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从陈亚仙家回来,婴行也像是突然长大了许多,开始认真读经,练习打坐,虔诚拜佛。一天上午,刘志略与曹善人来看望慧能,带来了一盒点心。慧能随手分给了婴行和一群小沙弥。婴行嘴馋,看着师父分点心时就馋涎欲滴,急得直咽唾液。然而,当他真的拿到点心刚放到嘴边,像忽然想到了什么,匆匆跑了出去——他要先将点心供奉给佛菩萨。有好的东西,首先敬献给佛菩萨,这是他的虔诚;反正那些塑像也不会真的将点心吃下去,到头来还会装进自己的肚子里!这样,一则具有了供佛的功德,二来不耽误自己解馋,真是一举两得!这是婴行独特的精明。
寺院里到处都有佛菩萨的塑像。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还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84],东、西、南、北四方佛[85],点心却只有一块,应该供在哪里呢?婴行寻思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供养释迦牟尼佛。因为他是现在的佛,是所有出家人的本师。
婴行来到大雄宝殿,恭恭敬敬将点心放到了供桌上,顶礼三拜。然而,当他站起身合十鞠躬时,仿佛察觉到那个站立在佛祖释迦牟尼右侧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阿难塑像在偷偷窃笑。
哼,我的点心,是供养本师释迦佛祖的,可不许你偷吃!
婴行爬上莲花座,直接将点心放到了释迦牟尼结着禅定手印的掌中。他冲阿难塑像做个鬼脸,一溜烟跑了。
午后,婴行来到大雄宝殿取点心,他惊奇地发现,那块放在释迦牟尼手掌上的点心,没有了,不见了!
天哪,佛祖享用了我供奉的点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谢天谢地,佛祖显灵了……
婴行五体投地,跪倒在佛像前,像小鸡吃米一样不停地磕头。不知磕了多久,他那颗砰砰乱跳的心总算平静了一些。孩子的好奇,终于使他战胜了恐惧与虔诚,再次攀上莲花座,去看个究竟。
这一看不要紧,使得婴行气急败坏。他在佛像手掌中,发现了一些点心碎屑,其中赫然留有几粒黑糊糊的老鼠屎!
婴行的怒气暴涨:自己供享佛祖的点心,却被可恶的老鼠偷吃了!自己馋涎欲滴的食品,却被该死的老鼠偷吃了!
婴行不禁破口大骂起来。幸好,老鼠的十八代祖宗早已腐烂成灰,不然的话,他们的骨头渣子也会被婴行骂得不得安宁。
婴行的骂声,自然招不来老鼠,却将师父慧能与行思、法海、法达他们招来了。他们听完婴行的讲述,都忍不住捧腹大笑。婴行被他们笑恼了,说:“老鼠偷吃了我的点心,你们却高兴成了这样子。看来,那偷嘴的老鼠,一定是你们的亲戚朋友!”
法海说:“老鼠也是众生,当然与我们共同相处。”
婴行像是从中受到了某种启发,转而问慧能:“老鼠有佛性吗?”
“一切众生的佛性不欠不缺,老鼠当然有佛性啦!”
“既然有佛性,可它为什么偷吃佛祖的供品?而且还在佛祖手中拉屎,岂不是亵渎神圣?”
婴行人小鬼大,突然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想以此难倒慧能。
面对婴行得意忘形的坏笑,慧能胸有成竹,极其幽默地反问道:“老鼠为什么不去猫窝里偷东西吃?他为何不在猫爪子上拉屎?”
“废话,它若是敢去招惹猫,早被猫当点心吃了!”婴行说。
慧能正色说道:“要知道,老鼠不去猫窝里偷吃,不在猫爪子上拉屎,知道避开危险,正是它有佛性的证明。它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肉体与心灵上的烦恼,也想远离、消除这些烦恼。这种避苦趋乐、寻求解脱、向往平安的心性,正是众生佛性的显现。这也就是说,老鼠本来具有佛性。”
慧能又问婴行:“你怎么将点心放在佛像的手掌中了呢?”
“这……”婴行吭吭哧哧,不愿意说明。
慧能心如明镜,马上说道:“婴行啊,你是不是怕别的佛菩萨分享了点心啊?”
“你是怎样猜到我的心思的?”
“你呀你,人不大,鬼心眼不少!”慧能说:“你要明白,佛佛平等,无二无别;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所以,你供奉一尊佛菩萨,就等于供奉了所有佛菩萨。关键是,我们要有一颗平等博大的心!你的心胸越大,供佛的功德越大。”
“你做的这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法海说婴行,“你以为,佛菩萨都像你这样的小心眼呀!”
这个道理婴行明白,可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自己供奉佛祖点心和老鼠在佛像手心拉屎,平等看待。
慧能说:“老鼠在吃点心的时候,只知道闻香而来,才不分别你放在哪里呢!它在佛像手上拉屎,也不过认为这里是一个安全的场所罢了!所以,它的行为,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无心之举,并非恶意为之。观之不雅,不过和我们人类的价值取向一样。它的无心之举虽然弄脏了佛像,但也比你心有分别,将点心放在佛祖的手掌上好!”
