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云大师 » 星云大师全文在线阅读

《星云大师》《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关灯直达底部

“一个国家、一个团 体有没有前途,就看他对年轻人是否重视。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年轻的时候就要将基础打好。”这是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于二○○五年五月廿七日,在佛光山传灯楼大会堂主持“当代问题座谈会”时,针对“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所做的引言。

星云大师一生非常重视青年,也一直很关心青年的教育,所以,佛光山开山至今积极办学,设立大慈育幼院、丛林学院、沙弥学园、普门中学、均头中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西来大学等;更举办各种活动,如教师研习 营、大专青年佛学夏令营、青年领导人 讲习 会、国际佛教青年会议、国际杰出青年英文禅学营、国际杰出青少年英文禅学营、青少年夏令营等等。

大师强调:“佛教是青年的宗教,不是老人的宗教;是朝气蓬勃的宗教,不是暮气沉沉的宗教。”举凡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青年时成道;玄奘大师二十六岁到印度求法;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到黄梅五祖那里求法,同年开悟成道。翻开历代祖师大德传记,也绝大部分都是十几、二十几岁出家学道。所谓“四小不可轻”,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妙慧童女问道、均头沙弥小小年纪证阿罗汉果、罗?罗获得“密行第一”的美誉、小龙女即身成佛等,他们都是青少年时期修行成就的例子。

青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提高,年龄层也逐渐下降,不禁令人感到忧心。如何帮助青少年成长?大师有独到的卓见与看法。以下就是大师当天的问题座谈实况记录。

时间: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晚上七时卅分至九时卅分

地点:佛光山传灯楼大会堂

主持人:星云大师

对象:佛光山丛林学院学生、佛光青年及全山僧信二众等七百余人

--------------------------------------------------------------------------------

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准提高,青少年拥有零用钱已经是很平常的事,然而有许多青少年却因此大肆挥霍、贪图享乐。请问大师,青少年当如何先建立对金钱的正确观念?

答:说到金钱,我幼年就进入僧团 ,经过了少年、青年、壮年,一直到了现在老年,感觉到人生在青少年阶段不可以拥有金钱,否则容易失落了自己。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成功立业的人,他们在创业之初,日子都过得非常艰苦,如陶渊明先生穷得如诗中所说:“三旬遇九食,十年着一冠;造夕思鸡啼,清晨愿鸟迁。”又好比十二岁就在鞋油工厂当童工的狄更斯,在学习 的热诚推动下,成为享誉世界的大作家;早年家贫如洗的李嘉诚先生,经过不懈的努力,日后成为香港首富;台湾统一企业集团 荣誉董事长吴修齐先生,凭着勤俭奋发的精神,打造衣食住行的企业传奇,都是白手起家的例子。

经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佛教的修行虽然不以苦行为重,但是就以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为例,如果没有经过六年雪山苦行,没有经过多年的瞑目苦思,又怎能证悟成佛呢?就如佛教历代的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历经千辛万苦、千锤百炼而成就道业的呢?又好比世界著名人物,如失明、瘫痪的奥斯特洛夫斯基(Ostrovsky,AleksandrNikolayerich),完成不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天生失去双腿的约翰。库缇斯(John Coutis),现今为国际知名的激励大师。所以,青少年应该勇于接受严格的教育,在苦行里才能促进成长,反之,一个人若沉浸在金钱堆里,好比纨绔子弟,整日游手好闲,怎么会成功?

现在许多有为的富家子弟,虽然家庭生活富裕,但是他放弃了优裕的、被保护的生活,选择走入群众、走入民间,甚至从苦工、学徒做起,才会有成功的机会。如美国三一冰淇淋少东约翰·罗宾斯(John Robins),因为所学的知识告诉他,奶、蛋、鱼、肉对身体有害,而毅然放弃接掌冰淇淋公司,并与几位有心的医生共同宣导素食;出身南台湾望族,现任“纽约国际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的陈文敏小姐,在取得纽约大学学位后,应征进入美国一家大饭店,从洗厕所等基层工作做起,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金钱不代表一切。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万能”,这倒也不一定,和金钱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还有很多,好比有钱买得到物质,买不到智慧;有钱买得到医药,买不到健康;有钱买得到华美的衣服,买不到气质;有钱买得到书籍,却买不到品德。所以,青少年的时候,要能广结善缘、勤劳发心、奋斗苦干、读书求智慧、养成良好的人格道德,这都比金钱来得更重要。

一个人的人格道德不是用有钱、没钱,有权、无权来衡量的。过去有的帝王将相虽然有权有势,但是没有道德人格,以至于骂名千古。如将某个人比喻为商朝纣王或周朝幽王、厉王,他一定很生气,因为暴虐无道的君王,人们耻为与之同类;反倒是被比喻为穷苦潦倒却忧道不忧贫的伯夷、叔齐,这个人会感到很欢喜。

解决世间上的问题不一定要靠金钱,凭着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意志力就能解决。人生的成功来自于众多的因缘,不能只向钱看,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如果天天看到的、想到的都是钱,那么内心的世界就太渺小了,不仅没有远大的眼光,精神力气也因为金钱的诱惑 而减弱,所以,年轻的大家不要只顾想钱。“不要想钱”这句话,大家听了可能不大认同,以为有钱就可以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却没想到“要什么有什么”的结果,就是要不到未来了。

一个人没有钱没关系,要有志气、有慈悲、有智慧、肯读书、肯向上,何患没有未来呢?因此,不要给金钱收买,不要给金钱左右,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未来的人缘、事业、健康、名誉也是很重要。好比一个人有钱而没有人缘,势单力薄,难以成事;一个人有钱而名誉败坏,人格受损,也不会成功。

我幼年时在丛林的生活,常常是一封信写好了,却隔了好几年没有寄出去,因为买不起邮票;风雪交 加的冬天,也没有棉袄取暖;鞋底破了,用厚纸板垫起来;袜子破了,用纸糊一下,所以养成我现在有也好、无也好的随缘性格。因为没有钱,也养成我“不买”的习惯;其实,不买就是富有,为什么要买?就是因为不足、缺少才要买。即使拥有万贯家财,心不能满足,还是穷人一个;就是贫无立锥之地,心中能拥有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富人。所以,青少年除了对金钱要有正确的认识以外,心中要有国家社会、团 体大众,才是真正的富有之人;年轻人应当志在十方,何必用金钱来框住自己?

