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浦奎吾Kiyoura Keigo 1850.3.27—1942.11.5)
出任第23届(1924.1.7—1924.6.11)内阁首相
清浦奎吾(1850—1942)是一位官僚政治家,在政党势力异常强大时出任首相,恰如其本人所言,是犯了“时代错误”。
清浦组阁前长期在司法界、内务省系统任职,先后担任过司法相、农商相、内务相,从1906年被敕任为枢密院顾问官起,曾任枢密院副议长、议长等要职。
第二次山本权兵卫内阁因虎门事件倒台后,摄政于1924年1月1日授命清浦奎吾组阁,当时清浦已74岁。
由于长期在枢密院任职,清浦对政情的发展变化不甚了解,自始便投入贵族院的怀抱,使研究会为中心的贵族院官僚势力掌握了组阁命脉,结果出现了大部分内阁成员由贵族院推举、“首相拔擢推荐的阁员竟无一人”的怪现象。
这届被称为“贵族院内阁”或“特权内阁”的政府一成立,就引起舆论的反感。继原敬、高桥是清内阁后,加藤友三郎、山本权兵卫及清浦奎吾内阁均属于非政党的“超然”内阁或“中间”内阁,政友会等政党三次被排斥于政权之外,愤懑之情难以控制。就在清浦组阁前后,政友会、革新俱乐部、宪政会三大在野党派分别召开会议,认定清浦内阁是特权阶级的内阁,决定以打倒这届内阁为目的,不与政府合作。
然而,清浦内阁成立后,议会第一大党政友会内又出现严重分歧,进而导致该党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分裂。以山本达雄、中桥、元田、床次四总务为首的反总裁派,力主与政府合作,继而联袂退党,而随其退党者竟超过政友会议员的半数。随后,退党者组成政友本党,表明了支持现政府的立场。这一突变,似乎给清浦内阁带来了机会。
但政局瞬息万变,分裂后的政友会在总裁高桥是清率领下,为推翻清浦内阁坚持斗争。高桥本人放弃华族爵位,以示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在反对清浦内阁的斗争中,各在野党观点逐渐接近,最后在辞掉枢密顾问官的三浦梧楼斡旋下,高桥、加藤、犬养等议会三大在野党派首脑举行会谈,确认了“根据宪政精神建立政党内阁制度”的方针,实现了政友会、宪政会和革新俱乐部的联合,史称“护宪三派”,日本史上第二次护宪运动由此全面展开。
护宪三派大力宣传鼓动群众,抨击现内阁的建立紊乱了宪政本义,违背时代精神,激化阶级斗争,诱发民众思想恶化,应坚决打倒。政府方面则反唇相讥,指责在野党不以国事为重,蛊惑群众,制造事端,致使阶级斗争激化。双方都以防止阶级斗争激化为立论点,彼此吵得一塌糊涂。
1月26日,举行皇太子结婚典礼,第48次议会临时休会。同月30日,护宪三派首脑参加了大阪举行的关西拥护宪政大会,当日乘车返回东京。当他们乘坐的列车驶至爱知县一宫站附近时,列车险遭颠覆。第二天议会复会,在野党立即向政府提出质询,要求首相出面解释这次未遂事件。铁道相小松首先做了答辩,随后清浦首相匆匆登坛,正欲演讲时,三个暴徒闯入会场,顿时秩序大乱。清浦下令紧急休会,随后蛮横地解散了众议院。政府在谴责护宪三派的同时,宜布三个月后举行大选。
以清浦内阁及其友党政友本党为一方、护宪三派为另一方的选举战空前激烈。选举结果是护宪三派大胜。长期作为在野党推动普选运动的宪政会当选151人,一跃成为议会头号大党。政友会当选105人,革新俱乐部当选30人,三派当选议员286人,占据议会绝对多数席位,政友本党只获得109个席位。大选的结果决定了清浦内阁垮台的命运,清浦旋即提出辞职。
清浦提老朽之躯主掌政治,自接过相印起即受到第二次护宪运动的猛烈冲击。他的理政能力,如同他在施政演说时一味地啰嗦“当前当前”一词那样,显得贫乏无力。其执政期间办成的“大事”,或许可以举出操办皇太子婚礼一事。清浦内阁发表的五条施政纲领未等付诸实施,便随着内阁垮台而化为泡影。
以清浦内阁的倒台为界,日本正式进入“政党内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