这么干不行,就劝说厉王:“老百姓嘴上不说不等于心里不想,您把他们说话的权利都剥夺了,谁不恨您?这后果就跟堵洪水是一样的,洪水不能堵,只能疏通。治理民众,更应该广开言路,让老百姓把心里话都说出来。”

周厉王不仅听不进劝,反而变本加厉。农村里的人还好点,特务不可能无孔不入到这种地步,但城里的人就忍无可忍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打算灭亡的人们就合起伙来让周厉王灭亡。

于是大家伙聚集在一起,冲向王宫找厉王算账。厉王这下慌了,赶紧调兵遣将准备镇压。可是那会儿没有职业军人,老百姓平时干自己的事儿,然后在固定的时间段里服兵役。现在老百姓都要反你,哪还有你的兵!

厉王意识到大祸临头了,急忙带着老婆孩子逃出了都城。暴动的老百姓一看周王没逮着,也就各自散去,该干啥干啥去了。

但是,国不能一日无君。周厉王这老小子一时半会儿是不敢回来了,他没死,新君也不能继位。于是经过推举,大家就找了两位大臣暂时处理国政。如果遇到十分重要的事情,就由公卿大臣们共同商议决定,所以这种政体被称为“共和”。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也被叫作“共和元年”。

这下周王室的脸面是彻底没了。前面一个南征的掉水里淹死了,这回又一个被赶出了国都,最后客死他乡。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很快就没人拿周天子当回事儿了。

厉王有一个儿子叫姬静。暴动发生时,他逃到一位大臣家里避难,结果被发现了。闻讯赶来的老百姓包围了大臣的宅子,要求大臣把姬静交出来。大臣没有办法,只好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姬静出来,被百姓打死了。

厉王病死之后,暂理国政的两位大臣渐渐平服了民怨,然后扶姬静继位,这就是周宣王。

国人暴动和父王的下场,宣王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所以继位初期虚心谨慎,勤理国政——不好好干也没办法,搞不好老百姓一生气,又把自己推翻了。在宣王的领导下,周朝有了复兴的迹象。

可就在这时,其他诸侯国正在悄悄崛起。他们不肯再为王室出力,甚至有的还蓄意叛乱。

有一次,一个东边的诸侯国联合东边的少数民族进攻周王室,一直打到了成周洛邑附近。宣王倾全国之力抵抗都没有成功,最后借助其他诸侯的力量才勉强取胜。

更加可怕的是,随着宣王年纪渐长,他开始变得很顽固,听不进不同的政见。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在鲁国选立继承人时,宣王根据自己的喜好,硬逼着废长立幼。鲁人不服,他就兴兵讨伐,使鲁国陷于混乱。

宣王这么干不仅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也引起了同姓诸侯之间的不和。天子不应该干预诸侯内部的事务,况且他这次的干预分明是强词夺理,不合礼法。

最终,宣王落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郁郁而终。

会哭的美人真可怕

宣王一死,他的儿子继位,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周幽王。

周幽王这个人性情暴躁,刻薄寡恩,而且喜怒无常。国家大事他都不管,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他刚一继位,就派人四处寻找美女。他身边的奸臣们也尽可能地满足他的欲望。

其实,历史上的昏君、暴君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都贪财好色,而且都听不得什么坏消息,周幽王也不例外,只要是给他报告坏消息的,都会受到惩罚,劝谏他的人下场更惨。

有一次,一个姓褒的大夫就因为替别人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下了大狱,一关就是三年。褒家人想了很多法子营救都没成功,最后使出了美人计,花重金从民间买了一个黄花闺女,献给了幽王。

这个美女就是褒姒。她当时才十四岁,生得花容月貌,似仙女下凡。幽王一看这么漂亮的美女,乐得合不拢嘴,立刻就把褒大夫给放了。

一看幽王接了这么个美女进宫,大臣们都觉得要坏事儿,纷纷劝谏他,说自古以来红颜都是祸水,妺喜和妲己就是两个典型的先例。

这时一个小人出来反驳道:“一般老百姓都可以娶好几个小妾,大王贵为一国之君,接受一个美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话可说到幽王的心坎儿里去了,他对大臣们说:“人人都可以要美女,凭什么我不行?估计是你们这帮色鬼自己看上了吧!今后若有人再拿这个说事儿,斩首不留。”

从此以后,幽王跟褒姒形影不离。其他的妃子,包括王后都失宠了。

有一天,幽王正跟褒姒吃喝玩乐,申后来了。褒姒没有起身迎接,这是失礼的行为,是对王后的不敬,申后非常生气。她回去之后左思右想,气不打一处来,就把自己老公袒护小妖精的事儿,告诉了自己的儿子。

当时太子年轻气盛,听说随便来了个小妖精都敢欺负自己母后,便下定决心要给那小妖精好看。

第二天,太子在得知父亲上朝的消息后,就带了一群人,跑到了褒姒的花园里。太子见过的女人也就是身边那群模样普通的宫女,如今看到这么一位妖娆性感的姑娘,小心脏扑扑直跳。

但他转念一想:“这么美丽的女子,怎么就成了我的小妈呢!看来她和我老爹都不是什么好人!”于是冲突就发生了。

在扭打的过程中,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年轻的太子把褒姒的上衣给撕开了。

太子并没想弄出人命,就想教训一下褒姒,但褒姒哪受得了这个气啊,第一时间就跑到幽王面前哭诉。

幽王心疼小美人,但又不愿意惩罚自己的儿子。他对褒姒说:“太子年轻不懂事儿,这次肯定是他母亲的意思,咱们教训一下也就算了,不必太在意。”

