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化常识 » 中国文化常识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文化常识》玄奘西天取经

关灯直达底部

玄奘,俗姓陈,本名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年)。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11岁就熟习《法华》《维摩》。13岁时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在以后的几年中,他穷尽各家学说如涅槃学、成实学。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会通一切,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那时出国之禁很严,他正式表请赴印,未得许可,只好作种种准备等待着。贞观三年(629年),因北方连遭灾荒,朝廷准许道俗四出就食,他得便西行,到达兰州,应当地人士请求,讲《涅槃经》《摄论》和《般若经》。西域商侣有参加旁听的,回去以后,便将玄奘求法的事向各地宣传了。玄奘继而潜行到达瓜州,得胡人西槃陀导送,夜渡瓠颅河。从此只身冒险,过了玉门关外五烽,度莫贺延沙碛,到达伊吾。高昌王“文泰得知后,遣使迎往,敬礼备至,延留度过夏坐,并要久留在高昌,他坚决未允。当时西突厥叶护可汗势力遍及雪山以北各地,如去印度,须要取得他的协助,因而高昌王遣使陪送玄奘去叶护可汗衙所,时当贞观三年八月。玄奘离开高昌,过阿耆尼、屈支等国,越凌山到达素叶城,和叶护可汗相见,凭着可汗致所经诸国的信件和陪送的使者,很顺利地经过西域、舥赤建等十国,越大雪山,直到邻接北印的迦毕试国。

他从此东行,进入北印度境,过稰叉始罗等国,至迦湿弥罗国,于此先后居停两年参学。随后至磔迦、至那仆底、烂那达、屈露多等国入中印度境。又经禄勒那国,至羯若鞠国。东南行渡腫伽河至逾陀国。更循腫伽河东下,拟赴阿耶国,于中途遇盗,几乎丧命。后更南行至摩揭陀国,巡礼华氏城、伽耶等处圣迹,折向那烂陀寺。寺众千余人欢迎他到寺,参谒了戒贤。他离开高昌,进入印度国境以来,随处遇着高僧大德,就停留参学。

玄奘到了那烂陀寺,被推为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很受优遇。他请戒贤三藏讲《瑜伽论》。又听讲《顺正理》《显扬》《对法》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论》《百论》各三遍。《俱舍》《婆沙》《六足》等论,他先在诸国听过,至此更披寻决疑,兼学婆罗门《声明记论》。

其后,玄奘为了更广泛地参学,便离开那烂陀寺南游,从怛他揭多#多和羼底僧诃两师学《毗婆沙》《顺正理》等论。至中印南賅萨罗国,停一个多月,从善解因明的婆罗门学《集量论》。从此南行入南印度境,至驮那羯磔迦国,停数月从苏部底和苏利耶两僧学《大众部根本阿毗达摩》等论,他们亦从法师学大乘诸论。至达罗毗荼国,于建志城逢僧伽罗国大德觉自在云和无畏牙,就问《瑜伽要文》及僧伽罗国佛教情况。过那建补罗等国,至北印钵伐多国,于此停两年,学《正量部根本阿毗达摩》及《摄正法》《成实》等论。从此东南行,仍还那烂陀寺。又到寺西低罗择迦寺,从般若跋陀罗就萨婆多部三藏及《声明》《因明》等论咨决所疑。往杖林山,从胜军居士学《唯识抉择论》《意义理》《成无畏》《不住涅槃》《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及问《瑜伽》《因明》等疑,首尾历时两年。这样在各地游历参学凡经四年(贞观十二至十六年,639-642年)。回那烂陀寺后,应戒贤三藏之嘱,为寺众讲《摄论》《唯识抉择论》,并沟通了当时大乘学说中“瑜伽”、“中观”两家的论争,著《会宗论》3000颂,得到戒贤三藏和诸大德的赞许。他又应戒日王的请求,拟折服南印正量部论师般若毱多《破大乘论》的异说,著《制恶见论》1600颂。

玄奘像

玄奘在印所学至此已经大成,他很想回国弘通,得到戒贤的赞许,遂庄严经像,辞别戒贤,准备东归。这时东印迦摩缕波国鸠摩罗王一再遣使迎请前往。适值羯若鞠国戒日王征恭御陀回来,又遣使来请,鸠摩罗王就带兵陪送玄奘,到羯朱癨祗罗国,遇着戒日王。戒日王乃决定于曲女城为玄奘建立大会,命五印沙门、婆罗门、外道义解之徒都来参加。到期与会的有18国王,各国大小乘僧3000多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2000余人。此会即以玄奘所著《会宗论》《制恶见论》两论的论点标宗,任人难破,但经过18天大会终了,没有一人能提出异议。玄奘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被给以“大乘天”和“解脱天”的尊称。其后又随喜了在钵罗耶伽两河间举行的五年一次的无遮大施会,这才辞别戒日王,携带几百部梵本和各种佛像,启程东归。路过稰叉始罗渡信度大河时,因遇风浪,失却梵本50夹及诸异花种,停在乌铎迦汉荼城50多天,遣人往乌仗那国抄写迦叶维耶部三藏。从此经过滥波等地,出迦毕试境,度雪山,经睹货罗故地,过波迷罗川,越葱岭到了于阗,以国王延留,未得即还。就派人随商侣入朝,表陈还国,日夜为于阗僧人讲《瑜伽》《对法》《俱舍》《摄论》四部论,约停了七八个月。等到使人回来,并奉敕迎令东归。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到达长安。这样他终于完成了历经17年的个人游学的创举。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