--------------------------------------------------------------------------------

二、青少年时期感情丰富,多愁善感,面对情感上的困扰,很容易陷入焦虑情绪里。请大师开示,青少年应当如何处理感情问题?

答:人类与生俱来就有感情,如喜怒哀乐的情绪、悲欢离合的情境,都是在表达感情;感情不是青少年专有的问题,对于中年人或老年人,感情同样是人生重大课题,只是感情与青少年关系更加重大,因为青少年时期感情最丰富但也最脆弱,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建立对感情正确的看法非常重要。

其 说到感情问题,举凡家人、父母、夫妻、子女、同学、朋友之间都有感情。感情处理不当,人生会很痛苦,现今为了感情而失却人身、毁掉前程的比比皆是,所以,感情要用慈悲来升华,要用智慧来驾驭。青少年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把感情单一化,其实除了男女之间的感情,感情还有很多出路,比方对工作有兴趣,是对工作的感情;对社会有爱心,是对社会的感情;对国家奉献,是对国家的感情;对名誉能重视,是对品德的感情;对生涯能规划,是对前途的感情。

大家想想,你只为了得到一个,而失去其他一切,这划得来吗?现在有许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功名未就,也就不忙着结婚,不忙着为自己做太多打算,反倒是积极地投入社会公益、为父母、亲人服务。因为“家”是一个枷锁,有了家就要负责任,若连自己都照顾不来,结了婚又多一个人,你能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吗?就是想在成家之后,再来完成自己的理想、事业,也会变得更困难。

感情是自私的,凡事只想要人家给你,却没有想到要给人。所以,一个人要先学会把感情用在家人、社会、国家上,先播种、先结缘、先奉献,才能扩大自己的胸襟,进而做到“爱人无私”的精神,将私爱化为对一切众生的关怀。

世间无常,尤其感情最为无常,你能禁得起它的变化吗?所谓“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说法,如同是一种迷幻药 ,麻醉一时。所以,我们应该认清这个世间,了知感情是盲目的,感情是愚痴的,没有智慧来领导就会错误百出;好比是一个人走路,如果不用眼睛看,可能会有跌落深坑的危险。

人都想要自由 ,假如能将感情淡化一点,就可以求得人生的自由 自在,倘若只在二人的感情世界里徘徊、周转,天天过着被感情诱惑 、束缚的日子,还有什么独立的人生可言呢?因此,每天净化自己的身心,扩大心胸去关心更多人、更多事,生活才能过得安乐富有。

佛教也不是说不重视感情,佛教也但愿有情人 终成眷属,但是不要为了私爱忘却了大众,不要为了个人忘却了家人、父母。所谓“慧剑斩情丝”,能够把感情理清楚,不被情丝所束缚,也就是很难得了。

--------------------------------------------------------------------------------

三、由于社会型态的转变,教育出现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也使得青少年道德观念越来越薄弱,所以建立青少年人文道德很重要。请问大师,现在的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人文道德观念?

答:除了金钱观、感情观,人文道德的观念对青少年来说也很重要。《天下》杂志做了一项调查──考试作弊 的行为与自己的道德有没有关系?全国超过半数的国中生认为作弊 与道德没有关系。从这项调查显示,青少年对于人文道德观念的认知并不健全。然而人文道德教育,不是一味由老师教导、父母要求,而是要有自知之明。现在我们提倡“三好运动”,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倘若大家能在身口意上多注意,如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存好念,就会增加道德。

首 有些西方国家对于建立青少年道德教育非常重视,比方在公共场所严禁大声喧哗,对师长应当尊敬,不可以恶意说谎、欺骗,倘若违犯了,就以劳动来代替处罚,到慈善机关、福利机构等地累积服务的时数,像佛光山在美国的西来寺,就经常接受犯错的高中生到寺院里劳动服务,并为其证明服务的成绩。这是个不错的方式,不致严重到体罚,却能有效地让青少年警觉自己犯了错就要接受处分。

大家口口声声讲人格、道德,究竟什么是人格、道德呢?人格就好象是窗户一格一格的,超出范围就不成格了。道德也有范围,比方能合乎佛教的“五戒十善”、儒家“四维八德”的精神就是有道德。我们常听人家说“传统的、古早的、过去的道德观念……”,其实,道德没有新、旧之分,道德是宇宙之间的正气,充满在宇宙之中,不因为你有钱就能有道德,不因为你有才能就是道德,即使贫穷、失业、一时的失败,只要不失去做人的原则,对社会、他人能有贡献,还是被认为是有道德的。

道德具有维系国家纲纪,保护社会人民生活安全的功用。有轨则的是道德,好比汽车有车道、火车有轨道、飞机有航道,一旦偏离则后果不堪设想。为人处世亦是如此,虽要圆融通达,但是更要以因果为轨则,正规正矩,才不会丧失人格道德。

有仁义的、有正义的、有忠义的,所谓“四维八德”即是道德。“仁”字由“人”和“二”组合而成,意思是心中要有别人,不能只有自己。我们要反省自己,心中有人吗?有父母、有师长吗?有苦难的众生吗?我讲《金刚经》的时候,说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的母亲对我说:“你可以无我相,怎么可以说无人相呢?”当然《金刚经》的诠释不是如此,但是母亲说的也不无道理。有道德的人,凡事都是大众第一,自己第二。

再者,能向上的是道德。有道德的人不是弱者;有道德的人,做起事来努力不懈、精益求精,不会有始无终,这种奋发飞扬的态度就是道德。

此外,能升华的是道德。一个人光求知识的进步是不够的,应该要求人格要能升华,信心升华、观念升华、人我升华就是道德;比方过去做一小时的义工,现在能做二小时;过去布施给人五块钱,现在能给人十块钱;过去和人见面只是点个头,现在不但点头还会微笑;待人好,人格提升就是道德。

同理,不道德的行为,小则影响自己处世的态度,大则侵犯别人的权益,但是人往往不容易察觉,不道德的行为如:说理而不认错、怪人而不自责、无耻而不反盛愚昧而不自知。

常人最大的毛病莫过于不肯认错,只管说理,譬如吩咐的事情没有做好,推说是时间不够;打破东西,不愿承认自己的冒失,却责怪东西没放好。心里头总是别人不好、东西不好,自己才是对的。不肯认错就不能改正,如何能够进步呢?

