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
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在港的同盟会机关更加涣散,赵声病死,黄兴异常消极,扬言今后将专意于暗杀,胡汉民则避不露面。应该说组织混乱,人心起伏。
谭人凤看到此情此景,心灰意冷,决定回老家,不再言革命。6月初,谭人凤路过汉口,遇到焦达峰、孙武等人。焦、孙等人正拟乘湖南铁路风潮而动。焦达峰劝谭人凤说:“事在人为,何必抛弃前功?”谭接受了焦达峰的意见,决定不再消极。
不久,谭人凤到了日本,在日本见到了孙中山,开口便说同盟会组织涣散,等于名存实亡。孙问你有什么建议?谭人凤说必须改良会务,不改革会务,内部思想更乱。孙中山点点头,表示同意。
实际上,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是由几个明显的带有地域色彩的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军国民教育会等团体成员结合组成的。在同盟会成立后,作为总会的革命领袖孙中山仍将工作重心放到南方几个省、市,比如广东、广西、云南省的起义上,无暇北方,引起内部会员议论。他们说:孙中山只注意广东自己的家乡,对于长江流域的各省起义一点儿也不关心,华侨们捐的钱都砸在广东省去了,北方的起义别想得到支持。特别是广州起义失败后,大家更坚定了这种看法。不少人把矛头指向了总理。
这时,有人进行了还击说:“党员攻击总理,无总理安有同盟会?经费由总理筹,党员无过问之权,何得执以抨击?”
宋教仁提出了“上、中、下”三策纲领,认为:“在边地发动为下策;在长江流域发动为中策;在首都和北方发动为上策。”有人归纳说:“下策太不济事,上策太不容易,我们还是取中策为好。”于是,便有了组织中部同盟会的主张,坚持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事实这个对策是正确的。
这个会后不几天,谭人凤便沿江乘船东下上海,与陈其美等人商议组织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事宜,得到陈其美有力支持:我早有此看法。此事不宜再推!马上开会,马上决定。
7月31日。深夜。
上海北四川路湖北小学的一间教室里,灯火通明。
这是一次历史上的转折会议。
陈其美与宋教仁、谭人凤、范光启、姚勇忱、吕志伊、章梓等29人集会在此,宣布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
会议通过举手,选举了中部总会领导人:
陈其美为庶务;管理一切不属其他各部的事务;
潘祖彝为财务,管理筹款事务;
宋教仁为文事,管理参谋、立案、编辑及其他一些事宜;
谭人凤为交通,管理联络等社会选举、会籍、纠察、赏恤等事;
杨谱笙为会计,管理财务收支事务。
会议还通过了由宋教仁和谭人凤分别起草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章程》和《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宣言》。《宣言》和《章程》表达了对同盟会进行改组和改造的意思。《宣言》批评同盟会“有共同宗旨,无共同之计划;有切实之人才,无切实之组织”,“唯挟金钱主义临时招募乌合之众,搀杂党中,冀侥幸以成事,岂可必之数哉?此吾党义师所以屡起屡蹶,而至演最后之惨剧也”。
《宣言》还强调:在组织上,中部同盟会“奉东京本部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邦”。总机关设在上海,“取交通便利,可以联络各省,统筹办法”。各省设分部,“收揽人才,分担责任”。机关内部实行“合议”制,“救偏毗、防专制”。各团体对于总部,必须“同心同德、共造时机”,不可有“省界情感”之宿见,“举义”必须“由总部召集各分会决议,不得怀抱野心,轻于发难”。
会中总理之职,暂不设置,“留以待贤豪”。
《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章程》计23条。
它宣布自己的宗旨是:“以推覆清政府,建设民主的立宪政体为主义。”发展对象为同盟会会员。它还强调指出:“会员皆一律平等。”会员在法律范围内,“操持身体、财产、职业、居住、信仰之自由”。会员得按法律“陈请保护利益,及陈诉冤案”,“有选举、被选举之权”。会员须“保守本会一切秘密”,“不得入反对本会主义之他团体”,有“纳捐项、出劳力”的义务。
8月2日,中部总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一致推选谭人凤为总务会议长。得知中部总会成立的消息,黄兴从香港专门发来了贺信:
欣悉列公热心毅力,竟能于横流之日,组织干部,力图进取,钦佩何极!迩者蜀中风云激发,人心益愤,得公等规划一切,长江上下自可联贯一气,更能力争武汉。老谋深算,虽诸葛复生,不能易也。光复之基,即肇于此,何庆如之!
