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节日的奥妙:我们怎样过节 » 传统节日的奥妙:我们怎样过节全文在线阅读

《传统节日的奥妙:我们怎样过节》范例:河北省七夕情侣节的经验

关灯直达底部

河北省七夕情侣节从2002年8月开始,已历十几年,在燕赵大地家喻户晓,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河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婚爱文明建设,起到巨大作用,成为河北民众喜欢的节日。他们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内容和形式的最佳契合点,大胆进行了七夕文化节日创新。

一、理论先行、舆论引导——连续十几年组织七夕文化研讨。

例如:2006年在邢台召开了高规格的河北省七夕文化研讨会议,发表了《保护七夕文化——邢台天河山宣言》。2008年召开了“七夕文化的文机与商机研讨会议”。2010年编辑出版了《河北传统节日故事》印刷发行到全省每一个村庄。2011年举行了“河北省七夕文化活态保护理论研讨会”。2012年举办弘扬七夕文化十周年座谈会,还举行网络七夕文化论文征文大赛。

二、凝聚人气——连年举行文艺演出、游园相亲等活动及开幕式。

例如:组织民间戏曲晚会。举办婚爱主题电影展播,不仅让省、市电影公司在影院内组织爱情电影周,而且在城市文化广场、海滨海滩放映爱情电影。举行青年人喜欢的相亲、才艺展示活动。举办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婚俗展览。举行情侣砖雕活动,300对老少情侣在泥砖上刻下“天长地久”等誓言和心里话,统一烧制成青砖归各家作为纪念品永久保存。举行篝火晚会、青春舞会。举行婚爱主题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和书画家现场创作活动。举行爱情谜语有奖竞猜活动。以报刊为阵地,组织节日主题词征集,爱情诗歌(喜联)、散文和手机短信大赛等文学创作活动。在藁城耿村“民间故事村”和各景点、电视台举办牛郎织女故事会。连年举行青年穿针乞巧大赛活动,等等。

三、追求庄重——隆重举行牛郎织女祭典。

牛郎织女传说浪漫而凄美。其文化内涵则是人类爱情的神圣性、婚姻缔结的庄重性、家庭关系的稳定性。我们既主张把七夕节搞得浪漫活泼,也始终不忘应有的庄重效果,以使之渐渐内化为一种现代婚爱观念。这是与西方情人节有所不同的。不仅有内丘县、邢台县等地的七月七庙会祭祀,还创设了更大规模的新旧结合的文化仪式。如2007年8月在第二届河北省七夕情侣节暨第三届中国邢台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第一天,就隆重地举行了开幕式暨牛郎织女大型岩塑揭幕公觐庆典,对牛郎织女进行万人公祭。

四、表彰婚爱榜样——组织集体婚礼,表彰白头偕老夫妇、十大巧女等。

自汉武帝以来,中国人一直把七月七看做宜婚宜嫁的吉日。而近几十年来传统式微。石家庄、邢台、秦皇岛等地组织了七月七集体婚礼,大力宣传七夕中华情侣节的文化内涵,使人们的观念渐渐有所转变。2006年、2008年的省会“银河之恋”中式集体婚礼声势浩大,场面动人。

我们更注意为当今青年人树立白头偕老的婚爱形象。从2002年以来,我们多次在七夕时隆重举行对钻石婚、金婚、银婚夫妇三个十佳和十大巧女、十大才女的评选活动。第一、二次对钻石婚十佳表彰时,都有省市领导到会讲话、宣布获奖名单,还要老夫妇们上台领奖、亮相。2003年表彰时,一辆英国老式汽车将一对90高龄的老夫妇送到主席台前,然后被礼仪小姐和家人搀扶走上主席台,一路引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一下子把颁奖仪式推向高潮。2005年8月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们不但评选了钻石婚十佳、美满家庭十佳,还特意评选了30多对抗日英雄老夫妻进行表彰。2008年的钻石婚十佳、金婚十佳晚会在省电视台隆重举行。我们从掌声中意识到当今青年婚爱观念的主流,仍然是崇尚风雨同舟、白头偕老。

五、创新节日载体——组织节日标识、纪念品、餐饮品设计大赛。

从2006年7月开始,我们在省内外开展了一场七夕节日标识、纪念品、餐饮品设计征集大赛。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七夕期间有可用、可赠、可餐之物,从而把节日过到实处,能够深入到千家万户,还要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2007年6月上旬,评选出节日标识13件、纪念品15件、餐饮品8件,共36件,不久召开了有关作品新闻发布会。8月16日,组委会和石家庄市商联会、大清花饺子馆联合举行了七夕节日餐饮品展示和品尝活动。其中,中国烹饪大师剧建国设计的七夕核心食品——糯米枣受到了与会者们的赞赏,同时也展示了孙承义设计的特定节日花卉——百合花。8月18日,又隆重举行了有关设计颁奖仪式。情侣衫设计者等还分别向观众进行作品展示和解说。获奖作品图片进行七天展览。2009年重点突出情侣宴、七巧果的制作宣传,还对这两项制作优胜单位颁奖。