所谓“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老是说别人不对的人,必定是自己本身有问题,才会引发外在的问题;如果自己做的好,人家自然会感受到你好。

《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一个人要有惭愧心、羞耻心,经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不够慈悲、不够容忍,才能增进道德。

世间上最可怕的是愚痴、不明理,凡事不应自满,不要自以为是,“明白自己”才有成功的希望。

一个人有钱,人家不一定认为你是好人;一个人有权势,人家也不一定认为你是好人;反而一个人有道德,人家就会说这是好人。所以,建立道德观很要紧,比获得奖状、拥有富贵更重要。青少年应该建立诚信、荣誉、和平、正派的道德观。尤其世间以正为本,行得正、做得正,有正念,人格修养才能升华。

青少年要建立道德观念,树立为人处世的君子风范;倘若一个人没有品德,不懂得修德,不能赢得人家的信任,那么做人就失败了。

--------------------------------------------------------------------------------

四、有句话说:“人不轻狂,枉少年。”青少年时期,心志还不成熟,凡事容易冲动,容易受到诱惑 而染上种种恶习 ,这都是由于没有正确的休闲观念所造成。请问大师,现在世界各国的假日很多,青少年应当如何善用假日时间呢?

答:目前世界各地的假日很多,尤其在台湾,不但周休二日、民俗节日、国定假日,学生还放寒暑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假期中度过的。因此,青少年如果不懂得善用假日时间,实在很可惜。

青少年阶段由于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加上升学压力等外在因素影响,多数会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因此,利用假日时间参与休闲活动以调剂身心更显得重要;如果能拥有适当的休闲生活,不但能学习 到与生活有关的技能和知识,还能从活动中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全发展。

佛教里也很重视休闲生活,在忙碌的弘法修行之余,除了每周有一天的放香时间,也借助每天跑香、经行、禅坐、念佛等来调节身心,甚至古时候的修行人到处行脚云游、旅行参访、礼佛朝山、出坡作务,或是丛林里时兴茶道、书法、抄经、绘画、梵呗等艺术,都是调适生活的方法。

处在媒体科技发达、网际网路兴盛的时代,使用电视和网路的行为已越来越普遍。根据富邦文教基金会于去年初,针对全国国高中生进行的“媒体使用行为”调查发现,国高中生平均一天看电视的时数近达2.5小时,节目取向以偶像剧及娱乐性节目所占比例最高。青少年时期正是人格塑造的时候,模仿力也最强,倘若自我约束力低,又不擅于选择好的节目,惟恐在暴力、色情、扭曲的潜移默化之下,造成身心的不健全,促使不良 行为的发生。

除了电视媒体,网路的影响力也急起直上,许多人在这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了各种需求,但是却也衍生出许多问题。不少人因迷恋在网路的世界里而触犯法网,如网路援交 、性侵害、诈骗等事件的发生,甚至最近媒体报导,有个美国年轻人因为过于投入网路打杀游戏,竟然在真实生活里杀害了游戏对手,实在是骇人听闻!反思这些事件的发生,引导青少年善用假日时间,建立正当的休闲观念,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新世代的青少年对于休闲活动,多半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比起上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厚,生活方式更为自由 开放,因此,能参与的活动也较多元化。虽然如此,仍要慎选活动的性质,评估活动本身的价值和利益,才能增益心智、增上品德。

一个健康的休闲活动,要以不伤己、不伤人为原则。青少年时期喜欢追求新鲜刺激,好比飚车,虽然可以享受快感,却容易造成意外事故,不但危害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所产生的噪音,也会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安宁。另外,休闲活动的选择还要顾及金钱上的负担,不因自己个人的喜好,而随意浪费父母的血汗钱。

由于升学主义挂帅,青少年平常忙于课业、上补习 班,复习 功课的时间有限。所谓“思所成慧”,对于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如果没有经过酝酿、思维,又怎能吸收成为智慧呢?所以,可以利用假日较充裕的时间来温 习 功课。

除了复习 功课,为能增加生活经验的广度和深度,青少年须做多元化的学习 ,除了课堂上的知识吸收,透过广泛的活动参与,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结合也是必要的。

青少年的活动繁多,好比知识性活动,现在许多学校、机关团 体举办游学团 ,利用寒暑假,带领年轻学子到国外作短期语文学习 及生活体验,倘若家庭经济许可,这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增广见闻、开拓眼界;或者参加读书会、上图书馆阅读,以丰富心灵的广度。

体能性活动,如散步、慢跑、打球等,不仅可以锻炼体魄,也能增加恒心和耐力。运动一旦成为专长,甚至还能为国争光;最近就有一位台湾棒球选手王建民,当上美国知名职棒球队洋基队的先发投手,被誉为“台湾之光”。此外,或者登山、郊游,多接触大自然等,也能开拓心胸。

才艺性活动,如学习 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能陶冶性情,稳定心志;写作、撰述,能帮助我们厘清思绪,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又好比对电脑、烹饪有兴趣的,趁着假日空档可以再予精益求精,一旦学精了,成为技能,将来还能为社会所用。所谓“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广为学习 ,提早为日后的社会需求作准备。

服务性活动,如到各个机关、团 体担任义工,能培养服务的热诚;到医院、育幼院、老人之家等慈善机构关怀慰问,能增加慈悲心和信心;好比渐冻人作家陈宏先生,全身失去知觉,口不能言,却凭着双眼写了好几本书。一个生病的人,依然如此精进,看在健康的人眼里,怎么会不激发向上的力量呢?