不久,黄兴又致书陈其美,要他以过去的失败为教训,“严剔内部之人,用一人必深悉其底蕴,绍介者尤宜负其责任”,“用人不可不择”;并告诫陈其美:“吾党发难之组织,不可不以军律成立。”他特别提醒陈其美:“沪上虽仅有机关,其乞丐侦探甚多,亦当注意。”
孙中山也给予了肯定。
接着,各省分会相继成立。
在陈其美的悉心经营下,同盟会中部总会“会务益振”。
关于陈其美在中部总会的作用,另有文章描述:
原来辛亥革命时期的第二流领袖沪军都督陈其美,是上海青帮的大头目。上海的戏院里、茶馆里、澡堂里、酒楼、妓院里,无论哪个角落里都有他的党羽。所以一辈革命同志无论有什么活动都要拉他入伙,尤其是辛亥年中部同盟会之成立,大家都要依靠他做台柱子。
武昌胜利枪声为中部总会成立剪彩
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终于于9月14日在武昌正式召开联席会议,商谈两团体联合,成立领导起义的统一机构及起草武昌起义的计划。会上推蒋翊武为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并设政治筹备处,举刘公为总理。
1911年10月10日。夜。
暗夜中的武昌城炮声隆隆,火光熊熊……
战火中,一匹奔马昂首长嘶而来。奔马上的骑手高擎一面大红旗,旗上赫然三个大字:“孙武到”……
衣衫各异的民军挥动十八星旗高呼万岁,从各个角落欢拥而出,汇在一起,直到江边。
江面一艘军舰的舰桥上,两名海军军官执望远镜观望。
江边,“孙武到”大旗迎风拂动。
江面上轮船纷纷鸣笛致意……
公元1911年,当历史进入这个年头时,孙中山所宣传的革命已被国人接受,同盟会播撒的火种已遍布全国各地。国人觉醒,义举连绵。历史已完成了重要转折:新军已代替了会党;义举已由沿海向内陆蔓延。面对这一突变的新形势,湖北新军决定加紧武昌起义,以策应全国局势的变化。虽然武昌发难于偶然,成功则早已孕育其间。湖北党人对军学两界的发动,始于吴禄贞在军界任职之时,继续于科学补习所成立之后,中经日知会、湖北同盟分会的努力,到1907年,已在军队中站稳了脚跟,成立了30多个革命小团体。1908年,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实行联合,组成了湖北军队同盟会,成员遍及各标营。湖北新军成了党人重要的活动基地。同年12月,军队同盟会改组为群治学社,改变主要在新军军官中发展成员的方针,以士兵为主要对象,并与另一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湖北分会进行联络。
至1911年夏秋之交,全国各地保路风潮迭起,四川尤为激烈,发展到武装起义的阶段。保路同志军在川籍同盟会员领导下,于9月初围攻成都,清廷震动。为镇压川路风潮、防止起义扩大,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三十一标及三十二标一营入川。湖广总督则调二十九标、马八标及三十二标另在鄂第二、第三营驻防宜昌、沙市、郧阳、岳州、襄阳、恩施等地,以控扼川鄂、豫鄂、湘鄂等要冲。这时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力量实际上处于分散的局面。
孙武何许人也?
时势造英雄。武昌新军起义已基本就绪,但针对缺少一位有号召力、有影响的总司令一事,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与共进会参谋长孙葆仁密商,叫孙葆仁改名为孙武,自称为孙文之弟,一文一武,又自号为孙遥仙,与孙逸仙正好“兄弟相衬”。两人议定,十分高兴:“像不像,就这样干!群龙无首不行!”