六、产业化方向——文化旅游、各种文化产业得到发展。

可以说,河北省七夕文化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官民结合、文企联姻的。2002年首届河北省会七月七爱情节,就有河北卓达集团、黑龙江鹤成酒业集团等单位参加主办,主要资金是企业提供的。2004年时,正值石家庄审计局成立二十周年大庆,我们便与他们举行了一系列一举两得的文化活动,包括在河北艺术中心举行的高规格大型文艺晚会。头十年,省市县区先后得到社会各界资助、政府拨款约700多万元。文企联姻的过程,使我们看到七夕文化活动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现在包括旅游在内的相关文化产业正在发展。比如,天河山系列活动一直与七夕旅游活动紧密结合,秦皇岛海滨的集体婚礼和相亲活动结合了风光旅游。2007年七夕时,在鹿泉市抱犊寨、灵寿县盘龙山、新乐市伏羲台也先后举行了各种文化活动。例如抱犊寨举行了山顶篝火吟诗、演唱和武术表演等群众自娱自乐活动。该景区管委会为2007年新婚夫妇、七月七出生者、七月七结婚者优惠门票、缆车票和食宿费,受到游客欢迎。在盘龙山,本节组委会组织了中央电视台和省内外媒体、省会作家诗人60余人游山采风。大家参观了牛庄、女庄、织女洗澡池,聆听了当地村民讲述的美丽传说,感受了这里丰富的七夕文化。盘龙山开发公司还发出了牛女合欢十日游的广告。天河山连日举行上山跨鹊桥、“十八酒坊杯”千对情侣乘舟漂流活动,每天游客多达10万,公祭牛女之日多达20万人以上,北京、山西、河南诸地群众都赶来参加。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七夕文化景点和各种旅游地在七夕期间的游客约达300万人以上。这是对七夕节日旅游经济、观光产业的巨大带动。

石家庄、唐山、邢台、秦皇岛、保定、邯郸等设区市的商贸系统都开始关注和利用七夕的商机。石家庄市商联会于2007年8月上旬向一万多家商场、超市、饭店、影楼、金银珠宝店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店面都准备一批相关商品、做出一种有关宣传、推出几项相关服务,从而使这年七夕节的气氛浓于往年。北国商城、东购、世贸大厦等连续几年都各支其招,化妆品推销和各大饭店特色服务都各显其能,2008年还出现了影楼婚纱大战。据了解,此节中巧克力、玫瑰不受欢迎,特定花卉百合花的销量增加。我们组织设计的节日标识、纪念品、餐饮品,已由商家做出了一些样品,初步亮相后受到省会市民们的欢迎。内丘县七月七庙会购销两旺,每天赶会群众达20万人以上。在藁城市黄庄连年七月七唱大戏,起名金凤节,意在促进村中养鸡业的发展。邢台、邯郸七夕汉锦(土纺土织)交易市场也正在形成。应当说,河北已经产生了七夕节日经济。

七、狠抓新闻媒体宣传,振兴传统节日。

我们办节非常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反复宣传。媒体记者和企业家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省内外媒体采访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光明网、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中亚新闻网络电视台等和省内媒体同样进行跟踪采访。我们不断发布新闻,随时为之解疑释惑,提供方便,还为他们的报道评奖。今年大公报记者张杰连续发出有关我省七夕活动报道和图片3次。中亚新闻网络电视台发表有关报道2次,中亚新闻杂志还发表我省有关七夕文章一篇。最为突出的是,新华社曹国厂采写的《商家高举七夕文化牌,七夕节是否会遭冷遇》,被中国审计报、浙江日报、河南日报、海南日报、宁夏日报、广西日报、青海新日报和江淮晨报、朝阳日报、贵阳日报、大河报等41家报纸发表,并为中美洲巴拿马新报、越南西贡解放日报、英国BBC、澳门新华澳报和台湾“中央社”等7家媒体转发。另一篇则被国内外446个网络所采用。国内外报道发表110篇(图片),其中境外宣传报道发出15篇。头十年,各媒体发表有关报道、文章1000余篇,促进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振兴。

八、创造了多种“第一”。

河北七夕情侣节是官民一体的恢复、创新性节日。内容和形式、机构形成、组织联络等都需要不断创新。回眸头十年的实践,本节先后创下十种“第一”:(1)以省委常委为顾问,省级文明办牵头主办,各级党委、政府或宣传部牵头主办(或承办),形成官民结合、社会参与的七夕节日组织机构格局。最近中央文明办领导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2)把“七夕”与“情侣”、“爱情”结合在一起,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创新。(3)头十年10次理论研讨,最早最多,连续性最强,成果出版也最多。(4)《邢台天河山宣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5)率先组织设计节日可用可赠可餐之物的设计评选。节日核心食品、节花已正式确定。节日标识,明年经群众选择后再定。(6)已确定主题歌《鹊桥仙》(宋代秦观词、武惠安谱曲)。(7)资助剧团恢复了传统应节戏《天河配》,组织地方戏曲电影晚会、耿村牛女故事会、情侣砖雕等活动。能够因地制宜、便于群众参与,生动活泼而又节俭。(8)邢台“中国爱情文化之乡”、天河山“中国爱情山”命名,抱犊寨、织女山、伏羲台等七夕文化景点开发与宣传,形成了河北省太行东麓一线的爱情文化带,成为河北省重要的七夕文化资源地和群众节日活动场所。(9)最早评选钻石婚金婚银婚十佳、十大巧女、十大才女等,为青年树立婚爱榜样和女性自强自主榜样。(10)在广场上用一万个“心”形卡片组成一个巨大的“心”字,然后用热气球将其升空展示,创下一项世界吉尼斯纪录。(11)率先在七夕之夜举行青年女性穿针乞巧大赛活动。

河北省人民通过七夕活动,提高了文化自觉,真正关爱传统七夕文化,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精神收获之一。各市县组织七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正在走向高涨,已经从省会波及于邢台、唐山、秦皇岛、邯郸等市,并涉及60多个县区。每年省内媒体受众可达3000万人次以上,还覆盖京津和全国各省区以及国际汉语地区。

(袁学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