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成立的民族或王朝国家的致富之路以及重商主义的由来
我们已经看到在16世纪和17世纪,现代国家是如何发展成形的。它们的起源都各不相同,有的是国王励精图治的成果,有的是出于偶然,还有一些则是得益于地理条件。不过,一旦建立起来,这些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并试图对国际事务中发挥尽可能大的影响。当然,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中世纪的国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因而它们的生存无法依靠富裕的国库。国王从皇家领地内征到税收,作为国王和国家的行政事务开支。现代的中央集权国家,情况则更加复杂。古老的不计酬劳的高尚的骑士精神已经灭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雇佣的官员或官僚体制。要维持陆军、海军和国内的行政管理体系,其花费往往数以百万计。然后问题就出来了,到哪里去找这么多钱?
中世纪的黄金和白银都是稀有商品。我已在前面给你们讲过,中世纪普通的人们通常一生也见不到一个金块,只有居住在大城市的居民才对金银司空见惯。美洲的发现以及秘鲁银矿的开采改变了这一切,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古老的“商业城市”丧失了它们经济上的重要位置。新的“商业国家”出现了,黄金和白银也不再是珍奇之物。
清教徒前辈移民的旅程
贵重金属通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荷兰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16世纪欧洲开始出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者,他们提出了一个“国富”理论。在他们看来,这个理论不仅十分健全,并且对他们各自的国家都非常有利。他们认为,黄金和白银是实际的财富。因此,他们认为,国库和银行里拥有最多金银现金的国家就是最富有的国家。既然金钱代表着强大的军队,那么最富有的国家当然也就是最强大的国家,当然就可以统治世界。
我们将这种理论称为“重商主义”。当时欧洲各国对此深信不疑,就像早期的天主教徒相信奇迹会发生或当今的美国人相信关税的魔力一样。在现实中,重商主义是这样发挥作用的:为得到最大限度的贵金属储备,一个国家必须在出口贸易上做到贸易顺差。如果你对邻国的出口量超出邻国对你的出口量,他就会欠你的钱,不得不将它的黄金付给你以抵偿债务。因此,形成你赚他赔的局面。作为这种信念的结果,几乎17世纪的每一个国家都采取这样的经济政策:
1.尽一切可能获取大量贵重金属(金、银)。
2.鼓励对外贸易优先于发展国内贸易。
3.鼓励那些将原材料加工成可供出口的制造品的工厂。
4.鼓励生育,因为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而一个农业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人。
5.实行国家监督,必要时随时进行干涉。
16世纪至17世纪的人们并没有把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而是努力通过政府政令、国家法律和财政资助来规范贸易的运作。
16世纪,查理五世接受了这种“重商主义”理论(当时还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并推广到自己统治的欧洲广大领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效仿这种做法。法国的波旁王朝,尤其路易十四是这一主义的狂热追随者。他的财政大臣柯尔伯特成更是“重商主义的先知”,整个欧洲都把他视为指路明灯,都满怀景仰地寻求他的点拨。
海上势力
在克伦威尔执政时期,他的外交政策其实就是对重商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而且始终针对其富有的对手荷兰共和国。因为承运大部分欧洲日常商品的荷兰船主们具有自由贸易的倾向,所以英国要不惜一切代价加以摧毁。
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样一种体系对殖民地会造成多么大的灾难性的影响。在重商主义之下,殖民地无非是黄金、白银和香料的源源不断地出产地,只能为宗主国的利益进行开采。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贵金属以及这些热带国家的原材料,完全被宗主国所垄断,而它们不过是刚好拥有这块特殊的殖民地。外人不得进入这个辖区,当地人也不允许和悬挂外国国旗的商船进行贸易。
欧洲如何征服了世界
不可否认,重商主义刺激了那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国家发展新兴工业。它为这些国家在修建道路,开挖运河,改善交通工具等方面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它要求工人掌握更熟练的技巧,让商人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它还大大削弱了贵族地主的势力。
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它使得殖民地土著居民遭受最无耻、最残酷的剥削。它把宗主国的普通人民置于更可怕的生存环境中。它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世界变成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大兵营,它把世界分割成许多小块的领土和属地,每一块领地都为自己的直接利益服务,随时想方设法要摧毁邻居们的势力,夺取它们的财富。他们如此强调财富的重要性,以致每一个普通人都把致富当作唯一的美德。经济制度也像外科手术和女性的时装一样千变万化。在19世纪,重商主义终于被抛弃,人们开始推崇一种自由而公开的竞争体制。至少我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