接着,他们在新军中开展了宣传,介绍孙文的人品、功绩,与其弟孙武的密切关系。一时间人们都知道了:“孙武奉孙文之命来号召起义”,“孙文就是中国的华盛顿”,“孙文已在国外购买了很多兵舰、枪炮”,“武昌义举在即!”
一个名字是一面旗帜。一面旗帜是一声号令。
这一宣传果然见效,很多年轻人崇拜孙中山,一时间都投到孙武麾下,愿听其指挥,成就一番大事业。很多新军士兵、青年学生都纷纷参加。入会的人越来越多,仅在湖北1.5万人的新军中就有三分之一的人入会了。
为了加快起义的进度,他们一方面抓紧与孙中山所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主要领导人黄兴联系,报告义举,获得支持;一方面加紧组织工作的落实。
9月30日,黄兴致函在加拿大的冯自由,请其转告中山先生急速筹款,以响应四川。黄兴此时对湖北的革命起义计划,尚不大清楚,自云“不能妄断”。
10月2日,吕志伊、刘芷芬抵达香港,请黄兴北上武汉,但黄兴此时热心于暗杀张鸣岐、李准,无意马上北上,即日电告孙中山和南洋各埠,急筹款项,以接济武汉的军事行动。
10月3日,黄兴经与吕志伊、刘芷芬深谈后,方知武汉义举发动在即,如箭在弦上,遂又改变计划,于10月5日致函冯自由,请电告中山先生,武汉地区起义势在必行,请从速助款,并说明他不日即赴鄂中,与鄂中同志再举义旗。他说:“弟本以躬行荆、聂之事,不愿再为多死同志之举,其结果等于自杀而已,今以鄂部又为破釜之计,是同一死也,故许与效驰驱,不日将赴长江上游,期与会合。”信末再请冯自由转告中山先生,竭力援款为要。
10月7日,黄兴在去武昌前,又致函南洋和美洲各同志,呼吁尽快筹款,以应鄂省起义之举。
孙中山得知武昌起义已经完成部署,十分高兴,于10月8日晚,着深色大衣并戴礼帽,至旧金山《大同日报》编辑部,镇静而欣喜地转告同志们此一消息。次日,又致函筹饷局会计李是男,除汇出港款外,余款以中山先生名义存入银行,以备急用。同时告诉李是男,近日他将赴欧洲一行,联系外交之事,不能即时回国。
再说武昌革命党人此时却发生了意外。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制造炸弹,不慎发生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赶来搜查,将准备起义的旗帜、文告、印信、名册等搜去,起义计划因而泄露。蒋翊武仓促下达命令,通知革命党人当晚12点,以鸣炮为信号举行起义。命令下达后,下午5时20分,由杨宏胜负责运送子弹至各营,途中于工程第八营营门口为清弁发觉,派兵尾追,杨以炸弹阻挡,及其抵达寓所后,又因失误被炸伤,旋被拘捕。这时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正在小朝街机关部等候发难,亦为清吏侦悉,大队清兵来捕。蒋翊武因形象如学究,得以逃走;刘、彭和龚霞初、牟鸿勋均被逮捕,解送督署。到晚,各营党人均枕戈待命,而炮队寂然未动,均惶惶不安,这是因为传达起义号令的邓玉麟到中和门时,城门已闭,不得出城,南湖炮队未得到命令所致。翌日拂晓,刘、彭、杨三烈士慷慨就义于武昌督署门外。
湖广总督下令关闭城门,按名册搜捕革命党人。当晚7点,武昌城内黄土坡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的一个排长巡营时,发现士兵熊秉坤、金兆龙有“越轨”行动,正做起义的准备,便令士兵将他们捆绑起来。金兆龙对着士兵大喊一声:“同志们,反吧!”他们当场打死了那个排长,鸣笛集合了四十多个士兵冲出营房,枪声爆响,直取楚望台军械局。
枪声就是命令。一方枪声,八方响应……
先是驻唐角的炮队十一营与工兵十一营同时响应,火烧营房。
辎重十一营亦行动。炮、工、辎总代表余凤斋统一指挥以上三个营,以炮队十一营攻武胜门,工、辎两营予以掩护。