除了动态 的活动,静态的禅坐、静修也有助于修身养性,集中注意力,能使头脑更灵活,提高读书的效率。不仅身心能得调适,更可开阔心胸,享受空无、寂静的禅悦。

有些青少年认为放假就是自由 的开始,因为平时在家里要被父母管,在学校里要被老师管,好不容易有了假期,终于可以获得自由 ,可以不顾一切地玩乐。其实,现阶段虽然自由 了,但是长大以后不一定就能自由 ,因为所学有限,将来的成就也就有限。要想获得成就,趁年轻的时候就要打好基础,好比植树种花,要将根往下扎深,一旦遭受风吹雨打才能承受得祝所以,基本的教育、基本的技能、基本的道德、基本的观念在青少年的时候就要养成。

青少年的休闲教育是重要的,甚至比平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来得更重要。假日活动可以纾解压力、放松身心、增广见闻、促进人际关系、融入大众,也能减少犯罪;参加活动除了有学习 的功能,还有扩大的功能、联谊的功能、成就的功能。因此,青少年应当善用假日时间,会善用时间,就是会处理生命;能掌握时间,就是能拥有人生。

--------------------------------------------------------------------------------

五、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要结交 好的朋友,才能互相学习 、成长,如果结交 到不好的朋友,可能因此误入歧途。能请大师给予青少年结交 朋友的建议吗?

答:幼稚园时期的小孩,凡事以父母为中心,无论什么事情,都会说“这是我爸爸说的、那是我妈妈说的”;上了小学,老师成了权威,凡事都是“老师说的”;到了初中,就是“同学说的”;高中以上,则是“我男朋友说的、我女朋友说的”,由此可见,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朋友占有很重要的位子。尤其青少年时期结交 的朋友,因为没有利益上的往来,往往可以成为挚友,甚至维持到成年以后,反之,如果这时候结交 到坏朋友,则可能后患无穷,所以选择朋友应该谨慎小心。

选朋友在古时候也是一门学问,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者三友”。要交 耿直的朋友,不交 花言巧语的朋友;要交 能原谅人的朋友,不交 恶言相向的朋友;要交 正见的朋友,才能在你遇到困难时,开导你、帮助你。

《佛说孛经》中也提到“友有四品”,“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如花的朋友,在你荣华富贵的时候,把你捧得高高的,当做是一朵美丽的花朵般,插在头顶、戴在身上,以增加他的荣耀;等到你挫折受难的时候,犹如花朵雕谢了,就被丢弃在一旁;有钱能买到如花的酒肉朋友,但是买不到患难之交 。有一种朋友就像秤一样,在你拥有权利的时候,他会向你低头奉承;在你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摆出一副傲慢的样子。如山的朋友,就好比山中潜藏的各种奇花异草、飞禽鸟兽,他的德行、学问兼备,有很多内在的宝藏可以挖掘,和他在一起,能让我们受益。如地的朋友,因为大地不嫌弃任何众生的存在,普载着万物,蕴藏着珍贵的资源;大地能任你走遍天下,不起厌恶之心,所以,如地的朋友能为我们担当一切,丰富我们生命的内涵。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山如地的朋友要多往来,如花如秤的朋友应当远离。

古人择友非常谨慎,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例如浮山法远禅师说:“古人亲师择友,晓夕不敢自担”又如东汉时期的管宁,不惜与贪图钱财、名利的华歆“割席绝交 ”。由此可知,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朋友只适合当临时的朋友,有缘的时候才相聚,平时并没有太多的交 集;倘若会经常往来的,就要交 一个有品味、有正见、能正派、能合群的朋友,友谊才能持久。

有品味的朋友为人诚实、幽默、能负责、有理想、有抱负;没有品味的朋友,言谈间尽是名闻利养、吃喝玩乐,实在俗不可奈。没有正见,就好比照相机还没调好光圈、焦距就按下快门,照出来的相片当然会偏斜、模糊;因此,要交 有正见的朋友才能引导你走向善道,倘若一天到晚都跟为非作歹的朋友相处,即使不变坏,也难保不会受到牵连。另外,要交 能正派的朋友,所谓“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与正派的朋友相交 ,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道德。此外,要交 能合群的朋友,《阿含经》里提到“五种非人”,大家欢喜的时候他不欢喜、大家笑的时候他不笑、大家工作的时候他不工作、该吃亏的时候不肯吃亏,凡事不能随缘,彼此相处就不能有共识。

除此,青少年交 朋友应当要“以德相交 ”,拿出慈悲、真心、义气来交往,在紧要关头时才会互相扶持,患难与共。要“以诚相交 ”,朋友之间讲究诚信,摈除利害关系,才能成为知交 ,好比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一生以“谦冲致和,开诚立信”做为座右铭,并实践于企业经营,而获得大家的尊重。另外,要“以知相交 ”,博学多闻的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应多充实自己的技能、知识,好比会音乐、会绘画、会书法、会刻英会驾驶等。一个人懂得吸收新知,也会引来许多见多识广的人,兴趣相投,则能成为好朋友。最重要的是“以道相交 ”,一个有道德的人,无论远近,人人都乐于和他亲近。君子以信誉为信,朋友以道德为信;以道所交 的朋友,才堪称做道友、法侣、善知识。

而且与人交 朋友,不要处处想到要别人帮忙我、有利于我,这种自私的心态,交 不到知心的好朋友。与朋友交 ,要想到我怎样给人快乐、给人欢喜、给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于自己,就会亏损道义。所以,“交 情不求益我”。

有的人说“情人 眼里出西施”、“臭味相投”,有时还是要想想,你这个朋友真的肯为你牺牲吗?这样的友谊能长久吗?尤其现在流行交 网友,若不慎交 到恶友,真的是“网”友,被天罗地网给网住了,所以交 朋友应该要谨慎小心。

--------------------------------------------------------------------------------

六、社会发展到了饱和状态,青少年面对未来会有惶恐,不知道自己将来还有什么出路,请问大师,青少年应该如何作生涯规划?

