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 »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全文在线阅读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关灯直达底部

《全球概览》创刊后没多久,布兰德就参与筹办了一项重大活动,这项活动以奇特的方式呼应了他在1966年1月幻游音乐节上进行的高科技舞蹈编排。1968年12月举办的这次盛事被称为“演示之母”(the Mother of All Demos),成为个人电脑文化中一项影响深远的事件,就像幻游音乐节之于嬉皮士文化一样。它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布兰德像磁石一样自然而然地吸引着有趣的人并与他们结成莫逆之交。这一回,这个有趣的人是一位名叫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的工程师,他毕生都在想方设法让计算机增强人类的智能。

恩格尔巴特的父亲是一位电气工程师,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开了家出售和修理收音机的商店;恩格尔巴特的祖父在太平洋西北地区经营水力发电站,他喜欢把家人带到巨大的发电厂里参观涡轮机和发电机如何运转。于是恩格尔巴特很自然地形成了对电子学的热爱。上高中的时候,他听说美国海军有一个培养雷达技师(当时还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新技术)的保密项目,于是他刻苦学习,以确保自己能够进入这个项目,后来他果然如愿以偿。22

在海军服役时的经历让恩格尔巴特大彻大悟。当时他和战友们一起乘坐一艘从旧金山海湾大桥南面起航的轮船准备出发,他们正在挥手告别时,突然听到广播里宣布日本投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恩格尔巴特说:“我们都喊道,‘转回去!我们回家庆祝吧!’”但船还在继续向前开,“直驶入迷雾中,很多人都晕船了”,最后,这艘船开到菲律宾莱特湾。23 在莱特岛上,恩格尔巴特一有空就躲进一个建在高脚茅草屋里的红十字会图书馆。在那儿,他被满是插图的《生活》杂志所转载的一篇文章迷住了,这就是万尼瓦尔·布什最初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对扩展存储器这种个人信息系统进行展望的《诚如所思》一文。24 他回忆说:“整个构想让我兴奋不已,我也想帮助人们以那种方式工作和思考。”25

从海军退役后,他在俄勒冈大学获得了工程学位,随后在NASA下属尖端技术研究机构——位于硅谷的埃姆斯研究中心任职。为了结识可以作为结婚对象的女性,羞涩木讷的恩格尔巴特加入了帕洛阿尔托社区活动中心的一个中级希腊民间舞蹈班,后来他果然在这里找到了人生伴侣。订婚的那天,恩格尔巴特在开车上班的路上突然产生了一种可怕的、足以改变他生活方向的忧虑感:“等到我开始工作时,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目标。”26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恩格尔巴特开始努力为自己寻找有价值的生活目标。他说:“我考虑了所有人类可以为之奋斗的事业,想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再教育之路。”他意识到,任何改造世界的努力都是很复杂的。他想到那些努力防治疟疾或增加贫困地区粮食产量的人,结果发现,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又会引发其他一系列复杂问题,比如人口过剩和水土流失。要想成功地完成一个大项目,就必须对行动中所有错综复杂的细节进行评估,权衡各种可能性,共享信息,组织人力,等等。他回忆说:“然后有一天我突然领悟到,复杂性正是最根本的东西,我感到豁然开朗。如果能以某种方式让人类更好地处理复杂和紧急的问题,能为此做出重大贡献,那你就能够造福全人类。”27 这样一种努力不是单单解决世界上的某一个问题;而是能为人们提供解决任何问题的工具。

恩格尔巴特认为,帮助人们处理复杂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沿着布什提出的路线走。于是恩格尔巴特开始想象如何在图形显示屏上实时传递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他所接受的雷达技术训练对他颇有助益。他回忆说:“不到一个小时,我脑海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我坐在一个有各种符号的大屏幕前,可以通过操纵各种符号来驱动计算机。”28 于是当天他就着手展开了一项任务,他要设法让人们把思维转换为视觉图像,并让这些用户与其他人建立联系,以实现相互协作——换言之,也就是带有图形显示的联网互动计算机。

