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 »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全文在线阅读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Part Ⅱ 中国“城市化”的未来

关灯直达底部

现实版蜗居城市——香港

对我们节目的批评还集中在“城市化”那一期。很多人说,罗胖你歧视我们中小城市人民,你鼓吹大家都上北上广深,说那儿的人有见识,你这是赤裸裸的歧视!

我先给你打个逻辑上的比方,某个人说人应该有两条腿,可你非说他这是在歧视一条腿的残疾人,非说他认为一条腿的人不是人。如果你非要这么说,还让你有了不好的感受,我也只好公开致歉,让你有了这种不好的感受,我表示歉意。

其实我的本意并非如此,我只是认为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会给年轻人的创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因为那里人群更聚集,肉身的大规模聚集会给人和人之间的协作创造更多可能性,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见识和发展机会。还要补充说明一点,大城市的这种聚集效应并不是互联网或者其他的人类协作方式可以替代得了的。

前两年复旦大学推出了一个研究成果,研究预测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即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可能会出现亿人级的城市。说实话,我看了之后很震惊,因为我们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大的城市,但那份研究报告不无道理。

研究报告提到东亚国家的城市化,到最后基本都会变成超大规模城市。在韩国的首尔,一个城市的人口就占到韩国人口的一半;日本也是如此,50%的人口和75%的GDP都集中在环东京湾的四个城市圈。这说明在东亚国家的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大城市的超大规模聚集也许是一个规律。

互联网时代,与其在组织内苟且残喘,不如跳出组织,做一个“特种部队”或者像本拉登学习,自成一派,做一个“基地组织”中的一员。

那中国会不会走上这条路呢?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中国人口在2050年达到峰值18亿,如果其中一半聚集在中国光、热、水、土配合最好的三个平原地带,也就是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你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会不会出现上亿人口的城市?

有人问,为什么大家为了留在北上广深可以容忍大城市的高房价、巨堵的交通和非常恶劣的空气呢?难道他们就不会为了追求幸福生活到小城市、乡村吗?拥有自己的别墅,养几匹马,这种生活不好吗?如果你做出这样的选择,兄弟我表示佩服。因为这正是我想过的生活。然而在人类近几百年的城市化历史上,这么想的人很多,但是这么做的人不见得很多,否则怎么会出现像首尔、东京、香港这样的大城市呢?

内地人到香港去,有时候会很可怜香港人。香港房价是北京的五到十倍,香港双人床的标准是一米二,一个标准的香港居室的卧室是两米乘两米,面积相当于我们内地一个普通双人床的大小。在那种鸽子笼般的环境里,七八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生活的现象司空见惯。而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到其他地方去呢?如果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现大家都有一些不得已的处境。比如他就是在这个城市长大的,他只熟悉这个城市,而且他的生活技能在这个城市能销售掉,他被嵌入到这个城市的大系统当中,他已经无法抽离等等。几乎每个香港人都有到田园去唱田园诗的冲动,可是面对具体的选择,他们却往往做不到。面对大城市,其实每个人都有确切而迫不得已的原因。

北上广深,想说离开不容易

放眼城市化的未来,我们还会发现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经济文化产业的爆发给城市化聚集效应带来的影响。

前几年我陪吴敬琏老先生在宁波搞了一个论坛,当地一个高层官员问吴敬琏先生:“原来搞工业化的时候,我们从上海找个高级工程师,到宁波来安家落户很容易,我们只需要把工资提高一倍再分配个三居室,工程师很快就来了。可是现在搞创意产业,我们想请一个国际上很有水平的动漫策划师、设计师到宁波来安家落户,翻几倍工资人家都不干。”对此他百思不得其解。吴敬琏先生说:“原因可能是,特定的行业需要大城市聚集,这也是一种不得已。一个搞文化产业的设计师,如果贪图两倍三倍甚至五倍的工资到宁波工作,三年五年之后他再回上海,可能已经一文不值了。”

@恩是大必猴子:讲得很好,读书的终极目标是明白事理。这是古人一直追求,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的。否则,怎么会出现“爱国贼”呢?爱国其实很容易,又特别讨巧。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无所顾忌地大声疾呼。但是用这种方式误国的,或者说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例子不在少数。误国者,谓之贼。“爱国贼”这个名词概括得真好。老罗的观点中肯大气,逻辑清晰。我很喜欢!

这一点我们做媒体的人其实深有体会。为什么这么多媒体人一定要聚集在北京?都说北京的文化资源好,其实无非是一帮文化人在一起互相呕那个气味。很多媒体人之间的交流,不是开个专业会议就算成功交流。有时候只是打个招呼、发个短信,或者闲聊几句,这些非正式交流都意味着个人是否嵌入到中国的传媒系统当中,能否感受到大家的气味,并跟上大家共同成长的步伐。从北京回到保定,可能生活质量一下提升好几档次,但是会有一个担心横亘在心里,那就是过几年之后,可能就跟这个社会系统脱节了,赶不上大家成长的步伐了。这也是我本人为什么死活都要赖在北京的原因。

随着城市的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快,有这样心态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多。表面上看,生活在大城市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但是细究下去会发现其中独特的原因。就目前来看,很多问题单靠互联网、远距离的协作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在中国城市化的前方,我们很可能看到的是像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一样更大规模的聚集。

@mengttmy:金融业、文化产业和科技互联网产业需要多少人?富士康已经在慢慢地迁往内地,说明这三个地方已经不太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只是现在还不明显。你也说到,香港市民不是不愿意走,而是已经适合这个城市,他们的劳动技能只能在这个城市用得到,不得不待下去。其实说白了就是围城,本地市民在本城市都只能是勉强留下来,作为一个外地人又何必削尖了脑袋向里冲呢?你就真的那么确定你适合这个城市?对城市来说吸引人是好事,能够保持活力。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我觉得让他们这么做不公平,口口声声让我们去,去了以后不适合,谁对我们负责?

罗胖荐书:《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作者:陆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