答:生命无常,稍纵即逝,因此人无论年岁多少,都要把握有限的生命,适当的规划人生,才能提升生命的层次。有了生涯规划,纵使偶遇挫折也会因为有目标、有方向而不致气馁。好比远近驰名的杭州雷峰塔虽然倒了,相关单位也计划在原址重建,但是大批观光客的涌入,仍是为了参观旧塔而来。同样的,这对我们来说,代表的意义就是人从那里倒下并不是严重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从倒下的地方再站起来。

每个人的生涯规划都不同。例如孔子十五岁立志向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印度的修行人,第一个二十年是学习 的人生,第二个二十年是服务的人生,第三个二十年为教学的人生,第四个二十年是云游的人生。而我的人生规划是以十年为一期,分别是成长的人生、学习 的人生、参学的人生、文学的人生、历史的人生、哲学的人生、伦理的人生及佛学的人生。

所谓“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凡事有规划就不容易走叉了路。好比耕种,不要老是奢望神明、佛祖赐予我们丰收,俗话说:“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凡事还是要靠自己努力争取;因果法则是必然、丝毫不爽的。

我个人喜欢增加别人的信心,而不欢喜听人家说泄气的话,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发愤图强。但是规划自己的未来之前,要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智能、兴趣、志向和能力,才不会因为理想太高却达不到目的而忧悲苦恼。

有位徒众读书的条件并不是很具足,但却执意要念书、求得学位,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呢?”他说:“我要继续读书,我要学习 做法师。”我一听,“唉!阿弥陀佛!怎么不自知呢?”其实,他烧得一手好菜,只要愿意到厨房发心服务,典座个十年,自然就能获得大家的肯定和尊敬,但是他却宁可舍去长处不给人用,以为只有读书才能做法师,实在是不了解自己。虽然“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也要用得恰当。

说到生涯规划,头脑好、口才好的人,可以规划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好比作育英才、著书立说、从事学术研究等,过一个智慧教育的人生。

你说我智慧、口才都不好,只要你精神力佳,同样可以有所贡献,好比到养老院、育幼院、机关团 体从事服务、关怀的工作,哪怕是为人家看门、扫地都行,过一个社会服务的人生。

你说我慈悲心不够,要从事慈善的工作实在没办法,想要在工商界做事赚钱,那也不要紧,不过,要做就要立志做得正正当当、童叟无欺;在中国,为什么要把农夫摆在士农工商里的第二位,跟读书人摆在一起呢?因为农夫多半比较老实、正派,收成多少、能卖多少都有一定的标准,没有暴利的非分之想,但是工商界人士,往往会出现奸商、刁民、偷工减料的事情,这是不当的行为,所以要立志过正当工商的人生。

你说我对这些都没有兴趣,那也没关系,可以选择过一个淡泊生活的人生,好比可以有个宗教信仰,在宗教力量的驱使之下,自己能安分守己、勤劳奋发、朴素淡泊、随遇而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名闻利养、虚假浮华会毁灭我们的人生,因此,做人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很要紧。

另外,生涯规划还可以从生命四期来作规划。少年时期,要有礼赞生命的感恩,感谢所有帮助自己成长的人;青年时期,要有自我肯定的信心,勇于表达理想和志愿;壮年时期,要有活水源头的精进,展现茁壮的生命力;老年时期,要有平静欢喜的生涯,凡事都能随遇而安。

青少年生涯规划的内容可以是为学业、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总之,有了目标就不会仿徨。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光陰里,能为人间留下贡献、留下功绩,也才能创造生命永恒的意义。

--------------------------------------------------------------------------------

七、现在青少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如沉迷网咖、翘家、逃学、诈骗、暴力、帮派、自残、飚车、穿舌洞、嗑药等,能请大师为这些青少年开示吗?

答:这许多问题怎么开示呢?还是可以开示;开示什么?开示佛法,因为有佛法就有办法!

今日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造成,说实在,不是没有原因的,正是其与大环境之间无法取得和谐关系,致使表现出与常态不同的变相行为,以满足需求或麻醉自己。好比在工商业社会里,父母一心一意地赚钱养家,却忽略了对子女的关怀,儿女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下长大,内心孤独寂寞,便逐渐寻求外在的支援及娱乐的刺激,或是以翘家、逃学来表现自己对家庭的不满,如此,在不良 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身心不但无法获得健全发展,也成了大家口中的“问题青少年”,更间接地构成社会问题的发生。当然,也不只是单一原因造成这些现象,举凡家庭暴力、交 友不慎等等也都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因素。

站在佛教的立场,对于青少年偏差行为,观念的建立,远胜过事情发生后的辅导。比如守五戒、明是非、知人我、知罪福都是预防之道。

五戒的基本精神在于“不侵犯”,站在群我的关系上,也就是我与大众要慈悲相处,我与金钱要能知善用,我与衣食要惜福不奢,我与社会要广结善缘,我与身心要净化庄严,我与朋友要真诚对待,我与世界要注重环保,我与自然要同体共生。因此,守五戒具有止恶行善的积极意义。

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一个人没有因果观念,为非作歹还以为没人看到,其实,就如俗语所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果是宛然存在的。所以,青少年心中建立了因果观念,自然不会胡 作非为。

有的人开口闭口只会说:“我的性格、我的性情、我就是这样9其实,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相互依存的,心中除了有自己,还要有别人的存在。一味地孤芳自赏,只会孤立了自己。有的人会有一种习惯性的反叛心理,例如过去佛光山有一位职员,确实也是个人才,但是只要我跟他讲话,他一开口就说:“不是、不是啦9我说:“我是,你不是。”他又再说:“师父,不是啦9我说:“你怎么一直说我不是?”他说:“哎哟!对不起,我讲习惯了。”又好比有的人总是说:“不是这样、我怎么样、但是怎么样……”唉!在他而言,是在说道理,但是在别人来说却是一种不肯认错的行为。

另外,要能分辨什么事情是有罪的,什么又是福德之事。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好比最近媒体报导“毒蛮牛事件”,歹徒即使有千面人之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察还是有办法抓到他。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失足的人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佛教鼓励青少年朋友们,要有菩萨的心、青年的力。有了菩萨的心,大愿心、清净心、慈悲心、般若心,还要有青年的力,承担力、辨别力、自制力、带动力。另外,年轻人在观念上要有正见、要亲近正派的善知识;在智慧上要能辨别、能明理。如此,想必就能过一个愉悦的青少年时期。

--------------------------------------------------------------------------------

八、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一旦对事情感到不满或遭受压力无法突破,容易以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发泄情绪。请问大师,青少年要如何适度发泄情绪,父母、师长又当如何教育学生、子女,才不会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碍?

