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褚时健: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 » 褚时健: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全文在线阅读

《褚时健: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5 拯救玉溪卷烟厂

关灯直达底部

告别塔甸

1976年,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但是长期占据人们心中的教条主义、个人崇拜等负面因素,依然存在于中国的各个角落。当时的中国,缺乏的是一种思想上的引导和精神上的救赎,如果不经历这个过程,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摧残,仍然会继续存在下去。

1978年,中国历史走进了最关键的一年。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很快,新华社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转载,次日,《人民日报》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全文的转载。

这篇文章无异于一块巨石扔进了平静的水塘中。有人表示了极力的称赞,也有人表示了无比的愤怒,甚至有人公然反对,认为这篇文章违反了中央精神,更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一种颠覆。

当时,面对这些讨伐之声,文章的作者胡福明对爱人说:“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妻子毫不畏惧地说:“我要么陪你一起坐牢,要么天天送饭到你出牢。”

1978年5月19日,邓小平在接见文化部的一些负责人时,提到了胡福明的这篇文章,认定这篇文章并没有违背我党的精神,是完全符合马列主义思想路线的。随后,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到了这篇文章,同时对当前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和批评,最后提出“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一个大解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将这句话拿到现在来看,的确算不了什么,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中国,在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毫无疑问是一盏指路的明灯。这场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直接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它倡导了一种全新的实践主义理论。正是有了敢于探讨真理核心意义的勇气,才有了中国在日后改革开放中迈出的伟大步伐。

熟悉历史的人都不会忘记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大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的领导集体,作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要决定,并给55万名右派分子平了反。

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更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论断,给一直摸索着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新出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褚时健彻底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而且他还得到了重用,上面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塔甸当煤矿厂长,一个是去玉溪卷烟厂当厂长。

褚时健的人生,又一次站在了岔路口上。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煤矿的发展前景是不错的,因为要搞活经济,势必需要能源部门紧密配合,而褚时健本人也比较喜欢乡村生活,得知塔甸有条河之后,心中又想着去捉鱼摸虾。但是由于马静芬在荒山野岭待够了,喜欢住在城里,而玉溪也是她和褚时健待过的地方,所以她比较倾向于去玉溪。

当时,马静芬对褚时健说:“在哀牢山里苦熬了二十年,终于盼到头了,你还往山沟沟里钻?”褚时健说:“山里好。塔甸山多水多,空气新鲜,可以一起去打猎拿鱼。”马静芬一听就不乐意了:“让你的打猎拿鱼见鬼去吧,我喜欢跳舞、散步、逛商场。”褚时健觉得马静芬对玉溪的认识程度不够,所以从另一个角度劝着她:“你只看见玉溪繁华热闹,没看见卷烟厂那些造反派,弄不好咱们还得回桥头一队烤酒喂猪。这样吧,咱俩来个妥协:我让塔甸煤矿在玉溪设一个办事处,你到那儿去干。”

马静芬不干了,怎么褚时健能想出这样的馊主意呢?这不是又要搞两地分居吗?她的眼泪当时就流了出来,满心抱怨地说:“老褚,你的心难道是铁打的?过去那么苦,我和孩子丢下昆明的大城市户口去投奔你,陪你劳改,陪你受罪,这容易吗?那么苦,一家都没有分开过,现在平反了,你倒想得出来,要搞两地分居!”

褚时健不得不承认马静芬说得在情在理,可是他对塔甸的向往也是很热切,何况他也厌倦了在工厂里勾心斗角的状态,总想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过完下半生。

夫妻二人,就未来的去留问题发生了争执,结果这天晚上,他们谁也没有睡好觉,都在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

到了第二天早晨,褚时健起得很早,他对马静芬笑嘻嘻地说:“还生气呀?走,我们今天全家出去走走,把那些烦心的事丢开。”

马静芬本来是憋着一肚子的气,但是见到褚时健换了副和气的笑容,以为他被迫投降了呢,所以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然而,当她问道去哪儿溜达的时候,褚时健居然说:“去塔甸,你至少去看一看嘛。你如果还看不上,就当我们全家给哀牢山举行一个告别仪式。你说怎样?”

马静芬也明白褚时健对塔甸的向往,既然人家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不陪着去看看也不好。于是,一家大小都坐上车来到了塔甸。

到了塔甸之后,马静芬发现情况有些不妙了:褚时健根本就没有做好跟这里告别的思想准备,反而是东张西望地看着,一会儿指着一座山,一会儿指着一条河,嘴里还念叨着多少年之后怎么规划,简直就是将塔甸当成了未来的家。褚时健计划着,他要在塔甸铺一条柏油路,准备几辆通勤车专门接送员工上下班;他还要修建一个电影院,要让煤矿的年轻人有地方谈恋爱,不让他们嫌弃这里;还打算着要在矿井盖一个标准的游泳池,让矿上的工人既能洗澡又能健身,下了班就一个猛子扎进去,多痛快!

看着褚时健那手舞足蹈的样子,马静芬就感觉塔甸成了他人生的最后归宿地,不然怎么可能计划得这么周详!马静芬心里老大的不情愿:这分明是带着她来说服她的!

正在马静芬生着闷气的时候,忽然看到一队脸上、身上都黑乎乎的矿工从不远处走来,他们一个个地疲惫极了,一点精神头都没有,可见他们每天的工作量有多么巨大。更惨不忍睹的是这些矿工的家属,他们在供水站前一字排开,等着接到水之后好回家做饭。那些矿工的孩子们,都像个小泥猴似的在山上乱跑着,小脸蛋子一个比一个埋汰。这时,一阵山风吹起,漫天都是煤屑,照的天空是黑色的,大地也是黑色的。

马静芬实在看不下去了,她打定主意地对褚时健说:“你就是建成天堂,反正死活我不在这鬼地方待。”

褚时健看出了马静芬的决绝,如果他真的要强行去塔甸工作的话,一家人必定要分成两半。想想马静芬这么多年陪着他一起吃过的苦,褚时健最终动摇了:前半辈子让人家一个城里姑娘陪你在大山沟里,后半辈子也该让人家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于是,褚时健最终听从了马静芬的意见——去玉溪。

就是这么一个被迫无奈的决定,给褚时健的后半生埋下了伏笔。如果他选择了去塔甸,可能之后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事,就不会发生了。然而历史无法假设,褚时健的人生之路,在冥冥之中注定要和烟草结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