当时是1950年,距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出生还有五年。就连UNIVAC等商用计算机的鼻祖也尚未投放市场。但恩格尔巴特认同布什的愿景,他相信有一天人们会拥有自己的终端,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终端来处理、存储和分享信息。这个远大的构想需要有一个与之相称的宏大名称,于是恩格尔巴特将其命名为“增强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为做承担这一使命的开路人,他进入伯克利学习计算机科学,并于1955年取得博士学位。

恩格尔巴特是那种能用冷静得吓人的平淡语调传达强烈感情的人。一位好友说:“他微笑的时候,脸上带着惆怅和稚气,但他一旦收回脚步,停下来思考,他那双淡蓝色的眼睛又似乎透出伤感和孤独。他跟你打招呼的时候声音又低又轻,就好像经过长距离传播而减弱了一样。这个人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但带着暖意的东西,他温和但又倔强。”29

说得更直白些就是,恩格尔巴特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像个外星人,这就导致他很难为自己的项目拿到资金。1957年,他终于被斯坦福研究所聘用,从事磁存储系统的研究工作。斯坦福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1946年设立的独立非营利机构,当时该研究所的一个热门课题是人工智能,尤其是创建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系统。

但对人工智能的追求并没有让恩格尔巴特感到兴奋,他从未放弃自己增强人类智能的使命,他想要发明像布什的扩展存储器那样能与人紧密合作,帮助人们组织信息的机器。他后来表示,这一目标源自他对人类思维这种“精妙绝伦的发明”的尊重。恩格尔巴特不是试图在机器上复制人类思维,而是关注怎样“才能让计算机与我们已经具备的各种能力互动”。30

恩格尔巴特花了好些年不断修改一篇阐述他构想的论文,后来这篇论文增加到45 000字,和一本小书差不多长。1962年10月,他发表了这篇题为《如何增强人类智能》的论文,该论文也是他向世人发布的宣言。他开篇便解释称,他不会寻求以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思维。他主张把人类的直觉思维天赋与机器的处理能力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域,让直觉、试错、无形之物和人‘对事态的感觉’,与强大的概念、精当的专有名词和符号、复杂的方法以及高效电子辅助工具有益地共存”。他不厌其烦地举出了许多事例来说明这种人机共生机制如何发挥作用,比如说,建筑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设计大楼,专业人士则可以用计算机来撰写带有插图的报告。31

恩格尔巴特在写论文的时候曾给他的偶像万尼瓦尔·布什写过一封信,他还在论文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论述扩展存储器。32 在布什的《诚如所思》一文发表17年后,他所提出的人机应通过由图形显示屏、指针和输入设备组成的简单界面实时互动的设想仍能激起强烈反响。恩格尔巴特强调,他的系统不会仅仅停留在数学层面上,他说:“每一个用符号化概念思考的人(不论其形式是英语、象形文字、形式逻辑还是数学)都应该大有收获。”埃达·洛夫莱斯若有在天之灵,定会为之战栗。

就在恩格尔巴特的这部专著发表当月,两年前在名为《人机共生》的论文中探讨相同概念的利克莱德接管了ARPA的信息处理技术局。利克莱德的新工作有部分职责是为前景看好的项目划拨联邦经费。恩格尔巴特进入了候选之列。他回忆说:“我带着这份1962年的报告和一份计划书站在门口,我想:‘哦天哪,利克莱德说他想做的那些事恰好都是我要做的,他哪有什么理由拒绝我?’”33 利克莱德的确无法拒绝,于是恩格尔巴特获得了ARPA的拨款。当时还在NASA的鲍勃·泰勒也给恩格尔巴特拨了一些经费。于是恩格尔巴特得以在斯坦福研究所创立了自己的增智研究中心。这成为政府科研拨款大获成功的又一例证。这项研究当时前景还不明朗,但政府的资助最终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数百倍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