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么远那么近 » 这么远那么近全文在线阅读

《这么远那么近》第廿五章 1979 | 从I Am What You Think I Am 到I Am What I Am

关灯直达底部

1979

语录

我信仰我自己,信仰我自己的信念,我想每个人都应该这样。

——1998年

张国荣谈自己的信仰

《有谁共鸣》的填词人小美应杂志邀请,要写一篇关于张国荣的文章。对这位偶像,对这个合作不久的明星,她想了很久,写了又改,终究在一个清晨定下了标题:绝对自我。

这是对张国荣最简洁有力的评价。

《张国荣 绝对自我》by 小美1977年入行时,张国荣20岁,从一开始,他就被人认为是一个自我的人。

刚入行时被丽的安排演出电视剧,年轻的张国荣与毛舜筠十分投契,假戏真做。宣传活动时,记者问他是否真的拍拖?他毫不讳言:“当然!如果不是真的要好,谁愿意被拉在一起宣传?!”

年纪轻轻,个性实在不小。

讨厌联群结党攀关系,大大方方走自己的路,独来独往,却难免走得辛苦。

这种坦白耿直的性格令他错失了不少好机会,虽然是偶像派小生,其演出的机会却不太多。有一次原本被告知在即将开拍的电视剧里有个角色,正式开拍后发现演员表里没有自己的名字。据理力争,导演说,要不为你加一个角色。——勉强多增加一个角色,好似嗟来之食,干脆不要了。

在丽的电视台发展前景不好,他酝酿要跳槽;港台前来借艺员,便立刻答应。他心事从来藏不住,媒体朋友都知道了。被问起不怕丽的不满?他撇撇嘴:反正我也不打算续约了。

倒是丽的舍不得放弃这个我行我素的小伙子,赶紧策划好剧本留住他。

安排他演出,从来不肯按旁人的习惯规规矩矩地穿戴西装领带,牛仔裤、背心、水手服,甚至还前卫地画烟熏妆。观众都不受落,嘘声四起,他不是改变自己的形象,而是在心中下决心,总有一天要让你们喜欢我!

1980年,杂志社向张国荣邀稿,约他写一写自己的事,“自由稿”,写什么都可以。

张国荣提笔道:“我不习惯给人家去评论,也不轻易去改变自己迁就别人,总言之,我想我的本人非常固执和自我,旁人绝不容易发现屏幕下真正的我。‘I/'m What You Think I/'m’便是了,反正我未必一定会引起你们的兴趣。”

愤然个性跃然纸上。

《张国荣执笔自由稿》

他说着“I/'m What You Think I/'m”,做的事却是“I Am What I Am”。我就是我,绝对自我。

只是初出道时的张国荣虽然自我,却带点莽撞不得体,说“I/'m What You Think I/'m”时,正是他最不为观众认可之时,处处碰壁,令他感到彷徨,愤而说一句,你们怎么看,我就是什么样的人——潜台词正是,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看到真正的张国荣。

幸而他的性格从来未变,随着岁月的沉淀,张国荣的“自我”逐渐出落得润泽大气,卓尔不群。

为张国荣的“热•情”演唱会设计整套演出服的设计大师Jean Paul Gaultier在时尚界素有“坏孩子”之称。他喜欢这个称号,他从来不设计“循规蹈矩的正装”。不过他也解释:“仅仅在我的专业领域,我才是个坏孩子。现实生活中我很安静,也很体贴人,而在时尚界,安静的性格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成就,这就是为什么我必须成为一个无畏的反抗者。”

这一评价用在张国荣身上亦如此贴切——或许可以说,“大师”多有异曲同工之处,无论何种领域,都必须在专业上足够“自我”,又在生活中足够“谦逊”,才能最终获得成功与成就。

张国荣的自我,是自强不息。

一向积极的处世态度,是张国荣屹立不倒的原因。郁郁不得志的那些年,张国荣从来没有放弃过。娱乐圈里的艺人走马观花,起起落落大有人在,许多人过不了低潮就纷纷离开了,但张国荣始终在坚持,对自己充满自信。“嘘”声嘘不走这位自强不息的新生歌手。

大红大紫后的张国荣并不是没有经历过低潮,他追求突破、追求创新,在东奔四走的过程中总有碰壁,总有挫折。比如1998年,他母亲病逝,自己拍摄MV时跌伤,拍的电影叫好不却叫座,似乎处处不顺。又或者是事业遇到瓶颈,或者不被人认可,或者经历莫名诋毁,他所做的,是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向他人求教,不断寻求解决方式,而非怨天尤人。他深知无论怎样努力,总会有人觉得好,也有人觉得不好,所以“要靠你身边的良师益友和你自己去判断,令你自己有信心。当你有了信心去做事,旁门左道的人是无法影响你的。”