婴行凛然一颤,惭愧地低下了头。
当天晚上,婴行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的僧衣,他的鞋子,甚至他吃饭的钵,都被老鼠偷走了。他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就是找不到老鼠的踪影,不禁哇哇大哭起来。当慧能将他从梦中唤醒时,他的泪水已经洇湿了枕头。第二天起床之后,他一直闷闷不乐。同在方丈居住的法海问他怎么回事。他将梦境说了一遍。法海哈哈大笑:“人生本来就如同梦幻,你的梦中之事,更是虚无飘渺,犹如水映风云、镜现烟雾,你何必当真呢?”
婴行说:“水映风云、镜现烟雾,虽然虚幻不实,但毕竟天上还是有风云,对面仍然有烟雾啊!”
法海知道与他纠缠不清,便打哈哈说:“水里镜中所现的映像都是反的,左即是右,右即是左,因此,梦中的事情也是相反的。你在梦里大哭,白天就会大笑。”
婴行极聪明,也很机警,马上反问道:“果真如此,那么,晚上梦里有我在哭,白天岂不是无我在笑吗?”
一直旁听的慧能,此时突然大喝一声:“没有你时,你在哪里?”
是啊,没有我的时候,我在哪里?如果说,我们的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那么,父母未生之前,我们在哪里?那个时候,我们是怎样的形态?婴行心灵受到极大震撼,脊梁骨一阵发麻,心中萌生出了一个大大的疑团……
禅宗祖师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起疑情,是领悟禅法的前提。
当——当——当——
宝林寺的大钟,在曹溪上空轰鸣,似乎在告诉每一个人,晚上有重大事情发生。
大雄宝殿里,慧能身披那件祖祖相传的木棉袈裟,登坛就坐。行思、怀让、法海、玄策等弟子侍立两旁。
慧能在法座上久久沉思着,良久,才开口叫道:“行思。”
行思上前一步:“弟子在。”
“怀让。”
怀让也赶紧站立到大师兄旁。
慧能慈祥的目光一遍又一边爱抚着这两位弟子,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意:“行思、怀让,你们两个早已悟透禅关,又在我身边磨砺了很久,可以说功夫到家,佛果已成。现在,你们应当分化一方,自立门户,弘扬我们禅宗大道。”
行思垂泪道:“弟子道行尚浅,想继续留在师父身旁朝夕参学。”
怀让更是依依不舍,不愿意离开师父。
慧能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教你们了。再说,天马行空,贵在没有枷绊。我的学识,只是你们修为的基础,而不能当成顶点。你们要敢于超佛越祖,勇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若想在百尺竿头重新进步,必须舍离这根竿呀!”
慧能指着自己身上的袈裟,口气庄重地说:“当年,我的师父五祖将禅宗振兴的大任交给了我。这些年来,我从来不敢稍稍懈怠,才有了曹溪的这种局面。然而,这里毕竟只是岭南一隅。所以,我希望你们早日跃出师门,到更广阔的天地弘化一方,将我的顿悟法门发扬光大。”
既然师父这样说,行思与怀让倍感责任重大,一齐面对师父跪下,说道:“师父所命,我俩定当竭尽全力,各展身手,各施所长,互相辉映,相互合作,将顿悟禅法迅速推广开来,共同完成禅宗历代祖师传下来的光辉勋业。请师父明示,哪里的机缘与我们更为契合?”
慧能说:“行思,你本是吉州庐陵人,就回吉州青原山吧。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心明行正,在家乡影响很大,在那里可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条件,一定能开创出一番光辉灿烂的事业。”
行思点点头。
怀让说:“那么,师父,我也回金州家乡去吧。”
慧能笑着摇摇头:“法无定法。怀让,你的机缘却不在家乡,而在南岳衡山。在那个地方,将有奇遇等着你。临走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一个秘密。”
两大弟子默默退回了僧列。
六祖慧能又点了一个人的名字:“玄策!”
玄策应声而出,他是慧能在宝林寺刚讲经时收的弟子。
“玄策,你在师兄弟中参阅的经书最为广博,博学强记可称第一。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学还要广闻。从明日起,你下山游学去吧。要广识高僧,遍访名刹,对你修行悟道会大有益处。”
玄策说:“弟子还想再阅几年藏经,所以……”
慧能笑着说:“你没听婴行说过那个书虫的故事?”
玄策闻言,也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弟子谨遵师父嘱咐。”
婴行跳了过来:“玄策师兄,你一个人出去游玩多寂寞呀,我跟你做伴好不好?”
师父慧能拦住他说:“你以为他是游山玩水呀?你吃不了行脚僧的苦,还是跟你大师兄行思去青原山,让他教导你吧。”
婴行最怕不苟言笑的大师兄,撅起了小嘴。随即,他小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什么,偷偷一乐,向大殿门口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