答:有人说情绪失调等问题,是由于压力太大所造成,其实不能把这些情况完全归罪于压力;我幼年在丛林出家,接受严苛教育,也没有躁郁、忧郁症啊!就是苦不堪言,还是要委屈、忍耐。说实在,这个时代就是太自由 、太开放,有了胡 思乱想的空间和机会,才会造成这么多精神疾病的问题。

打开报纸、电视,几乎都是社会乱象的报导,没有深度、没有道德、没有善美的社会,怎么不会引发精神疾病呢?根据卫生署统计,台湾忧郁症人口高达百万人,这是台湾的一个危机,过去是白色恐怖的台湾,现在恐怕是忧郁症的台湾。不只在台湾,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忧郁症是二十一世纪三大疾病之一;社会进步,不但没有带来快乐,却增加了人们精神上的压力,令人闻之不胜唏嘘。

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表现,倘若长期压抑,有时会因为心理过度负担,造成身心上的某些障碍,因此,适度的发泄也是有必要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年轻气盛,又多愁善感,一旦遭受压力无法突破,容易以不当的方式来宣泄,因此,更加需要给予情绪上的引导。

为了避免因为情绪失控而伤害自己、伤害别人,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藉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比方散步、唱歌、运动、爬山、听音乐、学舞蹈、戏剧表演、投入工作、结交 善知识、训练各种技能、学习 语言等,以沉淀纷乱的心灵。或是改变想法,正向思考,带着积极向上的活力面对发生的困难,内在向上的能量,也能平衡不愉快的情绪。甚至培养幽默感,适时地解除紧绷的气氛,也能舒缓压力。

在心理调适上,青少年应该做好自己,不要常常比较、计较,老是希求自己样样出色、样样比人好的人生,一旦无法如愿,内心就会感到空虚、无力。所以,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生活才能安然自在。

人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过度的情绪反应,却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面对青少年的压力,为人父母、师长者,应该给予适当的协助,在快乐环境中长大的小孩,才能有健全的身心。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更要避免消极的劝阻,改以鼓励代替责备、以慈爱代替呵骂、以关怀代替放纵、以同事代替隔阂。

青少年血气方刚,过于责骂,会产生叛逆心理:“反正你认为我坏,我就坏到底吧9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缺点要多包容,以鼓励来劝勉向上。例如:“啊!你今天只挑了三担水,这么少,怎么能消受啊9这样讲话容易使人产生挫折感,换个话说:“啊!真好,今天挑三担水,假如明天再增加一担,那就更好了。”如此,反而能激励他奋发向上。

父母打小孩、老师打学生,是因为已经没有办法,才会出此下策,其实不打骂小孩并不表示不关心。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良宽禅师对翻墙夜游的沙弥不怒不火,只是叮咛:“夜深露重,小心着凉。”从此沙弥被受感化而不再夜游,所以,用爱才能赢得爱。

当然,父母不能过度放纵孩子,否则会造成为所欲为的行为;但也不能过分威权,反而让子女产生敌意,因此,青少年时期最需要的是关怀。例如世界著名的海伦凯勒,自小残疾,曾因别人不懂自己的表达,一度情绪暴力,在老师的关怀之下,感化了他,也改变了他的一生,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人物。

另外,现代教育当注重“同事摄”,老师和学生相处要能打成一片,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在同一个模式中成长,要能让他在不同中各自发挥所长,在不同中互相包容,让学生觉得你了解他,而不是拂逆他,让学生觉得你很体贴、值得信任,他自然就能接受你的教导,也就能避免彼此的隔阂。

其实,佛陀教育弟子也不用打骂、责备的方法,大都是用譬喻、鼓励的方式,让弟子知道善美的人生,而不伤害他的尊严。又好比在佛教里,每当进入寺院的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满脸笑意的弥勒佛,也是以爱和欢喜来摄受人的。

总而言之,对于青少年的情绪反应,除了为人父母、师长应多予关心,青少年本身也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情绪出路,以确保能尽速远离烦恼的漩涡。

--------------------------------------------------------------------------------

九、现代青少年除了学习 国语,为了配合升学考试,还必须学习 英语。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是资讯爆炸时代,学习 外语能让人更快掌握新资讯。请问大师,学习 外语的诀窍或如何才能增长国际观?

答:为拓展国际观,迈入全球化,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 语言没有特别的诀窍,贵在勤勉,勤说、勤听、勤读、勤于创造讲说的环境,并与日常生活做结合,才能提升学习 的速度与效果。

除此,学习 语言要经常温 习 、不断酝酿,倘若一味地强记,不能制造复习 的机会,将随着时间的日久而生涩。学习 语文不是强记就行,强记不会记得很久,而是要用心,所谓“读书四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常听人家说:“我已经三年、五年不讲某某语言,忘记了9这是功夫扎得不够深。学习 语言要每天持续,但也不要求多,好比吃饭,三天的饭不能一天把它吃完,每天学一点,久了自然就有成长。

说到国际观,先从国际礼仪说起。在物质文明、经济成长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凡事要讲究礼仪,才能维持彼此间的和谐,倘若老是失礼,开会迟到、会议中闲话、不守秩序,国际形象也会因此大打折扣。但是礼仪并不是到了需要的时候才学的,平时就应该养成习惯,好比手机礼仪、餐桌礼仪、航空礼仪、社交 礼仪等都要留意。