但是褒姒不依不饶,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幽王没辙,只好让儿子到他外公,也就是申国国君那儿去学礼仪。

太子很不高兴,但是也没办法,只好在父亲派来的人监视下,到外公那儿居住,都没来得及拜别自己母亲。

他走后不久,褒姒就怀孕了。这个女人不寻常,她很有政治智慧,挺着大肚子就跟幽王讲:“希望您能保全我们母子,最好是天长地久。”

幽王当然明白褒姒的意思,说白了她就是要求幽王废掉太子,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废长立幼是违反礼法的,而且关乎国家命运,幽王也不敢轻易做。

褒姒正琢磨着怎么把申后收拾下去时,申后自己送上门来了。她写了一封信,派人要送到申国。但这位使者被守卫扣住了,那封信也被搜了出来,交给了褒姒。

褒姒拿到这封信后,一番篡改,把信的内容变成了申后想要儿子回来,共谋大计的谋反信。

幽王看完这封信后大怒,挥剑把信使砍为两断。褒姒这时赶紧上前添油加醋,她对幽王说:“幸好老天保佑我,发现了这封信。可是申后每天都可能写信,我可无法保证每天都能截住。”然后她拍了拍自己的肚子,接着说:“我们娘儿俩的性命可是悬于太子之手啊!”

幽王说:“有我在,没事儿,甭怕。”褒姒又说:“那您要不在了呢?太子就会成为大王,那我们娘儿俩可就没命了!”说完,她就开始哇哇地哭。

幽王实在是听不得美人哭,于是下令将申后打入冷宫,废掉了太子的储君之位。

烽火戏诸侯,坑苦了自己

不知道什么原因,褒姒进宫后终日闷闷不乐。可能是她一想到自己青春年少,十四岁就嫁给一个老头,所以实在高兴不起来。

这可让周幽王伤透了脑筋。为了让褒姒开怀一笑,幽王费尽心思,能想的招都想了。他还下令,说谁能博褒姒一笑,要什么给什么。

有个小人就出主意了:“咱们背后的骊山上不是有二十多座烽火台吗?烽火一点燃,诸侯们就会率大军前来。如果他们长途跋涉赶来后,发现没有敌军,那会有多狼狈呀?这个绝对好笑。”

幽王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带着褒姒和一行人来到烽火台,下令点燃烽火。

群臣们听说大王要无缘无故点烽火,纷纷赶来劝谏,说烽火台是用来救急的,必须取信于诸侯。现在无故点烽火,就是戏弄诸侯,以后倘若敌军真的来犯,点烽火可就不好使了。

但万里江山不如美人一笑,幽王豁出去了,真把烽火点了。这一点,各路诸侯赶紧率领兵马,风尘仆仆地赶到国都。

大军抵达城楼后,一瞧四周,连敌兵的影子都没看到,只有幽王和褒姒在城楼上饮酒作乐。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

褒姒一看各路兵马匆匆赶来、悻悻而回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儿,终于嫣然一笑。幽王一看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也高兴得不行,更加乐此不疲地点烽火,直到再没有一位诸侯上当为止。

在被周幽王戏耍的诸侯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申侯,他是幽王的老岳父。

申侯这一路上可是憋了一肚子气的,自己女儿被冷落,外孙不但被赶出国都,还丢了储君之位。这些他也就忍了,但周幽王竟然为了让一个小丫头片子笑一笑,这么折腾他这把老骨头,就太不能忍了。于是,老爷子回去之后就写了一封信,将这个不肖的女婿好好地数落了一番。

幽王看了这封信后,心里很不爽,但也不敢把自己老丈人怎么着。这时,又有小人跳出来挑拨离间,说申侯打算与废太子谋反,所以才故意挑剔大王的毛病。

幽王听后暴跳如雷,直接发兵讨伐申国。申侯没想到这女婿会为了一封信直接翻脸,和臣下商议之后,觉得自己那点人还真不是周王室大军的对手,只好求助于西边的犬戎部落。

犬戎接到申侯的信后,也不含糊,立刻调集兵马,朝着周朝的都城镐京就杀了过来,将镐京围得水泄不通。

这下幽王慌了,他赶紧命令臣下速燃烽火,让众诸侯赶快发兵。烽火台上白天是狼烟滚滚,晚上是火光冲天,一座接着一座,但是诸侯再无一兵一卒前来救援——他们都以为这是天子为博美人一笑,又拿自个儿开涮呢。

在没人救援的情况下,镐京迅速陷落。犬戎在城中放火焚烧宫室,西周两百多年来积累的货物宝器,全部被犬戎抢走。幽王被杀,褒姒也被带走了。

这时诸侯们才知道犬戎真的打进镐京了,于是纷纷率领人马前来救援,打退犬戎,立原来的太子为天子,这就是周平王。

完事儿后,诸侯们就回到了各自的封国。没想到他们前脚一走,犬戎后脚又杀了回来,从此隔三差五就来进犯。

当时京师宫殿被焚,国库里也没钱,没办法再修宫殿。镐京西边的很多土地又都被犬戎占领,边境烽火连年不息。为了避免犬戎骚扰,平王干脆就把都城迁到了洛邑。

周公建洛邑,但周天子并不常居洛邑。到了平王这时候,才算是正式放弃了镐京,把都城迁到了洛邑,这就是东周的开始。

平王东迁,并没有迁走丰、镐二京的百姓,所以他在洛邑建国时,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从此,周天子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之中。诸侯们各霸一方,由此拉开了春秋战国的序幕。在长达五百年的春秋战国乱世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