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我不骗你”
晋景公为了郑襄公帮助楚国,害得晋国在邲城吃了个败仗,心中非常生气。过了两年(公元前595年,周定王12年),他亲自去打郑国。郑襄公当然得找楚国去求救。在楚国着来,晋国攻打郑国就是间接向楚国挑战。楚国也采用间接应战的办法,去攻打宋国。因为这时侯,许、蔡、陈、郑都归附了楚国,要是把宋国打下来,那么,在地理上躲在宋国背后的齐、鲁也就可以拉到这一边来了。再说楚国派到齐国去的一个使臣路过宋国的时候,给宋国杀了。这个仇也不能不报。公元前594年,楚庄王拜公子侧为大将,申叔时为副将,亲自率领着大军打到宋国去。
楚国人挺快地到了宋国,把睢十陽十城包围起来。又造了几座跟城墙一般高的兵车,叫做“楼车”,四面攻打。宋文公叫大将华元率领着将士和老百姓把守城池,一面又派人到晋国去求救兵。晋景公召集了大臣们商量办法。大夫伯宗说:“上回荀林父发了六百辆兵车,还给人家打得一败涂地。这回要是再派六百辆去,也未必能打胜仗。”晋景公皱着眉头子,说:“这可怎么办呐?现在中原诸侯跟咱们有十十交十十情的要数宋国。要是不去救,不是连宋国也丢十了吗?”伯宗说:“楚国离着宋国一千多里。他们从那么远的地方跑来,粮草一定带得有限,他们不能老呆在那儿。咱们不如派使臣到宋国去,就说救兵随后就到。他们听到这好消息,一定尽力守城。只要宋国能够守住几个月,楚国不得不退兵。”晋景公就打发解扬去送信,给他们一个口头上的帮助。
解扬在路上给郑国人拿住,郑国把他献给楚庄王。楚庄王问他:“你来干什么?”解扬早就知道“蛮子王”是喜欢说实话的,立刻回答说:“我不骗您,我奉了晋侯的命令,叫宋国人用心守城,等着救兵。”楚庄王说:“这又何苦呐?眼瞧着宋国就要给我们打下来了。你这么一说,反倒叫他们多受几天罪。依我之见,你还是对他们说,‘晋国有事,一时不能发兵,特意叫我来告诉你们一声,省得你们瞎等着’。这么一来,宋国人没有盼头了,一定投降,省得两国的人多受罪。你也不必回去。我带你到楚国去,给你做大官,好不好?”解扬低着脑袋,一声不言语。楚庄王跟着又来一句:“要是你不答应,没有别的,我们只好把你当作敌人办了。”解扬唉了一声,说:“好罢!”
楚庄王叫解扬上了“楼车”,去跟宋将华元对话。解扬站在楼车顶上,叫宋国人来听消息。他提高了嗓子,说:“我是晋国的使臣解扬,奉了晋侯的命令来传话。”城里头的人一听到晋国派使臣来传话,一会儿工夫你挤我、我踩你地凑了一大堆。大家伙儿仰着脑袋、伸着脖子、瞪着眼睛、竖着耳朵等着。就听到他接着说下去:“我走到城外,给楚国人逮住了,不能到你们那儿去了。晋侯率领大军亲自来救,说话就到。你们千万别投降!”楚庄王听了,冒了火儿,立刻叫人把解扬弄下来。责问他,说:“你已经答应了我,怎么又失了信?这可是你自个儿找死,别怨我了!”解扬说:“我并不骗您。我是奉了晋侯的命令来的,现在我已经把命令传了,足见我守信用。反过话来说,要是贵国的使臣给敌人逮住,违背大王的命令,讨敌人的好儿,大王您十爱十这么个臣下吗?”楚庄王见他的臣下嘁嘁喳喳地咬开耳朵。他要利用解扬去劝化楚国人。他称赞解扬是个忠臣,把他放了。
华元听了解扬的话以后,决定好好地守城。公子侧在外头塔了一座高台,自己住在上头,城里的一举一动都瞧得清清楚楚。华元也在城里搭了一座高台,瞧瞧城外的一切动静。双方全都坚持着。从公元前594年下半年到第二年,足足有九个月工夫,晋国的人马还没来,楚国的军队还不打算退。城里的粮食眼看着完了,天天有人饿死。可是宋国人还是不投降。楚庄王弄得一点主意也没有。管粮草的人报告说:“兵营里就剩下七天的粮食了!”楚庄王摇着脑袋,说:“想不到宋国这么不好打。”他和公子侧商量,打算回去了。申叔时的仆人说:“宋国人一定料到咱们呆不长,才不肯投降。咱们不如叫士兵们盖房子,种地,打算长住在这儿。宋国人一瞧这情形,一定会投降的。”申叔时把这个计策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一想,这倒不错。他就下令,叫士兵们在沿城一带盖起房子来,再叫一部分人去耕田种地。
华元一瞧楚国人这种行动,对宋文公说:“看这样子,楚国人打算永久住在这儿。晋国的救兵着着是不会来的。这可怎么好呐?”宋文公急得只能叹气。华元说:“只有一个办法了,我亲自去见公子侧,也许还能讲和。”宋文公说:“国家存亡在此一举,你得小心留神。”
