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全文在线阅读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网络是个好东西

关灯直达底部

对于任何领域的业余爱好者来说,网络都是个好东西,不限于历史界。

网络的第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相对便利地获得专业性资源。

遥想并不那么久远的当年,我还是一枚穷学生的时候,为了弄清楚“唐朝人管爸爸叫什么”,跑遍了学校和省市图书馆,也查不到多少有用的资料。去书店吧,首先是照样找不到“称呼”方面的专著,那么把《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买回家自己慢慢翻看?—我有钱吗?我搬得动吗?

现在呢,我坐在电脑前,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敲几个字,几秒钟之内,我就发现即使像《二十五史》这样庞大专业的学术资源,网络上都有不止一家学术机构向普通群众免费开放,并且支持关键字在线搜索查询。还有大量不那么严谨的网络文章,传播着正确或错误的各种相关信息。 

毋庸讳言,业余爱好者“通俗说史”类作品的流行泛滥与资料的普及化有直接关系。不过我要说的是,如果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只限于《二十五史》一类的古籍和无正规出处的网上文章,那还是比较浅层次的。

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唐代称谓”,发现电子期刊数据库里收录有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再仔细搜搜,也许连已经出版的学术专著也能找到。有了书名和作者名,我就可以到网上书店去购买了,如果脱销,我还可以拜托在高校和学术机构任职的朋友,从电子图书馆、网络数据库里下载与我共享。

在网络时代之前,像我这样专业圈子之外的爱好者,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那些专精深、名气小、受众面窄、发行量有限的学术著作的存在,更谈不上拿到手来学习。随着网络资源的进一步拓展包容,很多时候我甚至可以直接去专业人士的网站、博客和微博上,向他们“当面”请教,这在以前更加是不可想象的事。

网络的第二大好处,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跨越地域限制,轻松地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讨论激励,使兴趣持久深入地保持下去。

人在实际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圈子是有限的,如果兴趣爱好很冷僻,比如像我这样的,也许身边一百个人里也找不到一个同好。总是自己一个人闷头瞎想,没有源头活水,再深挚的爱也会渐渐干涸掉。

但是,一百个人里找不到一个同好,三亿人里呢?三亿会使用定向搜擎,很容易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并通过网站、论坛、各种交流软件聚集起来保持长时间固定联系的网民—这么一个庞大的基数人群,哪怕你的爱好再冷僻再偏门,也不会是孤单单一个人默默在萌了吧?

学习和写作,都是相当枯燥寂寞的活动,能够坚持下来,必须归功于这些网上好友多年来的支持和鼓励。

我的绝大部分唐史资料是在小非姑娘的帮助下收集积累起来的,她的神光还照耀了本书出版过程中的各种烦琐事务;作为高校学者的水支夫妇,教给我史学观和学习方法,而且本书中所有关于唐朝语言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语言学硕士水支。

若薇、宋猫、连枝草、瀚海银沙、阿腰、丝丝、雁蝶、帝江、豹猫、老克、兔子、蚂蚁、雨衣、桔子、阿蛮、袖子、萧牧之、游北君……这些奇形怪状的网络ID,尽管其中有很多人尚未谋面,但多年来的日夜倾谈以及天天拿着小鞭子抽打我“快去填坑”的凶悍,都已经使我们成为亲切知心的好友。

《唐朝穿越指南》这本书,开始写的时候曾经在西西河、凤仪、天涯、爱吱声等网站发表过,受到了众多网友的热情垂爱以及网站管理员们的大力支持。磨铁图书的编辑渣君也是通过网络途径找到我商谈合作事宜。当我希望为这本书配一些文物照片作为插图时,宋猫、连枝草、叁叁君、彭二、西博志愿者张和鑫和其他很多朋友都愿意免费提供自己的摄影作品给我无偿使用,这一切都是多么温暖和令人感激!

中国唐史学会前会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国刚先生,多年前曾与我有一面之缘,此后一直保持着通信往来,对我学习唐史不断给予宝贵指导。同好燕王WF既是广受欢迎的画家,也是古代风俗史爱好者,感谢他慨然提笔为本书创作封面,画风与文风可谓相得益彰。

关于唐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丰富的素材可以挖掘。如果条件允许,我希望能够把这个系列书继续写下去,为愿意了解古人生活的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玩的知识,也为有志于古代题材写作的年轻作家提供更多可参考的有用资料。

森林鹿

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