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对于读书人尤其是有功名在身的人普遍都抱着一种尊崇的态度,结识者往往引以为荣,即便杜立三这样杀人如麻的魔王也不例外。只是书生们大多对他望而生畏,不敢过于接近,唯有杜绊林没有这些顾虑,一直以同宗的关系与杜立三常来常往,不仅如此,杜绊林还很看重杜立三,常用一些历史上侠义英雄的故事来激励他。杜立三觉得碰到了知己,遂认杜绊林为同宗叔父,对他非常信任,遇事必向其请教。
杜绊林亲眼看着张作霖由“胡子”转到“保险队长”,又由“保险队长”升为朝廷要员,他希望杜立三也能走这条路,并认为杜立三若受招安,其地位和成就必不在张作霖、冯麟阁之下。为此,他对杜立三以宋江相期许,还亲书“忠义家风”四字相赠。杜立三也很能体会他的良苦用心,特地将四字制作匾额,悬挂于家里的大门之上。
张作霖知道杜立三很听杜绊林的话,就把杜绊林接到新民府自己的家中,一边优礼相待,一边展开攻心战。
古语道:“未角智,先练品。”既是古语,那就是很遥远的事了,如今大伙儿真要斗智,比的都不是什么品德高低,其实比的就是谁更鸡贼更腹黑。谈话间,张作霖脸不变色心不跳,堂而皇之地把自己摆到了与杜绊林一样的出发点,说他对杜立三这位结义兄弟也是寄予厚望,常想劝对方改邪归正,“(一旦被招抚),以立三的才干和力量,何愁不青云直上呢?”
就在杜绊林频频点头赞同之际,张作霖话锋一转:“可是立三始终不肯回头,前几天因徐总督(指徐世昌)带兵到省,我觉得他这样干下去太危险了,特设酒席请他来,再进最后忠告。可惜他反而误会了,不但拒而不来,并且说些闲话。”
即便不看画面,也能想象得出此时张作霖脸上的表情,当然这只是个引子,他真正要让杜绊林感觉到的,其实是“举世无不争之家”“我决不会计较自己兄弟的态度”。杜绊林被告知:“这次请你老人家来,就是为了此事,仍想请他觞叙共商进止。现在徐总督带重兵来奉天,决心要消除地方匪患,不像自家朋友,彼此可以相安无事,心照不宣了。”
软硬兼施之后,张作霖又开始用上煽情这一必杀技:“立三不能再继续干下去了!趁徐总督还没有动手的时候,他和沈知府力主招安,他投降是有把握的。你老人家如果同意,能否亲自出名邀他前来,以免再发生误会?”
说到动情处,他干脆双膝跪下,认杜绊林为义父,同时捶胸发誓:“若有三长两短,拿我张作霖是问。”
这一番旁人看上去恨不能挖心肝掏五脏般的表白,很耗当事人的体力,但也真有效。杜绊林听了大为动容,认为张作霖很够朋友,招抚杜立三完全是出于诚心善意,加上之前为证明朝廷确实是诚心招安,绝非欺骗,张作霖已带他引见了殷鸿寿,于是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张作霖的请求。
正是捕生不如捕熟,当下张作霖便假模假式在新民街上为杜绊林另设招待处,请杜绊林在招待处稍事休息,说等杜立三来到后,可以一同晋省“谢委”。杜绊林则修书一封,邀杜立三速来新民会晤。
杜绊林的这封亲笔信果然起到了效果,尤其是当杜立三读到“游侠非终身之事,梁山岂久居之区,一经招安,不仅出人头地,亦且耀祖荣家”这些句子时,更是怦然心动。
俗语说得好,“当一天胡子,怕一辈子兵”,盗匪的最大心病是什么?就是“剿匪”!一个黑道大哥就算混得再好,都怕这两个字,也不免要为自己的结局做些打算。应该这样说,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投降和受抚的,想想看,只需换套衣服,然后便可以首领当官,喽啰当兵,又不愁吃穿,又不怕官捕,何乐而不为?
在此之前,杜立三并不是真的不想受抚,只不过是“小孩子放鞭炮,又爱又怕”罢了,现在杜绊林帮他消除了疑虑,没有“怕”,光剩下了“爱”,就没有不去的道理了。
毕竟是个老江湖,杜立三在动身前往新民之前,仍然做了严密布置。他首先通知附近和留守的亲近部卒两百多人,让这些人马做好准备,一旦发生意外就驰往救援。其次是在“三界沟”到新民的两百里路途中,以西佛牛录镇为重点,设置哨所四座,每座哨所都派驻十名骑兵。一有风吹草动,骑兵就可以快马传报,让他的弟弟杜老疙瘩率队对自己进行接应。
所有这一切布置完后,杜立三才精选出十三名贴身护卫,由“二当家的”、人称“宋帮带”的宋庆濂带领,随自己一同前往新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