华元早已打听了公子侧营里的情况和守卫高台的主要人的姓名。当天晚上就从城墙上用绳子吊下去,一直向公子侧的高台走去。巡夜的敲着梆子过来。华元也不躲,反倒跑过去问他们:“将军在台上吗?”他们说:“在台上。”华元又问:“睡了吗?”他们说:“大王刚请他喝了酒,大概是喝多了,已经睡了。”华元就向台上走。一个卫兵下来正要盘问,华元可先说了话了:“刚才大王请将军喝酒,他有点醉了,你可别去惊动他!大王有要紧的事吩咐将军,叫我当面告诉他。你们好好地在这儿看着,别走远了。”卫兵以为他是自己人,让他上了高台。华元到了高台上一瞧,里头还点着蜡。公子侧和衣躺着,睡得正香呐。华元一直爬过去,轻轻地推他。公子侧醒了,正想翻个身,他的袖子给华元压住了。公子侧慌里慌张地问:“你是干什么的?”华元低声说:“将军您先别忙。我是宋国的将军华元,奉了我主公的命令,特来向您求和。您要是答应,咱们两国全有好处。要是不答应,咱们俩谁也别想活了。”说了,左手按住公子侧的身十子,右手拿出一把雪亮的匕首,在蜡光底下,晃了两晃。公子侧骨都着嘴,眼睛盯着华元的脸,说:“有事情大家伙儿可以商量,干什么这么十胡十来呐?”华元立刻收了匕首,赔不是,说:“您别见怪,事情急得我讲不了礼貌了。”公子侧问他:“宋国怎么样了?”华元说:“已经拿小孩子十十交十十换着吃,拿骨头当柴火烧。真是不能再活下去了。”公子侧挺奇怪地问:“哦!已经到了这么惨的地步了吗?那怎么不投降?”华元说:“虽说力量不足,可是十精十神有余。敝国的老百姓打算跟国家一块儿存亡,不愿意失去光荣。您要是肯退兵三十里,我们就跟您讲和。”公子侧自作主张地对十华元说:“不瞒您说,我们盖房子、耕地全是假的。我们这儿也只剩下几天的粮食了。明天我去禀告大王请他退兵,您可别失信哪!”华元说:“咱俩对天起誓,不能说了不算,好不好?”两个敌国的将军就对天起了誓。公子侧给他一枝令箭,叫他赶快回去。
第二天公子侧把夜里的事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很不高兴,直怪公子侧不该把军营里短粮缺草的实际情况和假装盖房子、种地的计策都向敌人泄十了底。公子侧说:“小小的宋国还有不欺骗人的臣下,难道我堂堂楚国反倒没有个说实话的人吗?”楚庄王说:“你说了也就算了,可是我们必得打下了宋国再回去。”公子侧说:“那只好请大王留在这儿,我是非回去不可了。”楚庄王心里一琢磨,要是不能跟他闹翻,那还不如好好地下了台阶。他说:“那可不行,我一个人留在这儿干么?要回去,咱们一块儿回去。”他就下令退兵三十里。华元再到楚国兵营,订立盟约。盟约上还写着“我不骗你,你不冤我”。从这儿以后,宋国脱离晋国,归附楚国。赶到楚国人回去以后,晋景公才打算发兵去救宋国。他总算还没忘了中原霸主的本分。
评:解扬向城大呼,说晋国的救兵马上就到,算是尽到了为臣的本分,而他尽到了为臣的本分,正意味着他没遵守与楚庄王的约定。当晋楚的利益相冲突时,解扬只能选择维护一方的利益,不可能做到遵守两方的约定。当然这是担着巨大的风险的,楚庄王因此杀了他是很正常的。正是因为如此,解扬的行为才得到了后世的称赞。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晋国的承诺并没有兑现,解扬反而成了晋国不守承诺而获利的最重要的功臣,是楚宋战争最主要的罪人之一。当利益冲突时,总有一方的利益要受到损害,解扬受到的褒赞是建立在楚宋两方战争巨大牺牲的基础上的,这点是必须要看清的。
华元是这一时期宋国顶尖的人才,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宋国才得以在晋楚争霸的夹缝下艰难生存。人才有不同的种类,华元的才能体现在他的“全能”,就本集而言,他的三个主要角色就做得很成功。作为主帅,他成功的领导宋国军队抵挡住了楚国的进攻;作为刺客,他成功地潜入了晋国的军营,而且直接接触到了楚国主帅公子侧(子反);作为外十十交十十家,有成功地与楚国结盟。人才难得啊!向使宋国没有华元这样的人才,楚宋之间九个月的战争还不知如何完结呢!
这段故事还有一个有名的词语“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当然这是一个很惨的词,现多用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我不骗你,你不冤我”的原文是“我无尔诈,而无我虞”,后来更是引伸出了“尔虞我诈”这样一个很有名的词语。
最后说一点,就是这场战争的起源。楚使出使齐国路过宋国时按理应向宋国假道,而楚使奉楚庄王之命并未假道,这是对宋国明显的羞辱。所以楚庄王伐宋更多的是有意为之,而“以杀楚使也”不过是楚庄王特意寻找的借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