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全文在线阅读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第三章 精神 阮籍之醉

关灯直达底部

阮籍几乎是泡在酒坛子里度过一生的。

这并不奇怪,因为饮酒是魏晋名士的标志之一,要酒不要命的故事也层出不穷。比如有个名叫毕卓的,跟山涛一样官居尚书吏部郎,只不过是东晋的。某天晚上,他嗅到隔壁官署有酒香,竟翻墙过去偷酒,还拉着抓他的巡夜人一起喝。最后,这位老兄终因酗酒而被免官。[25]

阮籍就聪明得多。他的办法,是向司马昭申请去做步兵校尉,因为步兵校尉官署的酒特别好。司马昭当然立马批准,阮籍也因此而被称为“阮步兵”。[26]

比阮籍更像酒鬼的则是刘伶。他常常让仆人扛着锄头跟在身后,自己带一壶酒坐在鹿车上边走边喝,并对那仆人说:我醉死在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27]

魏晋名士多嗜酒。这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遗址最全、遗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且最有地方特色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该遗址出土了横跨元、明、清至近现代的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和砖柱等,完整说明了中国古代烧酒生产的工艺流程。

辛弃疾词“醉后何妨死便埋”,说的就是刘伶。[28]

实在看不下去的刘太太便劝他戒酒。

刘伶说:很好!不过我管不住自己,得请神帮忙。

太太也只好备酒备肉祭神。

刘伶却跪下来祷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命。一饮一斛(读如胡,十斗),五斗去病。女人的话,怎么能听?于是趁机大吃大喝,直到烂醉如泥。[29]

酒鬼总是能找到说法的,刘伶也一样。

这让人想起了刘昶(读如厂,刘昶字公荣),此公的特点是跟什么人都能在一起喝酒。他的说法是:遇到比我强的,不能不跟他喝。遇到比我差的,不好意思不喝。如果遇到跟我差不多的,那就更得喝了。[30]

不过,阮籍和王戎却另有说法。他们说:遇到比公荣强的,不能不跟他喝。遇到比公荣差的,也不好意思不喝。只有遇到公荣本人,可以不跟他喝。结果,在阮籍和王戎那里,刘昶一杯酒都喝不上,但谈笑风生如旧。[31]

刘伶和刘昶这样的,大约是纯粹地爱酒,阮籍的酗酒则恐怕另有原因。一个可供参考的史实是:司马昭想跟阮籍联姻,阮籍却连续大醉两个月,此事只好作罢。[32]

于是,到司马昭加九锡,需要有人写劝进表时,阮籍便故伎重演。可惜这回大家都不放过他,阮籍被叫醒后也马上就一气呵成,写了一篇文词清壮的锦绣文章。众人看过以后,都说是神来之笔。[33]

◎ 九锡

一曰车马 指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 其德可行者赐之 二曰衣服 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 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则 指定音、校音器 使民和乐者赐之 四曰朱户 指红漆大门 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 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 能进善者赐之 六曰虎贲 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 能退恶者赐之 七曰弓矢 彤弓矢百,玄弓矢千 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 钺 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鬯 指供祭礼用的香酒 孝道备者赐之

据《礼纬·含文嘉》。

九锡是帝王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是最高礼遇的表示。通常天子才能使用这些礼器,受九锡之礼,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后世权臣图谋篡位,辄先邀九锡。

如此神笔,恐怕是早有准备的吧?也许,阮籍的打算是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去,酒也就醒了。他可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真把脑袋变成酒壶。婚姻是私事,司马昭也不好意思硬来。加九锡是公务,阮籍岂敢搪塞?

这样看,他其实从来就没真醉过。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司马昭也给了阮籍最大限度的宽容甚至袒护。阮籍在居丧期间饮酒吃肉被人弹劾,司马昭却替他辩解说:你看他悲痛得都没有人形了,为什么不能跟他分忧?身体有病而饮酒,是符合礼制的嘛![34]

然而阮籍哪里是身体有病?他的病在心里。实际上阮籍跟嵇康一样,对司马昭他们借礼教之名行谋篡之实是心怀不满的,对那些礼俗之士也极为蔑视。因此,阮籍也会像孔融那样口出狂言,甚至故作惊人之语。

有一次,阮籍说:杀父可以,杀母不行。

众人大惊。

司马昭也说:弑父乃滔天大罪,怎么可以?

