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 »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全文在线阅读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冯道的选择 1

关灯直达底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为准则。绝大多数读书人都希望学有所成,出将入相,青史留名,喜欢梅妻鹤子、卧居林下的只是一些仕途不如意或彻底看破红尘的士人。

读书人进入官场,除了在政坛上大展拳脚,实现抱负之外,做官的红利却是不能不提的。现在公务员考试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千军万马抢铁饭碗,各项福利足以保证公务员直接挤进中产阶层,政治级别越高,铁饭碗里的美食就会越多。

古代的读书人进入官场,主要考虑两点:一则施展所学,二则赚钱。而现在的读书人已经没有多少理想抱负了,进入官场主要还是为了赚钱。就像宋真宗赵恒在《劝学诗》中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自从隋文帝杨坚创建科举制度以来,中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就多了一条进入官场的便捷信道。特别是唐朝的科举制度日益完善,由科举入仕已经深入人心。比如中唐诗人孟郊四十六岁中进士之后,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写下著名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作为乡村知识分子,无权无势无门路,冯道要想麻雀变凤凰,只能去参加公务员考试。

不过冯道所处的时代却是历史上最黑暗动荡的时期之一——唐末军阀混战。那些狂暴的武夫控制着一个个藩镇,军政财权一把抓,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甚至连皇帝的人身安全都控制在大藩手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冯道金榜登科,即使冯道位居台辅,他又能施展出什么样的抱负呢?

如果不参加科考,冯道还有另外一条进入官场的路子,就是进入军阀控制的藩镇,做一名幕僚,从而寻找晋升的机会。比如比冯道稍长一辈的唐末诗人唐彦谦(即五代宋初名臣陶谷的祖父)。

唐彦谦进入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幕府,因受到王重荣赏识,累迁至河中节度副使。不过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还是愿意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就像现在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一样,说出去有面子,找工作也方便。即使是功成名就的唐彦谦,他也是屡试不中,被迫入幕的。

摆在冯道面前的有两条路,参加科举有名无实,进入藩镇幕府有实无名,这对一个从小就饱读圣贤书的知识分子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

经过慎重的考虑,冯道还是决定放弃入京赶考,进入当地幕府工作。除了上面所说的科举已名不符实的原因之外,想必还有一个冯道难以启齿的原因,就是囊中羞涩。从景城到长安,路程遥远,冯道又没有马匹,只能步行千里赴京,沿途要打尖饮食,这对于还没有收入的冯道来说,是一项难以承受的开支。

在唐朝末年,冯道所在的瀛州景城县处在卢龙节度使刘守光的控制之下,所以冯道很自然地就近进入幽州幕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