守通湘门的第三十标代表张鹏程见唐角火起,又闻枪声,即率队直趋楚望台,与守楚望台的工程第八营代表联合占领楚望台,打开军械库,分发子弹。
第二十九标排长蔡济民、李达武、李济臣等,听到工程营枪声,整队由保安门进攻督署。
第三十标排长吴醒汉、徐达明、方维、陈伟、钟仲衡,也相应发动,占领蛇山。
测绘学堂学生,也临时参加起义,急至楚望台领械,驻守通湘门和楚望台。
第三十标钟仲衡、卢雅卿等率队出中和门迎接南湖炮队,遂与炮队同驻楚望台,并分队到蛇山、黄鹤楼等处驻守。
马队八标徐国钧、黄冠群,听到枪声便率队入城,巡逻各城门和传递战讯。
第三十二标代表单道康、孙昌福,也闻声率留守部队,由保安门入城,协同第二十九标进攻督署。
第四十一标第三营代表阙龙和胡培才、李文灿、邹栋、王世龙、顾鸿、梁栋、柳涤凡、李必胜、郑继周等闻声齐集操场,大呼站队,争取到队官胡廷佐。第二营廖湘云和姚钧,亦争取到队官李铭鼎。两营的管带分别逃走。两营由阙龙、廖湘云指挥,由长街协攻督署。
第三十一标代表江光国,见四十一标发动,亦率队分守宾阳门和忠孝门。
湖广总督瑞瀓闻变召第八镇统制张彪商讨对策,用电话调兵,各标营无一应者,只有辎重第八营奉命分守各街口顽抗。
三十标、四十一标急攻督署不下,阙龙受伤,犹力战不退。王世龙则以火攻督署前之钟鼓亭,炮队则开炮射击。起义军进攻总督衙门,瑞瀓、张彪仓皇登上长江的“楚秦”兵舰逃跑。
继而蛇山、凤凰山炮台合击清廷布政使藩署,官吏闻声而逃。至此武昌完全光复。
11日晚和12日晨,汉阳、汉口的新军也举行起义。武汉三镇很快被革命党人占领。11日,起义军把藏在黄土坡的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搜出,带到武昌红楼原湖北咨议局。当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任黎元洪为都督,又推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为民政总长,目的是想借助他们的“名望”以号召民众,争取民心。
此次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
犹如武昌一声枪响,全镇立即响应一样,武汉起义的一举成功,也极大地鼓舞了华夏四方。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功。各省纷纷响应。
10月22日,湖南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推举焦达峰为都督。
23日,陕西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推举张凤翙为都督。
29日,山西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推举阎锡山为都督。
11月1日,云南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推举蔡锷为都督。
2日,江西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推举吴介璋为都督。
3日,上海革命党在陈其美、李燮和等领导下起义。4日,革命党占领上海。7日,上海军政府成立,推举陈其美为都督。
5日,江苏独立,推举原巡抚程德全为都督。
至11月下旬,全国25个省区,已有15个省宣布独立。清朝政府处在土崩瓦解之中。
革命胜利的日子
中部同盟会庶务部长陈其美接到武昌急电后,他很高兴,他似乎从武昌起义胜利中看到了上海胜利的希望。于是他便电召在日本的留学生、同盟会员立即回国投入革命。这时,他也清楚自己以前的工作重心多在联络会党和资产阶级上层的工作上,对于当地军警“鲜通声气”,缺少在上海发动起义的军事实力,条件尚不成熟。于是他把蒋介石叫到身旁,密商一阵。10月12日,蒋介石潜赴杭州,督促浙江革命党人起义响应。