他筹备拍摄的《偷心》,在最后阶段发现青岛不是理想中的拍摄城市,他立刻去其他城市查看,准备调整剧本。即使在最后罹患抑郁症的岁月里,即使痛苦不堪,也从未放弃求医问药,希望自己尽快好转。

他的生命中,时时处处标注“坚强”二字。

张国荣的自我,是敢做敢当。

在工作中他特别喜欢“挑战权威”。发行唱片时,无论是选歌、歌词、歌名、甚至歌曲数量、唱片名用英文还是中文,统统意见多多。发行《Hot Summer》时讨论唱片封面,张国荣特别喜欢咬手指的一张照片,但是公司上层却不满意,认为太过孩子气,与他的巨星身份不符。好说歹说,他勉强同意。但唱片临近发行前,张国荣悄悄打电话给制作公司,硬是换上自己喜欢的照片,几乎使得制作期拖长,影响发行,令公司上层心惊胆战头痛不已!幸好最终效果很是不错,孩子气的形象令观众耳目一新。

说的就是这张《Hot Summer》退出歌坛后,他坚持不再唱歌,把机会让给新人。媒体都猜他忍不住多久,没几天就会回到歌坛,他偏偏不,一连多年都不再上台。大家都怀念他的声音,一再盛邀,他都不肯。许冠杰举办告别引退演唱会,请歌坛所有大小歌手出席歌唱,传媒都在猜测张国荣一定不肯开口,大概会以“朗诵”的方式与许冠杰合唱。张国荣又让大家意外,不顾传媒或许会诋毁他“不守承诺”,大大方方与许冠杰合唱金曲《沉默是金》,只因为“许冠杰是我最喜欢的艺人”。

笑骂由人,洒脱地做人。

张国荣的自我,是待人以诚。

94年上电台节目,他妙语连珠笑声不断。末了还替主持人呼吁各位“兄弟姐妹”:“我知道很多嘉宾上节目是不说话的,但是,这是Talk Show,你不说话过来干什么呢?所以,麻烦你们以后上这种节目都要‘大爆料’!”收音机前听到这番话的圈中人恐怕是人人咋舌!

“麻烦你们大爆料”!

做人做事,都讲求一个“真”字、一个“诚”字。

张国荣做人坦坦荡荡,看中自己的声誉。从艺26年没有一个人说他一声“不好”,他自己亦能问心无愧说一句:我在圈中没有一个敌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自信,也是对他人的信任。

最初时年轻气盛,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在我行我素的时候不免有得罪他人之处。待他渐渐懂得收敛锐气之后,他对人的诚恳与热情立刻显现出来。

他喜欢别人赞他“靓”,然后咧嘴大笑。事实是他真的很“靓”,为人漂亮、做人坦诚、做事认真,是造物者的光荣。

所有与他合作过的人,都珍惜彼此合作的时间,都觉得与张国荣一起工作是荣誉,是开心。

张国荣的自我,是不断反思。

在娱乐圈十数年,日日面对歌迷与观众,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不得不改变自己。叱咤歌坛享受掌声之时,他每天都在反思,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总是这样,到了某一个阶段,其实已经比别人优秀得多,却总会觉得自己是否有哪一方面不对路。为了找回自我,他不惜退出歌坛。

但是在加拿大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他又反思到自己喜欢做事、害怕颓废,反思到自己还是最适合演艺工作,反思到每天“吃过早饭就等日落”的日子远不是自己想要的。

“其实每一个人的进步和退步,和他反思多不多是有着很大的关连。”张国荣说。他的成功不是从天而降,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都说娱乐圈难容“我行我素”,可是张国荣在圈中纵横的26年,证明了坚持“自我”反而更能打动人。

2000年,在日本与一众圈中好友拍摄《恋战冲绳》,风光明媚,心情愉快。剧组中另一位演员谷德昭与张国荣闲聊,不知怎么说起了那句“I am what I am, I am my own special creation”,这原本是音乐剧《虚凤假凰》中的插曲歌词。这部影片是好莱坞卖座喜剧,是首部以同性恋者为主角的代表性作品。而“I am what I am”这句话的原始出处是《圣经》,意思是:我是自在永在的神。

谷德昭玩味着歌词,忍不住对张国荣说:“哥哥,这句子很‘你’呀!”

张国荣略一沉吟:“嗯!得写一首歌才行!”

不几日,旋律已出。

张国荣打电话哼给好友林夕,让他一定要用“I Am What I Am”开头,这也是他给林夕的唯一一次“命题作文”。五个小时后,歌词传给了张国荣。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这是张国荣的“自我宣言”。

本篇提到和使用的部分资料

✔ 《自由稿》,张国荣,《群星谱》杂志,1980年。

✔ 《张国荣 自恋自爱》,汪曼玲,香港《明报周刊》,2001。

✔ 《香港有一位这样的艺人是我们的福气和骄傲》,谷德昭专访,《张国荣的电影世界3》,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6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