学习 国际礼仪,要先革除自己的陋习 。青少年时期是块璞玉,是最佳的雕琢时期,言行举止要学习 宁静安详、雍容华贵、端庄大方,展现态度的稳重。如何拿筷子、执刀叉比较容易,但是讲话声音要孝举止行为要得体却不容易,所以平时就要培养,否则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调整了。

我常说这是一个有声音、有动作、有色彩的时代,但是声音、动作、色彩也要恰如其分,才能为人所欣赏。好比佛光山初创之时,殿堂的柱子全部都漆成大红色,为什么?因为当时佛教给人瞧不起,认为佛教是青灯古佛、暗淡无光的宗教,所以当时就用华丽的颜色来展现蓬勃的朝气,但是现在社会进步,大家对佛教苦苦恼恼的印象已经改变,所以我们也把柱子的颜色统统都改成咖啡色,这都是因应时势而有的阶段性发展状况。因此,青少年也要懂得观察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的变化,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国际观不是常到国外走走,或是对各国有粗浅的认识就是国际观,真正的国际观是对整个世界的脉动、趋势及各国文化等有充分的认知。而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要“走出去”,好比汉、唐时期,因为外交 能走出去,所以缔造了历史盛世;而清朝末年,则因为封闭自大,将国家带向被列强欺侮的悲伤之地。

增进国际观更重要的是思想要走出去,走出去才能让思绪海阔天空,才能心包太虚;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容纳的世界就有多大。

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际教育,好比美国将国际教育列入教育优先政策、日本在中小学课程添加国际理解教育、英国推动中小学与跨洲学校交 流等等,无非都是为扩展年轻学子的国际观。

青少年时期若能养成对国际的关心,不仅打开视野,更能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思想,对于心胸的开阔、人际的关系也将更有助益。

--------------------------------------------------------------------------------

十、现代的青少年多半生活条件都很好,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却也造成以个人享乐为追求目标。请示大师,青少年如何学会关心别人?

答:人活在世间上,不能一味地只想到个人的利益,因为人的生存,是靠着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全世界的人类、士农工商各阶层赐予的资源和关注,甚至是大地的普载、上天的护覆,山川、海洋、空气、日月的滋养才得以存在。既然人生是在这么多善因善缘的成就之下而存在,不也应该主动回愧主动关怀别人吗?

综观新闻报导,其中不乏青少年打架滋事、结党 寻仇的社会事件,那都是由于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而引起的。新时代的青少年,由于生活环境优厚,不少人倾向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以个人的需求满足为追求目标,丝毫不懂得尊重别人、帮助别人。不懂得关心别人的青少年,即使将来功成名就,也会显出自私、自我的一面。所以,学会关心别人,是青少年学习 上的一大课题。应当如何引导他们用一颗善美的心,关怀周遭的一切呢?

其实,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关心别人的潜力,例如父母生病了,他们会表现出关心和同情,试图解决问题;报纸曾经刊载,英国一位父亲糖尿病发作昏倒,年仅二岁的女儿从厨房里拿出一袋糖,一匙一匙喂食,因而救活了他。除此,对于受伤的动物,小孩子也会积极展现帮助的行动。及至长大,因为受环境、教育方式等影响,才造成少部分青少年的冷漠无情。其实,青少年时期拥有无限的热情,只要再给予为人处世的正确引导,培养悲天悯人的心,他们也能以实际的行动帮助别人,以宽大的胸怀体谅别人,以坦荡的胸襟尊重别人。

要让青少年学会关心别人,首先必须让他懂得关心自己,好比学习 规划自己的生活、爱惜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的前途、加强自己的学业、注重仪容整洁、礼貌周到等等。倘若连关心自己都不会,哪里谈得上关心别人呢?

《诗经》上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复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9青少年除了关心自己,也要进一步学习 关心家庭,体谅父母的辛劳,协助父母打扫环境、拣菜、洗碗、接待客人等等。家庭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关心惯了,自然就会关心别人。

此外,青少年时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藉由每天对不同的人表示关心,好比路上遇到的、车上看到的人;赞美这个人怎么好、那个人怎么好,也会养成关心别人的习惯;内心所想的都是好人好事,人生也就过得积极乐观。

父母的言行也能影响孩子的行为,好比父母乐于助人,间接地就在家庭里制造关心他人的气氛,相对地,小孩子有了关心别人的环境和机会,也就能发挥关心他人的潜力。还有另一个途径,就是身为家长者要尽力组织孩子投入到社区的志愿活动中,让他们找到帮助他人的地方。

青少年时期,凡事都要建立目标,没有目标,就像徘徊在十字路口,无所适从。造福人群也是一个目标,目前许多国家正在流行一种以帮助别人来度过假期的休闲方式,好比到穷乡僻壤的地区教授英文、救济贫苦,到许多病残、弱势的机关团 体当义工等等。倘若你心心念念都想要创造社会的美好,心心念念都想帮助别人远离苦难,不但会增加自己的慈悲心,增加自己的动力,也会升起救苦救难的菩萨行为。

也有许多青少年,自小就积极关怀别人。例如“国际儿童解放组织”总裁魁格·柯柏格(Craig Kielburger),十二岁的时候便发起成立“解放儿童基金会”,为整救世界受难儿童而努力,成为举世所尊敬的青少年;台湾斗六国中的沉芯菱,以廿六张电脑证照的实力,为农民架设销售网站,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不但拓展了农产品市场,也嘉惠了农村社会,相信这种善行也能成就她未来在社会的地位。青少年时期就想未来、想服务,长大以后必然也是心心念念关怀别人,又怎能不像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样,为人所尊敬呢?日后的前途当然也将是不可限量。

付出关怀,能让事业、学业受挫、心灵受伤的人,有了重新面对人生的力量,甚至爱的力量还可以让植物人苏醒。而且关心别人不仅为自己带来欢喜,也能让自私的人变得慷慨,让怯弱的人变得勇敢,让怠惰的人变得勤奋,让刻薄的人转为宽容。关心的力量扩而大之,那么世界和平的一天也就指日可待了。

--------------------------------------------------------------------------------

十一、面对升学压力提高,许多青少年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考上理想学校,所以走上自暴自弃一途。请大师开示,青少年应该如何建立立足社会的自信?

