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蒋介石都估计到抗战胜利已是可望可即的了。作为政治家,他们都在考虑下一步棋:抗战胜利之后,该怎么办?
毛泽东和蒋介石不约而同,走了同一步棋: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屈指算来,中共该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按中共的习惯,称“七大”;国民党则该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国民党的习惯,称“六全”大会。
颇为有趣的是,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全”大会,几乎同步召开!
中共“七大”开幕比国民党“六全”大会开幕要早,闭幕要晚:中共“七大”在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开了近五十天;周民党“六全”大会则自5月5日至21日,只开了半个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新落成的中央大礼堂召开,主席台正中挂的是毛泽东和朱德两人并肩的侧面像;国民党“六全”大会在重庆浮图关中央干校召开,主席台正中挂的是孙中山正面像。
中共“七大”高悬的标语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而国民党“六全”大会的标语依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中共“七大”在《国际歌》声中开始;“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国民党“六全”大会则在《中国国民党党歌》声中开始。
出席中共“七大”的正式代表为五百四十七人,候补代表二百零八人;出席国民党“六全”大会的正式代表为五百七十九人,特准代表一百六十一人。
对于中共和国民党来说,这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空前的。
中共“六大”是在1928年召开的,那时中共只有四万多名党员;时隔十七年才召开“七大”,中共党员已猛增至一百二十一万,已是一个大政党了!
早在1938年9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便已作出了《关于召集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在1940年12月,中共中央曾打算在翌年1月召开“七大”。在12月6日中共中央致周恩来的电报中,便有一句:“七大开会在即,你及项英均须1月15日前到延。”
只是由于皖南事变突然爆发,使中共“七大”不得不推迟。这一推,就推迟了五年……
国民党也走过了曲折的路:国民党的“四全”大会有三个之多——蒋介石在南京、胡汉民在广州、汪精卫在上海各自召开了各自的“四全”大会。好不容易在1935年11月算是召开“五全”大会,开幕之日便爆出汪精卫在与中委们合影时被刺的新闻,而胡汉民则拒绝出席会议。
至于国民党“六全”大会,居然也有两个!那个汪精卫的国民党,于1939年8月28日,在上海极司裴尔路(今万航渡路)七十六号秘密召开了“六全”大会。蒋介石得知,斥之为“伪‘六全’大会”!
耐人寻味的是,陶希圣既参加那个“汪记”国民党“六全”大会,又出席了蒋介石的国民党“六全”大会。
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全”大会的主题,都是为抗战胜利之后怎么办制定党的方针政策。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了题为《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和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毛泽东提出了中共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的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指出,中共的方针是:“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全”大会上作了《政治总报告》,制定了国民党的方针:“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大会对外发表了《对中共问题之决议案》,称中共“不奉中央之军令政令”,“武装割据,破坏抗战,危害国家”;对内秘密印发《本党同志对中共问题之工作方针》,称毛泽东提出的联合政府为“企图颠覆政府,危害国家”,要求国民党“整军肃政,加强力量”。
潘公展作了题为《关于中共问题的特别报告》的报告,则称:“与中共之斗争,已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在于团结本党,建立对中共斗争之体系……当前对中共之争论,应集中反驳联合政府,反驳抗日战争中有两条路线的论调,反驳中共具体纲领,与反对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
国民党“六全”大会拒绝了毛泽东的关于联合政府的主张,通过了《关于国民大会召集日期案》,确定“国民大会于1945年11月12日召开,并由大会通过宪法”。
毛泽东则反对召开国民大会,加以驳斥道:
他们准备把一条绳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并且让它永远也解不开,这条绳索的名称就叫做“国民大会”。他们的原意是把所谓“国民大会”当做法宝,祭起来,一则抵制联合政府,二则维持独裁统治,三是准备内战理由。
这么一来,蒋介石反对毛泽东提出的联合政府,毛泽东又反对蒋介石提出的国民大会,重庆和延安,两个大会尖锐地对立着。
中共“七大”通过修改党章,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方针。
国民党“六全”大会则通过《中国国民党总章》,改总裁代行总理职权为行使总理职权。蒋介石可以按个人手令裁夺全国党、政、军、财一切事务。
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全”大会唱的是对台戏。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为中共、国民党制定抗战胜利后的政策。眼看着八年抗战即将画上句号,一场新的斗争又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