陈其美与蒋介石到了杭州,了解到政府新军中第八十一标和八十二标倾向革命,可以成为起义军的主力。他们又和杭州的革命同志拟订了起义计划,然后他让蒋介石留在杭州继续发动,自己抽身又去了南京。
几天后,蒋介石找陈其美汇报。
“干得漂亮!”陈其美表扬了蒋介石后,又交给蒋介石军费3600元,让他组织一支100人的“先锋敢死队”,由蒋率领赴杭州参加起义。蒋带队于11月3日返回杭州,将敢死队员分别埋伏在杭州城外的奉化试馆、仁和火腿店和革命党人李汉臣家中。当天深夜,传来上海革命同志已发动武装起义的消息,杭州革命党及时响应。4日深夜,蒋介石接到杭州起义指挥部的命令,率敢死队立即出发,由望江门进城攻打浙江巡抚衙门。敢死队员个个奋勇作战,清军溃不成阵,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浙江巡抚曾韫被起义军活捉。革命党于当天成立军政府,推举汤寿潜为都督。
杭州光复后,蒋介石回到上海,协助陈其美整编革命军。陈又组建了沪军第五团,蒋为团长。
武昌起义后,正在上海的清政府公使伍廷芳,也宣布赞成共和,先后致信摄政王载沣和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劝告清帝退位。情急之中,庆亲王劝载沣重新起用袁世凯。
“这不成!”载沣摇摇头。1908年载沣要为哥哥光绪报仇,想杀袁世凯,怕引起军变,没敢动手,就以“回籍养疴”为名,把他赶出宫廷。这时袁世凯住在河南彰德府洹上村。
“挽救危局要紧!”
“就这样定啦。”载沣犹豫了半天,终于下了决心。于是任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冯国璋、段祺瑞的北洋军和湖北水陆各军。就在这一天,北洋军受袁密令,向汉口的革命军发起猛攻。
黄兴接湖北军政府电请,赴武汉“以资镇慑”。黄兴多次组织领导过武装起义,且身先士卒,临危不惧,威名远扬。
10月28日,黄兴偕同夫人徐宗汉与宋教仁、刘揆一等乘江轮到汉口,旋即南渡武昌。黎元洪派代表及乐队、仪仗队在江岸隆重迎接。29日,黄兴以战时总司令身份赴汉口督师,设指挥部于歆生路满春茶园。11月2日,北洋军攻占了汉口。革命军退守汉阳,黄兴回到武昌。3日,都督府在阅马场举行了盛大的拜将仪式,特建一座拜将台,各机关人员及军队官佐,并派军队一标,于正午会齐军政府参加仪式。台上四角竖立军旗,中央挂着一面大旗,上书“战时总司令黄”。黎元洪在台上亲将印信、委任状、令箭授予黄兴。黄兴慷慨陈词道:“此次革命,是光复汉族,建立共和政府,无知虏廷仍无觉悟,派兵来鄂,与民军为难,我辈宜先驱逐在汉口之敌,然后进攻,收得北京,以完成革命之志。今日承黎都督与诸同志举兄弟为战时总司令,责任重大,实难负荷,但大敌当前,不敢不勉。因念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艰苦奋斗为己任,兄弟愿从黎都督与诸同志后,直捣虏廷,恢复神州,虽捐躯献身,均所不惜。”
黄兴当日即戎装出发,赴汉阳备战,将湖北军队编为第一军,分片划区,保卫汉阳,并准备反攻汉口。
袁世凯攻占汉口后,一方面源源增兵,一方面急欲与武昌军政府谈判。他派蔡廷干、刘承恩带着他的信件来到武昌军政府。呈上信文:“如以承认君主立宪,两军息战。否则,仍难免以武力解决。”态度之横蛮,间有讹诈,立遭斥责。革命党人把信文公开,民众团体也在军政府门外示威抗议。黎元洪虽心有动摇,但迫于革命党人和示威群众的压力,不敢公开表示什么,只是说道:“为项城(袁)计,即令返旆北征,克服汴冀,则汴冀都督非项城而谁?以项城之威望,将来大功告成,选举总统当推首选。”蔡廷干和刘承恩在黎元洪卫队的护送下返回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