答:每个人都有压力,好比幼儿缺乏父母呵护,会哭闹不停;为人父母者面对家庭所需,会有经济上的压力;老年人面对老病,会有死亡的恐惧。青少年时期由于身心变化大,对于所面临的压力,诸如家庭贫穷的压力、师长管教的压力、同侪之间排挤的压力、学习 能力不够的压力、身体缺陷的压力、课业繁重的压力等,若无法承受或化解,可能造成各种问题行为的产生。因此,青少年必须增强承受压力、化解压力的能力,方能有健全的人格特质。

说到压力,适度的压力是需要的,好比打篮球,如果没有施予压力,怎么弹得起来?船只航行时,如果没有水的阻力,怎能乘风破浪?植物种在小盆子里,空间小发育不能健全,若是种在庭园里,枝叶就有广大的空间可以伸展,一定能长得肥硕。

一个青少年有没有前途,决定于对自己的信心,升学、考试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课业好不一定代表未来就能成功,成绩差也不一定永远就会失败。课业比不上人没关系,表示还有努力的空间,人家花一个小时用功,我花二个小时努力,一样可以弥补不足,就像龟兔赛跑,精进不懈又何愁不成呢?

就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虽然被讥为南方獦獠,却在二十四岁就证悟了佛道;莱特兄弟没有上过大学,却利用在生活中体会的航空知识,发明了飞机;爱迪生小时候曾被老师视为低能儿,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自学之下,日后却成为举世公认的“发明大王”;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成绩也很低落,但是当他提出“相对论”的发现后,全世界都推崇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二○○二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小时候成绩惨不忍睹,得奖的时候,他说:“成绩单不是人生的保证,我就是例子。”所以,体悟智慧才是人生重要的力量。

网路上流传一篇文章,内容提到:“何谓天才?放对地方的就是天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例如:有些科学家连音阶都抓不准;有些画家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可是他们把自己放对地方,所以成就非凡。”

有首偈语说:“你骑马来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一个人大可不必和别人比较、计较,人比人气死人,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不只是读书才能有成就,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培养多方的兴趣、发挥专长,才能肯定自我的价值。学问不比人,可以做好事;做事不比人,可以有道德。书读的不好无妨,会画画也能受赞赏;绘画不好,会音乐也会受到肯定;音乐天分不够,会体育也能获得荣耀;体能不好,愿意服务大众,也会受到尊敬。只要埋头苦干,不懈耽不自馁、不自暴、不自弃,经得起时间的磨炼,一定能成功。

--------------------------------------------------------------------------------

十二、人生在世要建立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例如文学家有文学家的看法、哲学家有哲学家的看法、科学家有科学家的看法、历史学家有历史学家的看法。请问大师,青少年在人生的际遇里,应该要建立什么样的人生观?

答:每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对生命的意义诠释也不同,甚至追求的理想也不尽相同;即便有所不同,重要的是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才能拥有健全的人生。

由于社会变迁、物欲横流,新世代的年轻人常处于虚拟的生活中,凡事“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对于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没能真正了解。尤其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功利主义社会中,青少年面对未来感到心灵空虚,甚者寻求刺激,以麻醉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更应该建立健全的人生观,运用有限的生命,做有意义的事,丰富生命的内涵,才能让年轻的生命发光发热。

正确人生观有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有了远大的理想,青少年就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从而有乐观的人生。青少年应该建立的人生观有很多,例如:

第一、正向思考的人生观:人往往因为遇到困难而陷入胶着的情绪里,有时不妨学习 换个角度思考,也许会出现转圜的余地。其实,只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便能寻求转机。例如下雨了,不能外出旅行,如果转个念头,下雨天正是读书天,心也就不为天气差所苦了。况且好事不一定全好,坏事也不一定全坏;佛教讲“无常”,凡事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悲观的人为自己只剩下百万元而担忧,乐观的人却永远为自己还剩下一万元而庆幸。海伦凯勒说:“面对陽光,你就看不到陰影。”所以,人生没有绝对的苦乐,只要积极奋斗,凡事往好处想,自然能够转苦为乐。

第二、逆境自强的人生观:逆境,是磨炼意志的大冶洪炉;困苦,是完成人 格的增上缘。例如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虽然罹患耳疾,却创作了无数首响喻世界的名曲;瑞典单脚无臂女歌手莲那玛丽亚(Lena Maria Klingvall),不但是知名演唱家,十八岁时更拥夺世界冠军杯游泳比赛金牌;由中国大陆 残疾人士担纲演出的“千手观音”,精湛的表演,获得国际瞩目。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人能够掌控,只要发愤图强,就能为自己创造出一片天地。

第三、乐于服务的人生观:各行各业都讲究服务,举凡商品服务、电话服务、导览服务、顾客服务等。有“日本经营之神”称誉的松下幸之助,起初是在脚踏车行做学徒,经常被来修车的客人唤去买香烟,而佛陀时代驼标比丘长年为人提灯笼照路,迎送挂单的人,他们都是因为乐于服务,所以能受人尊重。因此,青少年时期要培养服务的人生观,从做中学习 ,不但能创造深刻的学习 经验,还能建立自信、增进友谊;从服务中领会奉献的欢喜,从服务中获得心智的成长。

第四、担当负责的人生观:所谓“大丈夫一身做事一身当。”想要获得朋友的信赖,要给人能担当负责的信任感;希望人生过得踏实,就要养成自己担当负责的态度。做事勇于担当负责,凡事不推诿、不轻易拒绝,就能广结善缘。即使是苦的、难的,也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发心”是一种担当负责的态度,心如田、心如矿,藏有很多的宝藏,要将此潜能开发出来,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青少年时期懂得对自己负责,日后才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负责。

什么力量最大?心的力量最大。人的意志力往往可以决定一生的前途,所以青少年时期就要建立积极的人生观;有了健全的人生观,不但关乎自己一生的幸福,对家庭、社会、国家也会造成极大影响。有健全的个人,才有健全的家庭;有健全的家庭,也才有健全的国家社会。