阮籍却解释说:比如动物,都是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的。所以,弑父是行同禽兽,杀母是禽兽不如。

众人又都叹服。[35]

阮籍这样说话,并不奇怪。事实上,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礼教几乎成为虚伪的代名词。比如桓温的小儿子桓玄,最后是篡位了的,然而他在公众面前的表现却是大孝子。有一次,一位客人在席间要求温酒,桓玄竟痛哭流涕起来,因为“温”是他亡父的名字,提都提不得。

难怪阮籍要故意跟礼教唱反调。他家附近酒店的老板娘很有姿色,阮籍和王戎便常常去店里买酒,喝醉了就睡在那女人身旁。对此,店主人曾大为起疑。但经过细心观察,却发现阮籍一点邪念都没有,也就释然。[36]

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就是这样的吧?[37]

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可能活得很快乐,也可能会很痛苦。因为成年人不可能真是小孩子,所谓“像孩子”不过是率性和率真。阮籍就是这样。据说他会青白眼,遇到欣赏的人用青眼看,不喜欢的就给他白眼。嵇康和哥哥嵇喜在阮籍那里,享受到的就是这两种不同的待遇。

然而毫不掩饰自己好恶的阮籍,却终其一生“口不臧否人物”,也就是不对任何人发表评论。这一点让司马昭极为赞赏,他甚至认为天底下最谨慎的人就是阮籍。[38]

这就是阮籍了:率真而又自律,率性而又谨慎。这样的人,心里面是会郁结成疙瘩的。因此有人认为,阮籍酩酊大醉,就是为了用酒来浇那心中块垒。[39]

他的哭,也如此。

阮籍一生,应该哭过多次。某个非亲非故素不相识的女孩子死了,他也前往痛哭一场。原因,据说仅仅因为那姑娘才貌双全,却未嫁而亡。这确实是很不幸的人生。以阮籍之诗人气质和哲人敏感,不能不为之恸哭。

但,他更可能是哭自己。想想阮籍这辈子,跟那女孩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他的人生价值当真实现了吗?他那些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诗,有多少人看得懂呢?他为司马昭写的劝进表,会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吗?

难怪阮籍要跟刘伶一样,驾一辆车携一壶酒漫无目的到处乱走。不同之处在于,刘伶吩咐“死便埋我”,阮籍却一定要走到路尽头,再恸哭而返。[40]

没人能够确切知道他们的想法。也许,刘伶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无论一生一世如何度过,最后终归于死。那又何妨走到哪里算哪里,死到哪儿埋哪儿?同样,人生既然并无意义,那又何妨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所以刘伶之狂甚于阮籍。有一次朋友去看他,却发现他全身赤裸一丝不挂地坐在那里。朋友们大为怪异,刘伶却很坦然。他满不在乎地说:天地就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诸位为什么要走进我的裤子里来?[41]

这实在要算是疯话。

其实刘伶并不疯癫。他的心里比谁都明白,也很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次酒后与人发生口角,对方卷起袖子就要动手,瘦瘦小小的刘伶马上让步。他的说法是:我这几根鸡肋恐怕不值得安放您那尊贵的拳头。

对方当然一笑了之。

实际上这也是刘伶的处世之道。对司马政权,他不像嵇康那样公开对抗,也不像阮籍那样委曲求全,而是在被招聘时大谈虚无,让执政者觉得自己百无一用。所以刘伶最后的的结局,竟是寿终正寝。[42]

阮籍却一直处于痛苦的挣扎之中。据说他在观看刘邦与项羽的楚汉战场时,曾说过一句名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见他是认为要有英雄的,也希望能为那没有英雄的时世找到一条出路。他的途穷而哭,则因为发现上下求索的结果,是仍不知道路在哪里。[43]

我们也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不会在陶渊明的田园里。

[25]见《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晋中兴书》。

[26]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任诞》。

[27]见《晋书·刘伶传》、《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名士传》。

[28]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29]见《晋书·刘伶传》、《世说新语·任诞》。

[30]见《世说新语·任诞》。

[31]见《世说新语·简傲》。

[32]见《晋书·阮籍传》。

[33]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文学》。

[34]见《世说新语·任诞》。

[35]见《晋书·阮籍传》。

[36]以上均见《世说新语·任诞》。

[37]见《孟子·离娄下》。

[38]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德行》及刘孝标注引李康(李秉)《家诫》。

[39]见《世说新语·任诞》。

[40]以上见《晋书·阮籍传》。

[41]见《世说新语·任诞》。

[42]以上见《晋书·刘伶传》。

[43]见《晋书·阮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